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02 13:36:01 来源:网友投稿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通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啊?看谁模仿的最像。

  (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

  (1 )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2/4 4.3︱2 6–5.4︱3 5-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 ︱

  Hu hu hu hu hu

  3 5 - 43 ︱20 50 50 50 ︱3 - - - ‖

  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2/4 10 15 ︳10 15 ︳10 15 ︳10 15 ︳ 10 15 ︳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合唱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春风组,春雨组听老师指挥演唱)

  师:春风来了。(春风组唱)

  春雨又来了(春雨组唱)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春风组,春雨组合唱)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合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音乐。

  四、合唱练习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

  师: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小雨滴)

  2、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首先我们和录音的小朋友合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也分两个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学生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五、试唱歌曲曲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相信你们曲谱也会唱的很好。让我们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

  六、 学生齐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七、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田野在召唤》教案5篇

《田野在召唤》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最近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师:我们一起用“呼”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同学们,像老师这样,面部表情兴奋一点,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持,保持好这个状态一起来。

  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你们听,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来了。(1)师弹琴用“呼”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用动作随音乐来表现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听一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的声音

  (1)教师用“滴答”范唱旋律。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教室,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2)唱好曲谱中的休止符。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3)学生随琴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练习

  师:我说,春风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我说,春雨也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

  看好老师的指挥。师:春风来了。

  春雨又来了。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二、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

  师:田野在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

  走向美丽的田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仿佛看到了什么?

  2、领学生踏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节拍,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

  好,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回到自己座位上原地踏步。

  3、教师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乐。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6、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7、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和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着音乐来唱。

  五、合唱练习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师:刚才我们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那我们也把二声部加进来,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是我们练习过的什么声音?(小雨滴)

  1、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我们和录音里的小朋友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2、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这组同学唱一声部,这组同学唱二声部,老师来给大家当指挥好吗?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3、随音乐,师指挥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是好极了!我们把声部交换过来,再演唱一遍。

  六、随琴学唱歌谱

  a师生同唱歌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那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轻声跟老师来唱一唱。

  b学生齐唱歌曲曲谱,教师伴奏。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比较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感受音乐中春天的气息,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实践中掌握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习:

  1.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1)媒体播放小雨的录音片段。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导入:伴着破土而出的颗颗嫩芽,抚着柔和的阵阵春风,淅淅沥沥,飞舞着三月的小雨,在春风中一阵接着一阵,那么当小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3)“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时高时低充满节奏感的雨滴声吧”!(媒体显示雨滴的图形谱)学生练唱:4/4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2.模仿春风的声音。

  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唱着歌,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春风啊?(媒体显示春风图)练唱:

  (1)柔和的春风1 2 3 4 |5| 5 4 3 2 1 |1-- -|50 40 30 20 |1-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3 5-5 .4|3 5‖

  10 50 10 50|70 50 70 50|10 50 10 50|70 50 70 50|10 50 10 50 ‖

  (4)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入: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着,要是我们背着背包,带着好吃的零食,一起到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郊游,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意大利少年朋友的歌唱吧!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心情怎样?(显示美丽的田野风光图)

  2.复听歌曲,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前进。第二,比比谁最能表现出郊游时的快乐心情。

  3.学生随琴声学唱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1)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请大家再听歌曲,想想:最令你感到激动兴奋的是哪个乐句?

  (2)练唱4.3︱26 -5.4︱3 543︱20 50 50 50︱3‖师:歌曲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请带着感情再唱一遍,看谁最能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3)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习,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习反复记号。(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用歌声来回应它。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学生跟琴练唱。

  休止符的演唱处理:请大家想想我们在模仿春风时,哪一遍的演唱显得春风更开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请找找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一起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来唱唱。

  (5)如学生的音准有问题,对比学唱:43 | 20 30 40 50 |3-(唱曲谱,画旋律线。)

  4.齐唱歌曲。

  三、合唱练习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想想这首歌曲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

  2.学唱二声部。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看教师手势)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四、拓展欣赏威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

  1.初听《春》师:美丽的大自然在热切地召唤着我们,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这段音乐你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曲名?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出这是哪个季节?

  2.刚才欣赏的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曲《四季.春》中的一个主题片段,《春》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作者维瓦尔第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写了一首诗,用以描述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些美妙的诗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3.朗读诗歌。

  4.复听《春》(CAT)播放配有春天动画的乐曲《春》第一乐章。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你能模唱其中的主旋律吗?5.跟着琴声画旋律线,唱主题旋律、律动。

  五、小结:《田野在召唤》、《春》都是意大利的歌乐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大家看它们的旋律线,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旋律的逐渐向上,形象的表现了万物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景象。就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唱《春》主题旋律离开教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习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习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

  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

  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

  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

  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习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习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习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习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习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习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4

  一、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作品的制作过程,用自己的感受体验作品的美,体会到大自然的独特和美。

  2、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制作欣赏选择需要的颜色来作画,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探索作画的乐趣。

  二、准备:

  1、纸浆画一幅宣纸是幼儿人数的3-4倍

  2、胶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对

  3、塑料箩筐人手一个各色颜料水人手一瓶

  三、过程:

  (一)谈论春天的话题,进入主题。

  1、教师以春天为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来感受春天环境的变化。

  2、谈话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田野会是怎么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老师觉得的春天的田野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画。有着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打闹,还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映红映绿了整片田野,漂亮极了。

  (二)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猜猜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2、幼儿大胆猜想后,教师揭开答案,告诉幼儿这是纸浆画。

  3、教师示范作画,并说说制作要求。告诉幼儿做纸浆画的步骤。(步骤:先把宣纸撕成一条一条,撕好后再撕成一段一段――放进脸盆――倒上颜料――倒上胶水――捏成纸浆――作画)

  要求:颜料水和胶水只能任选一瓶宣纸撕好后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间不争吵能互相谦让着用宣纸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儿操作,引导大人与孩子一起合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知道,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作,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2、在完成捏纸浆这个步骤后,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设计画面,并要求幼儿动脑筋给自己的作品来取名。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小组间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小结,并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题材内容-合唱表演形式-(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和谐。

  2、音乐情绪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的情绪。

  对前8小结的部分,进行二声部合成。

  教学重难点: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二声部合成的时候,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师:我们一起来聆听田野的歌声吧!

  (播放歌曲〈田野的召唤〉。)

  2.比较感受。

  师:这首歌的情绪与《我们的田野》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我们的田野〉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

  3.讨论、概括。

  师:对,《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抒情优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比较欢快活泼。

  4.深化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学生随着歌曲〈田野的召唤〉拍手打节奏,再次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词学习。

  1.创设意境。

  向学生展现一幅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歌词。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语句,谁来说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学生讨论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演唱歌词。

  师:这歌词犹如一首诗歌,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一唱。

  五.完整演唱。

  课后反思:1.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我们的田野》,体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绪。

  2、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能够体会出歌曲那种优美的抒情感。

  2、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挥,学习前8小节。

  (4)后8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歌曲

  (2)朗诵歌词,想象一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三、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共同评价与表扬,

  (1)画春天

  (2)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3)玩春天

  课后反思:过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并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田野在召唤》合唱教学设计3篇

《田野在召唤》合唱教学设计1

  教材内容

  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歌曲旋律前紧后松,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半拍休止的运用,以及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使音乐欢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声部配以恒拍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走边唱的欢乐神情,与第一乐段的*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首利于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唱基本素养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富有动感、生机勃勃的音乐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进一步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3.在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中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热爱与歌颂大自然。

  教学重点

  基本准确、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各声部旋律。

  教学难点

  声部的融合、音乐情绪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想象春天

  导言:春天是温暖的,是徐徐暖风带来的渴望,春天是幸福的,是绿叶带来的希望,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春天!

  (二)发声练习

  柯尔文手势唱音阶。(要求:在气息支持下,声音连贯流畅。)

  (三)单音、音程模唱。(要求: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5 5 5 5 │ i — ‖ 4 4 4 4 │ 6 —‖

  5 5 5 5 │ 3 — ‖ 4 4 4 4 │ 2 —‖

  (四)第二声部旋律模唱

  (要求:演唱时乐句连贯,音色柔和。)

  (五)学生视谱并进行记忆演唱

  (六)师生互动二声部合唱

  1.学生唱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

  2.视谱演唱高声部旋律。

  3.生生二声部合唱。

  4.谈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柔和)

  (七)师生再互动二声部合唱

  1.旋律加法:师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学生唱主干音。

  2.比较主旋律和主干音的演唱,谈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充满生机)

  3.视谱学唱歌曲后半部分高低声部主旋律。(要求:注意节奏、音准、情绪)

  4.生生二声部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春天,调整呼吸,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柯尔文手势,联觉记忆等方法学唱歌曲后半部分主旋律、主干音,巩固音准,为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

  二、聆听体验,学习歌曲

  (一)初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柔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了,春天的田野向我们发出了召唤,聆听歌曲《田野在召唤》,在歌曲中,一群儿童团的小伙伴随着春天的旋律出发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请同学们感受小伙伴们旅游时的情绪,并听听有几个儿童团去探访美丽的意大利田园风光?(学生聆听作品)

  (二)复听范唱《田野在召唤》

  师:确实是有两个旅行团,再次聆听,仔细听听声部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两个儿童团?(学生复听作品)

  师:好极了!一个声部的旋律较高,儿童团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前往的——春天儿童团;另一个声部的旋律较低,仿佛踏着轻盈的脚步步行前往——步行儿童团。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体验作品的情绪,感知二声部的形象。通过复听,进一步感知音乐形象,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声部旋律的`不同特点。

  (三)歌曲前半部分第二声部的学习

  1.听辨歌曲前半部分的第二声部。

  师:接下来老师弹奏一段旋律,大家听听这是哪个儿童团的路线?(教师演奏)

  出示旋律,师边弹边唱。

  2.学生练唱。(要求: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3.掌握规律,练唱第三、五行旋律。

  师:第几行小伙伴们改变了脚步?唱一唱

  4.学生演唱师换方向踏步。

  5.合音乐学生边唱边换方向踏步。

  6.出示歌词“嘣”,生练唱。

  7.合着伴奏音乐演唱。

  (四)歌曲前半部分第一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聆听歌曲前半部分范唱。

  2.学唱曲谱,解决出现的问题。

  3.在春天的意境中,运用力度变化演唱。

  4.学唱歌词。

  5.合音乐伴奏演唱。

  6.师生二声部演唱。

  师:老师加入春天儿童团,同学们参加步行儿童团,合作演唱,听听春天儿童团什么时候开始出发的?

  7.掌握弱起小节,体验学唱。

  师:春天儿童团从第二小节第几拍出发?为什么从第四拍进入?(春天悄悄地来了)试着唱一唱。这就是弱起,这一小节就是弱起小节。

  8.生生二声部演唱。

  (五)歌曲后半部分第一、二声部的学习,二声部的体验合唱

  1.出示画面,引入歌曲后半部分。

  师:当儿童团小伙伴们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爬过了一座山,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时,突然间那一望无际的美景令他们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人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叫着、跳着。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聆听歌曲后半部分范唱,感受情绪的变化。

  师:猜猜“梯里通巴,梯里通巴”在意大利语中表示什么意思?

  3.学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一、二声部,解决出现的问题。

  4.指导用圆润的音色以及饱满的情绪演唱,加入手势。

  5.师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师:听听老师的演唱,你发现了什么?

  6.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7.两组学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第二声部,师弹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另两组学生默唱后半部分的第一声部。

  8.生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对力度变化的把握和学生歌唱情感的调动,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在二声部合唱学习中,进行声部“抗干扰”训练,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合唱听觉能力。

  三、合唱展示,合作表演

  (一)高低声部分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一首歌有的人唱得动听,有的人却唱得*淡,你会怎样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二)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美

  1.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一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2.播放歌曲伴奏,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二声部,另两组学生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并配上肢体动作辅助演唱。

  【设计意图】关注歌曲整体情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合唱表现力,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了合唱的魅力和春天的美好!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3篇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我所选定的教学内容是第十册五单元“你好!大自然”中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2、过程与方法:在魔术、模仿、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中引导学生探究。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

  2、难点:准确唱好二声部合唱。

  四、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猜一猜、变一变、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玩一玩、学一学、演一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愿意表现自我、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看老师变魔术、自己演魔术、模仿声音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唱歌、创编、表演等艺术形式探究新知。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春天虽然来到了很久,可是外面的景象和冬天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呢?我想了很久,哎,我学刘谦,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漫天的绿叶,变出许多小花、小草,同学们不就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了吗?教学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也体现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2、欣赏《田野在召唤》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域的田野风景图片,给学生提供不同感观的刺激。欣赏中,要求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及听辨演唱形式,为下一步的二声部合唱埋下伏笔。

  3、探究新知

  从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哼唱、有节奏的读歌词、模唱旋律等入手,培养孩子基本的学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歌唱的欲望,并把这份幸福和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二声部合唱是我设计的教学难点。唱跑调、合作不好、声音不均匀,是以往合唱的通病所在。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不使蛮劲。首先单独练唱第二个声部,再引导让学生处理好一声部与二声部的衔接,最后轻声、有感情的合唱。如果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那么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学生的声音有可能比较稚嫩,不成熟,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蕴含着执著的探索精神。

  4、拓展延伸

  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创造的快乐。快乐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知识延伸的动力!

  最后,我会提议: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歌,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快乐吧,出发!

《田野在召唤》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歌唱课《田野在召唤》。音乐课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由意大利民歌译配的歌曲。歌曲旋律明朗活泼,情绪欢快轻巧,表现力小朋友春游路上的魅力场景。同样歌曲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潺潺的流水、万物生长,一片生机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而且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够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采用歌、舞、视频、活动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通过学习演唱歌曲,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对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知识与技能体现在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识别音乐材料的重复运用。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渴望对音乐元素的一些探究,但是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个难点,所以本课的难点设置为识别重复的手法以及对歌曲的创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练习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电子琴。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大自然的魅力场景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谐,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课程需要学习的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在有对场景的熟悉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进而结束导入部分。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主要采取整体感知、分段学习、完整演唱的环节进行学习。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同学们听听从老师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像歌曲的场景—潺潺的小溪、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再听歌曲环节,通过听辨同龄人的演唱,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从同学们的答案中感受到了大家对田野的喜爱,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听歌曲,这次听的时候注意听你在歌曲中有没有出现一样的部分”,进而进入到歌曲的听辨音乐材料环节。之所以安排这个环节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辨别音乐旋律中重复乐句的出现,所以在此基础上予以讲解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在通过唱一唱的形式体验音乐重复乐句“重复的是旋律,但变化的是情绪情感力度,感受音乐的奇妙”,进而解决本节课旋律发展手法的难点并能够演唱A段。

  在学唱歌曲B段的环节,通过跟琴演唱、节奏填充,使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学生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在“梯里通巴”部分的节奏拍手、跺脚等方式理解音乐节奏的时值,并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音乐课是由活动组成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乐器创编、节奏填充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更好的了解音乐,首先老师邀请学生演唱伴奏,教师跳舞,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接着通过分解动作的讲解关键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小组创编的形式来增加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边舞蹈边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3篇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三课。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深入研究造成马铃薯在水中沉浮的条件和变量,从改变液体成分达到改变物体沉浮的目的。在本课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对一些浮力现象已有所认知,知道木头、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铁、石头等会沉入水中;知道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决定了它的沉浮关系。但对于马铃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可能会发生争论,当然学生可能会在课外知道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物体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从走进教室就深受学生的喜爱,究其原因,因为在科学课中可以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科学课中的活动性、探究性、主动性深深诱发着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这堂课中教师有意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由学生商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计划。鉴于学生的认知水*,有可能猜测出是盐水溶液使马铃薯浮起来,应该说本课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探究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浮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使我们的科学课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成分有关。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两个200毫升的烧杯,定为1号和2号(分别盛有100、150毫升的纯净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为饱和盐溶液);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一幅天*(备用)。

  2、四人小组:一只盛有150毫升纯净水的烧杯,一个马铃薯,一根筷子;实验袋(一支蜡烛,两个不锈钢调羹,一包火柴,一把药匙);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质疑、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学生罗列出许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体。)

  2、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叫学生判断是沉还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会沉。

  生:都会浮。

  师:(疑惑)这两个马铃薯的沉浮究竟会怎样,我们怎么来验证你们的观点?

  生:实验。

  师:好办法。我们只要将马铃薯放进水里就能看出来?

  生:不对。如果放水的东西不一样大就不能比了。

  生:对呀,应该用一样大的东西盛。(其他的学生此时也议论纷纷)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实验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应该公*,对吗?还应该有哪些公*的条件呢,各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体现实验的公*性

  ⑴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一一板书:

  实验名称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盐,再烧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进马铃薯,再加盐,看它会不会浮起来。

  生:可以把他们的方法和起来。

  师: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可以试试,你们觉得呢?

  (生答略)

  师: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得——

  生:制订实验计划。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杯150毫升的纯净水,一个药匙和一个马铃薯,你们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研究哪些项目?

  (各小组制订计划并展开讨论应有哪些实验项目,如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计划进行交流,博采众长;重点讲讲自己的计划中哪部分实验成功的关键。)

  生:我们认为要弄清要几勺盐。

  生:每次应该是一*勺。

  生:要等前一勺盐没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准了。

  生:还要记录马铃薯浮还是沉。

  ……

  (投影出示一份计划)

  实验名称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通过探究,初步研究出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清水、盐水各一杯,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橡皮一块。

  学生(每组):蜡烛、铁皮、木夹各一个,盐、糖、味精各一包,烧杯若干只,搅拌捧一根。

  教学过程:

  (一)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师出示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并试问:把大的马铃薯放入小杯中(清水),把小的马铃薯放入大杯中(盐水),是沉还是浮?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演示。(大的沉,小的浮)

  师问:那么,你认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各种引起马铃薯在水中沉与浮的各种原因。

  (二) 探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原因。

  根据板书,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

  讨论、设计研究方案。

  学生自行探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探究结果,对板书的几种原因进行排除和归纳。

  师生共同归纳出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水质有关。

  (三)探究老师演示实验中大杯子中的水。

  师问:根据我们的推判,这水里老师可能放了什么?

  怎样来证明?

  指名学生上台取水样,并实验证明:水中放了盐。

  (四) 体验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分发材料,学生自行调制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成功的小组展示在讲台上。

  请多组谈谈实验过程及感受,如有不成功的小组,请成功小组介绍实验的注意点。

  不成功的小组再做一遍。

  (五) 探究其他液体是否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师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和盐差不多能溶在水中?(味精、 糖------)

  试猜:味精、糖等物体溶在水中能否使马铃薯浮起来?

  学生猜完后,师分发材料,学生动手实验验证。

  汇报实验结果。

  (六) 延伸

  师出示橡皮一块,试问:橡皮放在盐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猜测,教师实验。(沉)

  有没有办法使橡皮能浮起来?留到课后去进一步探究。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教学内容。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深入思考;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通过实验验证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第三部分,推测与验证。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教学难点:推测及验证清水、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联想。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踏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槽里的马铃薯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以及进一步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综合运用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2、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2、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教学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次我为本课准备了如下教学具:马铃薯若干,烧杯7个,食盐若干,白糖若干,酒精灯一盏,火柴一盒,试管架一个,玻片2片,玻棒7根,药匙7个,滴管一支,镊子7个,量杯1个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准备两个水槽,教师拿起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学生讨论、猜测,教师动手演示实验。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老师把两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马铃薯在盐水中浮而在清水中沉;把两只马铃薯同时放在清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沉在水里;把马铃薯同时放在盐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浮起来。根据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实验的现象与学生的预测结果出现了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获取结论。

  水槽里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

  1、观察比较两个水槽的液体。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是不同的液体。

  (2)引导学生用火烤的方法来检验。

  (3)预测:在水中加盐是否可以使沉在水里的马铃薯浮起来。

  (4)实验验证:在清水中慢慢加盐。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马铃薯可以上浮是因为在水中溶入了一些能溶解于水的物质。

  设计意图:此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两个水槽里的液体有哪些不同?怎样比较两种液体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尝、闻等方法来鉴别。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于陌生的物质,不能用尝和闻的方法来观察。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水里是不是溶解有一些其他的物质呢?教师引导学生研讨,如果水中溶解有一些其他物质,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蒸发,然后看有没有一些物质出现。通过加热,学生发现了一些白色的颗粒,有的学生说是盐。到底是不是盐呢?学生说可以尝一下,能不能尝?答案是否定的。水中确实溶解有一些物质,至于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反过来,如果水中加盐,能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科学讲求实证,但是仅凭加热后出现的白色颗粒就认定是溶解有盐,显然是不够的。

  2、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

  盐水的确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为什么呢?盐水和清水有什么区别?引出第二个问题: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

  (1)研讨:盐水和清水有什么区别?怎样知道?

  (2)实验:用量筒分别从两个水槽中取出同量的液体,放在天*上比较,结果发现同体积的盐水比清水重。认识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3)推断:如果有比同体积盐水更重的液体,放入马铃薯会怎么样?如果比同体积的盐水更轻的呢?如果是一个铁块,怎样能使它浮起来?

  设计意图:《科学》是一门强调“做”的学科,实践出真知。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做”去获得要掌握的知识,从中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动手“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三)扩展活动。

  1、演示:分层漂浮实验、铜法码在水银中漂浮的实验。

  2、师生共同研讨死海的有关奇特现象。

  3、利用“加盐可以增大水的浮力”的道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做有趣的实验,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死海的奇特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学生看到这一奇观之后,萌发“用科学”的热情。接着让学生课后思考,令科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由课堂走向社会。

  六、板书设计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用以下的板书,简洁明了地概况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相同体积时:盐水重浮力大

  清水轻浮力小

  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浮力越大,越轻浮力越小。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在操场上教学设计3篇

在操场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学生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此刻我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此刻我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学生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学生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识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识口字旁。(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此刻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状况。

  我们一齐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识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2、认识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样明白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学生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学生认识高字。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12拍拍手,34点点头,56拍拍肩,78扭扭腰

  22伸伸手,34摇摇头,56耸耸肩,78跳一跳910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我们下面的活动更搞笑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最多,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我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

  2、学生自己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用心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学生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在操场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八、入2个字。认识足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学习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学校在中午举行了阳光体育活动。小朋友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呢?(生自由说)那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呢?为什么?

  2、有一个叫丽丽的小朋友,刚才听到我们说的那么起劲,她有点不服气了。她说:你们学校有那么多的活动,我们学校也有呢!不信,你们来瞧瞧。小朋友,那我们此刻就去丽丽的学校看看他们有什么活动,好吗?

  二、看图说话

  1、(出示课文插图)你瞧,这就是丽丽的学校,小朋友活动的场景。小朋友们看,他们都在哪里活动啊?揭示课题:操场上。

  (齐读拼音---指生读3个:注意*翘舌和后鼻音---师范读----齐读)

  2、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

  出示句式:在操场上。

  三、学习生字新词

  1、丽丽说啊,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我真佩服你们。但是,黑板上这些词语宝宝,我不认识啊。谁来教教我呢?小朋友先自己读读看。学生自由读词语。

  2、指生读(要有点指导、比如跳高、跑步、拍皮球、踢足球的归音)---当老师来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3、小朋友,读得顶呱呱。师:丽丽,那你此刻会读这些词语宝宝了吗?

  (丽丽)我会是会了,但是,如果去掉拼音宝宝的话,我就不会了,怎样办呢?我着急啊!

  师:小朋友,词语宝宝去掉拼音宝宝,你们会读吗?

  师:那我们来当当丽丽的小老师,好吗?首先,你们自己务必会认这些词语宝宝啊!

  4、好,先给你们一次机会,自己练习练习,多读几遍。(去掉拼音,生自由读)---指名读(多指几个)---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5、小朋友,你们此刻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词语,你有发现什么小秘密吗?

  (上面这些运动都是用手做的,下面这些运动都是用足运动的)

  师:是啊,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上面的都是用手的运动。齐读。

  下面的都是用足运动的。齐读。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6、认识打、拔、拍、球

  ①刚才小朋友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扌)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7、认识跳、跑足、高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样明白的?(出示足)跟读,你是怎样记住的?出示足字旁,认识足字旁。

  (2)那你们谁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指一生来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5)教学生认识高字。

  四、课中活动:

  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也累了,那此刻我们来做做运动吧!

  放轻音乐

  12动动手34打打球56拔拔河78拍皮球

  22动动脚34跳跳高56跑跑步78踢足球910快坐好。

  五、学习儿歌

  过渡:刚才小朋友做运动的时候,丽丽一向在看,他看你们做得这么认真,这么愉快。他情不自禁地就吟诵起了一首儿歌。

  1、(出示儿歌)师范读。

  2、小朋友,请你们自己读读这一首儿歌,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指导读儿歌

  (1)这些生字宝宝回到儿歌当中,小朋友还认识吗?自由再读儿歌。

  (2)儿歌中,哪里要读轻声。

  (3)此刻谁来读读看?(指生读3个)---评议:你觉得他读的怎样样?

  (4)小朋友,你们在每一天的中午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样样的呢?(高兴、开心、愉快)

  (5)那我们在读这首儿歌的时候也要很高兴,很愉快啊!此刻谁来试试看?(指生读)

  (6)指导背诵。

  六、复习生字

  1、开火车检查识字状况。(用生字卡片读生字:开小火车读字、组词)

  2、拼图识字游戏:此刻,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好吗?足球足球谁来踢?

  (朱老师那里有9张福娃踢足球的图片,每一张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娃娃,翻开一个就请小朋友们认读,9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再找一组同学读这些生字,每读一次,再翻过去,就是一幅图的一部分,等到这些字都读完过关了,就会出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印。)

  3、我们把读完了,出现了什么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

  是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们全国上下都在喜庆奥运会的召开。小朋友们,我们明年有机会也要去看看奥运会啊!那从此刻开始,我们就要锻炼好身体。再读儿歌。

  七、写字指导

  1、出示八、入:齐读----怎样记住的?---组词

  2、仔细观察八、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有2笔;都是撇和捺组成;都是撇低捺高。

  不同:八两笔分开,入两笔连接。

  3、谁能告诉我,八在在田字格怎样摆才好看?(八要写在田字格中间,一撇从横中线上面开始撇,捺从竖中线左边开始捺)

  师:请你教我写一写。

  生:我来教你写一写。按下去,撇过来,撇出尖

  按下去,捺过去,顿一下,捺出去。

  4、谢谢小朋友教朱老师写了一个八字。此刻请大家也来写一写写之前,我们要先来回忆一下写字姿势。

  师:头正,肩*,背挺直,胸离桌子一拳头,两脚微微分开,*放在地面上。

  持续这种写字姿势,头微微低下,在田字格描一个八。

  5、学生描红。

  八、小结

  丽丽可见识了我们一(4)班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十分高兴。他要求我们以后还要继续加油。下一次,她还会来看我们的。

在操场上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单人旁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用心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会归类认识14个生字,读准他们的音,明白常玩的游戏名称,并熟练认读。

  2、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单人旁4个偏旁。

  3、认识八、入、大、天,记住他们的形,理解他们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打、拍、球、足、踢、跳、拔、皮、高等9个生字,认识足字旁

  2、要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了,我们来到操场上尽情地玩耍,看,小朋友们在玩些什么呢?(出示投影说话。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要求学生把活动名说全,再把话说完整。)

  (1)说清谁干什么。

  (2)按必须顺序把图意说完整。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借助拼音读正确。

  (有个小学生,他趴在阳台上望着在操场游戏的小伙伴,不禁写了一首儿歌)

  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跳高拔河拍皮球,打球跑步踢足球,

  天天锻炼,身体好。

  (你能读吗?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把它读正确了。)

  适时点拨学生读准:翘舌音真、身*舌音足三拼音跳、响

  二、认读生字

  1、引入字词:看,他们在操场上玩得多(高兴、快乐)想参加他们的游戏吗?只要你能认识这些游戏的名字,我们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中去。大屏幕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小朋友,先小声读一读,你认为读正确了就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daqiubahepaipiqiu

  打球拔河拍皮球

  tiaogaopaobutizuqiu

  跳高跑步踢足球

  指名读。

  2、学生自读不带调的词语:真了不起,读得又正确又规范,此刻你们没有了拼音的帮忙,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小声读读看,大屏幕出示不带音节的词语,学生反复练读。

  3、学生自认:词语宝宝走散了,迷路了,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认识他们吗?会认的读出来,放在一旁,不认识的会也让他们聚在一处。

  4、探究认字方法:老师真佩服你们,还没学呢,有的字大家已都会读了。告诉我,

  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呢?

  家庭中:从书上、电视上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课堂上:看拼音、问同学、请教老师。

  5、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是呀,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能够问同学、请教老师,其中最好的认字途径还得靠自己找规律自己学呢,下面老师就请你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记住自己不认识生字的字形,都认识的同学,自己轻声说说是怎样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呆会能够把你记字的方法教给不会的组员。)

  (1)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三、反馈自学状况

  1、小组合作检查

  (1)1号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自己组内学的最好的生字放在一旁,进行全班交流,找出难记的字放在一旁,与其他小组共同学习探讨。

  (2)带领组员进行认读,难读的多认几遍。

  2、教师检查反馈

  (1)认读字卡:在组长的带读下,你们学得真认真,下面该是老师考你们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用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读一读。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老师要请得最好的一组,没请到的小组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你们是怎样记住的呢?各小组汇报自学状况。

  A积累识字方法。(借助图画,借助拼音,熟字带记,部件识记等)

  B重点指导点拨用手势,动作,联系生活实际帮忙识记。其中有同学提出分类记忆,适时引入生字分类。

  提手旁:打、拍、拔

  学习新偏旁,足字旁足,跳跑

  高:用猜字谜记忆,(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一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看看其他的小朋友能不能给其他同学们出一些字谜呢

  球:你明白哪些球?出示图画,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帮忙识记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拓展:一生上台看字演示动作,其他同学举字卡。

  2找偏旁组字,组词。

  3在儿歌中再认。

  河边跳来一群猴,拍拍手,弯弯腰,高高兴兴做游戏。

  打球跑步踢足球,一齐拔河用用力,乐得猴儿翻跟斗。

  五、延伸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3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指导书写八、入、天、大四个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字词卡。

  2记忆提手旁,足字旁的字。说说自己认识的带这两个偏旁的字,能够边说边装动作。

  二、再读儿歌,记生字。

  1再次朗读儿歌,读正确。

  (用课文中的儿歌引读边出示儿歌,然后请学生轻声练读,读准后鼻音:铃、声、响、场、上。)

  2这天我们要学习的5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这首儿歌中,看他们来了!认识他们吗?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1)大屏幕出示带音节的响、课、真、身、体,学生自由认读

  (2)看,他们不带音节帽子了,还能把一眼把他们认出来吗?

  (重点正音响,真,前后鼻音的区别)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真不错,一下就读准了生字宝宝的.音,下面老师就请你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记住自己在认时有困难的生字,自己轻声说说是怎样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A认读字音。

  B想办法记住字行

  C还能够借助组词或说话帮忙理解字义。(学完有时间的学生进行)

  (2)要求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反馈自学状况

  1小组合作检查

  (1)1号带领组员进行检查认识生字,把组员认读时有误的字放在一旁。

  (2)组内交流自己喜欢学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组长把他们放在一旁,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运用,把难记的字也放在一旁,与其他小组共同学习探讨。

  2教师检查反馈

  (1)认读字卡:在组长的带读下,你们学得真认真,下面该是老师考你们了,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用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读一读。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老师要请得最好的一组,没请到的小组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他们没讲到以作补充。

  (3)你们是怎样记住的呢?各小组汇报自学状况。

  A积累识字方法。(借助图画,借助拼音,熟字带记,部件识记等)B生字难点把握:

  3再次出示儿歌,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透露出欢快的情绪,第二句要注意自然停顿。(小组读,个别读,评议,群众读)

  4你还喜欢哪些体育活动?

  (1)出示词卡:跳远跳绳踢毽子扔沙包

  捉迷藏丢手绢滑滑梯放风筝

  (请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游戏)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说给同桌听,向同组的小朋友介绍玩法。

  四、学习写字

  仔细观察大、天,八、入比一比,说一说。

  (1)字行分析

  (2)捺字的写法,先直下,过了横以后就再撇出,一撇之中有头,有肚,有尾,不可粗细一样。

  (3)教师范写,学生描述。

  (4)练写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3篇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

  有的______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美丽

  赤携踏涉——快乐

  推开晕皱闲游——舒适

  教学反思

  1.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自在闲游的样子。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炫、怯”等6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2】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看着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开日出、云消雾散)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雨过天晴,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自由介绍)

  3.*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

  4. 戴望舒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出示课件3】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是现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为*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新诗的杰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4】

  润过 凉爽 温柔 炫耀 胆怯 绽透 饰彩 曝着阳光 涉过 赤脚 涉过 圆晕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错字“怯(qiè)”“曝(pù)”。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闲游、晕皱”等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出示课件5】

  炫耀:卖弄夸耀。

  尘垢: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阴霾:1.天气阴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二)读懂诗意

  1.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2.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出示课件6】

  (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出示课件7】

  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4.师: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8】

  预设:

  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生命的……

  小草:新绿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可爱的、活泼的……

  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的、绽放的、幸福的……

  凤蝶: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的、快乐的……

  (板书: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小白菊:绽放 凤蝶儿:自由自在)

  5. 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学生再次齐读)

  6.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9】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拟人

  回顾拟人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提问: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你又有何感受?【出示课件10】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板书:新阳 溪水 云儿)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五、品味诗句,总结全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学生朗读)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板书: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出示课件11】

  六、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12】

  1.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有怎样的心情?

  2.你还见过哪些雨后的自然景象?说一说,并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3.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1)熟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诗歌。

  (2)教师提示,学生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根据教师板书提示,试着背诵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5)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6)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7)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8)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五、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七、布置下一期阅读内容《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会的生字查字典。

  2.查阅并了解惠特曼的生*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收集与本诗主题相类似的其他现代诗歌。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诗人的理想和情感。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3篇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3.向小姑娘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如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

  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

  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额头上沁出汗珠”,“火热的太阳”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

  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

  三、小组讨论

  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

  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

  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

  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

  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

  写她的语言的:“我答应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

  (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①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

  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

  ②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

  ③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

  (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这样想。)

  ④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应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

  ⑤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

  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接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办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推荐访问: 田野 教学设计 召唤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3篇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1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