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时间:2022-12-31 08:48:02 来源:网友投稿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2、渗透转化、集合和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没有用"使学生……"这样的字眼,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说明了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结合的重视,映射出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学重点:

  用凑十法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工具:

  9根绿小棒、3根红小棒、9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寻找一种方法,计算一些题目好不好?

  二、基本训练

  1、借助组成,预作埋伏。

  (1)电脑出示的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10根,右边5根。请生说是多少根小棒?

  (2)电脑出示14根均匀摆放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想办法很快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分成两部分,左边10根,右边4根。)

  2、类比联想,诱导凑十。

  (1)促使学生看9想1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让生操作、讨论,类比、联想上法,得出:从右边5根小棒里移1根到左边来分成十和几就能很快看出是多根了。(电脑演示)

  (2)驱使学生看8想2,看7想3等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

  ①左边8根,右边5根;

  ②左边7根,右边5根。要求与方法同上。

  (3)观察思考,比较归纳:不管左边是9根、8根、7根小棒,我们总是从右边移动一些小棒把左边的凑成10根,分成十和几。当左边是9根时,只要从右边移动l根……,也就是只要想9()=10,8()=l0……

  3、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凑十的方法,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作用可大呢!

  设计意图: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没有就课论课作简单化处理,而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教材作创造性加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讨论,类比联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展开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92=口

  电脑出示例题图(可随师生语言进行动态性展示)

  (1)引导观察:盒子里面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的皮球是怎样分开的?

  (2)学生操作、交流得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把2个分成1个和1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上1个得11个。

  (3)指导学生完成算式(板书),初步形成凑十的思路,即9加1得10,10加1得11。

  (4)学生完整地说92是怎样算的?用什么方法算?

  2、教学例2(板书)摆摆算算,93=口,97=口

  (1)指导学生分别摆出小棒图和圆片图,同桌讨论,进一步探索凑十的方法,加深理解,学生展示凑十的过程(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口述)。

  (2)学生完成书上的算式,形成凑十思路,即9加1得l0,10加2得12;9加1得10,10加6得16。

  (3)提问式小结:在计算93和97时,我们也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板书)边摆边算,94=口,98=口

  (1)学生独立操作形成凑十思路,正确填写得数,同桌互说凑十的思考过程;展示思考过程,完整表达凑十思路。

  (2)提问式小结:计算这两题,你仍然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后边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呢?应该怎样想?

  4、教学例4(板书)想一想:95=口,96=口,99=口

  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内化为凑十法,正确地、熟练地口述凑十过程。

  5、齐读以上算式,发现共同点,揭示课题,让生归纳算法及注意点。(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设计意图: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时准确到位。

  四、轻松一刻

  (电脑出现动画和音乐)

  边舞边说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9和1好朋友,凑成十不分手,不分手。

  设计意图:利用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政编,融学习于娱乐之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妥贴自然,无雕凿痕迹。

  五、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看题口算:

  913=口915=口94=口96=口

  (1)口算得数;(2)找出每组算式间的联系;(3)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想91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小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说明:大家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我们A大组扮演金龟子(贴头像),B大组扮演风车娃(贴头像),看哪组算式算得又对又快,优胜队奖励一个大气球,好不好,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91=92=93=94=95

  96=97=98=99=、

  汇报结果、评奖并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算式与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通过这9道算式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得出简便的方法。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凑十法计算86、76等;表扬鼓励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凑十的方法用活了,老师也要向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练习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注意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准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六、学生谈学习体会,结束全课

  全课总评:注意在激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问题情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算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与他人交流算法。

  教具学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导入:同学们,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大家想不想去?(出示公园图片)别急!公园管理员刚才告诉老师,只有完成智慧屋里的题才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出示智慧屋图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完成了智慧屋里的题,大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啦,高兴吗?

  二、探究新知

  1、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书中情景图)仔细观察,你发信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交流提问,针对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师:“一共有几只鹅?”怎样用算是表示呢?

  (生可能说:9+3=并追问9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师:9+3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卡片摆一摆、数一数或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自主探究9+3的计算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能说: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我是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3个就是12个。

  生:我是从3只里拿出1只和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2只就是12只。

  (教师适时鼓励表扬)

  师:大家开动脑筋用数数、接着数、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3=12,真了不起。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下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同桌活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算出草地上共有多少只鹅。快那边的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请你们帮忙两道题,你们愿意吗?瞧他们来啦!(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好朋友帮忙,算完后把你的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自主探究)

  师:你是怎样算的?这道题中9表示什么,2呢?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

  (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三、课间活动

  师: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了的好孩子,葵花姐姐和叶子妹妹一定会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你们高兴吗?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一七说歌《数字谣》吧!

  (师生一起说《数字谣》)

  我们要向童谣里说得那样去做,一定会成为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四、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同学这么聪明,不远处的花丛中小蝴蝶已排好队要靠靠大家呢,你们看!(出示小蝴蝶图)你们能接受挑战吗?(能!)谁先来?

  师:为什么要3+9,9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用那个算是表示?(生说算法师板书算式)

  师:小蜜蜂也不服气了,看它们也排着队伍赶来了,谁来接受挑战?

  (方法同蝴蝶图)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狭小蝴蝶和小蜜蜂不敢不服起了!你们看它们还表扬大家呢!

  师: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探究到这么多算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算式的相同点,引出课题,教师并板书)

  对!今天通过数学游艺活动学习了9加几的算式,下面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谁来当小考官,也出几道9加几的算式。

  (学生出算式并自己解决)

  师: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多多,瞧,小河边上多热闹呀,告诉大家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发言)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河边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找朋友,学生出示相应数字卡片)

  五、畅谈收获:

  数学游艺活动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开动了脑筋,并获得了许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这捷克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发言)课下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好朋友听,说给你的同桌听、说给爸爸妈妈听。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乘智慧之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9加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PPT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2=7+10=

  3+10=10+9=

  8+10=10+6=

  利用10加几的计算,作为铺垫;

  二、新授: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课本9+几的情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板书课题:9加几

  2、根据主题图“数饮料”中,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尝试列式;

  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板书:9+4=

  3、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方法算出9+4的结果;

  ①点数出结果,让学生上讲台,用手指,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因为在之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所以在此处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让学生探讨,没有用小木棒摆,让学生上台展示就可以;

  ②用卡纸出示:9+4=9+7=

  10+3=10+6=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上面卡纸的结果,然后观察比较,让他们发现哪一种比较简单,为凑十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板书:凑十法

  4、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5、初步练习:

  出示卡纸:

  9+2=9+3=9+4=9+5=9+6=9+8=

  设计意图:把卡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凑十法的方法,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数过程;学生完成后,让另外几个小朋友充当小老师,上黑板帮他们改正;起到了互评、检查的作用,同时的,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闯考:40、41页。

  六、板书设计:

  9加几

  9+4=

  凑十法:

  9+2=9+3=9+4=9+5=9+6=9+8=

  反思:这是一堂公开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还不错,只是在练习方面做得还不够,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练习方面有点过少。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

  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

  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指名汇报:生1:我解决…9+8=17,我是这样想的……

  生2:我解决…8+6=14,我是这样想的……

  (练习稍有梯度,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让知识更具系统性)

  2、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创造了什么数学知识?(9加几)

  师:现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语气说说你都会9加几。

  老师祝贺你们研究成功,这节课满意吗?不过有一点点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有办法?

  9+9=189+4=139+5=149+7=16

  9+8=179+3=129+2=119+6=15

  1)有序的排列;

  2)找规律:(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帮老师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小朋友的*时生活中有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把它记录下来,作成数学知识小卡片。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一场生动有趣的运动会正在进行,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开始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和几组成十几的习题)

  1、口答

  3 4 6 5

  / / / /

  1 ( ) 1 ( ) 1 ( ) 1 ( )

  2、口算:

  9+( )=10 9+1+2=( )

  9+1+3=( ) 9+1+6=( )

  10+5 10+8 10+6 10+2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大家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踢毽子9人,跑步6人,跳远7人。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我没有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里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确立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学习了10加几,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目考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题目)

  一题一题出示。

  请学生逐一计算。

  师:你们真棒,算得又快又对。同学们,我们知道10加几就是?

  生:10加几就是十几。

  2、 师:那不是10加几你会算吗?有信心的小朋友坐端正认真看。

  (课件出示题目)

  9+1+2=( )

  9+1+5=( )

  9+1+3=( )

  9+1+7=( )

  (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师:看来,不是10加几,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10加几。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整理条件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例题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有9个红苹果,有4个青苹果。(板书条件)

  师:你看的可真仔细。

  2、提出问题

  师:谁能来提一个数学小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板书问题)

  师:你可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把条件和问题响亮地读一读,预备起!

  学生集体读。

  师:同学们真有精神。

  3、列出算式

  师:你会列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一位学生列式。(板书:9+4=)

  追问: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师:9+4等于多少呢?和你的同桌谈论一下,有困难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我看看哪一队同桌最有智慧,开始。

  学生展开讨论。

  师:好,时间到。请小朋友们坐端正。谁已经想到办法了?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把一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面。

  刚刚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用小棒摆了一摆。

  贴小棒,圈出10根。

  刚刚有一个小朋友说,把1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现在盒子里有几个?盒子外有几个?你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了吗?

  5、书写计算过程:

  师:我们一起在算式上看一看:

  师:先把4分成了?先算?再算?

  生: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的同学坐好。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全班说。

  追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二)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出示花朵图)

  师:听说你们学会了凑十法,小猴可高兴啦,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左边有几朵花?(9朵)右边有几朵花?(7朵)老师想让你们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应该怎样列算式?(指名说,根据回答板书:9+7=)

  (2)师:9+7等于多少呢?你会用圈一圈的方法,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再填一填。(教师巡视,及时加以指导)

  (3)投影学习单,请一位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

  生:先把7分成了1和6,9+1=10,10+6=16。

  师:你真勇敢,我们为他鼓鼓掌。和他算的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先把7分成了预备起!

  师:为什么把7分成1和6?

  生:因为 9和1合起来是10。

  小结:

  师:其实呀,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它的名字叫---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什么意思呢?

  生:把9凑成10,就是把9变成10。

  师:同学们,你学会凑十法了吗?

  你们能用凑十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小猴像大家一样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看,小猴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搬砖)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来说一说图意。

  (3)指名学生说:小猴子搬砖,原来左边有9块砖,右边有6块砖,一共有几块砖?学生列式。

  (4)师:聪明的小猴还说了一句话:“再放一块,就是10块。”你知道小猴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小猴搬了一块到左边,9和1凑成10。

  师:嗯,看来同学们和小猴一样聪明,那么9+6等于几,你会算了吗?请小朋友们在导学单上填一填。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怎么算的: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师:你们同意吗?我们一起为他送上掌声。谁也能像他这样,响亮地来说一说怎么算的?

  全班说。

  (5)师:再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牙刷,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句话?

  师:你会用凑十法来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尝试。

  请学生交流。全班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师:这几道题目呀,都是把过程写出来,让同学们计算的。如果不写过程,你还会算吗?

  (2)师:我们先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先圈出10根,在计算。

  先要干嘛?(圈出10根)

  然后再计算。

  (3)完成填空,请学生交流答案。

  (4)师:同学们真棒,不写过程,都能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来看第三题,这里有两组题目,先看左边,边算边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指名交流答案。

  指名学生说:

  ①得数一样

  ②上面那题是下面那题的计算过程,做9加几时想上面的连加算式。

  请你想着这个规律完成右边的题目。

  计算9+7,试着写一写连加算式。

  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我们可以想这样的连加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蚂蚁在推木块,用9分别加下面的数,请你说算式,算得数。

  指名回答。

  4、9加几和得数的联系

  (1)得数都是十几。

  (2)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第二个加数少1。(数字变色)

  少的那个1去哪儿了?(生:给9凑成10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凑十法)

9加几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2

  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

  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1、指导学生说算法;

  2、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3、指导学生说算法。学生会画,会圈,会算。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9加几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一场生动有趣的运动会正在进行,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开始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和几组成十几的习题)

  1、口答

  3 4 6 5

  / / / /

  1 ( ) 1 ( ) 1 ( ) 1 ( )

  2、口算:

  9+( )=10 9+1+2=( )

  9+1+3=( ) 9+1+6=( )

  10+5 10+8 10+6 10+2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大家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踢毽子9人,跑步6人,跳远7人。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我没有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以及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准备】

  计数小棒,小花,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题目卡片:

  10+1=10+3=10+5=10+7=

  10+2=10+4=10+6=10+8=

  师:为什么大家都算得得这么快呀(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

  师:原来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感知凑十法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看!运动会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发牛奶的情况吧。

  (1)箱子里有几盒你怎么知道的

  (2)请你上来数一数。外面有几盒一共有多少盒怎么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2、多种算法的交流

  9+4是不是等于13呢那你是怎么算的呢

  (1):小朋友有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a、接着数数10、11、12、13;

  b、凑十法:移动牛奶盒,将右边1盒拿到盒子里就是10盒了。

  师:这几个小朋友都用到了10,看来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的好朋友。

  3、学习凑十法

  ①动手操作、交流

  师:老师听明白了,有的孩子是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或推一推方法来算的,还有的小朋友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借助10这个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摆一摆、算一算。

  (1)师:看屏幕我们用这里的格子图代替牛奶箱,用圆片代替牛奶,箱子里有9盒,我们就摆9个,外面有4盒,就在外面摆4个,摆好后,坐坐好。9+4该怎么算,你能想办法移一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吗?

  请生上台演示。

  (2)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从外面拿出1盒牛奶放进去,也就是把4分成1和3,箱子里面的9和1就凑成了10,10再加3就是13 。

  生:完整地说一说,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就是13、

  (3)感知简便

  师:我们从4里面拿1个给9,凑成10,这样9+4就变成了10+3,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9加几的好朋友。像这种先凑成十,再相加的方法,数学上我们称为凑十法。

  4、再次操作,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师:你现在会用这种方法计算9加几吗请看题单第2题。

  摆小棒: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边摆边说,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2)9+5等于几呢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算出结果!再把算的过程填在方框里吗。动手试一试吧。

  (3)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

  (4)哦,从5里面拿1根给9,凑成10,9+5就变成了10+4,计算就简单了。

  5、圈小花:

  (1)看来孩子们都会凑十法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题单第3题——圈一圈,算一算。圈的时候,要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

  (2)展台展示1个小朋友的作品,请这个小朋友介绍他的想法。

  三、游戏练习,巩固凑十法

  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把9加几的变成了10加一个数来算比较简单,如果不摆小棒、圆片,你们还能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吗?

  1、变变变

  a、出示游戏规则

  那好,我们就来玩一个“变变变”的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师示范摆桌面上)摆好了就坐端正。仔细听好游戏的玩法,老师出一张9加几的卡片,你们就大声地说:变变变!变成10加几。我们先来试一次,请看大屏幕。

  b、教师课件出示9+2,带着说:变变变,变成10+1

  c、教师课件9+6,学生大声说:变变变!变成10+5

  师:你变成的多少为什么我们把9+6分解成9+1+5,9和1凑成10,就把9+6变成了你们手中的10+5

  d、教师课件9+3,学生变变变

  2、找规律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9+2=11,9+3=12,9+9=18

  ①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9+几的算式,一起小声读一读,边读边观察,这些算式里都藏着哪些数学小秘密。

  ②生自由发言: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追问:少的1去哪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结合这个算式说一说吗

  计算9加几时,从一个数里分1个给9凑成10,就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再计算比较简单。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牛奶、移小棒、圈小花这些活动来学习的9加几。那8,7,6加几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又该怎样凑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下一节课吧。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加几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9+4=9+9=

  9+3=3+5=4+6=

  9+7=9+6=9+5=

  2+7=9+2=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9加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 第一题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人?

  ②生数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1、出示P90 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90 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0 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示P90 T5,

  先弄清题意,再填“>、<、=”。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凑十法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寻找、发现、讨论、比较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展示屏、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大家想参加吧要想参加,就得先闯过“小精灵”的两关。(10组成的.练习)

  (1)首先请看,“聪明树”上的这些题你们会做吗

  (2)接着,我们来到“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我们顺利过关了!大家快到运动场去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前教师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景,再现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看!运动场上可热闹呢,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学校服务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饮料,仔细看一看有多少盒饮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师: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逐盒闪烁),从1盒、2盒一直数到13盒;

  有的同学从9盒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10盒、11盒、12盒、13盒。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想的:(课件显示从外面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先把箱子外的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里面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

  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计算9加几。

  2、探究算法

  师: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板书:(9+4)

  9加4该怎样算呢

  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请1位小朋友在展示屏下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子外的4盒饮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10盒呢(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板书:??? 9? +?? 4?? =? 13

  (学生尝试结合板书完整说一说操作过程)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多抽几名学生说)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3、提出并解决问题,逐步熟练“凑十法”。

  出示书93页红花图,3题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

  9+3 9+7 9+6……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9加几”)

  (3)教学例2

  怎样计算9+3得几呢请小朋友利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你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请2位同学有条理口述计算过程)

  (4)教学例2的“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请你们用手中的红花和黄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独立操作,请一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本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演示,口述“凑十法”的过程,使具体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准确到位)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小猫钓鱼

  (课件出示)(如9+5 9+2 9+7……)

  每条鱼身上写一道算式,几个鱼缸上分别写出得数。老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练习。

  4、比赛“摘葡萄”

  根据班上人数确定葡萄数量(葡萄上分别写上算式9+1? 9+9? 8+6? 7+6……)

  然后分组比赛,哪一组先把葡萄放在正确的盘子里为胜(盘子写上得数)

  (练习的题目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并注意了全班参与,扩散了学生思维。最后一个练习“摘葡萄”中老师有意让学生尝试用凑十法计算8+6、7+6,鼓励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反思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上好本节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复旧引新——探索新知——巩固提高三个环节。

  一复旧引新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小精灵”出的2组题,复习了数的分解,“1和几组成几”与“1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为接下来学习“9加几”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计算“还有多少盒饮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个层次是探究算法。首先,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突出凑十法的教学。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箱子外的4盒饮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10盒呢(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4盒)。我们就从右边4根小棒中拿1根到左边9根中凑成10……通过操作、观察、口述操作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第三个层次是鼓励孩子们看图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逐步熟练“凑十法”。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技术9+3= 9+7=让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三巩固提高

  为了让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我设计了“钓金鱼”、“摘葡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既强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内化了所学知识。最后“摘葡萄”游戏中出现的“8+6、7+6”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⒊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运动会场景图、师生共同准备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⒈出示卡片“9+()=10”,指名回答。

  ⒉口答

  2 4 6 3 5

  / / / / /

  1 () 1 () 1 () 1 () 1 ()

  ⒊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课

  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的加法。

  ⒈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十一月份也就是十四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比赛开始了,运动场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子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 同 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俊问:“还有多少盒?”

  ⒉教学例1

  ⑴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方法。

  学生出现四种算法:

  a.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b.从9接着数: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c. 从4接着数:箱子外面4盒,然后接着5,6,7,……12,13,一共有13盒。

  d.用“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在加上剩下的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四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

  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 9+4)

  理解“凑十法”

  教师:9+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4=13

  问: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④ 利用教材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问:踢毽子和跳远的一共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 9+6)

  问: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练习

  ⒈练习十七第1题

  ① 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 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⒉练习十七第3题

  ①“糖块图”

  ②“蚂蚁抬大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③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

  9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⒈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好动、坐不住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我们学校刚开过运动会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关。

  2、 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对原来的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反击。尊重学生的想 法,鼓励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 样化,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坏,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⒊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的教为明天的不教,是教他们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死搬硬套做几套题。本节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 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得到培养 和发展。另外,这节课如要用做活动课件来说明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厚,记忆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9+4=9+9=

  9+3=3+5=4+6=

  9+7=9+6=9+5=

  2+7=9+2=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9加几》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

  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

  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

  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指名汇报:生1:我解决…9+8=17,我是这样想的…

  生2:我解决…8+6=14,我是这样想的…

  …

  (练习稍有梯度,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让知识更具系统性)

  2.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创造了什么数学知识?(9加几)

  师:现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语气说说你都会9加几。

  老师祝贺你们研究成功,这节课满意吗?不过有一点点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有办法?

  9+9=18 9+4=13 9+5=14 9+7=16

  9+8=17 9+3=12 9+2=11 9+6=15

  1)有序的排列;

  2)找规律:(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帮老师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小朋友的*时生活中有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把它记录下来,作成数学知识小卡片。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

《9加几》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里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确立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学习了10加几,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目考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题目)

  一题一题出示。

  请学生逐一计算。

  师:你们真棒,算得又快又对。同学们,我们知道10加几就是?

  生:10加几就是十几。

  2、 师:那不是10加几你会算吗?有信心的小朋友坐端正认真看。

  (课件出示题目)

  9+1+2=( )

  9+1+5=( )

  9+1+3=( )

  9+1+7=( )

  (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师:看来,不是10加几,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10加几。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整理条件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例题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有9个红苹果,有4个青苹果。(板书条件)

  师:你看的可真仔细。

  2、提出问题

  师:谁能来提一个数学小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板书问题)

  师:你可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把条件和问题响亮地读一读,预备起!

  学生集体读。

  师:同学们真有精神。

  3、列出算式

  师:你会列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一位学生列式。(板书:9+4=)

  追问: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师:9+4等于多少呢?和你的同桌谈论一下,有困难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我看看哪一队同桌最有智慧,开始。

  学生展开讨论。

  师:好,时间到。请小朋友们坐端正。谁已经想到办法了?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把一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面。

  刚刚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用小棒摆了一摆。

  贴小棒,圈出10根。

  刚刚有一个小朋友说,把1个青苹果放到盒子里。现在盒子里有几个?盒子外有几个?你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了吗?

  5、书写计算过程:

  师:我们一起在算式上看一看:

  师:先把4分成了?先算?再算?

  生: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师: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的同学坐好。

  师: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

  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全班说。

  追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二)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出示花朵图)

  师:听说你们学会了凑十法,小猴可高兴啦,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左边有几朵花?(9朵)右边有几朵花?(7朵)老师想让你们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应该怎样列算式?(指名说,根据回答板书:9+7=)

  (2)师:9+7等于多少呢?你会用圈一圈的方法,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再填一填。(教师巡视,及时加以指导)

  (3)投影学习单,请一位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

  生:先把7分成了1和6,9+1=10,10+6=16。

  师:你真勇敢,我们为他鼓鼓掌。和他算的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先把7分成了预备起!

  师:为什么把7分成1和6?

  生:因为 9和1合起来是10。

  小结:

  师:其实呀,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它的名字叫---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什么意思呢?

  生:把9凑成10,就是把9变成10。

  师:同学们,你学会凑十法了吗?

  你们能用凑十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小猴像大家一样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看,小猴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搬砖)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来说一说图意。

  (3)指名学生说:小猴子搬砖,原来左边有9块砖,右边有6块砖,一共有几块砖?学生列式。

  (4)师:聪明的小猴还说了一句话:“再放一块,就是10块。”你知道小猴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小猴搬了一块到左边,9和1凑成10。

  师:嗯,看来同学们和小猴一样聪明,那么9+6等于几,你会算了吗?请小朋友们在导学单上填一填。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怎么算的: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师:你们同意吗?我们一起为他送上掌声。谁也能像他这样,响亮地来说一说怎么算的?

  全班说。

  (5)师:再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牙刷,同桌互相说一说三句话?

  师:你会用凑十法来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尝试。

  请学生交流。全班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师:这几道题目呀,都是把过程写出来,让同学们计算的。如果不写过程,你还会算吗?

  (2)师:我们先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先圈出10根,在计算。

  先要干嘛?(圈出10根)

  然后再计算。

  (3)完成填空,请学生交流答案。

  (4)师:同学们真棒,不写过程,都能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来看第三题,这里有两组题目,先看左边,边算边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指名交流答案。

  指名学生说:

  ①得数一样

  ②上面那题是下面那题的计算过程,做9加几时想上面的连加算式。

  请你想着这个规律完成右边的题目。

  计算9+7,试着写一写连加算式。

  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我们可以想这样的连加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蚂蚁在推木块,用9分别加下面的`数,请你说算式,算得数。

  指名回答。

  4、9加几和得数的联系

  (1)得数都是十几。

  (2)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第二个加数少1。(数字变色)

  少的那个1去哪儿了?(生:给9凑成10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凑十法)

《9加几》教学设计9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加几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程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67+56+58+36+67+68+47+48+87+7

  2.听算

  8+39+69+57+58+2

  9+48+76+410+87+3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子

  1.放合唱录音

  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歌,是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报影出示例子,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

  (乐队有5人,合唱的有9人)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5人和合唱的9人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9+5)

  师:那到底一共有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

  师: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

  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5.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师:这两种方法都好,先分一个数,再用凑十法来计算,你们也是这样计算的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做一做

  2.报影出示“学生搬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

  A.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B.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C.怎样列式?

  D.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2)计算比赛,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

  四: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校书设计:

  用数学

  9+5=149+5=14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以及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准备】

  计数小棒,小花,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题目卡片:

  10+1=10+3=10+5=10+7=

  10+2=10+4=10+6=10+8=

  师:为什么大家都算得得这么快呀(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

  师:原来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感知凑十法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看!运动会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发牛奶的情况吧。

  (1)箱子里有几盒你怎么知道的

  (2)请你上来数一数。外面有几盒一共有多少盒怎么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2、多种算法的交流

  9+4是不是等于13呢那你是怎么算的呢

  (1):小朋友有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a、接着数数10、11、12、13;

  b、凑十法:移动牛奶盒,将右边1盒拿到盒子里就是10盒了。

  师:这几个小朋友都用到了10,看来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的好朋友。

  3、学习凑十法

  ①动手操作、交流

  师:老师听明白了,有的孩子是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或推一推方法来算的,还有的小朋友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借助10这个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摆一摆、算一算。

  (1)师:看屏幕我们用这里的格子图代替牛奶箱,用圆片代替牛奶,箱子里有9盒,我们就摆9个,外面有4盒,就在外面摆4个,摆好后,坐坐好。9+4该怎么算,你能想办法移一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吗?

  请生上台演示。

  (2)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从外面拿出1盒牛奶放进去,也就是把4分成1和3,箱子里面的9和1就凑成了10,10再加3就是13 。

  生:完整地说一说,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就是13、

  (3)感知简便

  师:我们从4里面拿1个给9,凑成10,这样9+4就变成了10+3,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9加几的好朋友。像这种先凑成十,再相加的方法,数学上我们称为凑十法。

  4、再次操作,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师:你现在会用这种方法计算9加几吗请看题单第2题。

  摆小棒: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边摆边说,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2)9+5等于几呢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算出结果!再把算的过程填在方框里吗。动手试一试吧。

  (3)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

  (4)哦,从5里面拿1根给9,凑成10,9+5就变成了10+4,计算就简单了。

  5、圈小花:

  (1)看来孩子们都会凑十法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题单第3题——圈一圈,算一算。圈的时候,要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

  (2)展台展示1个小朋友的作品,请这个小朋友介绍他的想法。

  三、游戏练习,巩固凑十法

  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把9加几的变成了10加一个数来算比较简单,如果不摆小棒、圆片,你们还能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吗?

  1、变变变

  a、出示游戏规则

  那好,我们就来玩一个“变变变”的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师示范摆桌面上)摆好了就坐端正。仔细听好游戏的玩法,老师出一张9加几的卡片,你们就大声地说:变变变!变成10加几。我们先来试一次,请看大屏幕。

  b、教师课件出示9+2,带着说:变变变,变成10+1

  c、教师课件9+6,学生大声说:变变变!变成10+5

  师:你变成的多少为什么我们把9+6分解成9+1+5,9和1凑成10,就把9+6变成了你们手中的10+5

  d、教师课件9+3,学生变变变

  2、找规律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9+2=11,9+3=12,9+9=18

  ①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9+几的算式,一起小声读一读,边读边观察,这些算式里都藏着哪些数学小秘密。

  ②生自由发言: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追问:少的1去哪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结合这个算式说一说吗

  计算9加几时,从一个数里分1个给9凑成10,就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再计算比较简单。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牛奶、移小棒、圈小花这些活动来学习的9加几。那8,7,6加几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又该怎样凑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下一节课吧。

《9加几》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亲历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课件展示课本第96~97页的运动会场景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左下角的饮料)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得出算式9+4=13)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 9 + 4 = 13 b 9 + 4 = 13

  1 3 3 6

  10 10

  c 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三、巩固应用 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1)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2) 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3) 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4) 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做一做第二题)

  师: 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结果又多出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 9+2= 9+9= 9+4=

  9+8= 9+6= 9+7= 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

①都是9加几。

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9+4=9+9=

  9+3=3+5=4+6=

  9+7=9+6=9+5=

  2+7=9+2=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0 第一题

  (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人?

  ②生数

  (2)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1、出示P90 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90 T3

  ①学生独立口算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0 T4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②生独立列式计算③交流算法

  ④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⑤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4、出示P90 T5,

  先弄清题意,再填“>、<、=”。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凑十法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寻找、发现、讨论、比较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展示屏、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创设情景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大家想参加吧要想参加,就得先闯过“小精灵”的两关。(10组成的.练习)

  (1)首先请看,“聪明树”上的这些题你们会做吗

  (2)接着,我们来到“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我们顺利过关了!大家快到运动场去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前教师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景,再现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看!运动场上可热闹呢,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学校服务队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饮料,仔细看一看有多少盒饮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师: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逐盒闪烁),从1盒、2盒一直数到13盒;

  有的同学从9盒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10盒、11盒、12盒、13盒。

  还有的同学是这样想的:(课件显示从外面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先把箱子外的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里面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

  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计算9加几。

  2、探究算法

  师: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板书:(9+4)

  9加4该怎样算呢

  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请1位小朋友在展示屏下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子外的4盒饮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10盒呢(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板书:??? 9? +?? 4?? =? 13

  (学生尝试结合板书完整说一说操作过程)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多抽几名学生说)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3、提出并解决问题,逐步熟练“凑十法”。

  出示书93页红花图,3题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

  9+3 9+7 9+6……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9加几”)

  (3)教学例2

  怎样计算9+3得几呢请小朋友利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你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请2位同学有条理口述计算过程)

  (4)教学例2的“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请你们用手中的红花和黄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独立操作,请一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本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演示,口述“凑十法”的过程,使具体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准确到位)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小猫钓鱼

  (课件出示)(如9+5 9+2 9+7……)

  每条鱼身上写一道算式,几个鱼缸上分别写出得数。老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练习。

  4、比赛“摘葡萄”

  根据班上人数确定葡萄数量(葡萄上分别写上算式9+1? 9+9? 8+6? 7+6……)

  然后分组比赛,哪一组先把葡萄放在正确的盘子里为胜(盘子写上得数)

  (练习的题目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并注意了全班参与,扩散了学生思维。最后一个练习“摘葡萄”中老师有意让学生尝试用凑十法计算8+6、7+6,鼓励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反思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上好本节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复旧引新——探索新知——巩固提高三个环节。

  一复旧引新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小精灵”出的2组题,复习了数的分解,“1和几组成几”与“1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为接下来学习“9加几”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因为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计算“还有多少盒饮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个层次是探究算法。首先,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突出凑十法的教学。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箱子外的4盒饮料,箱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10盒呢(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4盒)。我们就从右边4根小棒中拿1根到左边9根中凑成10……通过操作、观察、口述操作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第三个层次是鼓励孩子们看图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逐步熟练“凑十法”。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技术9+3= 9+7=让学生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三巩固提高

  为了让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我设计了“钓金鱼”、“摘葡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既强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内化了所学知识。最后“摘葡萄”游戏中出现的“8+6、7+6”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9加几》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以及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准备】

  计数小棒,小花,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题目卡片:

  10+1=10+3=10+5=10+7=

  10+2=10+4=10+6=10+8=

  师:为什么大家都算得得这么快呀(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

  师:原来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感知凑十法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看!运动会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发牛奶的情况吧。

  (1)箱子里有几盒你怎么知道的

  (2)请你上来数一数。外面有几盒一共有多少盒怎么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2、多种算法的交流

  9+4是不是等于13呢那你是怎么算的呢

  (1):小朋友有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a、接着数数10、11、12、13;

  b、凑十法:移动牛奶盒,将右边1盒拿到盒子里就是10盒了。

  师:这几个小朋友都用到了10,看来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的好朋友。

  3、学习凑十法

  ①动手操作、交流

  师:老师听明白了,有的孩子是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或推一推方法来算的,还有的小朋友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借助10这个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摆一摆、算一算。

  (1)师:看屏幕我们用这里的格子图代替牛奶箱,用圆片代替牛奶,箱子里有9盒,我们就摆9个,外面有4盒,就在外面摆4个,摆好后,坐坐好。9+4该怎么算,你能想办法移一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吗?

  请生上台演示。

  (2)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从外面拿出1盒牛奶放进去,也就是把4分成1和3,箱子里面的9和1就凑成了10,10再加3就是13 。

  生:完整地说一说,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就是13、

  (3)感知简便

  师:我们从4里面拿1个给9,凑成10,这样9+4就变成了10+3,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9加几的好朋友。像这种先凑成十,再相加的方法,数学上我们称为凑十法。

  4、再次操作,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师:你现在会用这种方法计算9加几吗请看题单第2题。

  摆小棒: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边摆边说,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2)9+5等于几呢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算出结果!再把算的过程填在方框里吗。动手试一试吧。

  (3)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

  (4)哦,从5里面拿1根给9,凑成10,9+5就变成了10+4,计算就简单了。

  5、圈小花:

  (1)看来孩子们都会凑十法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题单第3题——圈一圈,算一算。圈的时候,要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

  (2)展台展示1个小朋友的作品,请这个小朋友介绍他的想法。

  三、游戏练习,巩固凑十法

  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把9加几的变成了10加一个数来算比较简单,如果不摆小棒、圆片,你们还能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吗?

  1、变变变

  a、出示游戏规则

  那好,我们就来玩一个“变变变”的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师示范摆桌面上)摆好了就坐端正。仔细听好游戏的玩法,老师出一张9加几的卡片,你们就大声地说:变变变!变成10加几。我们先来试一次,请看大屏幕。

  b、教师课件出示9+2,带着说:变变变,变成10+1

  c、教师课件9+6,学生大声说:变变变!变成10+5

  师:你变成的多少为什么我们把9+6分解成9+1+5,9和1凑成10,就把9+6变成了你们手中的10+5

  d、教师课件9+3,学生变变变

  2、找规律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计算了9+2=11,9+3=12,9+9=18

  ①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9+几的算式,一起小声读一读,边读边观察,这些算式里都藏着哪些数学小秘密。

  ②生自由发言: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追问:少的1去哪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结合这个算式说一说吗

  计算9加几时,从一个数里分1个给9凑成10,就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再计算比较简单。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牛奶、移小棒、圈小花这些活动来学习的9加几。那8,7,6加几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又该怎样凑十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下一节课吧。

《9加几》教学设计9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例1--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探索凑十的方法,知道9加几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懂得用凑十法把9转换成10加几计算,会看算式口算9加几。

  2.渗透转化、集合和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没有用"使学生……"这样的字眼,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说明了教师对教法与学法结合的重视,映射出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学重点:

  用凑十法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根据凑十法的需要,合理地将第二个加数分成两个数。

  教学工具:

  9根绿小棒、3根红小棒、9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寻找一种方法,计算一些题目好不好?

  二、基本训练

  1.借助组成,预作埋伏。

  (1)电脑出示的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10根,右边5根。请生说是多少根小棒?

  (2)电脑出示14根均匀摆放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想办法很快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汇报,电脑演示:分成两部分,左边10根,右边4根。)

  2.类比联想,诱导凑十。

  (1)促使学生看9想1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左边9根,右边5根。让生操作、讨论,类比、联想上法,得出:从右边5根小棒里移1根到左边来分成十和几就能很快看出是多根了。(电脑演示)

  (2)驱使学生看8想2,看7想3等凑十。电脑出示均匀摆放的小棒:①左边8根,右边5根;②左边7根,右边5根。要求与方法同上。

  (3)观察思考,比较归纳:不管左边是9根、8根、7根小棒,我们总是从右边移动一些小棒把左边的凑成10根,分成十和几。当左边是9根时,只要从右边移动l根……,也就是只要想9()=10,8()=l0……

  3.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凑十的方法,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作用可大呢!

  【设计意图::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没有就课论课作简单化处理,而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教材作创造性加工,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讨论,类比联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展开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方法的探寻过程中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保证了在进位加法中的有效迁移。】

  三、探求新知

  1.教学例1:92=口

  电脑出示例题图(可随师生语言进行动态性展示)

  (1)引导观察:盒子里面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的皮球是怎样分开的?

  (2)学生操作、交流得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把2个分成1个和1个,9个加1个得10个,10个加上1个得11个。

  (3)指导学生完成算式(板书),初步形成凑十的思路,即9加1得10,10加1得11。

  (4)学生完整地说92是怎样算的?用什么方法算?

  2.教学例2(板书)摆摆算算,93=口,97=口

  (1)指导学生分别摆出小棒图和圆片图,同桌讨论,进一步探索凑十的方法,加深理解,学生展示凑十的过程(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口述)。

  (2)学生完成书上的算式,形成凑十思路,即9加1得l0,10加2得12;9加1得10,10加6得16。

  (3)提问式小结:在计算93和97时,我们也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板书)边摆边算,94=口,98=口

  (1)学生独立操作形成凑十思路,正确填写得数,同桌互说凑十的思考过程;展示思考过程,完整表达凑十思路。

  (2)提问式小结:计算这两题,你仍然是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后边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呢?应该怎样想?

  4.教学例4(板书)想一想:95=口,96=口,99=口

  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内化为凑十法,正确地、熟练地口述凑十过程。

  5.齐读以上算式,发现共同点,揭示课题,让生归纳算法及注意点。(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设计意图: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儿童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学习重点不断得到强化,难点逐步得到突破,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时准确到位。】

  四、轻松一刻

  (电脑出现动画和音乐)

  边舞边说儿歌:你的眼睛里有个9,我的眼睛里有个1,9和1好朋友,凑成十不分手,不分手。

  【设计意图:利用一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将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政编,融学习于娱乐之中,取得了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妥贴自然,无雕凿痕迹。】

  五、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看题口算:

  913=口915=口94=口96=口

  (1)口算得数;(2)找出每组算式间的联系;(3)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想91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小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说明:大家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我们A大组扮演金龟子(贴头像),B大组扮演风车娃(贴头像),看哪组算式算得又对又快,优胜队奖励一个大气球,好不好,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91=92=93=94=95

  96=97=98=99=

  汇报结果、评奖并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初步领会算式与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通过这9道算式渗透函数思想,引导得出简便的方法。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凑十法计算86、76等;表扬鼓励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凑十的方法用活了,老师也要向小朋友学习!

  【设计意图:练习紧扣目标,形式多样,活泼有趣。注意扩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对凑十法进行认识,为后继学习作好方法上的准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六、学生谈学习体会,结束全课

  【全课总评:注意在激趣的基础上,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加强。】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教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教学时,可用图片代替桃来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想想怎样算出一共是多少,说出是怎样算的。

  对“凑十法”可以适当引导、启发:怎样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几?让学生先想到凑满十。

  对本题的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适当突出和提倡使用“凑十法”。

  三、实际操作

  1、试一试的教学。

  2、想想做做的教学。(1~5题)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

  9+49+39+89+7

  9+69+99+59+2

《9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加几

《9加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程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67+56+58+36+67+68+47+48+87+7

  2.听算

  8+39+69+57+58+2

  9+48+76+410+87+3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子

  1.放合唱录音

  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歌,是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报影出示例子,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

  (乐队有5人,合唱的有9人)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5人和合唱的9人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9+5)

  师:那到底一共有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

  师: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

  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5.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师:这两种方法都好,先分一个数,再用凑十法来计算,你们也是这样计算的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做一做

  2.报影出示“学生搬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

  A.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B.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C.怎样列式?

  D.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2)计算比赛,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

  四: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校书设计:

  用数学

  9+5=149+5=14

《9加几》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9+4=9+9=

  9+3=3+5=4+6=

  9+7=9+6=9+5=

  2+7=9+2=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9加几》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9加几》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

  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

  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

  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①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②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

  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

  ①指导学生说算法;

  ②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③指导学生说算法。

  学生会画,会圈,会算。

  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

  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

  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

  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9加几》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

  6+2=9+4=9+9=

  9+3=3+5=4+6=

  9+7=9+6=9+5=

  2+7=9+2=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图片: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图片: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

《9加几》教学设计8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学具准备:

  场景图,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利用画面上的比赛及观战的学生等,让他们理解9加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9+( )=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算:9+1+2 9+1+5 9+1+3

  二、新课谈话: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图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A点数出结果。B、接着数,数出结果。C、用“凑十法”算出结果。D、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四、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2题。

《9加几》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一场生动有趣的运动会正在进行,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开始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和几组成十几的习题)

  1、口答

  3 4 6 5

  / / / /

  1 ( ) 1 ( ) 1 ( ) 1 ( )

  2、口算:

  9+( )=10 9+1+2=( )

  9+1+3=( ) 9+1+6=( )

  10+5 10+8 10+6 10+2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大家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踢毽子9人,跑步6人,跳远7人。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我没有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3篇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

  在例5的教学中,一图4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但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让好的学生带动差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素,既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优生的带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优生想自主探素的欲望。

  在例6的学习中,是认识加减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虽然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其实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己想。我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加减法算式里,他们也自己的名字,你们能猜出来他们是什么名字吗?”学生一听都纷纷开动脑筋,在学生讨论纷纷的时候,再出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已基本掌握,但在计算时对一些差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特别是减法,有的会说不会写,有的会算不会说,看来还是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我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就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了0——20这21个数字,在学生学习了新内容之后从这21个数字中选择两个,然后写一个算式,学生都写的非常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看着这个算式再写出其他的三个算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不管准备的怎么好,一节课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课的设计方面,还应在动手操作后花时间认真总结出算法,让学生摆脱实物,直接清楚地说明算法,这点体现得不明显。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3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3篇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是能正确计算8、7加几,难点能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例题呈现了装在两个盒子里的小号,每个盒子都有10个空格,其中一个盒子装了8把,另一个盒子装了7把,要求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地方我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上呈现了这样一句话:“先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直接对学生这样说,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接收胡老师建议,在让学生摆小棒的时候将要求改动了一下:“用小棒先摆7根,再摆8根,然后挪一挪,算出结果。”这样就降低难度,在课堂上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摆出课本上的第一种摆法,对于第二种摆法也有不少的孩子能够摆出来。接着我让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板书8加7的思考过程,最后我指名几个学生看着算式说一说8加7的思考过程。

  “试一试”让学生尝试计算7+9,学生除了可以用把7凑成10或者把9凑成10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由前面学过的9+7=16,想到7+9=16.

  “想想做做”的第1、2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从具体到抽象巩固和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的思考方法,第4题通过同一组题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利用已学过的计算进行新的计算。第3和第5两题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运算技能。

  这节课结束后我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自己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我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课上讲得太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的指导老师一直都跟我讲,我自己也很清楚,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忘记。在以后的教学我要把这一点当作一个任务,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都提醒自己。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9加几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9加几,已经初步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并且通过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用“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8、7加几。

  由于对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已经初步掌握了的,因此在教学8、7加几时,我直接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根据图说说图意:其中一个盒子里装了8把小号,另一个盒子里装了7把小号,要求两个盒子里一共装了几把?学生直接列出算式:8+7。在计算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7。有的学生是通过摆小棒,先摆8根小棒,再摆7根小棒,然后挪一挪,把7根小棒其中的2根给8根中的,就变成10根了,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根据这种摆法,我试着让学生用我们上节课学习过得凑十法表示出思考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示的出来,因此我再适时介绍一下,8+7用“凑十法”计算是,可以把7分成2和5,8加上2变成10,10再加上5变成15,为什么是分成2和5而不是其他呢,因为8和2可以凑成十。最后,我试着让学生想一想,8+7还可以怎样计算呢?再得出8+7还可以吧8分成5和3,其中的3和7合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

  本节课不足:本节课着重是让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得数,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在凑成十的环节中讲的还不够到位,以至于班级中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知道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来计算,他们在计算的时候还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的,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8加几》数学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畅游“数学王国”为主线,设计了《8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成功之处:

  1、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畅游“数学王国”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过桥”情境课件出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过桥后,数学国王打开大门迎接,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国王出题目考学生(教学试一试)”、“参观果园(想想做做第1题)”、“乘坐神舟8号(想想做做第3题)”、“参观国王宫殿(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出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出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接着想办法列出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圆片操作、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一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不足之处:

  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九加几》教学设计3篇

《九加几》教学设计1

  【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一(1)班和一(2)班,共74个学生,知识基础较扎实,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浓,兴致高,可以说对数学情有独钟,*时我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精心选材,辅以讲故事的形式,力求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说明】: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一下几点:

  一、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个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是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

  3、本节课是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九加几》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引入:看小猴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例题图)

  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盒子里有9个红苹果,盒子外面有4个绿苹果)根据图中的意思,你能提什么问题呢?(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

  引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9+4= )

  2、探究算法

  思考:9+4等于几呢?

  (1)生猜测。大部分学生肯定知道得数是13,可也有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在学生们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各自探索:9+4等于几呢?

  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1、2、3、4……12、13,一共有13个。

  ②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③从盒子外面拿一个放进盒子里,9个加1个,就是10,再加外面的3个,是13个。

  3、引出“凑十法”

  (课件演示)根据回答解说: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到盒子里,盒子里由原来的9个加了1个就是10个,再加上盒子外剩下的3个就是13个。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师:先想到将一个苹果放进盒子里凑成十就好算了(黑板板演过程):从盒子外面的4个苹果中拿1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1和几?(板书:9 + 4 = )

  1 3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把这1个苹果放到了盒子里,也就是9和1合起来是10(板书:9 + 4 = 13

  “9加几”教学设计 1 3

  最后再算10+3=13(补充板书) 10

  像这样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领读)

  4、整理算法

  9+4,在计算时先把4分成1和3,再算9+1=10,10+3=13。

  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把4分成1和3,不可以分成2和2?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题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学生完成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6、比较:9+4与9+7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两个算是都是9加几,从而点明课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再次感悟到,计算9加几时,要先把9凑成10(也就是要先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提问:小猴在干什么?它想计算几加几?它准备怎样算?

  引导:你能根据小猴的操作过程,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吗?学生完成填空后,再指名说说计算9+6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同桌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学生完成后,讨论: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计算,边算边想有什么发现,而后说说每组中的的.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开火车完成,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各自完成。

  (2)交流每题得数。

  (3)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在复习铺垫时用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或几和1,出了几道10加几让学生抢答后说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因为刚刚学完,学生说的很好。接着又出了几道9加1再加一个数学生回答的也很好,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是通过教学发现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已经被老师束缚了。直接用了凑十法。

  课的开始我运用创设一个帮买橘子的老奶奶看看还有多少橘子为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9+4的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又让学生上黑板上来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圆片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后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9加几教学反思2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x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教学反思4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9加几教学反思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许多学生不够积极,不善于动脑,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养。

9加几教学反思6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讲究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习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些,练习有针对性。

9加几教学反思7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不足之处:

  1.在出示教学情境图之后直接让学生列算式不好,应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连贯的说说条件和问题。

  2.在让学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操作模型来思考。

  3.在找规律这一部分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1变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

  4.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凑十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凑十法,会读算式,会计算。但不大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和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揠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8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精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现“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知发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

9加几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

  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

  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

  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

  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盒饮料,你能算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4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 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加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加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 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北窘诳谓萄У氖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薄按帐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课时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3北窘诳问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12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

  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9加几教学反思14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建议: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教学中具体突出以下几种转变:

  1.教与学关系的转变。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教更适应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之中。

  2.教学切入点的转变。教师以学生的亲身经历、熟悉的事例引入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4.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进行评价时,没有主动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1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讲究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习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些,练习有针对性。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扩展9)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2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3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不足之处:

  1.在出示教学情境图之后直接让学生列算式不好,应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连贯的说说条件和问题。

  2.在让学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操作模型来思考。

  3.在找规律这一部分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1变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

  4.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凑十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凑十法,会读算式,会计算。但不大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和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揠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5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6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7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真亲密,四**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9加几教学反思9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精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现“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知发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11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12

  最近似乎有了一个习惯,每次讲一节新课前要翻看教参、自己把习题做一遍,因为想让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课讲完孩子做习题就不再有问题。每次讲完新课,又习惯性的再看一遍教参,看看本课的目标达成自己是否有遗漏,并且在讲过一遍后再回过头去看教参上的讲授建议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统的认识。

  关于“9加几”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讲完了,感觉课上的还算流畅,毕竟上完后自己感觉很舒服,学生的参与度也还可以。课后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出错率很低。可是再细想想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参,又回想着省优质课的观摩体会,觉得我是错过了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算法多样化的鼓励和启发,而是过去强调凑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讲这一课时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识铺垫,很多在学前班都已经学过凑十法,当”9+6“的算式一出来,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势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较为清晰的讲了他所知道的凑十法,我接下来的处理是直接引入凑十法,我说”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凑十法“,然后是带着孩子系统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方法。

  现在想想,我虽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要求孩子们用标准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加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可毕竟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培养我的孩子们的不是他们的高分数,是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

  因此就这一课来说,在详细讲解凑十法之前,我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们的思维早已被外界的压力所限制和固着,我还应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吧,接下来”8加几和几加8“的新课教授我需要改进,虽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凑十法之后,让孩子们再去探讨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难,但是我得尝试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会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不足之处: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指导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10篇】 9加几教学设计1 9加几教学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