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篇】

2023年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篇】

时间:2023-01-07 20:36:01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 —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 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 “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妈妈)

  老师:“咦!青*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 “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展开讨论等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2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 —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 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 “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 “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夏》,能初步唱准歌曲中的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呱呱呱呱”。

  2、用拍节奏的方法掌握歌曲节奏。

  3、能注意倾听同伴与教师的歌声,较协调一致地唱歌。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现象(前期丰富)

  2、《小朋友散步》《下雨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朋友散步》导入

  老师与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表现小朋友睡觉——起床——散步——打雷——下雨——回家的一系列动态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表现与别人不一样的动态,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二、学习歌曲

  1、提问引起兴趣,学习歌词

  (1)打雷啦,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掌握轰隆隆)

  (2)哗啦啦,是什么声音啊?是下大雨还是小雨呢?(哗啦啦,下大雨)

  (3)下大雨啦,小青蛙会干什么呢?(呱呱呱呱叫)

  2、跟随节奏念歌词

  (1)跟随老师的节奏学念歌词

  (2)重点练习节奏型,可以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或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这两个节奏型。

  3、学习歌曲《夏》

  在旋律的伴奏下唱出歌曲《夏》,鼓励幼儿边拍出歌曲的节奏边演唱歌曲

  三、结束放松游戏《下雨啦》

  在有雨声的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即兴舞蹈的快乐与奔放。

  宝宝新村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在纸上画好楼层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门”,从而做成一幢高楼。布置宝宝新村,体会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发展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

  [研究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高楼)装饰过的一面背对幼儿,这是什么?(纸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师用纸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样的?

  二、讲解示范。

  1、在白纸上画上楼层、窗口、门。

  2、在白纸背面涂少许浆糊,粘到纸盒较宽的一面,贴紧。

  3、将多余的纸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门”。

  三、幼儿制作。

  用过浆糊后要手擦干净,剪“门”时要沿着的“门”的轮廓线进行。

  四、讲评。

  1、将幼儿完成的楼房布置成一个宝宝新村,在新村内放置玩具小车及花草。幼儿自由参观,评评什么楼房造得好。

  2、幼儿自由交流、探讨。

  [研究结果]:

  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基本能够制作出不同的楼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门时有些困难,不过小朋友们都比较兴奋。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拨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而《我会变》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拨、节奏感强的幼儿喜欢表现自我的教材,它通过创编水果造型来体现的是人的丰富形象的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优美的动作,对于音乐活动的愉快体验主动与老师沟通,吸取经验,并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和学习者。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为此,我为《我会变》这一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跟着音乐愉快地做动作,喜欢参与活动。

  2、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的造型。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定位于: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的造型。对于小班幼儿,他们认识是具体的、直观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便是造型,幼儿对此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模仿到自创的肢体动作,与相似的水果联系起来,使活动呈现了趣味性,同时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魔术帽一顶,魔术棒一根。

  2、水果娃娃卡片5张(苹果、梨、香蕉、龙眼、西瓜)

  3、五角星贴贴若干。

  4、 课前学唱歌曲《我会变》。

  五、教法: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那么,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的形象的水果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采用演示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互相学习等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器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卡片了解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

  相互学习法是幼儿在结合了水果娃娃不同造型的基础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的动作或相互学习表演不同形态的水果造型的动作。

  七、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程序为本次活动设计的流程如下:

  1、观察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小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活动开始,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讲述不同之处。

  2 .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造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都依赖于行动,那么鼓励幼儿当“水果人”扮演自己最喜欢的水果造型既能满足幼儿的天性,又能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在幼儿扮演自己的水果造型的同时也让幼儿相互学习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形态的.水果造型。

  3 玩音乐游戏《我会变》。老师当魔术师,幼儿扮演水果人,带领幼儿用《我会变》的曲调将动作和魔术师的咒语引入仿编的歌词进行游戏表演。如:(边做动作边唱)我们都是水果人,我们都是水果人,我会变,我会变——(魔术师念咒语)哧哧哧,哧哧哧,(幼儿即变成指定的水果)我会变成XX人(西瓜)。 

  4 颁奖活动。由幼儿推选出最具有创意的水果造型,并为其幼儿进行颁奖,奖励五角星小贴贴。

  活动结束,我们还不能马上告一段落,教师可以为幼儿扮演的水果造型照相留影,放入表演区,相信幼儿会对水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产生一些更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知识范畴。那么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和文学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的教育,具体表现为“以艺术启真、以艺术储善、以艺术促美。”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童话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形式,好的童话故事总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优美的画面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小红帽》正是这样一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意义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像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游戏中的兴趣,小班幼儿正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他们对游戏特别赶兴趣,*时也总喜欢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也正基于上述种种,我们才在学习了童话歌曲《小红帽》之后又延伸了音乐游戏《小红帽》,从而生成了本次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和音乐活动本身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如下:

  1. 让幼儿熟悉歌曲并能进一步尝试表演歌曲。

  2. 培养幼儿听音乐时的反应能力和敏捷速度。

  3. 体验游戏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事不慌乱要有智慧勇敢面对的精神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主要运用语言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作了如下准备:

  1.故事的情景图片

  2.大灰狼的头饰

  3.小红帽的动画

  4.童话故事场景布置

  最后我再来说下本次活动的前反思: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常常是进行注入、灌输式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这是一次好的音乐活动的关键所在。那么本次活动中老师能否以支持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孩子进行主动学习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6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遍,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引 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练习:

  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7

  一、设计意图

  3-4岁幼儿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在瓜果飘香的秋季,幼儿看到丰收的水果兴趣很高,此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在活动中感受韵律。

  二、说教材

  儿歌《水果歌》选自***尔自治区幼儿园小班教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3-4岁幼儿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水果歌》是一首问答式的儿歌,韵律感和节奏感都比较强,相同结构的句式,一问一答,幼儿较为感兴趣。水果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幼儿对水果的颜色已有了知识经验准备。但是,小班的幼儿节奏感和韵律感较弱,因此,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定为了:体验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说活动目标

  依据《指南》语言领域中3-4岁幼儿的年龄段目标: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结合儿歌的特点制定了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的节奏与韵律;2、感受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口齿清楚的说出儿歌,在此基础上稍高于幼儿的实际水*。在学习儿歌中,体验儿歌的节奏与韵律,让幼儿在节奏中愿意学习儿歌,从中获得乐趣。

  五、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交流互动法、讨论法、观察法、倾听法、游戏法等。

  导入部分运用了谈话法,通过出示图片,运用观察法让幼儿直观感觉水果的轮廓和颜色。

  交流互动法:是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流,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大胆表达。交流互动结合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法:幼儿在讨论中能无拘无束地表达,是幼儿练习表达的好机会。

  观察法: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师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教具,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倾听法:是教师示范朗读,让幼儿认真倾听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幼儿喜欢去学习儿歌的目的。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因此,在活动中采用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儿歌内容。

  六、活动总结

  此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及年龄特点,能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七、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内容。

  游戏法: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加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八、说活动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为导入部分,幼儿观察图片、轮廓,运用已有经验,讨论水果的颜色,为展开部分做了铺垫。幼儿知道了苹果、香蕉、西瓜的颜色。为避免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水果颜色的争执,我出示的是儿歌中水果的颜色,拿出魔术袋增加神秘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了目标1的“理解儿歌内容”。

  展开部分划分为4个学习儿歌的环节。第1环节为教师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幼儿整体感知儿歌,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和韵律。第2环节借助图片,运用问答式学习儿歌,教师一边拍手提问,一边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回答问题,感知、体验儿歌的节奏和韵律,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第3环节分组学习儿歌,男女小朋友面对面互问互学,再次熟练一问一答的句式,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乐趣,此环节完成了目标2。第4环节为游戏环节,突破重难点。考虑到小班幼儿对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展开部分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练习幼儿的节奏感。在师幼互动、幼儿互动及游戏活动中,多方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出发来设计了问答、游戏等教学环节,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我会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活动设计。把活动的主体交给幼儿,注重师幼互动。

  九、说活动延伸

  在结束部分运用了谈话法,激发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更多的水果编入儿歌中的意愿,促进幼儿在原有水*上得到提高。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8

  活动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清晰地演唱,尝试结合歌曲仿编简单的歌词与创编动作。

  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感受师幼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听过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物质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狗的头饰,提问:“小狗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2、游戏:我猜你说,我说你猜。

  (1)玩法: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动物的头饰,幼儿学该动物的叫声;教师模仿某一种动物的叫声,让幼儿找出该动物的头饰。

  (2)教师尽量引导幼儿用“__X,|__X,|____|X—”的节奏说。

  3、按幼儿的意愿逐一选择动物的头饰,师幼用歌声互动。

  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并尝试边唱边用有节奏的动作表演回答。

  4、幼儿分组演唱。

  幼儿分两组:一组唱问句,一组唱答句;然后交换角色分组演唱。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将头饰投放在音乐区,让幼儿自由演唱。

  2、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我爱我的小动物》在家中与幼儿对唱。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信号灯见领域活动指导P12。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9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愿意跟随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走、跑、跳。

  2、能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控制自己的身体初步合拍做立正、转圈、下蹲等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钢琴、小猫、小狗头饰各一个;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调动幼儿积极性

  1、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做出动作(组织幼儿小椅子围成圆形坐好,起立跟着老师走圆游戏)

  教师引用游戏歌词"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站好",请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快速做出反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动作变化,如"看谁先蹲下",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说一说)

  2、教师提示幼儿要为游戏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幼儿边听边跟着旋律拍手(引导幼儿熟悉旋律)

  (二)学习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游戏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大声领唱,幼儿小声跟唱(引导会唱的幼儿大点儿声)

  (2)幼儿自己演唱(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进行游戏,边唱边做

  1、教师请幼儿起立,与老师围圆进行第一轮游戏(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游戏,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唱"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站好",表扬听指挥,唱的好,做的好的小朋友)

  2、进行第二轮游戏,教师更改为"跟着小猫走走,跟着小猫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蹲好"(教师戴上小猫的头饰,提升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强调仔细听好最后一句口令的变化,引导幼儿快速做出反应)

  3、进行第三轮游戏,教师请一名幼儿戴上小狗的头饰,大家跟随他一起游戏(引导幼儿体验与老师小伙伴游戏的快乐,结束后可请这名幼儿选出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

  4、改变歌词和相应的动作进行游戏。

  (四)教师以游戏形式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盥洗室,边唱边表演"跟着老师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洗好手"。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小路弯弯见领域活动指导P10。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 —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 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 “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妈妈)

  老师:“咦!青*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 “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展开讨论等等。

推荐访问: 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 活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0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