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党建材料 > (4篇)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4篇)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时间:2023-12-28 10:0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篇)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供大家参考。

(4篇)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D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4篇)

D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4篇)

D建引领“文化+” 百姓健康再“加码”

武汉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走活D建“一盘棋”。

推动基层卫健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医疗硬实力的提档升级,也需要杏林春暖、医者仁心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武汉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走活D建“一盘棋”,探索D建引领“文化+”的荣华模式,以立院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清廉文化涵养厚德品格,以志愿文化回应群众诉求,为基层现代化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在硚口区荣华街三乐路上,两栋相向而立的“双子楼”格外显眼。六十余年寒来暑往,沉淀了荣华中心独有的“春华秋实”。

该中心不断挖掘文化基因,延展文化内涵,坚持从服务于医院改革发展、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服务于患者的大局出发,发展富有特色的现代社区医院文化,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继续实干创新、带头担当,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人、帮助更多人。”近日,“贯彻20D、建功英雄城——主题党课我来讲”活动在荣华中心常态化开讲,来自该院功能彩超室的医生祝欣伟,结合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和工作实践,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连续多年获评中心党员先锋示范岗,祝欣伟为了不耽误患者就医,每天7点到单位把体检仪器和B超机开机运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日复一日,这些已成为他“定在生物钟里”的习惯。

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更要有十足的人文关怀能力,荣华中心将持续提振文化渗透力,培育更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门诊5点下班,不能满足居民就医需求。”“专家门诊时间不固定。”这是荣华中心联合建国社区举办民情恳谈会时,社区干群集中反映的问题。会后,这些问题被整理成了问题清单实行销号办结。

据了解,建国社区是硚口区典型的老旧小区,健康保障需求较大。在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荣华中心主动前移服务阵地,与建国社区支部共建,通过常态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定期及不定期联合义诊、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在慢病防治、预防保健、疫情防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等方面,形成“家庭医生团队+社区网格团队”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建国社区专职副书记何莺介绍,荣华中心与建国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医路相伴,与你同行”,已坚持“志愿服务每月有”两年多,只要是事关群众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荣华中心定然积极回应,努力办成群众满意的“暖心大事”。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让文化“软实力”能够真正成为发展的“硬支撑”,荣华中心不断激发文化驱动力,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奏”。

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该中心党支部书记王芳表示,荣华中心不仅需要传承文化基因,更需要为荣华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我们将持续深化文化建设,以更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讲好荣华故事,赋能基层卫健事业发展,更好保障居民健康。”

篇2:

D建引领助推学科发展,凝心聚力守护百姓健康

“博爱精医 创新致远”,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已走过105年的风雨历程,在传承中不断进取,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强化D建引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扎根百姓为守护群众健康奋力拼搏。

深度融合,凝聚学科发展合力

学科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也是树立品质建设的关键。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措施,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D建引领学科发展,推动D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

近日,医院党组织先后与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骨科医院等党组织开展D建共建活动,增进双方党支部的交流互动,以D建引领学科发展,拓展学术交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推动D建工作与业务融合发展。

聚才引智,让群众更有“医”靠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兴院战略实施,坚持“内培”“外引”。启动“旭日计划”,为培养和储备青年学科骨干和未来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先后引进神经内科、中医科、药学等医学专家,聘请武汉协和医院知名专家为专科名誉主任,强化专科能力。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深化医校合作,加强中医技术推广,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

该院还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利用“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提供慢病复诊、在线电子处方与药品配送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家住湖北公安县的一位患者,辗转来到神经内科就诊,医院根据其病情启动MDT多学科会诊,发挥睡眠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消化肝病内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优势。使患者享受“一站式”个体化诊疗服务。

资源共享,推进医联体发展

2019年6月,武汉市中心城区首家“1+1+12”区域紧密型医联体成立。武汉协和医院托管4年来,通过管理输出、技术帮扶、专家坐诊查房、资源共享、红医讲堂等,促进优质资源、专家“双下沉”,有效推动分级诊疗和健康江汉“双发展”。医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选派医疗和管理骨干赴宣恩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城市郎君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帮扶,造福当地百姓。

医院与唐家墩街、常青街、汉兴街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江汉北部片区胸痛、卒中患者救治网络,为多名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规范、有效的诊疗。同时,医院还联合唐家墩街、唐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323”攻坚行动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工作。

激发活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在国际护士节中融入红色教育,邀请本院护理老前辈讲述红色故事传递奋进力量;
第六届“感动江汉”骨科团队和万松园小学开展D建共建,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述骨科团队先进事迹,医院足球队加入“万超”联赛,与教练学生同台竞技;
各党支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读书分享、优质服务竞赛、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为奋进新征程添活力、增动力。

据悉,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医联体专家团队在唐家墩街头巷尾开展义诊、健康讲座,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打造五好清廉医院,为新职工送上一份“清廉魔方”,谨记“九项准则”,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定期开展廉洁教育,以案释法,强化党员干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廉洁自律,廉洁行医。

篇3:

XX医院挥D建引领之笔 绘人民健康新篇

近年来,徐矿总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满”治企理念为引领,依靠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运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得益于D建工作的有效引领,近年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煤青年五四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省记功表彰、省五一巾帼奖,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示范医院、江苏省机冶石化系统“幸福企业”、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徐州市文明标兵单位、徐州市百姓放心医院、徐州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相继落户徐矿总医院。

该院党委坚持D建工作和医院发展、人才建设、学科建设、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各项指标持续健康增长。2019年以来,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该院业务收入增长39.6%,手术量例数增长20.6%,出院人次增长17.6%,门诊人次增长7.2%,职工收入实现翻番。

红色引擎,凝聚发展强大合力。通过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聚人心、赋能量、促发展的领导作用,提高领导和驾驭医院发展的能力。调整基层党组织,将原来8个党支部改为6个总支19个党支部,组织建设基础不断优化。坚持D建与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医院重点任务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精准保障到哪里,真正使党组织活起来、硬起来、强起来。在等级医院创建、薪酬调整等重要时段,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保证了医疗工作平稳运行。

党管人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以“五满”治企理念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责任,选拔政治过硬、技术全面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担任中层干部。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5262”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采取“外引内培”举措,柔性引进100余名国内技术精湛、影响力大的专家担任特聘专家或首席专家。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100名以上。医院高级职称、博硕士团队实现双提升,高级职称专业人员达511名,在专业人才队伍中占比近30%,医院博士、硕士470名,徐州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副教授50名,徐州市领军人才1名,徐州市十大医学创新团队1个。2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人获徐州市“全职引进高层次特聘人才”称号,3人入选徐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人才强院”的新目标。强化党员日常管理,近年来发展党员111人,其中火线入党1人,目前全院党员539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断加强、完善廉洁制度建设,加大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力度,采取院务公开、行风调查等监督举措,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持续开展医药购销、医疗器材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开展“廉洁行医、远离回扣”“以案促廉、坚守底线”“三讲五心”等专题教育,制订完善管理制度26项。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医德医风教育、廉洁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水平。

医心向党,凝心聚力战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党委强化D建引领作用,凝聚抗疫合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双胜利”。选派200余人次“逆行”武汉、西藏、上海、常州等外省市支援抗疫,308人次支援传染病院、睢宁、方舱医院等徐州市内抗疫工作,7898人次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等市内调度工作,完成核酸采样超1000万份,150余人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该院快速协调救治力量,统筹救治资源,全力确保所有来院患者的救治,截至2022年底,门诊接诊新冠感染病人8841人次,急诊8584人次,收治入院6036人次,最高峰住院病人近2100人,救治危重症病人2300余人次。该院被评为徐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其事迹见诸全国各级媒体。

擦亮品牌 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以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建设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提技术、促发展,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学科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实施“1163”学科建设工程,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呼吸内科、骨科和放疗科先后创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相比六年前增加15个,达到31个,学科建设成果丰硕,优势学科群已逐步建立。推进亚专科建设,骨科、神经内科通过亚专业建设,取得学科建设和业务量双提升,近三年出院人数增长25%,业务收入增长60%,成为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标杆。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并加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5G+骨科机器人联盟,大力提升医院骨科学科品牌。肿瘤医院各专业在政策扶持、设备支持下,学科交叉整合、相互促进,肿瘤放、化疗等技术在淮海经济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也迅速攀升。一大批学科转观念、求突破、提技术、强学科,学科从弱转强、由强变优,实现学科建设和业务量快速发展。

该院通过加强对外合作补短板,专科专病技术取得新突破,先后成立李兆申院士工作站、钦伦秀肝胆肿瘤特级专家工作站、苗毅教授胰腺肿瘤外科诊疗工作站、沈杨教授妇科肿瘤外科诊疗工作站、李宝生教授肿瘤精准放射治疗工作站、北京天坛医院徐俊教授认知障碍诊疗工作站等10个专家工作站,成立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徐州心血管病中心、淮海经济区神经内外科疑难病会诊中心、淮海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及内分泌疑难病会诊中心、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防治淮海中心、呼吸重症专科联盟、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为徐州市四大专病救治中心,生殖中心IVF顺利通过评审,获评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全国胸痛中心示范单位”“全国帕金森病标准中心”。

管理驱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完善基础设施,3.0T核磁共振、RevolutionCT、车载CT、DSA、SPECT、PET-CT、VitalBeam直线加速器、大孔径模拟定位机、高端彩超等大型先进设备,以及医院15号医教综合楼和新门诊楼先后投入使用,推动医院诊疗能力和院容院貌不断改善和提升。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质量安全建设。推进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开展品管圈大赛活动,开展精益管理,通过日板、周板、月板等三块看板,推进质量持续改善。加强信息化质控督导考核,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运营管理,积极运用DRG管理工具,医院经营管理质量、有效收入、手术病人占比、危重症患者占比持续上升,辅助药品、辅助医用材料、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下降。CMI指数在全市达到较高水平,医院治疗病例的技术难度处于市内领先地位,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均小于全市治疗同类疾病的平均水平,成为省级DRG管理示范创建医院,接待多家医院来院交流学习。持续抓好成本管控,严控药耗占比和病种成本,全年药占比24.5%,耗占比24.4%。

服务驱动,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组建内训师队伍,编写岗位服务指南,制定员工手册,强化服务培训,实施服务标准同质化。开展床边结算、床边心电、床边彩超服务,把诊疗服务送到患者床边,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感受。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全天候24小时病员服务中心。加快“智慧医院”建设,“5G+移动医疗”项目入选2022年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加大院内环境整治力度,对道路进行整修,改造房屋外立面,不断改善院容院貌。医院连续六届荣获“徐州市百姓放心医院”称号。

科教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为国家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安徽理工大学徐州临床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临床驻点教学医院、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生独立招生培养基地,获批国家临床药物中心,挂牌成立“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积极打造科研技术创新团队,每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16项,市厅级课题75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10项,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6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SCI、中华级论文160余篇,建立中心实验室,医院科研氛围更加浓厚,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未来,徐矿总医院将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一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一流的三级甲等股份制医院”总目标,立足徐州,服务淮海,力争实现门诊诊疗人次超100万,医疗收入过19亿元,新增3至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60%以上,建设1至2个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专科,综合实力排名市属医院前三强;
力争实现医院门急诊病房大楼全面竣工使用,彻底改变医院建筑形象,全面提升外在形象;
力争实现职工收入全面增长,薪酬待遇位居徐州市属医院前列,打造百姓放心、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双一流”现代化强院,以优异成绩喜迎集团公司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篇4:

D建引领强基层 提升服务守健康

“婆婆,我们来给您体检了。”“后天带娃娃来做儿保,别忘了。”“李大爷,您的体检报告出来了,我给你解读一下。”……贴心的服务、实时的提醒,医患间彼此信任的温暖场景,时常出现在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什么样的社区医院是基层好医院?对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老百姓的满意比什么都重要。近年来,中心党支部坚持以D建为引领,从中心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医心向党 守护健康”D建品牌创建,通过为群众办好一桩桩实事、一件件难事,做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通过将基层D建与业务融合,强化带动引领,增加发展动力,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践初心 D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抓D建就是促发展。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难点,强化D建引领,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心发展汇聚强大的红色力量。

中心党支部以“医心向党 守护健康”D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积极健全中心D建引领机制,完善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党员瞻仰革命圣地、追溯红色记忆、开展党日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加强D建阵地特色化建设,实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科室建设相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与党员发展工作相融合的“双融合”机制,不断拓展D建工作的宽度与深度。

每个月,中心都要开展固定党日活动,而每一次,中心党员干部都会选择进社区入院落服务。据了解,该中心开展健康管理的居民中,有部分年岁已大、行动不便,是中心服务的重点人群,为了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党员干部们都踊跃参加固定党日活动。

据统计,今年以来,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各类义诊、讲座、志愿服务共计30余场,服务群众达5万余人。有着11年党龄的郑志珺坚定地说,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好务。“如何服好务?我的理解就是,真正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为民服务、温暖民心,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切实融入群众,想群众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支部党员的主题教育学习成果。”

塑队伍 奉献与担当相融相促

中心党支部会议中,常常提及这样一句话——“如果在工作中,你和其他人一样,那么你就失去党员的意义了。”抗击疫情,党员先上;
组建应急队伍,党员先上;
关键时刻,配合基层工作熬通宵的还是他们。中心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让基层“战斗堡垒”得到不断巩固。近年来,中心党支部党员先后获得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区委组织部通报表扬、成华区示范党员标兵、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荣誉。

“我们实施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有效发挥党员医生在专业引领、服务群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中心党支部书记闫仲介绍,今年以来,该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工作效能的显著进步,中心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中心党支部共有党员19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发展对象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递交入党申请书7人。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党员模范为榜样,在工作中互相激励,齐头并进。

强实力 发展与服务齐头并进

医疗与公卫如何并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和多样化健康需求?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部编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升团队服务能力,并带头深入一线、小区和居民家中开展坐诊、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医服务,努力让周边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让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不出社区。

同时,该支部依托“医联体”合作模式,与上级医院形成分级诊疗,协调上级各科室专家到中心坐诊,并建立急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此外,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培训、进修,招聘紧缺专业人才,大力推动学科建设;
积极推进医防融合,着力在中心推进以全科医学、妇幼健康、中医馆和现代康复为重点的医疗服务,实现了临床、公卫管理、队伍、服务、信息、绩效“五融合”,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先后在2022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暨成华区第五届生活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幸福成华·救在身边”成华区第五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医疗系统组别A组)中获得优秀奖、2022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暨成华区基层卫生护理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同时还获得2023年“云鹊医”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知识竞赛二等奖。

围绕服务抓D建,抓好D建促发展,正是D建工作的引领,促进了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服务效能,给就诊的群众居民营造了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闫仲说:“下一步,我们继续以D建工作为抓手,秉承‘医心向党 守护健康’的品牌理念,推进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广大职工开展便民、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居民群众满意。”

推荐访问: (4篇)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党建 引领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