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1-16 13: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0篇】(范文推荐)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

  (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在格尔木到*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②3x2+2x2

  ②3ab2-4ab2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4

  一.预习提问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教案

  1.学习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5

  一.预习提问: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法则如何叙述?

  3先看以下各题.求和与求差;

  (1)求5x2y,-2x2y,2xy2,-4x2y的和;

  (2)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3)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4)什么叫求几个数的和?至学生答出把这几个数相加之后,接着追问,那么什么叫求几个单项式的和?

  (5)求多项式的和或差,一定要注意什么?

  二.教案

  1.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1)x?12;(2)abc;(3)b2;(4)-5ab2;(5)y;(6)-xy2;(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x;

  ③πr2;

  ④-3a2b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

  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7

  一、知识目标: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目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教材处理与数学方法

  1.调动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3.利用不同记号标出各同类项,有助学生合并同类项。

  4.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已经学过的去括号法则与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5.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辅导,把共性问题与典型题目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纠错能力。

  四、(一)复习旧知识

  1、合并同类项定义、法则;

  2、去括号法则。

  3、基础训练

  计算

  4、列式计算

  5、求值:

  五、归纳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

  2.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或(单项式或多项式)。结果更简单,体现我们数学中的简洁美。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教学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

  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合并同类项牵扯到抽象的字母,学生难于把握,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字母与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

  情景创设

  在探究1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关于数的运算律的知识,

  开展探究2、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合并同类项以及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前面的知识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回顾、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概念、

  问题2是本节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

  1、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到讨论中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总结情况

  3、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同类项的概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②3x2+2x2

  ②3ab2-4ab2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习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习(幻灯片)

  认真学习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习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习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习3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cm,高为h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棱长为a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m,宽是a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x2y写成x2y。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对同类项进行合并,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板书课题:2.2整式的加减(一)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教师提示:能独立完成的请独立完成,不能的请和小组内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求帮助。)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2-P63练习前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只写过程,不写结果):

  100×2+252×2=

  100×(-2)+252×(-2)=

  观察两个式子的左边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语言叙述你的运算律。

  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下面式子:

  100t+252t=

  2、填空:

  (1)100t-252t=()t

  (2)3x2+2x2=()x2

  (3)3ab2-4ab2=()ab2

  上述各等式左边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语言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3、根据你的猜想,说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举出两个例子。

  4、说一说怎么合并同类项?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最后揭示性质。

  3.教师画龙点睛强调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要充分暴露问题生成课堂资源。第1、2、3小题学生口答结果,说出怎么想的。第3题再请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2、–xmy与45ynx3是同类项,则m=,n=。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计算:

  课本P65练习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4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x2

  (3)3ab2-5ab2=()ab2

  (4)4xy+6xy=

  2.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习(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xmy与45x3yn是同类项,则m=,n=。

  5.计算:

  课本P65练习1.

  6.课本习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5、6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5

  目标

  ①过实例体验整式加减的意义

  ②掌握整式的简单加减运算

  ③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例3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含有字母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一、新课引入

  如图,甲、乙两个零件截面的面积哪一个比较大?大多少?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截面甲的面积是

  截面乙的面积是

  甲、乙的、两个截面面积的差是=

  本引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知道:1、作差法是比较大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2、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两个整式的差,从而得以解决;3、整式的加减可以归结为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二、讲授新课

  例1求整式3x+4y与2x-2y-1的和

  教师教会学生1、列式(注意整体性);2、去括号(特别是减法);3、有同类项就合并同类项(至少不能合并为止)。

  变式练习:求3x+4y与2x-2y-1的差(学生做,两个学生板演)。

  三、课堂练习(课本做一做)

  1、填空:

  (1)3x与-5y的和是,3x与-5y的差是;

  (2)a-b,b-c,c-a三个多项式的和是。

  2、先化简,再求值:3x^2-[x^2-2(3x-x^2)],其中x=-7。

  四、典例分析

  例2小红家的收入分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今年农业收入是其他收入的1.5倍。预计明年农业收入将减少20%,而其他收入将增加40%,那么预计小红家明年的全年总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带内,教师可以设置下列问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及相互间的关系;

  2、选哪个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比较方?其他未知量怎么表示?

  3、填空:设小红家今年其他收入为a元,则

  (1)今年农业收入为元;

  (2)预计明年农业收入为元;

  (3)预计明年其他收入为元;

  (4)今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5)预计明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4、增加还是减少?怎么判断?

  教师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把其中的一个量或几个量先用字母表示,然后列出数式,这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教学反馈(课本课内练习)

  1、计算:

  (1)3/2x^2-(-1/2x^2)+(-2x^2);

  (2)2(x-3x^2+1)-3(2x^2-x-2).

  2、先化简,再求值:

  (1)5x-[3x-x(2x-3)],其中x=1/2;

  (2)5(3a^2b-ab^2)(ab^2+3a^2b),其中a=1/2,b=-1。

  3,如果某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2a-b)cm,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六.探究活动

  猜数游戏:游戏甲方把自己的出生年月份乘以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游戏乙方,乙方就能猜出甲方出生于何月,及他家有几口人。

  本题有较大的难度,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利用本节中例2的解题策略及思想方法来分析这个题目。

  教师可作以下工作:1、学生做甲方,教师做乙方猜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甲方告诉的结果的个位数字就是他家的人口数,结果减去人口数再减去50后除以10得到他的出生月份);2、组内积极展开游戏,并讨论这个游戏的原理是什么。(设甲方出生月份为x,家中人口数为y人,甲方告诉的结果是k(已知数),则结果k=5(2ax+10)+y=10x+50+y,所以结果k的个位数字是y,则(k-y-50)/10=x)。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整式加减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相讨论、研究,若讨论的结果、语句认为比较通顺者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笔把运算符号写在胶片上显示出来,以引起注意.)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习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7

  一、知识目标: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目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教材处理与数学方法

  1.调动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3.利用不同记号标出各同类项,有助学生合并同类项。

  4.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已经学过的去括号法则与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5.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辅导,把共性问题与典型题目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纠错能力。

  四、(一)复习旧知识

  1、合并同类项定义、法则;

  2、去括号法则。

  3、基础训练

  计算

  4、列式计算

  5、求值:

  五、归纳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

  2.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或(单项式或多项式)。结果更简单,体现我们数学中的简洁美。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9

  一、重点

  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难点

  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五、新授

  (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

  (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在格尔木到*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②3x2+2x2

  ②3ab2-4ab2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习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习(幻灯片)

  认真学习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习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习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习3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cm,高为h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棱长为a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m,宽是a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x2y写成x2y。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5

  一、导入

  师:如果你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怎么数?

  生:一元的分一起,五角的一起,一角的一起等等。

  师:这样是不是就比放在一块数方便多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叫什么方法?

  生:分类!

  师:对,分类,提到生活中的钱大家都会分了。如果换成数学中的单项式,大家还会给它们分类吗?

  二、教学过程

  (板书:a3-2a4a33a)

  师:我举个例子a3-2a4a33a,用硬币的思路,哪些属于同一面值的,应该把哪些看作一元的或5角的?

  生:略

  师:利用同样的方法,给下列单项式分类

  (出示小黑板)

  板书分出的类别

  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是不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那共同点是什么?

  生: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对,像具有这样相同特点的单项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同类项!猜想一下同类项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看课本P63中间(读出定义)学生画下来

  练习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单项式,学生自己写两个以上的同类项,然后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大家评论!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

  师: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硬币,是不是一元的和一元的就属同类项了,五角的和五角的属于同类项。我左手拿一个一元硬币,右手拿三个一元硬币,他们能加起来吗?

  板书1硬币+3硬币=4硬币

  师:我们现在试一下把硬币换成字母会是什么效果

  1x+3x=4x

  师:怎么计算的?

  生:(1+3)x

  师:1x+3x=(1+3)x这种形式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分配律!(简单的再说一下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加数的共同因素提取出来)

  师:这里提到“共同因素”,作为同类项的几个单项式之间是不是都有共同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样同类项之间就能进一步的运算了。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猜想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看课本P63下面,定义画下来

  试做题7x2+2x+7+3x-8x2-6

  师: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在这里可以用吗?

  师: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

  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的系数不变

  (2)指出计算结果按某字母降幂(升幂)的形式排列

  (3)一找,二搬,三并,四计算

  讲解例题1

  练习题第一题(学生写上黑板)

  纠错(小黑板)

  三、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2、几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4、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对同类项进行合并,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板书课题:2.2整式的加减(一)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教师提示:能独立完成的请独立完成,不能的请和小组内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求帮助。)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2-P63练习前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只写过程,不写结果):

  100×2+252×2=

  100×(-2)+252×(-2)=

  观察两个式子的左边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语言叙述你的运算律。

  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下面式子:

  100t+252t=

  2、填空:

  (1)100t-252t=()t

  (2)3x2+2x2=()x2

  (3)3ab2-4ab2=()ab2

  上述各等式左边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语言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3、根据你的猜想,说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举出两个例子。

  4、说一说怎么合并同类项?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最后揭示性质。

  3.教师画龙点睛强调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要充分暴露问题生成课堂资源。第1、2、3小题学生口答结果,说出怎么想的。第3题再请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2、–xmy与45ynx3是同类项,则m=,n=。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计算:

  课本P65练习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7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x2

  (3)3ab2-5ab2=()ab2

  (4)4xy+6xy=

  2.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习(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xmy与45x3yn是同类项,则m=,n=。

  5.计算:

  课本P65练习1.

  6.课本习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5、6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8

  一.预习提问: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法则如何叙述?

  3先看以下各题.求和与求差;

  (1)求5x2y,-2x2y,2xy2,-4x2y的和;

  (2)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3)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4)什么叫求几个数的和?至学生答出把这几个数相加之后,接着追问,那么什么叫求几个单项式的和?

  (5)求多项式的和或差,一定要注意什么?

  二.教案

  1.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9

  一、重点

  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难点

  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同类项的概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5篇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坐过火车吗……….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

  ???? 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例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

  活动一: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学习新知: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数与字母的积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3,、a

  2.练习:判断例1中所列式子在哪些是单项式?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例2: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为h,它的体积是_____.

  (4)、一台电视机原价为a元,现按原价的九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____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0.9,宽为a,面积是____

  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你能赋予 0.9a 一个含义吗?

  通过其中的例题及练习,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59页:1,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整式的加减》教案10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P166例1)

  求单项式5x2y,-2x2y,2xy2,-4xy2的和。

  分析:式子5x2y+(-2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

  =3x2-6x+5+4x2-7x-6(去括号)

  =7x2+x-1(合并同类项)

  例3。(P166例3)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P167:1,2,3,4。

  补:已知:A=5a2-2b2-3c2,B=-3a2+b2+2c2,求2A-3B

  四、小结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P169:A:1(3、4),3,5,6,7,8。B:1,2。

  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减》教案2

  一. 预习提问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 教案

  1. 学习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整式的加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

  整式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4xy, , ,x2+x+ ,0, ,m,―2.01×105

  解:单项式有4xy, ,0,m,―2.01×105;多项式有 ;

  整式有4xy, ,0,m,-2.01×105, 。

  此题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

  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2, xy5, 。

  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 ―x2:系数是―1,次数是2;

  xy5:系数是 ,次数是6; :系数是― ,次数是9。

  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

  例3: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3、―a2b、―ab2、b3,常数项是―1。

  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

  (1)(2x4―5x2―4x+1)―(3x3―5x2―3x); (2)―[―(―x+ )]―(x―1);

  (3)―3( x2―2xy+y2)+ (2x2―xy―2y2)。

  解:(1)原式=2x4―3x2―x+1; (2)原式=―2x+ ; (3)原式=― x2+ xy―4y2。

  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

  例5:化简、求值:5ab―2[3ab―(4ab2+ ab)]―5ab2,其中a= ,b=― 。

  解:化简的结果是:3ab2,求值的结果是 。

  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 ,y=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解:此多项式为3x3―5x2y―2y3;值为― 。

  3.课堂练习:

  课本p76―77:1,2, 3⑴⑶⑸,4⑴⑶⑸⑺,5,7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77:3⑵⑷⑹,4⑵⑷⑹⑻,6,8,9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①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则。在上节课所留复习作业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课堂提问,“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把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内容都说出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地回答,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重视,又可培养他们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②对于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因此,在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后,出了一组练习,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的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

《整式的加减》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教学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

  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合并同类项牵扯到抽象的字母,学生难于把握,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字母与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

  情景创设

  问题1:青藏铁路上,在格尔木到*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0+252

  在具体情境中用整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用时间的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小时,你能用含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问题2:式子100+252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提出问题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解决探究1、

  [学生]独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对(2)进行分组讨论、

  [师]巡视,对能化简出结果的小组,请他们说出化简的理由及依据、对不能化简出的小组应加以引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在探究1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关于数的运算律的知识,开展探究2、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合并同类项以及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前面的知识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回顾、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概念、

  问题2是本节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

  1、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到讨论中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总结情况

  3、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教学后记:

  ①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②在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后,又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③安排了例1到例5的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整式的加减》教案8

  【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列车在铁轨上行驶,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1)当行驶2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行驶t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的原价是p元,按8折优惠出售,则单价是___________

  3、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产量的m倍,则去年的产量是____________

  4、长方体的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用式子表示体积为______________

  5、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

  请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二、合作探究:(自学书本P56解决下列问题)

  单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式的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单独的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也叫单项式.

  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式:① abc; ② 2a-b; ③b2; ④-5ab2; ⑤ a(m+n); ⑥-xy2;

  ⑦-5; ⑧y; ⑨ ;⑩ ;(11) 中,单项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填表

  单项式

  系数

  次数

  3、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字母a和数字1都不是单项式()

  (2) 可以看作 与3的乘积,所以式子 是单项式()

  (3)单项式xyz的次数是3()

  (4)- 这个单项式系数是2,次数是4()

  4、如果单项式 的次数是5,求n的值。

  5、思考:单项式 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

  注意事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四、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3a+b;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8)8 (9) 。

  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项式xn的系数是0,次数是n;

  B、单项式-x5y 的系数是-1,次数是5;

  C、单项式22ab2c系数是0,次数是6 ;

  D、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3.

  3、下列代数式:-mn; ; ;-x3。系数为1的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系数为 的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次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二次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填表

  单项式

  10%b

  所含字母

  系 数

  次 数

  5、如果 是关于x、y的5次单项式,且系数是4,求m、n的值.

  五、小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是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是

《整式的加减》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教案10

  教学目的:

  1。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1。填空:整式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

  3。多项式3m3—2m—5+m2是_____次______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_。

  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A)22x2y与yx2 (B)2m2n与2mn2 (C)ab与abc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5a+2b)—(7a+4b)。

  二、探索练习:

  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2a—b与a—b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和为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_______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__________个棋子。

  2。计算:(1);(2);(3)。

  3。(1)求与的和;(2)求与的差。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四、提高练习:

  1。若A是五次多项式,B是三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 )(A)五次整式(B)八次多项式(C)三次多项式(D)次数不能确定

  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分,*一场记a分,负一场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3场,负2场,共积多少分?

  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1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

  4。如果关于字母x的二次多项式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试求m、n的值。

  五、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第8页习题1、2、3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整式的加减》教案10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对同类项进行合并,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 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得到:100t+120×2.1t 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板书课题:2.2整式的加减(一)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教师提示:能独立完成的请独立完成,不能的请和小组内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求帮助。)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2-P63练习前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只写过程,不写结果):

  100×2+252×2=    =

  100×(-2)+252×(-2)=    =

  观察两个式子的左边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语言叙述你的运算律。

  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下面式子:

  100t+252t=   =

  2、填空:

  (1)100t-252t=( )t

  (2)3x2+2x2=( ) x2

  (3)3ab2-4ab2=( )ab2

  上述各等式左边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语言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3、根据你的猜想,说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举出两个例子。

  4、说一说怎么合并同类项?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最后揭示性质。

  3.教师画龙点睛强调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要充分暴露问题生成课堂资源。第1、2、3小题学生口答结果,说出怎么想的。第3题再请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 2x3与3x2 B 12ax与8bx C x4与a4 D π与-3

  2、–xmy与45ynx3是同类项,则m=_______,n=______。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2ab-2ba=0 (4)3x2y-5xy2=-2x2y

  4、计算:

  课本P65练习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1、5、6题。

  (修改稿)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 ) x2

  (3)3ab2-5ab2=( )ab2

  (4)4xy+6xy=

  2. 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 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习(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 2x3与3x2 B 12ax与8bx C x4与a4 D 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2ab-2ba=0 (4)3x2y-5xy2=-2x2y

  4.–xmy与45 x3yn是同类项,则m=_______,n=______。

  5.计算:

  课本P65练习1.

  6. 课本习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5、6题。

《整式的加减》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

  整式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4xy, , ,x2+x+ ,0, ,m,―2.01×105

  解:单项式有4xy, ,0,m,―2.01×105;多项式有 ;

  整式有4xy, ,0,m,-2.01×105, 。

  此题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

  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2, xy5, 。

  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 ―x2:系数是―1,次数是2;

  xy5:系数是 ,次数是6; :系数是― ,次数是9。

  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

  例3: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3、―a2b、―ab2、b3,常数项是―1。

  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

  (1)(2x4―5x2―4x+1)―(3x3―5x2―3x); (2)―[―(―x+ )]―(x―1);

  (3)―3( x2―2xy+y2)+ (2x2―xy―2y2)。

  解:(1)原式=2x4―3x2―x+1; (2)原式=―2x+ ; (3)原式=― x2+ xy―4y2。

  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

  例5:化简、求值:5ab―2[3ab―(4ab2+ ab)]―5ab2,其中a= ,b=― 。

  解:化简的结果是:3ab2,求值的结果是 。

  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 ,y=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解:此多项式为3x3―5x2y―2y3;值为― 。

  3.课堂练习:

  课本p76―77:1,2, 3⑴⑶⑸,4⑴⑶⑸⑺,5,7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77:3⑵⑷⑹,4⑵⑷⑹⑻,6,8,9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①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则。在上节课所留复习作业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课堂提问,“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把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内容都说出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地回答,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重视,又可培养他们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②对于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因此,在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后,出了一组练习,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的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

《整式的加减》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教案6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整式的加减》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教学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

  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合并同类项牵扯到抽象的字母,学生难于把握,因此一定要搞清楚字母与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

  情景创设

  问题1:青藏铁路上,在格尔木到*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100+252

  在具体情境中用整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用时间的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小时,你能用含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问题2:式子100+252能化简吗?依据是什么?

  提出问题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解决探究1、

  [学生]独立完成探究1中的(1),并对(2)进行分组讨论、

  [师]巡视,对能化简出结果的小组,请他们说出化简的理由及依据、对不能化简出的小组应加以引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在探究1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关于数的运算律的知识,开展探究2、

  观察多项式中各项的特点,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合并同类项以及整式的加减是建立在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前面的知识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回顾、

  通过对探究1和探究2的探讨,引出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概念、

  问题2是本节内容的核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

  1、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参与到讨论中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总结情况

  3、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8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整式的加减》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课前复习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习(幻灯片)

  认真学习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习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 ,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习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习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习3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比比谁快: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 a cm,高为 h 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3)棱长为 a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cm3 ;

  (4)一台电视机原价 a 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 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 m,宽是a m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 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 x2y 写成 x2y 。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案10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两种求代数式值的方法,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2.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

  3.关键:正确理解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有理数可以进行加减计算,那么整式能否可以加减运算呢?怎样化简呢?

  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

  在西宁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是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的时间就是2.1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是100t+1202.1t, 即100t+252t

  1.类比数的运算,我们应如何化简式子100t+252t呢?

  五、新授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002+2522=______;

  100(-2)+252(-2)=________.

  1002+2522=(100+252)2=3522

  100(-2)+252(-2)=(100+252)(-2)=352(-2)

  我们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如果用t表示上述算术中的数2(或-2)就有,100t+252t=(100+252)t=352t.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

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并把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1745 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725-1745=( ) 2725-980=( )

  3.口算下面各题.

  574 200476-300247 20

  352-200615 300113 60

  (二)探求新知

  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 60.

  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 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 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下载

  2.教学例1.(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下载

  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

  1304634130(46 34)

  =8434=13080

  =50(本) =50(本)

  (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3)教师提示:

  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

  3.学例2.(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下载

  计算295-128-72.

  (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 (128 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4.完成55页“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67-55-145 470-254-46

  (三)巩固发展(演示“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练习)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970-132-68

  400-185-15472-126-124

  168-28-72 437-137-63

  244 182 56200-173-27

  124 68 7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

   教材58页7、18题.

  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63-96-104 970-132-68

  400-185-15 472-126-124

  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鸽子传信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简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预备:

   1、全班学生分为5个竖排,每一竖排将有10名同学组成.

  2、预备一个画有鸽子的信封,每个信封中装有10道简算题的试卷.

  3、教师在黑板上划分出5个区位,然后分别贴出1——5的名次序号.

  4、分别给每一小组取个名字.

  游戏过程:

   1、把预备好的题装入信封内,并放在每一组的第一个桌子上,老师开始计时由第一个同学开始答题,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当最后一名同学答完时把手中的题先交给老师然后再把自己的组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黑板相对应的区域上写出来.

  2、比赛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检查信封中试题的正误,最后排出比赛的名次.

  3、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的同学将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

加减法教学设计2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加减法教学设计4

  教材来源:

  教内容来源:

  主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授课对象: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学习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3.6-1.67+2.3

  学生独立

  完成并验

  算

  揭示课题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环节二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环节三

  练习

  1、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

  2、抽生板演检测。

  学生认真看书

  教师巡视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加减法教学设计5

  (一) 学习目标

  1、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需要,探究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意义,能提出与此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3、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并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并提出简单问题,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进行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包括整百数减三位数)。

  (3)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

  (4)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2、开发性学习包

  (1)品德课中《我和动物交朋友》对动物的初步认识。

  (2)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

  3、拓展性学习包

  (1)去图书馆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书本阅读,了解他们对人类的重要性,重点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七星瓢虫、猫头鹰、喜鹊、啄木鸟、黄鹂、青蛙单位时间内*均吃害虫的数量,并提出自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和同学一起探究用算珠如何计算本单元所学加减法,并且进行验算。

  (3)丰收园

  (三) 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四个信息窗均为教学重点,信息窗一是掌握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信息窗二为被减数中间有零的、整百数连续退位三位数减法,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信息窗三主要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信息窗四主要讲“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将这两个信息窗整合在一起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科间整合:品德课中的《我和动物交朋友》可以在本单元加入,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其用数学的眼光探究动物界的兴趣。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与算珠有效结合,进一步明确本单元所学算理,并且探究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感知祖国传统数学文化的魅力。

  4、体验式活动:学生搜集自己所熟悉的动物单位时间内所吃害虫数目,并能提出简单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同学一起探究如何用算珠解决本单元所学的问题。

  注:通过“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略)”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树林医生的情境,将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与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进行融合学习,

  一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这两个重点问题有了更明晰的认识,知道在解决了第一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第一步的信息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求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和部分的数学思想;

  二是借助实际问题将两部分融合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结合到一起进行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3篇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材95——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学95——97页的内容,根据例1两个表格中所提供的

  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

  五、交流汇报

  1、指名汇报提出来的数学问题及解答方法

  如:在第一轮比赛中,*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几分?

  53.40-49.80=3.60

  两轮比赛结束后,*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

  53.40+58.20=111.60

  49.80+49.20=99.00

  两轮比赛结束后,*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111.60-99.00=12.60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

  (1)小数点对齐

  (2)相同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六、当堂训练(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5.64- 1.78 7.2- *5 5- 0.41

  2、列式计算:

  (1)4.6与10.2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10.65,剩下多少?

  (3)比28.67少7.8的数是多少?

  3、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小学数学教案《《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共多少元?爸爸付50元,要找回多少元?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________元

  30.45

  20.6

  1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购物单,复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列竖式计算几道吗?

  课件出示:91-29 62+28 123-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交流的学生说说的计算过程,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都买过什么东西?

  引导:谁一次买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怎么花的钱?(生自由谈)

  过渡:同学们不但会花钱,而且还会算帐,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画面,你能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吗?(生自由谈)

  根据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会给每个人一次机会,看看你能不能把握了?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两个问题:

  ⑴一个转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⑵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别着急,其他问题我们一会再来交流。

  2、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0.8元等于8角,0.6元等于6角,8角+6角等于14角,也就是1元4角,是1.4元。

  师评价: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生:我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师:你能把竖式写在黑板上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板演:0.8+0.6=1.4(元) 1.2-0.6=0.6(元)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 0 . 6

  1 . 4 0 . 6

  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

  师再出示问题:一个书包和一格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同时老师在黑板的一角板演:

  根据学生的练习让其他学生交流想法。

  3、归纳总结

  师引导:像这种加减法,我们就叫做它小数加减法。(板书)

  那么在小数加减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为什么?既然小数计算对齐数位这么重要,那么你有什么对齐小数数位的好窍门吗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评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练习,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师:同学们,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永 辉 超 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解答的结果,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3、生活实践

  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把小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2、有橡皮的铅笔比没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

  元 角 元 角

  0 . 8 1 . 2

  + 0 . 6 -0 . 6

  1 . 4 0 .6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的知识点3篇

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的知识点1

  整式加减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为了体现本章知识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做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如皮球的弹跳高度,传数游戏等,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得以充分暴露,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4、注意发挥例题和习题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科间的纵向联系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发散思维,适时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知识要点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πr、a,0……都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0篇(扩展9)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选3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习,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

  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习的乐园。

  1、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这是在教学中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习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2、在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一些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3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习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习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习,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推荐访问: 整式 教学设计 加减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0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