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31 14:18:01 来源:网友投稿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掌握设计的技能。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设计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优秀范文】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掌握设计的技能。

  2.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的形态、功能和原则。

  3.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知设计形态、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掌握设计步骤。

  【难点】

  分析设计在形态与功能上的特点,独立完成创新型设计作品。

  三、教学用具

  形式各样的铅笔、设计家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各种造型各异的椅子组成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这些椅子和我们*时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设计感强、造型新奇、制作材料各式各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设计充满着我们生活,每天享受着设计提供给我们的舒适便捷、优美愉悦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变身设计师,踏上设计的旅程吧!引出课题《设计与生活》。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展示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作品图片《可调节儿童椅》,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什么是设计?这个儿童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是把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图片中可调节儿童椅构造简单,符合人体结构特点,半圆形椅身的两侧有五个缝隙可以调节高度;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对幼儿的磕碰,而且节省材料,体现出“经济、简单、实用”的设计理念。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一组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提问:相信大家都用过这些铅笔,谁能试着分析铅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圆形——出棱——加橡皮——自动——笔头扁*——橡胶铅笔;可以看出铅笔在发展过程中,从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教师继续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铅笔为什么要发生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铅笔的棱面可以防止手握时打滑;铅笔头添加橡皮,方便涂改;自动笔的特点是方便,还能避免铅芯折断;扁*的笔头方便考试时填涂机读卡;橡胶铅笔中装有软笔芯,可以卷折,非常时尚有趣。铅笔的发展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大屏幕中这款旅行用品组合套装,是怎么解决旅行中携带洗漱用品问题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造型和结构设计上,将分装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组装成一个圆柱体,这样的设计方便携带,同时还节省了空间;这个是来自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设计,恰好反映出设计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实用、美观大方、操作简单。

  4.教师讲解: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设计就来源于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设计的源泉,设计正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接着提出问题:那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人服务的,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创造或改变事物,实现为其所用的价值和目标。

  一个好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才能成就好的设计作品。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书包发展历程的视频及设计步骤,并提出要求:以“灯”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

  2.展示讲评

  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以下列为准:

  ①是否运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②设计上是否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

  ③形式是否多样、美观大方、新颖独特。

  3.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设计作品图片,并附上简要的创意说明。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人物与环境》优秀教学设计3篇

《人物与环境》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情意: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表现生活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能力: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组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根据人物各种动态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添加。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图片、优秀作业、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黑板出示一组人物动态图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他们在做什么?

  2、应添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突出人物活动?

  引出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

  教学意图:

  初步认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游戏感受;

  1、分组游戏: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动态变化,一组做动态,其他同学猜,让学生想象他可以在做什么?

  2、启发谈话:通过刚才的演示与讨论,我们了解了人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和背景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绘画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相同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来改变绘画的创意。使画面更加有趣。

  教学意图:

  通过游戏突破重难点。

  三、研究添加方法

  1、观察书中作品:说一说在添加环境时还可以用那些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环境的添加。

  3、教师演示添加环境:出示画好的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启发学生想象。

  教学意图:

  学习添加方法。讨论中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教师演示让学生了解作业方法。

  四、想象创作:

  1、作业要求:根据教师演示的人物造型(或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你的想象,在上面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让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新意。

  2、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人物动态图调换方向,想象添加那些环境。交流讨论结果。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1)人物活动想象丰富。

  (2)环境添加适当。

  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

《人物与环境》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2、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人物与环境》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

  (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3篇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

  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

  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_的

  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

  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

  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3篇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1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情意: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表现生活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能力: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组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根据人物各种动态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添加。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图片、优秀作业、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黑板出示一组人物动态图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他们在做什么?

  2.应添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突出人物活动?

  引出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

  教学意图:

  初步认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游戏感受;

  1.分组游戏: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动态变化,一组做动态,其他同学猜,让学生想象他可以在做什么?

  2.启发谈话:通过刚才的演示与讨论,我们了解了人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和背景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绘画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相同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来改变绘画的创意.使画面更加有趣.

  教学意图:

  通过游戏突破重难点。

  三、研究添加方法

  1.观察书中作品:说一说在添加环境时还可以用那些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环境的添加。

  3.教师演示添加环境:出示画好的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启发学生想象。

  教学意图:

  学习添加方法。讨论中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教师演示让学生了解作业方法。

  四、想象创作:

  1.作业要求:根据教师演示的人物造型(或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你的想象,在上面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让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新意。

  2.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人物动态图调换方向,想象添加那些环境。交流讨论结果。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

  五、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1)人物活动想象丰富。

  (2)环境添加适当。

  教学意图:

  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 新授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 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 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线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

  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静、宽阔)——直线、水*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

  二、尝试画线

  1.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如:它们的形态、特征,体会它们的飞行快乐。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目标: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想象中自己与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形象、飞行并表现出来。大胆创作“我和昆虫”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笔、昆虫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展示昆虫图片, 观察会飞的昆虫,观察它们的身躯和翅膀,观察它们飞行。

  一、激趣导入 。

  1、根据所欣赏的图片,或曾经见过的昆虫,选出你认为美丽的而且会飞的昆虫。(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为什么喜欢。)

  2、教师在黑板上作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螳螂、蝉、蜜蜂、飞蛾等。(学生喜欢的昆虫)

  课堂活跃,学生已投入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授课前已吸引了学生、激发兴趣。

  二、探究练习。

  1、通过大图片来了解昆虫。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长有触角和六条腿;它们生活在空中、陆地和水中。

  2、介绍常见的昆虫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象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三角形的头、瘦长的身体、较大的腹部、细长的腿、还有带齿的大刀。……

  3、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吗?

  (学生回答:草丛、树林、荷塘…… )

  4、谁能学学自己喜欢或观察的昆虫飞行? (引导学生模仿昆虫飞行或爬行的特征)

  三、创作表现。

  1、问:想不想和漂亮的昆虫自由自在玩?(学生兴奋回答喜欢)

  2、问: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完整地画一个单独的飞行昆虫,接着把自己也变成有翅膀飞上天空与昆虫玩耍起。)

  2、表现要点:

  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把我和昆虫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表现出来。注意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但是本节课仍然以绘画表现为主。

  四、展示评价。

  1、美丽的昆虫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的危机,要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更加关爱它们,保护它们。

  3、昆虫有成千上万种,你还想了解更多吗?那就更加关注我们的大自然。

  展示活动自由,增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 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 的尾巴飞上天和螳螂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独 境。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利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胚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盘条成型法等。本课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同学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应会: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趣

  师:一块泥,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件容器呢?

  小组探究:

  1.用手直接捏。

  2.搓成条垒起来。

  3.擀成大泥片围起来。

  4.做好外形,用勺子把里面的泥掏出来。(实践操作)

  二、欣赏作品

  1.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同学们相互欣赏、交流。

  2.欣赏书中图片。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学生们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

  哪一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四、明确目的

  1.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看书观察:

  a.书上的花瓶都用了那些方法?(捏、刻、盘)

  b.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方法?

  c.你觉得哪个花瓶设计得最别致?

  五、探讨技法

  演示:

  1.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

  2.用玻璃瓶轻轻擀压。

  3.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绕着玻璃瓶卷一圈。

  4.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

  六、思考创作: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创作

  七、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的进行点评。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

  一、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调查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以及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龙的原型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文化中有何影响?

  2、看光盘,欣赏绘画中的龙凤、建筑中的龙凤、器皿中的龙凤、服饰中的龙凤、龙凤纹等。

  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龙凤形象在记载历史、美化生活、激励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传统艺术的意识。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体悟背后的意蕴,在评述中发表自己探究的成果。

  3、在第一、二课时分别让学生画一画龙凤纹样,在此前可看光盘上小朋友的作品启发思路。

  三、课后小结

  表扬造型生动的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划划印印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刻印活动中,通过认识、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获得耐人寻味的形象,能使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划划印印课教学内容是版画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让儿童尝试、体验硬笔在纸板上刻划后产生的痕迹,涂上颜色可以印制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划划印印的图例介绍了在不同纸板上刻划后印制的画面。由于纸板软硬程度不同,刻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刻痕的深浅也不一样。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去体验、感受,用正确的方法,使刻划的痕迹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图形变化更丰富,以此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印制时可让儿童尝试用多种颜色来印制画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2、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准备用不同纸板刻印的不同样式的范图,让儿童了解各种纸板刻印的效果,并通过范刻、范印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画面,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通过观察感受——尝试体验——分析比较——表现创造——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本课教学可设计为一课时。教学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入手,用软硬不同的纸让儿童在上面刻划,感受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纸容易刻划出清楚明显的痕迹,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刻划方法进行表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对刻画、印制的方法、步骤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印制时要求画纸与纸板不能移动,以免印出的画面出现重影。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几种颜料涂在一个版面上来印制,看画面的色彩会有什么变化。使儿童的思维创造得到拓展。

  作业评价:可以让儿童从刻划印制好的画面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

  作业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流畅的线条来刻划、印制有趣的图形,并给它取个题目。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在刻画线条时要提醒儿童将硬笔稍作倾斜,控制刻划的力度,并提示学生可用多种线条来组合画面。作业形式以表现创造为主较为适宜。

  印制时,涂色不能太湿。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重复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为止。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展示*台来演示方法步骤、评价学生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6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谜语:两头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课题:船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船有哪些了解,反馈学生课前搜集船的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3、请你说一说坐船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欣赏:播放课件,了解船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问题:

  1、它们的外形一样吗?

  2、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它们的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种船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发散学生思维,开发创造力。)

  (二)教师示范讲解画船及构图的方法:

  1、画一条波浪线。贯穿画纸,从左到右。

  2、画船身。用有特征的形概括自己感兴趣的船身,船头高高扬起,画在画面中间船身要大要长。

  3、局部结构的表现:体现船的种类。

  4、装饰船:体现船的功能。

  5、添加背景:画水中与天空的景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画船的方法,学会画船及构图。)

  (三)欣赏交流。

  1、欣赏学生的作品,有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学生交流,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构思,会用有特性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四)学生作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小结。

  给自己的船命名,讲讲船的功能,描述人与自然、人与船之间的故事。

  (六)课后延伸与拓展。

  1、结合史实和现实中的有关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种类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么最先进的船?将来的船是什么样的?

  2、世界各国有哪些远洋史和航海家,他们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哥伦布、麦哲伦、郑和)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同时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了解各种船的功能与特点,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学会画船的方法。欣赏童话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学生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一艘什么样的船,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7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行为规范,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1.复习语文知识:日记。(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2.出示日记画范样、板书课题。(教师配合动作与板书,用语言进行衔接,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①这幅日记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日记有什么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画面与文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主要内容一致、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图文一体。)

  ③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什么事例进行表现?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较为特殊的事例。)

  2.赏析课中图例。

  请学生把课本翻至第14页。

  ①图例表现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种表现形式。

  ②图例是如何选择表现内容的?

  《钓鱼》,小作者选择了星期日与父亲在湖边钓鱼的活动内容,仅用下饵的瞬间,概括了活动过程。

  《帮妈妈做家务》,选择了整理家务中的扫地一事,小帮手手中的道具、屋里陈设反映了扫地的结果。

  3.日记画的特点。

  以画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4.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方法:

  ①选择利于自己表现的事和物;

  ②合理分配画面与文字叙述的位置;

  ③铅笔起稿;

  ④草拟与画面相符的文字;

  ⑤着色。

  要求:

  ①注意文与画的整体关系;

  ②画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特定环境;

  ③文字叙述言简意赅,与画面相呼应。

  (教师可结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骤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记画的方法与要求。)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根据自己的日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记画(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环境独特,语言冼练,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对比中有协调。

  辅导要点: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据学生日记的特点进行辅导);

  ②主体形象的刻划(出示学生能够接受的人物画资料,供学生借鉴、参考);

  ③环境气氛的渲染(强调对比关系的运用);

  ④草拟文字(注意语句的连贯、通顺及与画面的关系);

  ⑤黑白对比方法(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⑥色彩关系的运用;

  ⑦文字书写(要求规范,注明时间、作者、年龄)。

  五、小结

  优秀日记画讲评。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8

  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

  1.什么是伙伴?

  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

  1.欣赏书中作品:

  A、《扑枣图》*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

  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三、珍惜我们的友谊:

  1.反馈:《扑枣图》国画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油画

  《艰苦岁月》雕塑

  2.拓展:怎样珍惜我们的友谊?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珍惜友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

  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顺势导入新课《走进春天》

  环节二:感受春天,尝试发现

  (一)感受春天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

  学生思考回答:看到了树木、田野、花草、放风筝的人、农民在耕地、踏青的人等;从春天的色彩、春天里人的活动等感觉到春天来了。

  (二)尝试发现

  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小组内成员互相展示描述并讨论: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

  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有粉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

  2.除了用色彩表现春天,还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春天?你知道哪些?

  学生描述如:添画小燕子、蜜蜂、蝴蝶等表现春天。

  3.谁来说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这么美的春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留住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一)实践练习

  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就以春天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里的所见所闻画出来。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比一比,哪幅画面最美丽?你认为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可以到大自然里尽情感受春天的美,还要做个护花使者,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二)拓展延伸

  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花,装扮教室。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各式各样的杯子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的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的各式杯子,丰富视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创新意识,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围绕杯子的诸多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杯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PPT出示图片猜猜看这是什么?

  2、揭晓谜底,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激发创作能力。

  (一)、初步了解杯子的材料及功能。

  1、PPT出示古代的杯子。

  酒器、水器

  材质:青铜、玉、陶土

  2、实物出示现代的杯子。

  保温、旅行杯、量杯、日用杯、一次性杯等

  材质:玻璃、塑料、钢化、陶瓷、金属、纸、木、竹子等

  (二)、观察分析结构

  1、分发实物杯子给小组进行观察。

  2、小组合作探究杯说说结构。

  3、杯子各部分的作用。

  (三)、欣赏有趣的杯子

  1、新颖独特的杯子。

  2、特殊功能的杯子。

  3、小朋友的设计图

  三、课堂艺术实践

  1、要求:标出物品的尺寸、物品名、及简单的功能介绍。

  2、音乐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创作愉悦性。

  四、展评学生作品

  1、自评,根据老师提供的短句,阐述自己的作品。

  我设计的杯子叫,它是用制作的,它主要用于。

  2、互评

  3、师评。

  五、拓展延伸并小结

  欣赏趣味生活图片,感受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美术课教学设计5篇

美术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光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够制作出中手工作品,借助光的色彩和角度充分发挥光的渲染和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光对美术产生的影响。

  难点:能够制作出中手工作品,借助光的色彩和角度充分发挥光的渲染和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准备用时2分钟)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光之岛上,有一棵光的生命树,里面有一颗光明珠,那里还住着很多可爱的光之精灵。可是有一天一只恐怖的黑暗之子抢走了光明珠,光之岛再也没有了光亮。精灵们说只有我们完成一件能展示光的魅力的作品就会归还光的种子。你愿意帮助精灵们吗?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使他们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当中,希望快点完成任务,这就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准备用时20分钟)

  师:谢谢大家的善良,相信凭借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一定能使光之岛恢复光明。

  首先,我们要分析几个问题:A你都见过哪些光? 自然光(拉开窗帘)

  人造光(打开灯光)

  B光有什么作用?

  师: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能量资源,它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你瞧下面这几张图片:

  奥运烟火和不同情境下的建筑。(分析光的色彩冷暖感受)

  师:接下来,老师在布景后面做手指形象(分析光的角度影射感受)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上台(分析色彩和角度相结合的变化)

  师:同学们明白了光的色彩,光的角度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都是它的渲染作用。

  C解救“光之精灵”

  师:同学们,今天就有一位光之精灵来到我们的教室(拿出手工精灵),很可惜现在还没有光芒,同学们谁来帮助它重燃光芒呢?(同学们上台燃起蜡烛,打起灯光)

  师引导:什么角度什么色彩更适合精灵?

  生:内部散发光芒,暖色影射

  3、明确主题,完成任务(准备用时1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你能利用今日所学,完成任务吗?

  小组先来讨论一下,你们组的主题是什么?同时介绍一下你的材料搭配。

  生开始动手制作,师巡视辅导

  4、作业展评与小结:(准备用时8分钟)

  学生们的作品展评将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相结合来完成。

  自评:介绍名字和理念、材料搭配、结构形成、投射效果。

  互评:学生们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则需及时对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缺点,使他们得以提高,同时不忘表扬和鼓励。

  5、小结

美术课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剪剪、玩玩中了解春的基本特征。

  2、在活动中能大胆想象,乐意用语言表达对春的感受。

  3、体验欣赏活动的愉悦情趣。

  活动准备:

  1、展板两块,上有剪纸“春”。

  2、录音机,VCD轻音乐。

  3、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手工纸 ,剪刀 、铅笔。

  活动过程:

  1、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出示展板)知道是什么字吗?你怎么会认识的?你看到的“春”主要是什么颜色的?这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在什么场合看到过这种颜色?

  3、“春”是什么形状的?你还发现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给你什么感觉?

  4、欣赏了这么多的“春”,老师想起了一句谚语:“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你想到了什么?知道有关春的成语吗?

  5、两块展板上的“春”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装饰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最喜欢那个春?为什么?

  6、老师结合春的字型,朗诵散文诗“春”(钢琴曲伴奏)。

  7、小结:剪纸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反映了人们吉祥、喜庆的心愿。教师间“春”送给小朋友,祝愿小朋友学习棒!身体壮!

  8、幼儿设计、剪“春”。

  9、展示作品。附:散文诗“春”:春天来了,树枝上长出了新的树叶,一片树叶长出来了,两片树叶长出来了,三片树叶长出来了,一阵春风吹过来,又一阵春风吹过去,吹向一间紧闭门窗的小屋,春风敲打着门窗:“呼呼呼,春天来了!”小阁楼上的窗子打开了,楼下的窗子打开了,小屋的大门也打开了。孩子们跑出来欢呼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他们笑着,跑着,在树林中游戏,在草地上打滚,春天像活泼的小姑娘,向我们走来了。

美术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色相环。

  学生用具:图片,油画棒,(或水彩笔,水粉),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用亲切的语气向同学问好:Good morning.classes!

  学生向教师问好:Good morning teacher!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数字,你们来说出数字所对应的属相,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生:(准备做游戏)

  师:3

  生:虎

  师:10

  生:鸡

  师:太棒了,同学没的反映能力都很棒,那么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

  师:出示两幅学生作品(课件展示)

  师提问:这样的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1:以橙色为主的作品使人感觉温暖。

  生2:以蓝色为主的作品给人感觉寒冷。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我们将冷暖色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画艳丽的大公鸡。

  师出示板书:《艳丽的大公鸡》

  三.教授新课

  师:现在老师问一个小问题: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

  生:冷暖色是把温度的感觉同色彩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是视觉和心理相互体验,相互关连的一种感受。

  师:现在我将出示一个色相环,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研究2个问题。

  1.哪些颜色是冷色?哪些颜色是暖色?

  2.冷暖色在色相环上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1:红,橙,黄使人温暖为暖色。蓝,蓝绿,蓝紫使人寒冷为冷色。

  生2:暖色和冷色在变化上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

  师:我想找一名同学把大家的服饰分为冷暖两部分。

  生进行分类

  师出示作品(课件展示)

  师:老师出示了几幅艳丽的大公鸡的图片,请同学仔细观察,作品中哪些颜色为暖,哪些颜色为冷?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生回答问题:鸡关子为暖,羽毛为冷暖搭配。

  四.提出质疑

  师:如果你来创作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生:怎样构图,色彩的搭配,冷暖色衔接等问题师:我们来共同解决吧!

  生:学生作业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就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生作业,师指导。

  六.展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生之间就如何运用冷暖色使画面更好看进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

  师:我们最后来欣赏大师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等,我希望学生课后能够继续探索学习色彩知识。

  课后反思:

  教师之所以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它的性质决定的,教师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讲授,传道……所以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

  近日,全市都在进行教研活动,组内老师要求我是一节以色彩冷暖色为主的教研课,思前想后,本书中第十四课《艳丽的大公鸡》正是以冷暖色相结合为主的课程,通过这节教研课使自己更加认识到上课的重要性和上好课的必要性。我现在就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情趣。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催化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都会想尽一切方法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故事,猜谜语等。我则运用了考验学生反应能力的小游戏,使得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在抢答的兴奋中了解本课的内容。本节课的第二个催化剂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即直观,生动,又能将知识展示给所有人,本节课我创作了生情并茂的大公鸡形象,以及大公鸡活动的动画,使学生更加关注本课的主人公,这也是本节课最让听者赞叹之处。

  二.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记忆。

  教师在讲课时很想一下子把学生应会的知识及时传授,学生及时消化,这就使得有些学生当堂听完,下课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本节课,我设置了几道题。如:色彩为什么会有冷暖,什么颜色为暖,什么颜色为冷,冷、暖在搭配上有什么规律等。循序渐进的问题就使得学生像剥洋葱皮一样,一层层的顺利关系,从而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三.因地置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各方面都相同的两个学生。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本节课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能力不同的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学习。结果就是,能力差的学生本课的知识点以掌握,并且能独立完成作品;能力强的学生在掌握本课重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发挥超长,作品更上一层楼。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

  1.作为新老师,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掌控还有待提高;教态还不够亲切,还是有一种以教师的身份讲课,而不是以相互学习的身份授课。

  2.学生在评价作品时,还存在只说自己好,不说别人优的情况,应该提醒学生做到正确的进行评价。

  学生的每一张笑脸,每一份作品都深深的牵动着我的心,没有高素质,高水*的老师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改的促动下,我决心勤思考,勤动手,把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使学生在人生中给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美术课教学设计4

  一、 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 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

  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 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美术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

  设计意图:

  《小画框》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欣赏画框对绘画及其他*面作品的装饰美感。因此我在课依始便运用画框小故事配以制作画框的录象激发学生对画框兴趣,接着让学生画自己以前印象中的画框,再出示用手工制作的独特的小画框,是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改造创新,而同龄人的作品也无疑给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自信。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更为重要。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自己的绘画作品(或照片)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趣味导入

  [结合生活,利用故事与片段的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边向学生讲述画框的小故事,同时并配以播放制作画框的全过程。

  2.引出课题:小画框。

  二.欣赏练习,实践提高

  [感触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画框的样式和特点]

  1.请学生谈谈你生活中见过的画框样式极其特点。

  2.教师出示各种画框的实物。

  3.让学生把见过的最喜欢的画框简单地画出来。

  4.学生介绍自己的初稿作品

  三.赏析探究,学习制作

  [学以致用,学生思维得到反馈与拓展开发]

  ----出示自制的精美小画框。

  师:老师这也有个独特的画框,你能猜出是商店里买的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呢?

  生:学生回答

  师:看的出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和*时见过的画框有什么不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小结:说的真好,我们在设计一个独特的新画框时就可以通过改变外框和内框的形状和颜色等等。

  1.新画框的外框设计改造

  ----展示各种同龄人的独特的外框设计,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谈谈还能用什么形状制作外框

  2.新画框的内框和颜色设计改造

  ----同桌讨论:你将要制作怎样与众不同的画框?

  ——学生反馈想法

  四.学生设计,应用创新

  1.学生用自备卡纸等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画框。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1.学生将制作的画框挂于黑板,自己觉得很棒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框。

  [让自己认为很棒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如情感、态度等,提高自评能力。]

  2.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评出各个设计奖项。

  [让学生参观并互相建议,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促进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

  3.游戏:出示不同风格的作品,请学生用展示台上的画框进行搭配。

  [进一步了解画框的作用,并能通过搭配感受画框对*面作品的装饰美感。挖掘学生的审美体验。]

  4.课堂延伸:

  (1)欣赏各种其他材质(铁丝/橡皮泥/剪纸/线团等)制作的小画框,鼓

  励学生回家后动手试一试。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的家或房间,美化生活。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3篇

《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省小学试用课本《健康教育》五年级的教材,教材紧密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展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章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培养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和水与生命的关系,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美丽的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地球的变化,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每天我们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你们热爱我们美丽的地球妈妈吗?瞧,老师带来了地妈妈的照片。你们喜不喜欢这个家园呢?(课件:播放美丽的风景照片)

  师:青山、绿水、蓝天、草原……,这才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看着这郁郁葱葱的山,看着这碧波荡漾的水,看着这写着白云的蓝天,看着这牧着牛羊的草原,我们都会想出一个字,那就是‘美’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师:如果大地妈妈看到大家能够这么开心、幸福地生活,她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大地妈妈,她开心吗?快乐吗?

  师:是呀,“美,应当是永恒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的环境却一步步地恶化了。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那飘逸的云,那娇艳的花,那绿色的浓荫,那肥美的牧草……,烟消云散,一去而不复返,让漂亮的大地妈妈哭了,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环境污染与危害”

  二、明确环境污染定义,进行分类

  三、交流调查资料,探讨环境污染的危害

  师:这么多的环境污染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造成了大家看到的那些景象。让大地妈妈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第一滴眼泪——水污染

  师:症状是:血癌,血管严重堵塞,严重贫血,失去活力。

  师: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被污染了?

  生:水。

  师:水是怎么样被污染的?又会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来谈谈。

  生:……

  师: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回导致动植物死亡,还会危机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教师出示水污染的资料)

  师:我想问问大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师: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心里话吗?

  师:同学们,这样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我们的校园里时常可见。当这些在西部人眼中如此珍贵的、白花花的水,在我们的眼前肆意横流时,难道大家真的无动于衷吗?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水被污染人将无法生存。

  第二滴眼泪——空气污染

  师(播放课件,对比图片):这是地球妈妈的第二滴眼泪,因为她的孩子又生病了。

  师:症状是:呼吸困难,目光呆滞,双眼蒙灰。

  师:<扮演大地妈妈>同学们,我好难受啊!我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来,简直要被憋死啦!

  师: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出现了问题啊?

  生:空气被污染了。

  师:那这些污染,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

  生…….

  师:空气被污染,。人、动物、植物吸了这样的空气都会生病的。甚至回死亡。

  第三滴眼泪——固体废弃物污染

  师(播放课件,对比图片):这是地球妈妈的第三滴眼泪,因为她的孩子又生病了。症状是:营养不良,头发稀疏,脱发严重。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出现了问题啊?

  生:土壤被污染了。

  师:让我在来看看土壤被污染对我们有哪些危害呢?

  生:交流

  师:大家知道以食为天,失去了土地我们也就失去了生命。其实环境污染很多也很严重,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些资料。(播放资料)

  生:谈感受

  师:大地妈妈看了很伤心, 大地妈妈掉下的这几滴眼泪不仅是为她的动物、植物孩子受到伤害而掉眼泪,还是为谁掉的?

  生:为一部分破坏环境的人掉下的眼泪,因为他们的行为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四、用人类的实际行动帮助大地妈妈擦眼泪

  师:大地妈妈的哭泣,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和(课件)

  1、出示联合国和*制定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2、 绿色奥运。

  3、制定方案: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4、学生交流

  5、拟订倡议书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地球妈妈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今天我们已经省悟,请大地妈妈不要再悲伤。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就有拯救妈妈的力量!让我们用行动去保护她,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健康,让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露出欢乐的笑脸!(播放课件地球妈妈欢快的唱歌)

  五、教学反思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职能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要获取的知识只来源于教师的口述,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而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其周围环境和开放的互联网,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的伙伴。

  2、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本节课树立了正确的课时设计理念,在深钻细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本设计跳出了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了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境界。

  4、教学准备工作充分,多媒体课件使用得恰到好处

  课件把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学生的心情随着画面内容起伏跌宕。很好地感受了大地妈妈的美丽及大地妈妈遭到破坏后的变化。

  5、使用丰富的色彩艳丽的图片,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根据教学的进程相继贴于黑板中,既突出了本节课教学重点,又使得教学有层次感。笑脸和哭脸的`两幅图,生动形象,一下拉近了人与地球的距离。当呈现的地球是哭脸时,学生的心紧紧地绷起来,一脸的紧张;当地球由哭脸变笑脸时,学生的心也放松下来,并随之露出了笑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使学生一下子明白、懂得了地球的美丽需要人们去维护。教师随后号召每个学生去写保护语言,唤起了每个学生要保护地球的愿望,并激励学生要用行动保护地球。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媒体运用过于频繁,有些影响教学。

《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省小学试用课本《健康教育》五年级的教材,教材紧密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展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章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培养保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和水与生命的关系,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美丽的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地球的变化,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每天我们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你们热爱我们美丽的地球妈妈吗?瞧,老师带来了地妈妈的照片。你们喜不喜欢这个家园呢?(课件:播放美丽的风景照片)

  师:青山、绿水、蓝天、草原……,这才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看着这郁郁葱葱的山,看着这碧波荡漾的水,看着这写着白云的蓝天,看着这牧着牛羊的草原,我们都会想出一个字,那就是‘美’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师:如果大地妈妈看到大家能够这么开心、幸福地生活,她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大地妈妈,她开心吗?快乐吗?

  师:是呀,“美,应当是永恒的,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的环境却一步步地恶化了。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那飘逸的云,那娇艳的花,那绿色的浓荫,那肥美的牧草……,烟消云散,一去而不复返,让漂亮的大地妈妈哭了,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环境污染与危害”

  二、明确环境污染定义,进行分类

  三、交流调查资料,探讨环境污染的危害

  师:这么多的环境污染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造成了大家看到的那些景象。让大地妈妈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第一滴眼泪——水污染

  师:症状是:血癌,血管严重堵塞,严重贫血,失去活力。

  师: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被污染了?

  生:水。

  师:水是怎么样被污染的?又会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来谈谈。

  生:……

  师: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回导致动植物死亡,还会危机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教师出示水污染的资料)

  师:我想问问大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师: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心里话吗?

  师:同学们,这样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我们的校园里时常可见。当这些在西部人眼中如此珍贵的、白花花的水,在我们的眼前肆意横流时,难道大家真的无动于衷吗?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水被污染人将无法生存。

  第二滴眼泪——空气污染

  师(播放课件,对比图片):这是地球妈妈的第二滴眼泪,因为她的孩子又生病了。

  师:症状是:呼吸困难,目光呆滞,双眼蒙灰。

  师:<扮演大地妈妈>同学们,我好难受啊!我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来,简直要被憋死啦!

  师: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出现了问题啊?

  生:空气被污染了。

  师:那这些污染,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

  生…….

  师:空气被污染,。人、动物、植物吸了这样的空气都会生病的。甚至回死亡。

  第三滴眼泪——固体废弃物污染

  师(播放课件,对比图片):这是地球妈妈的第三滴眼泪,因为她的孩子又生病了。症状是:营养不良,头发稀疏,脱发严重。同学们,这是大地上的什么出现了问题啊?

  生:土壤被污染了。

  师:让我在来看看土壤被污染对我们有哪些危害呢?

  生:交流

  师:大家知道以食为天,失去了土地我们也就失去了生命。其实环境污染很多也很严重,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些资料。(播放资料)

  生:谈感受

  师:大地妈妈看了很伤心, 大地妈妈掉下的这几滴眼泪不仅是为她的动物、植物孩子受到伤害而掉眼泪,还是为谁掉的?

  生:为一部分破坏环境的人掉下的眼泪,因为他们的行为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四、用人类的实际行动帮助大地妈妈擦眼泪

  师:大地妈妈的哭泣,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和(课件)

  1、出示联合国和*制定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2、 绿色奥运。

  3、制定方案: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4、学生交流

  5、拟订倡议书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地球妈妈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今天我们已经省悟,请大地妈妈不要再悲伤。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就有拯救妈妈的力量!让我们用行动去保护她,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健康,让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露出欢乐的笑脸!(播放课件地球妈妈欢快的唱歌)

  五、教学反思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职能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要获取的知识只来源于教师的口述,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而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其周围环境和开放的互联网,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的伙伴。

  2、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本节课树立了正确的课时设计理念,在深钻细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本设计跳出了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了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境界。

  4、教学准备工作充分,多媒体课件使用得恰到好处

  课件把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学生的心情随着画面内容起伏跌宕。很好地感受了大地妈妈的美丽及大地妈妈遭到破坏后的变化。

  5、使用丰富的色彩艳丽的图片,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根据教学的进程相继贴于黑板中,既突出了本节课教学重点,又使得教学有层次感。笑脸和哭脸的`两幅图,生动形象,一下拉近了人与地球的距离。当呈现的地球是哭脸时,学生的心紧紧地绷起来,一脸的紧张;当地球由哭脸变笑脸时,学生的心也放松下来,并随之露出了笑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使学生一下子明白、懂得了地球的美丽需要人们去维护。教师随后号召每个学生去写保护语言,唤起了每个学生要保护地球的愿望,并激励学生要用行动保护地球。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媒体运用过于频繁,有些影响教学。

《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懂得保护环境的基本方法,有环保意识和行为。

  3、活动中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制作幻灯片、大图画纸、水彩笔、环保标语、有初步的环保知识,并与家长探讨过有关的话题。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河水受污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2)师:你们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2、交流,分享。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污染吗?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被污染了。(分小组讨论,并由幼儿记录在图画纸上)。

  (2)出示幼儿的记录表,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出示各种污染的图片,认识其危害。(扩展幼儿对污染的认识)

  3、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师:我们的地球受到了这么多的污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居住的环境?

  小结:坚持绿色出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少用一次性用品。

  4、争当环保宣传员。

  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宣传展板。

  活动延伸

  利用周围的公园、植物园、田野、小区、公共设施等环境,引导孩子到各种环境中感知不同的环境及自己的感受。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7)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3篇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学生了解油画工具材料,师生共同总结油画特点: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3、请学生说说对*画的了解?知道有哪些作者,哪些作品,哪些作画技巧等。

  欣赏作品《粒粒皆辛苦》、《鸳鸯戏水》,分析这两张画的区别,分别是人物画、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

  师生共同总结*画的种类、特点。

  4、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做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及特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由同学相互评价。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学生了解油画工具材料,师生共同总结油画特点: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充分地表现对象,达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3、请学生说说对*画的了解?知道有哪些作者,哪些作品,哪些作画技巧等。

  欣赏作品《粒粒皆辛苦》、《鸳鸯戏水》,分析这两张画的区别,分别是人物画、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

  师生共同总结*画的种类、特点。

  4、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做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及特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由同学相互评价。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8)

——中班美术活动《落日》教学设计3篇

中班美术活动《落日》教学设计1

  教与学的目标

  1、以一个*公民的眼光审读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仪式中的若干细节;

  2、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解读日本投降的意义。

  教与学的时间预计

  一课时(40分钟)

  教与学的过程预设

  一、组织教学

  我们先来看一面一个国家的*(多媒体演示)。对!这是面飘扬的日本*。旁边纸张泛黄的那份文件,就是1945年它战败后签署的投降书。中间“落日”两字,是当年亲历其事的一位*记者发回的一篇新闻特写的标题。可惜,60多年过去了,这个国家并没有日薄西山,而是如日中天。下面请允许我提请诸位以一种百倍于以往的肃穆态度将教科书翻至78页。我们一起重温6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

  二、背景知识介绍

  1、日本与太阳、与*的复杂关系。除多媒体展示外,教师补充:

  (1)日本与*的师承关系:秦朝徐福东渡、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的“遣唐使”);

  (2)日本对*的侵略:倭寇骚扰东南沿海、1874年起与西方列强一道蚕食*。

  2、日本在二战中对*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媒体展示

  3、认识几位参与签降仪式的历史人物

  多媒体展示

  三、文本研习

  1、以作者朱启*的体会,引导学生以一个*公民的眼光审读1945年日本签降仪式中的若干细节。

  (1)筛选文本中能体现“*人的立场”、“*人的感情”的语句或文段。

  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圈画相关语句或文段。

  预设的答案有:

  第78页: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第80页:第一个是*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到上层甲板上。

  第81页:重光一条腿……梅津是……

  第82页:我猛然一震,“九一八”!……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第83页:旧耻已湔雪,*应新生。

  (2)引入对文本具体细节的研读

  导语:刚才大家筛选的语句或文段确实能体现作者的“*人的立场”、“*人的感情”,但是不是全部呢?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愈隐蔽愈高明,诸位应深入一步考察,方能找到朱先生深入骨髓的“*人的立场”和“*人的感情”。

  下面的一段描写摘自美国记者荷马比格特与本文写于同期的一篇通讯。读后,请同学们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那段细节描写,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重光葵外相代表裕仁首先为日方签字。他脱下大礼帽,拿好笔,然后在一份约12×18的投降文件上用力地签上他的名字。他先小心地签完美国文本,然后签日本保存的一个副本。接着他签字的是*大本营的梅津美治郎将军。他重重地坐下,草草地签上名字,好像急不可耐一样。这位将军签字的时候,在场的一位日军上校在擦眼泪。日本人都紧绷着脸,显得疲乏。梅津签字的时候,重光葵焦急地在旁边瞧着。

  文本中的描写: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请男学生齐读比格特的文字,女学生齐读朱启*的文字。思考后回答。

  预设的答案有:

  朱文着力刻画签字者的丑态。写重光葵,主要是正面描写;写梅津,用水兵的笑声作侧面烘托;

  比格特描写中有主观色彩很浓的评论,如“小心”、“草草”、“急不可耐”,在新闻稿的客观性上有欠缺。说梅津坐着签字,违背史实。

  阅读延伸:请学生在文本中再找一处别国记者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而作为“*人”的作者特别关注的细节。

  预设答案:

  如:日文的投降书是脏的。作者评论说:“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2、超越作者朱启*的体会,引导学生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胸怀来解读日本投降的意义。

  (1)提出疑问:如果你位日本人,如何解读“投降书脏了”这个细节?朱先生在结尾写道:“旧耻已湔雪,*应新生。”对日本而言,这一天是不是添了“新耻”?当时有位美联社记者用笔记下了朱启*先生因为站立的角度关系而没看到的一幕:重光葵在签字桌前坐下后,想把手杖靠在椅子扶手上,但没有靠住,手杖哗啦一声倒在甲板上,当他弯腰捡起手杖抬起头时,这位记者注意到,他的眼里露出了一种凶狠的、完全不服输的目光。怨怨相报何时了!相互记仇,肯定不会是此次签降仪式举行的意义。荷马比格特在细节描绘上显得草率,但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比朱启*先生思考得深广。他的那篇通讯的结尾,援引*将军的话,阐述日本投降的意义:“我和全人类都真诚地希望,从这个庄严的场合开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将从往日的血泊和残杀中诞生。”

  (2)*的这个概括,当时的*代表徐永昌将军也有类似表述(回看多媒体)。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两位将军的话,以这样的胸怀,用一两句话概括这次日本签字投降仪式举行的意义。写在文本后面的空白部分。

  预设的交流文字有:

  让我们永远牢记*主义的罪行,同时期盼着每一位拥有美好心灵的*同胞以及世界友人——包括那些生活在曾经是我们的敌国中的仍存善良之心的百姓——共同构建一个真正没有硝烟,永世和*的新的世界。

  四、总结

  多媒体展示日本*,然后齐读*、徐永昌的签字感言。

  请学生课外阅读一到两本有关二战史实的书籍。

中班美术活动《落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及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80岁老翁李庆云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总编辑,要求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朱启*写的《落日》。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重新刊登记载当年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的通讯,可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二、作者介绍

  朱启*,燕京大学高才生。在他积极参加“一二·九”。太*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是三名*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通讯享誉海内外。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先生提名,朱启*调到*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三、文体介绍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它主要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要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两点:

  (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彩“镜头”。

  (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是写一个精彩的片段、精彩的场面或精彩的表演、动作等。

  四、解题

  本文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五、内容分析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美国*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5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六、探究解读: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

  明确:

  (一)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舰着新衣,*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二)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

  “第一个是*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3)动作

  “*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2、通讯、特写,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出现了“我”,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明确: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七、作业

  就日本领导人参拜神社一事,结合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伤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评论。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9)

——作文插图美术教案教学设计3篇

作文插图美术教案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插图的作用,欣赏和感受经典成语中的精彩片段,探讨如何将文字形象变为生动的图画形象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体验美术课中的设计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经典成语故事,学会把文字形象变为生动的视觉形象。

  2.教学难点:

  如何为经典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设计相应的、形象生动的插图。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范画。学生准备好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展示一成语插图的范画,师生交谈。进行情节的讲述、分析后引出课题,并讲述作文配插图的意义。教师设问:你知道什么是插图吗?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小结归纳:插图是指插附在文中的图画,它对文字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

  2.欣赏范作,认识插图。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的范图,分组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回忆成语故事,然后说说其中的精彩片段,理清学生画插图的思路。

  3.学习要领。教师示范为经典画插图的要领。

  (1)选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2)用铅笔构图构思,画出主要景物或人物。

  (3)适当添加背景。

  (4)用彩色或水彩颜料着色完成插图。

  4.大胆设计,绘制插图。自画一幅插图。巡堂辅导学生创作插图,对于在形体、五官、神态等描绘上有困难的学给予帮助。

  5.展示作业,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观摩欣赏,评一评,说一说谁的插图画得好。教师点评并表扬构图好、形象准确的插图作品。

  五、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本人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时,选择了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对国学经典成语的插图的绘制。教学通过具体的图例示范,让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学生效果明显。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扩展10)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欣赏、感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感受运动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教师的示范、课件欣赏等活动,使学生能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动态及运动的场景。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运动的美、健康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运动的美和健康的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使学生能初步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

  正确表现不同运动中的人物动态、运动场景和运动器材。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油画棒。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水彩颜料等常规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律动激趣

  师:“今天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你们可以放松一些,坐得随意一点。陈老师*时学习累了,总喜欢转转脖子,动动身子,哼哼自己喜欢的歌:‘左三圈,右三圈……’你们听过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做运动吧!”

  2.交流探讨,感受运动的重要性

  师:“运动了一下是不是感到放松多了?刚才陈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在运动的时候非常兴奋,你觉得运动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师生交流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带给我们的好处:健康、快乐、团队精神等)

  3.揭示课题

  师:“运动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真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大家来运动》一课,一起来感受运动的美吧!”(揭题,出示课题——《大家来运动》)

  二、分层深入,解决重难点

  1.图片欣赏,了解动作

  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生:“福娃。”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片里的福娃?它表演的是什么运动?动作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福娃图片)

  2.开展游戏,引导观察

  师:“我听说咱们班也有不少运动健将,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绳子,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表现真精彩,谁能来说说他刚才的动作是怎样的?”(出示板书——动作)

  3.师生合作示范:

  师:“谁能用这个小纸人来摆一摆他的动作?”

  (学生在投影仪下用纸人摆动作,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

  4.摆一摆自己课间喜欢做的运动

  师:“除了跳绳,你们在课间休息时还喜欢做什么运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纸人来摆一摆。”

  (学生尝试用纸人摆动作,教师巡视指导,遇到典型的例子加以展示、点评)

  5.教师示范

  师:“刚才这位同学帮老师摆出了跳绳的动作,现在老师要用油画棒把它画出来,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使用颜色的先后顺序。”(板书——运动器材)

  师:“跳绳的动作还可以怎么画?”(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自己的范画上粘上事先画好的其他跳绳动作的人)

  6.分析构图,讨论背景

  师:“现在画面完整了吗?还需要添加什么?”

  生:“背景。”(板书——背景)

  师:“背景可以画些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出示几幅有背景的范作)

  师:“如果让你给自己喜欢的运动来添画运动的场景,你会画些什么?”

  7.学生作品欣赏

  师:“抓住运动中人物的动作、器材,再加上合适的背景,就能画出一幅漂亮的画。今天陈老师也给你们带来其他小朋友们的画,想看吗?”(课件出示学生作品)

  8.课堂练习,检验成果:

  师:“看了其他小朋友们的画,你想来画画自己喜欢的运动吗?”

  布置作业要求:画一画你喜欢的运动项目。并给自己的画加上合适、有趣的背景。

  三、作业评价

  1.学生互评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人物动作上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点评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

  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

  观察点:

  “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

  教具准备:

  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

  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 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

  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太小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精彩的戏曲——脸谱》。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指导。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精彩的戏曲》一课的一个分主题。*文化源远流长,缤纷多彩。其中,戏曲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人民的情操,已经成为了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根据教学需求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变课题为《精彩的戏曲——脸谱》。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⑵、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人物进行脸谱设计。通过听、说、唱、演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画、制作、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所表现的人物进行脸谱设计,脸谱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审美、造型、色彩、动手制作能力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积累和提高。此外,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并赛选资料、归纳整合、合作探究等综合探索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虽然接触过一些包含戏曲元素的艺术,如春节晚会上的戏曲表演、流行歌曲中的戏曲唱段、相声及评书表演中的片段等,但是很少有人能拿出较长的时间听戏、看戏,品味其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基于学生对戏曲知识了解的不全面,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图片和学生自我展示画一画、唱一唱

  2.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由浅入深,自主探索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板块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中视频戏曲联唱

  2.教师提出问题:

  1.你能看出这几段戏曲是什么剧种吗?学生进行连线练习

  2.找茬小游戏:这四个曲目中的人物扮相方面哪一个曲目和其它的不同,不同在哪里?京剧中的脸谱引出课题《精彩的戏曲——脸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和找茬游戏,创设一个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戏曲的印象。

  由于京剧综合了各个剧种的元素,所以别尊为*的国粹艺术设计意图:引出下面的内容“京剧的历史博物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1.读一读:了解京剧知识京剧的历史设计意图:已阅读的形式了解京剧的历史。

  2.连一连:京剧的行当设计意图:以连线题的形式出现图文并茂,加深京剧行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3.说一说:京剧的脸谱谱式和色彩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互相探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看一看:京剧名家设计意图:了解京剧老一辈艺术家教育他们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及脸谱的谱式特点和色彩的寓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京剧的兴趣。解决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欣赏川剧变脸分组设计制作脸谱学生按脸谱的谱式三块瓦、十字门、碎花脸、整脸分为四个组,学生可以自选材料互相帮助进行画一画、剪一剪等方法制作脸谱。设计意图:由变脸节目激发学生的对脸谱的制作兴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和学生间的探究合作能力,解决本课的难点。

  5.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以各种方式方法制作的戏曲题材的艺术作品。

  五、说教学效果

  1.板书设计:课题精彩的戏曲——脸谱

  京剧的历史

  京剧行当

  京剧脸谱

  京剧名家

  脸谱的设计

  2.时间分配:组织教学1分,导入新课4分,讲授新课15分,学生作业设计脸谱15分,作业展示5分,知识拓展1分,课堂小结1分,机动时间3分。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

  3、让学生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学具准备:

  油画棒、彩色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学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想。

  2、揭示课题:《快乐的舞蹈》。

  二、 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介绍舞蹈的由来。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中外舞蹈。

  3、介绍两位擅长表现舞蹈人物的画家:法国的德加和*的赵士英,让学生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三、 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物。

  2、学生模仿表演教师出示的各种舞蹈动作图片,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3、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舞蹈形象,用游戏“定身法”将优美的舞蹈动作“定住”,让学生尝试用骨架图画出几个舞蹈中的人物。

  四、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1、如何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A、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B、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2、作业要求:

  A、选择练习作业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骨架图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

  B、构图要饱满;

  C、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五、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1、欣赏学生作业,并用各种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手拉手围成圈,一起跳着圆舞曲结束新课。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质朴装饰用色表现手法;

  ②懂得制作摇鼓的传动装置。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合作创作中.探索打鼓鸟的整体设计方案;

  ②在欣赏活动中,学习民间玩具质朴造型与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爱护鸟类.保持生态*衡;

  ②感受小组合作的愉快。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懂得运用能量互换原理,利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打鼓的小鸟。

  2.教学准点:

  合作探究,学会看图制作,有效提高创作水*。

  3.兴趣点:

  制作出会发出声音的小鸟。

  4.观察点:

  关注发声玩具的鼓面与鼓架的组合成型特点。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会打鼓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能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又能打鼓的小鸟玩具:

  3.个性探究:

  能制作出鼓声清脆、转动顾畅、造型独特的小鸟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分享、讨沦:

  (1)看一看:欣赏课本中提供的摇鼓图片。哪个摇鼓最有趣?为什么?哪个摇鼓最美?为什么?

  (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汁么特点和历史?

  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观看制作打鼓鸟的步骤,书上介绍的方法能看懂吗?不懂的地方与同学探讨一下。

  (2)说一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解决?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沦: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

  (2)做一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打鼓鸟。围绕打鼓鸟的装饰性、趣味性和

  实用性,教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谁的打鼓鸟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清脆,谁的打鼓鸟

  转动得最畅顺,谁的打鼓鸟造型最简练美观。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三、课时安排:2课时

  ? 四、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特征,学生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讲故事:有一天,大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来到草地上,对它的孩子说:今天我要教你学本领,说着,大象妈妈用它的大鼻子一卷,……

  提问:谁还能讲出其他种小动物和妈妈学本领的故事?

  三 探究新知 组织小组讨论。

  引出课题。

  提问:故事中的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组织同桌同学讨论。

  如:河马嘴巴大,耳朵小。 松鼠尾巴大……

  请几个同学根据图片给大家分析。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提问:同桌两个人如何分工合作? 怎样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一个人制作妈妈,一个人制作孩子。妈妈大孩子小……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拓展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教学反思:互评学生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如问:“前面展示的作品哪个好?”就不如问:“你喜欢哪一个作品?”这样,就不会打击到没有被选上作品的同学。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对比色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色、黄色、绿色等)

  2、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橙)

  继续追问: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

  3、讲解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

  (二)感受对比色

  1、作品中的对比色

  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色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用了补色以及冷暖差别大的色彩。画面中相邻的颜色都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浅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对比色

  我们已经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对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教师总结:玩具、游乐场、红绿灯、民间彩塑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1、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

  教师总结:运用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的明亮鲜艳从而产生动感。

  2、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要点:谈谈你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对比色?你是如何表现的?同学们的作品中,你认为谁的画面最活泼、色彩对比最强烈?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回顾对比色的相关知识。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色。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多种版痕、印迹的体验为取向的课程,让学生体验版面、颜料、印纸、画面之间的关系。课程设计建议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单元课程以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情感、探索、审美、创造活动的交融。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以生活为题材的各类版画作品,通过对版画作品内容、技法和风格的欣赏、感受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版画创作的主题,使他们认真体验生活,加深对人和事物的观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几种简易版画(蜡笔版画、刮画、拓印版画、弹涂孔版画)的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授课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并对陌生版画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不过由于这个年级的学生,上课很难坚持着长久的注意力,因而,本单元依然提倡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媒体和技法末作分化,课程结构也比较综合,每个课题既有欣赏评述活动(栏目:说一说、看一看),又有造型表现活动(栏目:动手做)。根据单元主题和儿童年龄与心智发展阶段,建议在教学中采取想像性的游戏方式,引导儿童在相关题材下,采用以点、线、面、色、印为主的自由自在的综合表现手法。

  三、总体目标:

  1、认识版画形式的多样式,在游戏性的版画创作中,感受版画的美感,培养对版画的兴趣;

  2、学习几中简易版画(蜡笔版画、刮蜡画、拓印版画、弹涂孔版画)的技法,了解版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愿意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发现各种材料所产生的肌理美感,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

  欣赏观察和探索各类版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习和掌握简易版画的各种表现方法,进行表现以生活与情感为主题版画创作。

  五、教学难点:

  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版画表现方法,创作出有个性、有水*的版画作品。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法、示范教学、练习教学和创作教学法。

  设计有趣的活动,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版画欣赏等活动,把教学内容融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通过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版画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点、线、色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表现与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通过教师示范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感受版画形式美感。

  2、教师将教学内容按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对学生的作业要求。

  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的设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避免在教学中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

  3、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在新课讲解与分析过程中,应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如视频、电影、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版画制作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将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

  七、课时设计:4课时

  1、水和蜡的游戏:1课时

  2、蜡和笔的游戏:1课时

  3、拓印的游戏: 1课时

  4、弹涂的流戏: 1课时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所以在学生作业时,老师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与自信心,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是本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以谈话与欣赏方式导入,螺旋上升拓宽知识面,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尽可能的使美术属于每个学生,同时注意愉快教学,做到善教乐学。注意控制各个教学因素,如:内容方法、师生关系。使学生以愉快轻松、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

  ⑴、*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⑵、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人物进行脸谱设计。通过听、说、唱、演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画、制作、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所表现的人物进行脸谱设计,脸谱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四、教学方法

  ⑴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⑵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⑶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五、教学准备学生:

  自带制作材料,收集戏曲知识资料教师:课件、戏曲影像资料、课前准备工作

  六、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置,引入新课

  1、播放戏曲联唱。课件提出问题:视频播放的戏曲种类是什么?学生欣赏后进行连线找茬小游戏:四个曲目中哪一个曲目中的扮相和其它的不同?京剧中的人物脸上有脸谱其它没有,引出课题:精彩的戏曲——脸谱

  2、出示课题:请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的戏曲”世界!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①戏曲的历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装、道具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京剧是*戏曲中的“国粹”。②戏曲的种类共有317各地方戏曲,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③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④京剧的脸谱色彩寓意:红、黑、黄、蓝、白

  师生活动:画一画教师范画脸谱

  三、艺术实践,分组合作

  1、讨论创作构思,按照构思进行现场分工分组:按照脸谱的谱式分为四个组既十字门、整脸、三块瓦、碎花脸形式为主进行设计,个别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创想进行个性设计。

  2、实践任务:各小组一个人为单位,用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

  3、教师辅导,对在制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四、作业展示,共享成果学生展开评议、赏析

  七、课堂小结,靠后拓展

  1、小结:师生共同谈谈这堂课的收获以及快乐体验。

  2、拓展:展示以戏曲内容为创作题材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3、师小结语:*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美妙绝伦。通过这一堂课的共同学习,给予大家的是一种熏陶和指引,希望这节课成为学习戏曲知识的良好开端。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

  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2、师出示色卡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色卡拼组、色卡连线的方式选出正确的对比色,再出示色相环请学生指出对比色。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凤鸟》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凤鸟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评议作

  业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2、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会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初步形成*面构成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续图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有关房间摆设的图片(包括手工制作图片和实物欣赏图片)若干,制作范例数个;卡纸、双面胶等。活动流程图:

  1.激发兴趣。

  教师用刷上颜色的树叶在黑板的白纸上重复压印,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

  让学生将彩纸反复折叠几次,然后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打开后看看有什么特点。用所带的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摆一摆,感受排排队的乐趣。

  3.展开活动。

  思考这样的排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排队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和学生一起走进校园或走上街头(也可以看自制录象片段),亲身接触和体验一下二方连续图案。

  4.分享活动。

  自主构思(活动的中心环节)。用各种材料边做边想,边想边做,选定自己的尝试目标,大胆进行尝试活动,体验活动乐趣,并进行合作活动,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在愉悦和欢快的氛围中构建和创新。

  5.延伸活动。

  评价、展览。说说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欣赏和体会别人的表达和构想。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方式,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2.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认真表现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光盘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湖南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美丽的昆虫》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美丽昆虫为切入点,旨在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小昆虫,感受这些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情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多种昆虫图片,了解其特点,观察他们的形与色。引导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

  本年龄段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比较感兴趣,身边的花鸟鱼虫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学生生性活泼,激情四射,富有想象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构图及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教学重点:

  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

  教学难点:

  表现出形态各异的昆虫。

  教具准备:

  课件、昆虫图片、示范用具、大小指环等。

  学具准备:

  记号笔、素描纸、剪刀、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声音,猜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能和二(x)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心里非常开心!我们??老师还带谁来了呀?不告诉你们,我倒是可以让你们听听它们的声音!(课件播放昆虫叫声)能猜出来吗,都有谁呀?

  生:蝈蝈、小蜜蜂、萤火虫……

  2、师导语,引出课题

  师:在花丛中、水塘边、树林里,经常能听到它们悦耳的歌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们都叫——昆虫。

  今天,老师要同你们一起轻轻地走近《美丽的昆虫》。(板书课题)

  二、了解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1、通过趣味故事“听”昆虫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下面老师跟你们讲一个故事:螳螂姑娘(将一只用彩色纸制作的大螳螂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经过一个夏天的劳动,捉到了好多好吃的虫子摆在餐厅里,她贴出一张告示,欢迎昆虫们到我家参加宴会。蜜蜂嗡嗡地唱着歌来了,蜻蜓扇着大翅膀来了,瓢虫穿着七星大衣来了,蝴蝶成双成对地来了,蜈蚣、蜘蛛和蚕宝宝顺着草中的小路爬来了。宴会开始了,大家吃得真开心。这时候,螳螂围着餐桌转了一圈,把大家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她说,我今天请的是昆虫来参加宴会,可有几位不是昆虫也来了。嗯?谁不是昆虫?大家互相看着,议论起来。螳螂说,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只腿的才是昆虫呢!螳螂走到蜈蚣的身边,对他说,你的腿太多,你不是昆虫。蜘蛛,你也不是昆虫,因为你长了八只脚。蚕宝宝看看自己的两排脚,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是昆虫。蜈蚣、蜘蛛也连忙站起身,对不起,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昆虫呢!螳螂说,既然来了,还是欢迎你们留下来吧!以后可别再弄错自己的身份了哦!

  2、通过教师范作分析昆虫的结构,感受昆虫的形态特征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吗?小昆虫的身体都有哪几个部分呀?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两对翅膀,都有三对足。(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贴上蝴蝶分解图片身子、翅膀)可是,它们也不是都长一个样,蜜蜂的腹部胖胖的,蜻蜓的腹部细细长长的,瓢虫的腹部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工蚁们原来也有两对翅膀,可是后来觉得翅膀没有用,把翅膀卸下来了。(教师一边口述,一边将这些特征鲜明的小昆虫图片粘贴在黑板上适当的位置,和前面粘贴的螳螂、蝴蝶一起将黑板变成巨幅昆虫图)

  3、通过对生活中的昆虫的视频欣赏感受昆虫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师:这些小昆虫的形态各有各的特点,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它们美丽的身姿吧!(课件播放昆虫动画)同学们要睁大眼睛仔细瞧,它们不同于别人的地方,还有它们飞翔的姿态!

  4、分析交流不同昆虫的不同形态特征

  (1)找特点

  师:怎么样?它们都长得很美吧?谁能跟我们说一说,在刚才看到和生活中见到的昆虫中,你认为谁长得最漂亮,哪个地方长得漂亮?

  生:螳螂象锯子似的腿;蜻蜓细细的腰;蝴蝶美丽的翅膀……

  (2)分析动态

  师:同学们能学一学它飞翔的姿态吗?飞行的时候,有时能看见两对翅膀,有时是侧面,只能看见一对翅膀。小瓢虫可张开它的硬壳壳铠甲,半透明的翅膀一扇,就飞起来啦!(瓢虫图片拆拉)

  三、演示昆虫的绘画过程

  1、示范勾画昆虫并剪下

  师:老师喜欢会唱歌的知了,我要把它画下来。(用记号笔示范)在画面中间重要的位置下笔,头、胸、胸上长两扇翅膀,再露出一点腹部。看!我把它画得布满了整张纸。

  都画好了,我还要把它剪下来。沿着外轮廓,留一圈窄窄的白边,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右手握剪刀咔嚓咔嚓,左手转动纸,这样剪得更快,细小的地方,咱们就剪大的外形,你们看,才咔嚓了几下,就剪好啦。

  四、学生表现昆虫外形

  师、同学们,象老师这样,把喜欢的昆虫画下来,你们可不可以啊?好,小知了等着朋友呢!(生画)

  生: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外形。

  (教师于黑板上添画草丛等背景)

  师:同学们都画得差不多了,准备放下笔哦。现在咱们进入倒计时状态:5-4-3-2-1,看谁行动快!(学生勾画昆虫外形结束)

  五、学习表现昆虫花纹及色彩

  1、趣味交流

  同学们画画的时候,我的小知了哭了,呜呜,看它多伤心。知道它为什么哭吗?猜一猜?(生猜)原来,它是想要一件好看的花衣服呢!别忙,咱们先去看看其它的昆虫,看看它们的漂亮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花纹,走吧!

  2、直观欣赏(课件播放昆虫图片)

  哇!蝴蝶真美丽,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看看其他昆虫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谁能象老师这样说说?生说……

  3、教师导语

  它们的衣服颜色鲜艳,花纹也漂亮。小知了,我来为你穿花衣。(教师示范设计花纹并涂色)先在翅膀上打扮打扮,老师直接用油画棒画上几个点点,左边有的右边也有,再加几根线在翅膀上,用什么颜色好呢?恩,选择差别大,对比强烈的颜色,象这样,就很好啊。(生答)看!小知了笑了,飞到我的手上来了!(教师将知了贴于指环上)羡慕吧?

  4、用将昆虫套在手上飞的指环激厉学生快速完成打扮昆虫的任务。

  师:悄悄告诉你们啊,可不许告诉别人,老师手上有个指环呢!象这样的指环,不多了,快快把你的昆虫打扮漂亮了,来老师这里取哦,行动慢了,你们的昆虫就只能飞到黑板上的草丛里去啦!

  六、学生在前面所画的昆虫外形的基础上打扮昆虫

  七、作业评价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停下手上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室里随处可见这些美丽的小昆虫们,这些小精灵为我们的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以后,咱们可要好好对待这些看似小小,其实功劳大大的朋友们哦!

  2、现在看一看,你最喜欢的那位昆虫朋友在哪里?谁能告诉我啊?(生答,教师分析其美感)

  3、其实,你们手里的那一只,你们笔下的那一只,就是最美丽的那一只呢!让我们带着可爱的它们,一起跳一圈、一起舞一圈吧!来吧!同学们!(课件播放小步舞曲,师生绕教室扮昆虫飞舞)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中,首先以东汉青铜器《铜奔马》导入。这是一尊形象写实的工艺品,它抓住了奔马瞬间的姿态,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这件作品使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艺术作品中写实的一面。右边一尊泥塑民间玩具《坐虎》与《铜奔马》在造型、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间玩具《坐虎》将动物的耳、眼、嘴、尾等进行了变形夸张,并以装饰性的纹样、色彩将《坐虎》装扮得可爱、喜庆,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虎的喜爱及理解,将学生从对动物的具象认识,逐渐引导至抽象变形的情境中。而此页下方李可染的《浅塘渡牛图》则展现了李可染以其高度概括的笔墨,抓住水牛的形象特征及神态,借助*画特有的晕染效果,将水牛以*面化方式展现得活灵活现,让学生体会*写意画的感染力。

  在本课第二页上,主要为学生分析了绘画作品在造型、色彩上的巧妙运用。张仃的作品《鸡》以其概括、几何化的造型,丰富夸张的色彩,简洁有力的笔触,将雄鸡的特征、特别是精气神儿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旁边的两幅学生作品,一张《狮子大王》,主要体现了艳丽夸张的色彩,通过色彩让人感受到狮子勇猛的气势。第二张《母与子》主要学习了画家在造型上的夸张,以及*画笔黑的运用。两张学生作品使用工具不同,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展示了学生欣赏画家作品后经过理解、学习,加以自身的认识,进行创作的效果。在本页右下边有一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这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铜狮的塑造在封建社会是有等级之分的。此铜狮造型威猛,极具震撼力,寓意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造型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去发现、去欣赏。

  本课的作业提示主要是从表现方法、材质上引导学生欣赏。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故加以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动物不同特征,为今后创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应会: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2.隐性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五)学习材料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1. 设计情境

  看录像:马、牛、狮子、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断。

  2.欣赏书中作品

  小结

  3.欣赏课外著名艺术品

  出示课件:

  “今天我从动物园请来了四位好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组的这位动物朋友?(提示:除了它的样子外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我也带来了有关这四种动物的艺术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它们的。”出示课件展示:铜奔马(马踏飞燕)

  浅塘渡牛图、铜狮

  提出要求:

  以组为单位回答本组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互相帮助。

  提问:谁能介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给大家认识?

  提问:艺术家虽然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但作品中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

  (1)李苦禅的《鹰》

  (2)吴作人的《熊猫》

  (3)原始壁画《受伤的狮子》

  提问:你喜爱哪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四大组,每组选择一种喜爱的动物观察,可以给动物配音,如奔跑声、鸣叫声等。

  学生回答出动物的体态特点及性情、简单生活习性等特征,如马:体态矫健,善于奔跑且奔跑时动感强烈;牛:身体强壮,善于劳作,性情温顺等。

  学生按照刚才的四组选择相对应的艺术品欣赏并回答课件中相应的问题。如对选择艺术品《铜奔马》的组提出问题:

  (1)这件圆雕作品表现的是马在什么时候的一瞬间动作?

  (2)从哪儿看出它正在奔跑?

  (3)为什么这匹马踏在了一只燕子身上,艺术家想表现什么?

  对选择《浅塘渡牛图》的组提问:(1)这幅画使用什么绘画工具?(2)从画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吗?(3)画中的牛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

  感受到艺术家抓住了动物形、神的特点,表现出了自己对动物的主观感受。

  进一步感受艺术家对动物形、神的出色表现。

  学生谈对作品的感受。

  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与动物交朋友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体态、神态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为下一步欣赏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进行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神韵在于艺术家对于*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而激发他们向艺术家学习,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以组为单位互助答疑的方法,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分析、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学生表现

  5.展评与小结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泥塑、绘画、布贴等方式。)

  在抓住动物体态、神态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感受。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选择不同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美术 人物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3篇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1 《人物与环境》美术教学设计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