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完整)

2023年度《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完整)

时间:2023-03-16 08: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1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完整)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1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

  二、说教材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一样思考”中的感悟自然版块,该版块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本文是柳宗元在遭贬的境遇中写的文言游记散文,主要写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本课的学习将会影响学生今后文言散文的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对作者并不陌生从知识能力上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所以理解文章的难度不会太大但毕竟古文的学习比较难,所以在引领学生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同时学习相关文言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点拨法和提问法相结合。

  学法:反复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大文豪苏轼一起泛游赤壁,那么今天呢,我们将和柳宗元一块宴游西山,感受一下西山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我认为如此导入不仅在温故《赤壁赋》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柳宗元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资料来介绍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将强调与本文创作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师的补充强调则是为理解文章主旨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中画出难读字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通过看注解和讨论解决这些难点后逐段疏通课文,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重点研读:学生重点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西山与众山相比有何怪特之处?二是文章紧扣“始”字落笔,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三是为什么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通过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我之所以设计了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合作讨论来突破课文的难点。

  拓展延伸:我将带领学生对比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我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本版块设计的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异态:幽泉怪石醉而思归

  对比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1)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②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③培塿:小土堆。

  20.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棒焚茅/茷穷山之高止

  B.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C.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D.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荞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21.对第②段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边际了。

  B.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已然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C.茫茫无际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体,却不能得到它的边际了。

  D.忧思绵绵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沿然之气融为一体,却不能得到它的尽头了。

  22.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惴栗”概括了作者被贬后心情,同下文游西山时的欣喜形成对比。

  B.“施施”“慢慢”表现作名游览时寂寞愁闷、无可无不可的精种状态。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郁闷已得到完全排解。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从反面扣题,小结游山感受,然引出下文。

  23.第②段表现“西山之怪特”,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24.纵观全文,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阅读答案:

  20.(2分)C21.(2分)C22.(3分)C

  23.(3分)正面侧面相结合。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

  24.(3分)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2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可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为“西山宴游”,第一段以大篇幅文字生动概括地说明作者*时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和在这些地方游宴时的乐而忘形的具体情景,这对写西山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文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登高眺望的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山之特立,不与培塿”既是对西山“怪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作者因王叔文事件遭贬谪,经常忧惧进一步的迫害)

  2.做陪衬,从而突出西山,吸引读者注意。

  3.怪特。

  4.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5.柳宗元有改良政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2)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四)美痛渗透点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景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帅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其不同

  3、与以前学过的古文比较,体会寓情山水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作者介绍。

  2、划分文章层次。

  3、文白对译,并能分析重点句所含感情。

  (二)整体把握

  作者在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远而多山水胜,作者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永州八记”特为著称。本篇为“八记”三首,领起其余诸篇。篇中从“始得”二字看意,写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心情,真切深至。在叙事写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显现和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1、给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读。在流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纸片等物遮住课下的注释,根据原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运用“因文生义”的方法,逐段理解课文大意,难以疏通的词句,再看注解或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完成书后练习三。

  2、理解文章大意后,再体会文中叙述、描写、抒情语句的不同特点,完成书后练习二。

  3、解决词、句文章整体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绘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写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怀惴傈,常年闲暇寻山访水写起,引出西山,点明游山水是为了寄情怀,不单是游赏。

  第一节先写末得西山之前的游览。

  他写西山之景,不是从描写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着笔,而是写登上山向下鸟瞰和向远眺望,通过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与天地自然的契合神会从侧面烘托西山高峻,渺远“怪特”;他抒宴游之情,也不是在借宴游以消愁方面大肆铺陈描写,而是极写登高望远心旷神恰,乃至物我浑一之乐,从而使人以反面以见他*素“居是州,恒惴傈”之重忧。

  第二节写西山的实游之乐。

  文章开始作者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文本则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前后照应,不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说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游览活动是以游西山开始的,而且为领起,后面几篇游记做了铺垫。

  (四)总结、扩展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凝练的文笔,精粹的语言,描写出西山之“怪特”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五)而置作业

  1、理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2、抄写景的名句。

  3、完成书后练习四,并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顺宗继位,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新朝政的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谒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成一个整体。在八记中,首篇与末篇前后照应,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遭受迫害,远谪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愤慨心情。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惴栗(zhuìlì) 榛莽(zhēn)

  衽席(rèn) 灏气(hào) 颓然(tuí) 冥合(míng)

  2.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记,文体的一种。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1)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2)缘染溪:缘,沿着。

  (3)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4)焚茅筏:焚,烧。茅筏(fá),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成簸箕状。遨,游赏。 (6)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7)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8)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9)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10)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11)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2)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3)萦青缭白:青山和绿水萦绕在一起。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4)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5)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1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7)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8)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19)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20)引觞满酌:引觞(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 (21)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22)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3)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5)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6)故为之文以志:为,写。志,记,记叙

  4.请学生整篇翻译。

  四 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①未始 古义未尝,从来没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

  ②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今义积累

  ③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④于是 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⑤更 古义,动词,更换交替。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 古义拨,拨开。到则披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 古义接近颓然就醉。今义就是

  ⑧向 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朝

  ⑨志 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 古义代词,这 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 自余为僇人。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 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 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 模范 榜样 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 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其 A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 。 B代词 那些 其高下之势 。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E 代词 这种 专其利三世矣!

  7 而 A 连词 表修饰 则施施而行。 B 连词 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 表承接 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 才 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

  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

  1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5)文言句式

  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字,略知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提问:请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第一层(从“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异之”):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第二层(从“遂命仆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登山的经过。

  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穷”):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之阔大。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写宴饮之乐。

  第五层(从‘心凝形释”到最后):抒发感受。

  3.提问: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讨论并归纳: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提

  4写法借鉴

  1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从多角度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2借景抒情:如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

  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

  四.欣赏品味:

  本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试举例说明这些语句的特点。讨论并归纳:。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2)“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散句、短句。运用顶针,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出游未能真正的投入,并照应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加西山之怪特。”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

  (4) “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短句、将主观感受融于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描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6)“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长短句搭配抒写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五、作业:

  1熟读成诵全文。

  2完成必修一教材第94页“积累与运用”第4题,积累“而”“乎”“其”“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僇()榛莽()施施而行()惴栗()()斫()衽席()岈然洼然()颢气()蹙()茅茷()引觞满酌()()

  二、知人论世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三、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805)八月,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柳宗元因为参加其中,九月,被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这就是有名的“八司马”事件。在政治理想破灭后,三十三岁的柳宗元开始致力于文学词章的转变。“永州八记”就是他被贬永州之后的作品。作者深处穷荒之地,闲暇之余,纵情山水。同时又从美好的自然山水中“发现和认识了自身的美好情操与价值,坚定了人生信念和社会批判意识”。《新唐书·柳宗元传》有记载:“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本文写于元和四年(809),借景抒情,流露出了作者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同年还写作了“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四、整体感知

  全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段:永州泛游

  第二段:写作者对西山的发现以及引导出自己精神上的新境界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3)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范文

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尤其是教师这个岗位燃烧自己,奉献他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诵与理解相结合。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绪和感情。

教学难点:两段文字之间内在的联系及西山对作者心理上所产生的巨大冲击。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与探讨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思路:作为一篇较难理解的文章,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并进而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疏通文章的意思,体悟作者的情绪与感情,最后在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基础上,达到跨越亘古、沟通情感的效果。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

我们以前曾学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是从哪篇文章中来的?你知道它的作者吗?请简介之。(,上此切入)今天我们来学他“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时,多媒体把课题打在屏幕上)

二、 请学生范读课文,之后让其他同学看看他的朗读是否有问题。然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全文。

三、 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句,用两个多媒体投影片)

1、 媒体投影片之一:

目的:意在提醒学生注意字词句的理解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明确它是古文阅读理解的钥匙和桥梁,是建立一个古今作者与读者沟通的必然之路。

四、 析文、品读:

(明确:细析文章,是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应重视于此。用多媒体投影显示问题)

析文 品读

(一)、解题:

如何读标题?“始得西山宴游记”你认为题目中最关键的字是哪个?

(学生的理解可能在始得和“宴游”上,允许学生产生异议,引导分析与理解,在比较两词的基础上确定始得的特殊地位。)

“始得”是什么意思?初识、初游

从文中找出带“始”字的句子

(发动学生从文中找寻句子,并引导其说明这些句子在全文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如说不出,可适度延后处理。不必一定道破。)

(二)、分析文段,品味两段之间内在的联系:

1、文章第一段,作者自称“僇人”,说明什么?以此身份到达任上,心情如何?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被贬的第二年,听说王叔文被杀。

(此题的意思在于引导学生对作者心情与感情、情绪的了解,以及此种心态与情感在全文的作用,更深层地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在“永州八记”中的作用。明确指出,“恒惴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第一段共有几句?根据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层意。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层次的分析中细味作者的行动与心态之间的关系,了解此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从哪句话看出作者对以前未得西山之前漫游荒废精力的深刻自责?

这句话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写作作引导)

4、第二段,作者凝神注视西山时,心情如何?文中有几句专门描写西山的句子,请找出来。西山的特点用哪个词表达最准确?

西山的“特立”对作者在心理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题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心态的变化的原因,是他的俊杰的才华与西山的“特立”之间的相似性,一个顶天立地,一个超世英才,其气度上的相似性,使作者的身心为之惊喜、为之震悚、为之顿悟、为之惊醒,不能再为自己的身世而沉迷颓废下去了,应该像“特立”的西山一样“不以培塿”为类,把自己的超凡才华发挥出来,为民造福,为后人留下一些可值得品味的美丽的东西。正是在这样心态与情绪的影响下,柳宗元开始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游览生活,并因此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作“永州八记”。)

5、一段概写漫游生活,一段特写西山之游,从题目上看,第一段好像可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它们两段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学生一种新的写作特点:比照和映衬。把过去所学的对比与衬托的方法与此相类推,引导学生去文中寻找相应的内容,并准备一些内容让学生在黑板上加以粘贴,以明确一些内容。)

五、 课堂练习:(多媒体投影四幅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以加以印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性认识。)

六、 小结本课内容:

从第二三幅投影中强调学习古文的必然步骤之一是掌握字词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意,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情绪;从第四五六幅图中明确学习古文的第二步必须在分析文章的细节问题上加以努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情怀,并与作者在情感上真正达到跨越亘古的沟壑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并把同一时代的作家群的共同心态与迹遇作一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深层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与胸怀。

七、 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练习,并背诵全文,最好能够完全默写下来。

八、 结束全文:投影结束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2

一、创设情境

在上节课中,我们初读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首先一起看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也就是说柳宗元分别去了众山与西山,那么请大家分别划出在众山和西山寻景的句子,并且圈出关键动词。

提出问题

通过所划动词,可见,无论是众山还是西山,柳宗元想去的地方,好像不是一般人所能到达的,那么他在众山和西山的表现,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游山?

柳宗元在众山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游山之人,高山、深林、回溪、怪石之前所说的美景一概不看,这太让人无法理解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柳宗元从众山归来,心情是否从“恒惴栗”当中跳脱出来?也就是说众山皆不是他的安宁之所。那么他在西山又有哪些表现?

西山的特点?

“高耸、险峻、空阔”的西山让柳宗元久久不愿归去,那他在西山有了什么样的精神感悟?

二、探究学习

问题一:

众山: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西山: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问题二:

众山: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至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入朝为官,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9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行未半路,11月加贬永州司马。次年王叔文被赐死。

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世亦不肯与罪人者亲 昵。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附志》

柳宗元此时处在一种不安、恐惧、孤独、自责、愧疚的复杂情绪中,用文章中的语句就是“自余为僇人”。

问题三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世说新语·简傲》

箕踞:这个坐姿,一般人在普通场合是不会采用的,那么柳宗元在西山上箕踞而坐实际是反应出他的内心处在一种相当松弛的状态,也就是文章里所说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也就是说他在肯定西山,肯定西山独一份的特点,西山的特点实际就是柳宗元的特点,西山就是“我”的象征,实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3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

二、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

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义之作。

3.布置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能流利地朗读全文。

(2)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的语言表达习惯;相互交流,粗知课文大意。

4.学生试译课文,对学生经过讨论仍然不能理解的词句予以点拨。

5.与文体对话,布置再读课文,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1)课文共两段,概括每段的大意,分析两段之间的关系。

(2)作为一篇游记,课文中自然会有写景的内容,把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有关句子勾画出来;课文中也有不少地方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想一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感受?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写景和抒怀联系起来的?

(3)与《小石潭记》比较,本文抒发的感受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结果:课文第一段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游览情况,先写“未得”;第二段写游西山的所见和所感,再写“始得”。由第一段的末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可知,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出第二段,两段之间存在着一种反衬关系,以“未得”之憾,反衬“始得”之喜。课文的特色之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中以写景为主的句子俯拾皆是。如“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以及“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等。更多的地方是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创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意境,如“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等。这些句子在描摹西山壮美景色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心志,表现了他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是以饱含着感情的笔触,依据自己真切的主观感受来为西山的景物涂抹色彩的,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一个被贬之人,在“恒惴栗”的间隙中登临西山,眼中景物自然无不含情:写西山的“怪特”、“特立”何尝不是写作者自己的襟怀与个性!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抒怀的特点。从写景的角度说,以“有异态者”之“是州之山”与“怪特”的西山比照,以万物的渺小映衬西山的“特立”。再从抒怀的角度说,游西山之前,由于被贬之后的抑郁与苦闷,“倾壶而醉”只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一识西山之后,则在“颓然就醉”之后,获得了“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精神享受,二者相互映衬;以西山之游,映衬“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只能是“向之未始游”。与《小石潭记》联系起来作一点比较阅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小石潭记》中也写了作者的感受,闻“如鸣佩环”的流水声而使作者“心乐之”,观潭中游鱼让作者觉得“似与游者相乐”;但毕竟是被贬之人,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寞无人”时,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境就大变了。与本文相比,借山水之游而排遣世虑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的抒发,《小石潭记》偏重于客观描写罢了。

7.学生就学习课文中存在的问题质疑,鼓励学生互相答疑释疑,教师点拨。

8.布置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9.阅读经验积累: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是古今语言的差异,因此,要借助工具书和参看课文注释,做到了解大意;阅读文言文,又是一个走进古代和古人对话的过程,与古人对话,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0.与课外知识对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1)他(柳宗元)在永州待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余秋雨《柳侯祠》)

(2)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林纾)

(3)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蓣花不自由。(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4)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柳宗元《南涧中题》)

三、教学效果巩固

1.背诵全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并把这些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梦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心凝神聚,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而贬官文化,是*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 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 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 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

作者的心境变化:由 恒惴栗 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是西山在起作用 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

游诸山 游西山

宴游过程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

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4、 文中两次写酒醉,有何作用?(读读两次醉酒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六、 小结 :再次理解题目:作者用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突出了西山之游的意义:作 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 正游览山水的开始。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视情怀。

七、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 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 对比 )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归纳整理文言字词、句式,学会品味、质疑作品中独特的语言。

2.了解作者的处境,品味西山的独特之处,理解作者获得的独特的精神感悟。

3.研习文本,体会自然对丰富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意义。

4.通过本文学习,了解*古代的贬谪文学。

教学重点:

1.文本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式的疏通和理解。

2.理解柳宗元在西山之游后获得的精神体悟。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人格特色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感悟自然”板块重在引导学生体悟“人与自然”的关联。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能够做到粗浅的翻译。如此可以适当避免文言文教学中“文字”与“文学”甚至“文化”的冲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悟行文的特色,关注作品的人文主题,尤为重要。此外,作为板块内容之一,也应注意板块内部的整合,所以对*独特的贬谪文化作一点拨也相当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吸收了郑喜林《体物精微穷形极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一文中的一些观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厚度。

教过过程:

一、导入

明人茅坤有一句话:“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古之善记山川者多矣,缘何柳子厚能独树一帜呢?

二、解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师:同学们有发现什么玄妙之处吗?

明确: “宴”:安宁,闲适。“始得”: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算开始真正的游览。

“始得”二字为全文的线索,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两个同学合作,各翻译一段,划出不明确的地方。

1.字词注音

僇人  惴栗 施施而行  斫榛莽  茅茷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 培塿 颢气  引觞满酌 万化冥合

2. 通假字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趋

3.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箕踞而遨 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自远而至 故为之文以志

4.古今异义: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颓然就醉 游于是乎始

5.定语后置: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四、二读课文,研习文本

自由诵读,然后思考,众山之游与西山之游的差别所在。

(1)前后作者情绪的变化

①“僇人”“恒惴栗”“其隙也”(是描写山水,点眼处在“惴栗”“其隙”四字。——林纾《古文辞类纂·卷九》)

21岁中进士,26岁得官,33岁参加改革失败,同伴中有被杀、遭贬。柳宗元九月被贬邵州司马,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永州偏僻落后,柳宗元与其老母及子女冒雪抵达住所,没有官邸,只能住进龙兴寺的寺庙。名义上是官员实际上与流放无异。“司马”是闲职,为排遣郁闷,惟山水可游,独美酒解愁。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永州司马)——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满怀忧惧之情——寄景抒怀

②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翻译);颓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翻译);

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个体与群体疏离,既寂寞又自得。因为“奇景”,才得“真情”。也因为有“真情”,才得此“奇景”,正所谓于情得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越与解脱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两个长句咏叹西山的神韵,整体对偶又错落有致,更嵌以虚词,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山之怪特,人之怪特,天人合一。所以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游览的情状的变化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出游的情状,说明目的不明确,散漫放任。

柳宗元“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作者还特地强调了一个②时间“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具体到日,除了游记的特殊性外,也许还有作者的惊喜在内。“过、缘、斫、焚”,短句排比,有急促之势,体现了西山之吸引力,也说明西山之游目的明确,主动积极。“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自得其乐。人迹罕至,冷清的西山,一座被人忽视的山与一个政治上被忽视的人,心灵契合。

(3)所见风景的变化

①“深林,回溪,幽泉怪石”,聊以忘忧之景幽深拘束,深僻黯淡的,给人压抑之感,无形中强化了作者内心深处被贬斥之后的孤独感。

②“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连用四字短语,整齐优美,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描写,通过恰当的比喻,映衬西山的高峻。“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特立的西山与作者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相辉映。

导入背景: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10年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4)两醉两归的变化

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做了怎样的梦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说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若是“到则坐,倾壶醉;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再次抽取主干的词“到—坐—醉—卧—梦—起—归”,再次体会。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理解以后,请一个学生再次朗读这几句话。

②请学生朗读二醉二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重点体悟“满酌,颓然醉,不知,犹不欲归”等词。比较“倾壶而醉”与“引觞满酌”之别,后者更多的是一种陶醉,顺势引导“颓然”一词,可试着让学生品味柳宗元此刻的情态。思考“犹不欲归”原因何在?(除了山水中获得了精神的契合,为己疗伤之外,是不是还有不忍回归现实的挣扎?)

③文中两次写“醉”,到底有何不同?

明确:未知西山时:醉一场,梦一场,其表悠然,其里忧伤。作者因“恒惴栗”而“上高山,入深林”,借游玩以逃避现实。西山之游: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高洁的情怀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五、再读课文,品味感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个灵魂的自救。从一个苦苦挣扎在痛苦边缘上的灵魂,从一个不知路在何方的灵魂,从一个似乎被生活折磨到近乎只有肉体的灵魂,找到了他的家,找到了他的根,也找到了他的路,找到了力量与精神。而这一切因为西山,因为这一怪异、特立的山。西山荡涤了他的灵魂,开拓了他的心胸,开始了作者新的人生。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我们会发现一个被社会抛弃的高人,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思考社会人生。可惜的是,*社会能这样在孤独中思考的人还不够多,无法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才使*社会的积弊常常多年沿袭,无法革除……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人,铸就了*古代文化的璀璨。

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感悟柳宗元在西山之游中的心灵自由。

六、课堂小结

柳宗元 西山(填上一个表示人物情态的词)

七、板书设计

悠 宗 两

其 元 相

表 融

忧 两

其 西 相

里 山 忘

两 醉 两 归

八、课后作业(2、3选做其一)

1.整理归纳本课学习的文言字词、句式,注明自己陌生易错的字词。

2.课外搜索*古代的特殊文化现象——贬谪文学,可作为一次课前演讲内容呈现。

3.结合《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谈谈自然对丰富人生体验的重要作用,写300字左右的探究文章。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4)

——桂林西山公园导游词3篇

桂林西山公园导游词1

  西山公园是桂林第二大综合性公园。位于桂林城西,在秀峰区西山路东段,湘桂铁路西侧,距市中心广场2公里。占地面积约2*方公里,包括隐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为佛门圣地,唐宋时,这里殿宇辉煌,星罗棋布。著名的西庆林寺,亦名延龄寺、西峰寺;宋有资庆寺、千山观。一时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络绎不绝。千山、立鱼峰、观音峰、龙头石林一带有摩崖造像两百余尊,多为唐代作品。

  主要景点

  隐山六洞、西峰、观音峰、龙头峰、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馆、桂林熊本友谊馆、隐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桥和亭台楼阁等。明清以前,西山东南麓曾有一片占地700亩的西湖,荷塘月色,烟波袅袅,湖中一玲珑小山若隐若现,是名隐山。后无人疏浚,遂遭淤没。今仅开出湖面74亩,荷塘25亩。

  西山公园由12峰组成,主要有千山、立鱼峰、西峰、观音峰等,以西峰最高,由距今3。5亿年前的上泥盆纪不大纯的石灰岩地层组成。西山群峰有个峰谷地带,这里安葬着支援*抗日战争的苏联陆军中校巴布什金。峰谷西为千山,山势险峭,是南北横列的屏障;东北面是立鱼峰,像腾跃水面的巨鱼;西北为西山的主峰西峰;北偏西方向为观音峰,峰下一危石若龙头,名龙头峰,峰石嶙峋,又称"龙头石林"。

  千山位于西山公园西峰东南。海拔357米,相对高度207米。唐贞观年间(627~649)建有千山观,宋时重建,广西经略安抚使张孝祥书、静江府知识李曾伯刻"千山观"3个大字于观侧,均久废,唯遗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丰茂,景色宜人。宋诗人方孝孺为广西提点刑狱时,建"碧桂山林"、并刻4字于石,拟伴其母终老于此。现有石磴至峰顶,是一条曲折清幽的风景道。

  桂林熊本馆1990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947。2*方米,纪念庭园1200*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筑风格。由常设展厅,特殊展厅、纪念庭园组成。常设展厅设置日本八叠室、茶道室,还展出介绍熊本的照片和传统工艺品。特殊展厅举办两市各种交流展出活动。日本式庭园体现熊本居民生活习俗和情趣。熊本馆是两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和象征。

  桂林博物馆1963年开始筹备,1986年兴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开馆。是一座以桂林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方米,建筑面积8500*方米。由序厅、报告厅、接待厅、资料情报室、文物库房和8个展厅,有"桂林历史文物陈列",广西少数民族风俗陈列","国际友人礼品陈列"、"明清瓷器陈列"等项内容。馆藏文物21500件。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览。

  西峰与观音、千山、立鱼为连座峰林、位于3峰西部,海拔357米,相对高度107米,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97米,山体面积82。25公顷,拾磴可达峰前之龙头石林。远望西峰,挺拔高耸,雄踞诸峰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峰。每近黄昏,夕阳遍洒,金光万道,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峰夕照"。

  西峰亭在立鱼峰山腰,是"西峰夕照"的观赏佳处,因称西峰亭。原为木结构,建于1958年,后废,现于旧址西一*台上,新建钢筋混凝上结构,单檐、攒尖顶、朱柱、绿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长宽各8。3米,面积71*方米。周有石栏,上有著名书画家黄苗子题额,下有楹联,"环观千峰景;小坐一亭风",诱人流连,极目四野,境幽林静,开拓块垒,颐和情性。

  观音峰在西山公园西,海拔328米,相对高度178米,高度仅次于西峰。这里是摩崖造像的宝库,沿石磴可攀峰顶,道侧有佛像数十龛,百余尊、高者2米,小者数十厘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卢舍那佛,为唐调露元年(679)李实所造。佛龛为天然石窟,高3.8米,宽2.6米;像高1.20米,胸宽0.79米,盘坐莲台上;台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莲花菩萨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记"。不远处有西峰亭。西峰是佛教文物胜地,也是观赏城西山水田畴、楼宇、云霞的好地方。

桂林西山公园导游词2

  桂林西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占地面积125万*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为旅游胜地,是桂林最早被开发的旅游景区。

  景区由西山群峰、西湖及隐山组成,里面群峰环绕耸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带,形成山重水复的奇景。每近黄昏,夕阳斜挂山峰,云林变幻、金光万道、紫气蒸腾,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峰夕照”。此外,据载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为大,湖水明透如镜,山峦翠彩,倒映水中,是全*唯一山水相连的西湖;湖中荷香涟漪,烟波袅袅,一玲珑小山其间若隐若现,是名隐山。隐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阳、白雀、嘉莲、南华、夕阳,合称“隐山六洞”。清代学者阮元所著的《隐山铭》中说:“一山尽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态,多与泉水相连,成为地下“龙宫”,人称“八桂岩洞最奇绝处”。

  桂林西山景区还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唐代南方五大禅林之首——西庆林寺的原址。现存的1000多件唐碑石刻、摩崖造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整个桂林市最早、最多的.摩崖石刻。这里历代游踪不绝,唐代鉴真、李渤、戎昱,宋代米芾、方信孺、范成大,明代徐霞客、袁崇焕、董传策,民国时期,李宗仁、徐悲鸿、老舍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桂林西山公园导游词3

  桂林西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占地面积125万*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为旅游胜地,是桂林最早被开发的旅游景区。

  景区由西山群峰、西湖及隐山组成,里面群峰环绕耸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带,形成山重水复的奇景。每近黄昏,夕阳斜挂山峰,云林变幻、金光万道、紫气蒸腾,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峰夕照”。此外,据载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为大,湖水明透如镜,山峦翠彩,倒映水中,是全*唯一山水相连的西湖;湖中荷香涟漪,烟波袅袅,一玲珑小山其间若隐若现,是名隐山。隐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阳、白雀、嘉莲、南华、夕阳,合称“隐山六洞”。清代学者阮元所著的《隐山铭》中说:“一山尽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态,多与泉水相连,成为地下“龙宫”,人称“八桂岩洞最奇绝处”。

  桂林西山景区还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唐代南方五大禅林之首——西庆林寺的原址。现存的1000多件唐碑石刻、摩崖造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整个桂林市最早、最多的摩崖石刻。这里历代游踪不绝,唐代鉴真、李渤、戎昱,宋代米芾、方信孺、范成大,明代徐霞客、袁崇焕、董传策,民国时期,李宗仁、徐悲鸿、老舍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5)

——*梦,少年始作文3篇

*梦,少年始作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给他一个绽放的机会。我的梦想和*梦一样,希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小小的我也不例外,以前有过好几个梦想,曾经在电视里看到山区的孩子,为了上学要走好几里山路,心里特别难受,下决心长大后当一名教师,像我们的老师一样无私奉献,教会我们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曾想当一名歌唱家,唱出自己心中的喜怒安乐,把我的歌声传遍全世界;也曾想当一名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医治他们的病,减少他们的痛苦……而我现在的梦想是,人人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现在有很多无情无义的人,他们心狠手辣的抛弃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学会了忘恩负义;现在人的冷漠都是被那些摔倒后被好心人扶起被讹诈所致;无业游民太多,他们肆意妄为。

  *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梦想,*有强国之梦、富国之梦。*梦必须要走*道路,*梦是名族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想是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实践、去探索。**说:“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锻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询丽的光彩。”

  梦想就像一只小鸟,你绝不能把它关在笼子中,一定要让它展开双翅,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以前我总是遇到困难就放弃,是电视里的残疾大哥哥让我明白,没有手臂也能用脚弹出美妙的琴声,没有手臂用脚也能写出漂亮的字。只要你有梦想,只要永不放弃,梦想才能实现。

  让我们与梦同行,*梦即是少年梦。为了照耀*,闪耀世界,让我们带着梦想的翅膀展翅高飞吧!

*梦,少年始作文2

  *梦,*梦,我直到上小学才知道什么是*梦。*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心;*梦是一个护国的屏障;*梦是每一个游子的梦。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在我们的脑海中点燃,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的去向。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以变成现实。这里的“*梦”不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的大国崛起,不是外国媒体派送的花篮活炮制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凡的*人。

  少年智,则*智;少年强,则*强。

  我也有一个*梦,我希望,有更多的穷人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是新社会主义,可以为那些穷人提供保护。可如果是旧社会,那么那些穷人就会被有钱人家所瞧不起。更别提什么保护了,而且还会被活活饿死。

  我希望,*的科技能发达起来。让那些帝国主义者一听“*”就害怕,不来*捣乱,也不敢来*捣乱。让那些帝国主义者彻底放弃对*的邪恶之心。

  我希望,*人不要总是咬着一个东西不放,只知道一个国家的邪恶,却不知我们喜欢的某一个国家或地方甚至是人。我们只发现了那个东西的一面,却不知他(她)的另一面我们永远也不会怀疑我们的亲朋好友,可往往危险就在你最相信的人之中。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总来找你的。

  我希望……我希望……我希望……

  我希望的.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有的人的*梦都是一样的。谁不希望他们的祖国不富强不繁荣。我也一样,五十六个民族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的青春梦,我们的*梦。

*梦,少年始作文3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她以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因是*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的*人终于能够站起来了!”就在这一刻,和*鸽瞬间飞向空中,几万万*人们瞬间欢呼雀跃起来,*,这头沉睡了许多年的雄狮终于清醒了,终于以一个强大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眼前,那个曾经被各个国家辱骂为‘*’的*苏醒了!

  现在祖国越来越强大了。但是,在光辉的背后,我们全民族人民又做了多大的努力呢??

  冰灾,地震,泥石流这一些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但是,我们怯弱了吗?答案是没有。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却动摇不了我们华夏儿女的意志,我们靠自己的努力顶了过来。

  祖国给了既然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就更应该报答她。*曾经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还告诉过我们:有些人看着非常的努力,但实际上是为了养家糊口,取得功名,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好好的读书是为了改造祖国。*也毅然说出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然,为了我们自己过得舒服。我们更应该努力读书,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

  让我们一起高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们冒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祖国,您哺育了我们,在这里,我们长大了。知道了要怎么报答你。祖国我们爱您!为有您这样一位母亲而骄傲、自豪!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扩展6)

——西山游记作文 (菁选2篇)

西山游记作文1

  西山巍然挺立在云南昆明滇池西岸,原名碧鸡山。山脉连绵40多公里,海拔2506米。从昆明市区远眺西山,宛如一位少女躺在湖畔的倩影,青丝飘洒在滇池波光浪影之中,民间以赞美之情称西山为“睡美人”。

  传说古时有一青年女子因丈夫被酋长抓到边远地方充当奴隶,她日日思念,夜夜悲啼,泪水集成滇池,最后仰面倒下化为西山,当时有凤凰前来哀吊,人们误当碧鸡,故有碧鸡山之称。自古以来称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为滇中第一佳境。

  西山是一个丛林覆密的森林公园,除山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其余均为茂密的林木所盖,古刹众多,富丽堂皇,庭院内外,古木参天。寺院建筑庄严,金碧掩映,钟声梵语,庄严肃穆。山上曲径林深,翠竹满目,景色迷人。名胜古迹分布在层林叠翠的山涧,主要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聂耳墓等。

  规模宏伟的华亭寺,是昆明最大的寺庙;太华寺为元朝一代禅师玄鉴创建,为云南最古老的庙宇;三清阁原为元代梁王的避暑行宫,明代时扩建为海崖寺,后才为道观。

  沿着三清阁往上攀登,当地有开凿于公元1781年的龙门石窟,因雄居峭壁、位置险峻,为西山最壮观之景,从龙门下望,滇池美景一览无遗,来到西山不游龙门将是一大遗憾。现在已建有缆车从滇池民族村扶摇直上直抵龙门,缆车票每张30元左右。

  滇池又称昆明湖,亦为云南省的第一大湖,*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滇池四周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滇池有盘龙江、南盘江、宝象河、海源等二十多条河流入。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后又汇入金沙江。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这个形式弦月的淡水湖,海拔1886米,湖面北长39公里,东西宽为13.5公里,*均宽约8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湖面积3183.7公里;湖水最大深度8米,*均深度为5米;蓄水量约 15.7亿立方米。滇池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山夹峙,站在山顶眺望滇池四周,只见烟波瀚渺美景迷人,使人如入山水画中。

  滇池的湖光山色十分壮丽。它方圆五百里,烟波浩渺,既有湖泊的秀逸和韵味,又有大海的气势和情调。天气晴朗无风时,湖面*静似镜,滇池显得温柔美丽。微风吹过,湖边垂柳随风轻扬,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滇池变得妩媚动人。狂风袭来,掀起滔滔浪头,惊涛拍岸,滇池变得刚劲强悍,宛如汹涌大海。滇池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国庆七天假,一至四号天天在下雨,门也出不去。昨天一早阳光满屋,我和孩子爸高高兴兴到海埂公园去,又买了从那里上西山的索道缆车票。可海埂公园还没走完,飘飘洒洒下起了小雨。开始以为玩心定失,那料放眼一看,雨中的滇池水就象被放在一个巨大的簸箕里,被颠过去倒过来地颠簸着,又象是被轻风和雨点调皮地舞弄得不能*静,别有一番无可比拟的景致。我们哪还顾得下雨不下雨,两人撑着一把伞,漫步在滇池长廊,放眼近水远山高空,只见脚边涌动着被雨丝激起水珠的波浪。而不远处的西山顶上,却是蓝天白云,西山被滚动着的彩云缭绕,烟雨蒙蒙中的睡美人似乎有了灵性,正在那里缓缓复苏。当然,她要真能站起来,就真的千奇一怪了。又出太阳又下雨的景况,恐怕只有这西山滇池能看到的美景无比。

  待雨停后,我们乘缆车上西山。缆车的起点在海埂民族村,腾空跨过滇池一角,扶摇直上西山龙门,票价30元。坐在缆车里,滇池的大部分水域尽收眼里,真有一些“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喜茫茫......“的感觉。我们乘坐的缆车升到到高空时,头顶的乌云完全飘散了,艳阳当空,缆车中真是闷热难受。可是缆车缓缓跨过滇池水、顺陡峭山壁悠悠而上,滇池、西山、睡美人、包括昆明全貌尽收眼底,这又享受到一种美妙无比的感觉!

  到了西山,郁郁葱葱的森林散发着醉人的清新空气,使人心旷神怡。诱人的工艺品、小食品让人真想掏尽钱袋把它们买下来。我们就这样走在龙门前被森林包裹的大道上,可此时天空又乌云密布下起了雨,我们不愿乘车,继续撑伞漫步,走完七公里路程。

  滇池

  与我们一道在雨中步行的、十分之九是学生,可能都是大学生吧。由此,我们一路谈的都是一家三口旅游事。孩子爸说:在孩子小时侯除了西山,他已用自行车带她游遍了昆明的所有风景名胜。我不信、与他辩、辩去辩来还真如此。当然,我最佩服的是他用单车带着她上邛竹寺,那可是公路弯弯、山道陡峭、九陡十八弯的路,更何况那时孩子只有三岁,不知他是何样的感受。让我佩服的还有:在孩子十八岁时,他带孩子骑自行车用两天时间环绕滇池旅行一周的事。不过这次让我刮目相看的更是孩子的毅力和吃得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着现在的孩子跨出国门、自强自立、生活与学业双赢的成功,许多人以为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恰好落在了她的口中,他们不会明白,其实天下事都有因果相报。

  西山是我们一家三口每隔一两年必去走一趟的地方,那里春、夏、秋、冬四季色彩早已尽收我们眼里,但每去一次感觉都不同,真是百去不厌。我感觉茫茫大*没有一块地方有她美,最美在于走一走,看一看,让人心旷神怡,可以释然人间万象。特别是每次去到位于西山罗汉崖建在最高处的老君殿,我真感叹古代那个用自己双手和生命开出了龙门石景的老和尚,他的不朽在于昭示后人:风景这边独好,但只有领略了生命真谛的人才能感受到。

西山游记作文2

  清明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和爷爷奶奶到苏州西山游玩。

  那天天气晴朗,汽车开到苏州西山境内,我就发现那儿的空气和无锡城里的截然不同:空气里到处飘荡着草木的清香,弥漫着花儿的芬芳……

  我们先来到明月湾古村。有位年过八十的村中老爷爷,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他告诉我们:村里最著名的是那棵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香樟树,它有“爷爷驮孙子”的称号。在半棵已经死去的“老爷爷”树上长出了年轻400岁新的树,那就是“孙子树”。古村里随时可以听见鸡鸭鹅的叫声,随处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好一派安宁清凉的山村古景!

  午饭我们是在一家沿太湖大堤搭棚的茶庄里吃的。吃完饭,我们在那儿泡了一壶当地特产的碧螺春。喝着茶,望着那波光粼粼的太湖,眺望远处星星点点的小船,心情愉悦。

  傍晚时分我们沿着太湖大堤又来到一家农家饭庄,推开临湖的窗户,边吃晚饭边欣赏日落。此时的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大大小小的"岛屿,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美丽。吃的农家菜也是丰富和有特色的:新鲜的螺丝,碧绿的纹纹头,鲜美的太湖三鲜……吃完晚饭我们就回到整洁的农家旅馆休息,因为一天的快乐而紧凑的游玩,我也很疲惫了,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过农家早饭,又环绕着美丽的太湖兜了一圈,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西山。美丽的西山,我何时能故地重游?

推荐访问: 西山 游记 说课稿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说课稿1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