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9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9篇

时间:2022-08-16 16:48:01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9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1图表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一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项目近代开放新时期对外开放背景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9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9篇

篇一: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图表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一 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项目 近代开放 新时期对外开放 背景 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主动开放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关税自主权等主权受损 中国依法行使主权 内容 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如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影响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影响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道光帝 1856-1860咸丰帝 1894-1895光绪帝 1900-1901光绪帝 侵略者 英国 英法联军 日本 八国联军 经过

 火烧圆明园 攻入北京 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覆灭 攻入北京 签订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赔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协商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白银 2 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口岸 赔白银 4.5 亿两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俄国趁机割占我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 二大 内容

  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意义 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年 7 月 、上海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 年 备注 八上 47 页

  八上 48 页 八上 56 页

  八上 61 页 八七 会议 遵义 会议 转折点1927 年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 年 1 月 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中共 七大 中共 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中共 十四大 1 中心任务是讨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2、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要努力实现光明前途。3、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这是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 年延安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 年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

  1982 年

  1987 年

  八上 81 页

  八下 P24

  八下 P36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下 P46

  八下 P46

  八下 P42 P47 八下 P47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2 年 中共 十五大 江泽民作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 年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

 有关**、西藏和台湾的历史知识 时期 西汉 ** 前 60 年设立西域都护。

 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

  西藏

  台湾

  东汉 三国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临海水土志》

  唐朝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金城公主和亲 唐和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和同为一家” 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 宣政院辖地 ①确立对**、 班禅的册封制度 ②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

  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清朝 1840年前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地区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895 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 年日本投降 将台湾归还给中国 1949 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分离这是今天台湾问题的由来 „„毛泽东提出“三十六计和

 清朝 1840年后 ①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地区②曾纪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③1884 年清朝设 **行省

  民国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

  3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维吾尔自治区 沛·阿旺晋美与中央谈判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0 世纪 60 年代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今天 西藏自治区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

  民歌《弦子舞曲》 为上计” 改革开放后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 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0 年海基会辜振甫1991年海协会汪道涵1992 年两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 年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P62 1995 年江泽民“八项主张”。

 图表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在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 革命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兴起 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成就 意 义 共同影响 18 世纪60 年代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良蒸汽机的应用火车、汽船 电力的发现家用电器的发明电车、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互联网、克隆技术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改变了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19 世纪70 年代 第 三 次 20 世纪四五十 年 代 电子计算机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4

 洋务派与近代工业 近代工业 洋务派代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教育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矿务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无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无 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 张之洞 无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 无 中国近代化历程 历史事件 口号 领导阶级 学习内容 性质 时间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地主阶级 器物\武器\练兵方法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百日维新 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改良派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8 年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 年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爱国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 思想解放运动 20 世纪初(1915 年开始)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蒸汽机的改良 牛顿的力学 英国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19 世纪末 20 初 内燃机的发明、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化 电力的广泛使用 法拉第的电磁学 美、德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电气时代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发电机和电动机 电力 、内燃机石油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网络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主要标志 标志性发明 理论基础 领先国家 实质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进入的时代 交通工具 动力能源 蒸汽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核能 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3.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不断调整 4.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思考、启示

  5 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 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思想上有向西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有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总之我国应积极参与竞争趋利避害。

 启迪 我国的对策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第一次合作 时期 北伐战争 时间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标志 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蒋介石叛变革命 镇压人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发动内战 实行独裁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

篇二: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170 万年前, 我国最早人类。

 2、 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房屋 3、 黄帝:

 “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 尧、 舜、 禹禅让。

 (二)

 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 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 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 春秋五霸(典故)

 4、 战国七雄 5、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 商鞅变法(内容、 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 前 221 年,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 书同文、 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 陈胜、 吴广起义:

 大泽乡

 5、 汉初休养生息 6、 汉武帝“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 7、 张骞通西域, 开通丝绸之路 8、 前 60 年, 西域都护的建立, 标志着**正是归属中央政权 (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 三国鼎立:

 曹丕(魏), 刘备(蜀汉), 孙权(吴)

 3、 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 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 江南得到开发, 逐渐赶上北方。

 5、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隋朝统一南北、 开凿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2、 唐太宗“贞观之治”

  3、 武则天“上承贞观, 下启开元”

  鼎盛时期 4、 开元盛世

 5、 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

 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 唐朝的中外交往: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高度繁荣、 全面辉煌 (六)

 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 辽、 宋、 夏、 金的并立 2、 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 3、 两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 4、“交子”“瓦肆”“夜市” 的出现, 两宋经济繁荣 5、 元朝“行省” 制度及民族大融合 (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 郑和下西洋(目的、 航程、 影响)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年 3、 清初: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

 设伊犁将军管辖**, 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4、 康熙组织雅克萨保卫战, 攻取台湾、 平三藩、 征噶尔丹 5、 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埋下近代中国落后的隐患 (八)

 科学技术 1、 秦汉领先的科学技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的地动仪、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华佗的“麻沸散”

 2、 以“四大发明” 为代表的唐宋科技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 (九)

 思想文化 1、 孔子和老子

 孔子:

 春秋教育家、 思想家、 创立了儒家学派, 以“仁” 为核心思想

 《诗经》、《春秋》、《论语》,

 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

  老子:

 春秋思想家, 创立了道家学派, 主张“无为而治”

 2、 战国百家争鸣

 儒、 道、 法、 墨、 兵家 3、 唐诗、 宋词、 元曲和明清小说

 唐朝三大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宋朝三大词人: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朝剧作家:

 关汉卿和马致远

 四大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纪传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掠夺史, 又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复习时, 应围绕“侵略与抗争” 这一主题进行 (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面对列强的入侵, 中国人民和清朝政府的表现有何不同? (二)

 近代化的起步 1、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 3、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 4、 新文化运动:

 初期是资产阶级思想大解放运动, 后期,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及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2、“中共一大” 的划时代意义(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3、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 4、 南昌起义及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5、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 长征及长征精神 (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2、 第二次国共合作 3、 南京大屠杀 4、 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5、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战役)

 6、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振兴的转折点)

 (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重庆谈判及内战开始 2、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3、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4、 渡江战役:

 推翻国民党统治 (六)

 经济和社会生活 1、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和周学熙 2、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近代科技、 文化的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华民族摆脱外国奴役, 走向独立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史和发展史 在复习过程中, 应把握这一主题 (一)

 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 建国初期巩固国家政权的措施:

  (1)

 继续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

 (2)

 抗美援朝

 (3)

 土地改革

 (4)

 恢复国民经济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 计划的实施

 2、 一届全国人大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 三大改造社会及主义制度的建立 4、 建国初期十年经济成就 5、“*****”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2、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 对外开放: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 4、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邓小平“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3、

 4、 香港、 澳门回归的史实及意义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港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澳门回归 (五)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及“二炮” 部队的建立 2、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 3、 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

 4、 1971 年,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 中美建交及新中国外交成就 (六)

 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钱学森、 邓稼先)

 1960 年, 导弹。

 1964 你, 原子弹。

 1970 年, 人造卫星。

 2、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

 3、“863” 计划的实施 4、“科教兴国” 战略 5、 我国教育、 文体事业的主要成就 (七)

 社会生活 1、 改革开放后, 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2、 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的变化 3、 医保、 社保制度的建立 五、 考点知识整合(考题范例)

 (一)

 以主题为核心的范例—“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 渐露机芽’‘揭竿斩木, 已可忧危’ 的地步, 如不及时变法, 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康有为 材料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后来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3 分)

 运动:

 洋务运动 作用:

 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材料二中康有为等人后来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

  目的:

 主张学习西方, 实行政治变革。

  结果:

 失败 (3)

 材料三中孙中山后来领导了什么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最大成果是什么? (3 分)

  运动:

 辛亥革命

 成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二)

 以问题为核心的范例—“外交问题”

 观察下图, 回答问题(12 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请回答:

 (1)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那一年? 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3 分)

 1901 年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2 分)

 因为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3)

 图三中乔冠华为什么会开怀大笑? (2 分)

 因为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 在于中国政府对该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方针? (2 分)

  “一国两制”

 (5)

 看了四幅照片, 谈谈你的感受? (3 分)

 旧中国衰弱, 国际地位低, 导致外交失败;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三)

 以同类知识点组合范例—“历史典故”

  请将下列历史人物和相关典故用线段连接起来(10 分)

  齐桓公

 退避三舍

 晋文公

 尊王攘夷

 项羽

 卧薪尝胆

 赵括

 破釜沉舟

 越王勾践

 纸上谈兵

篇三: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识记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 P54-55

  从 16 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

 很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

 局,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结合乡土历史。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P35:1895 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P37: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 武昌起义。

 北 P41: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P42:此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北 P40: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P43:1911 年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 P43:辛亥革命胜利意义: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6.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 P45: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P46: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篇四: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

 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1.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背景:

 (1)1870 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

 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 年 3 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 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 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 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

 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 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 年 9 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3:左宗棠政复**

 1、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1878 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地区。

 2、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 年在**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4: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 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 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2000 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 1901 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篇五: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 1 课 鸦片战争

 1940——194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偿 2100 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 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9 世纪 80 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 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 3 课 收复**

 1865 阿古柏入侵**。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

 1878 除伊犁外**回到祖国怀抱

 1884 清政府在**设立行省。

 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 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 11 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 6 课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 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 7 课 戊戌变法

 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创办了《万国公报》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8.6~9 百日维新

 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颁布以下便法令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戏仿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训练新式军队等

 此次变法被成为“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 8 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后有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成立在日本

 中国同盟会又成立机关刊物《民报》以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10.10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胜利后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

 1915 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建立《新青年》

 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性质 1.新文化运动是我过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 10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5.4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发动五四运动

 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意义 无私爱国运动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7 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内容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施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 11 课 北伐战争

 1924.5国民党在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开始北伐目的要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后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

 第 12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8.1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9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后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 开始长征。

 1935.1 召开遵义会议内容1.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1935.10 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10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前几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人民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

 1931.9.18 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但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937.7.7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有称“七七事变”

 在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1937.12 南京大屠杀

 第 16 课 血肉筑长城

 1937.9 平型关大捷。意义这时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38 台儿庄战役。意义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8 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945.7 中共七大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945.8.15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7 课 内战烽火

 1946.6——1949.3 内战

 蒋介石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1.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 1945.8 到达重庆目的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2.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结果达成和平见国的“双十协定”。

 1946.6 蒋介石队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3 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第 18 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 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1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 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4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1949.4.23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 19 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放弃高管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申报》。1897 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905——1909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意义这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得榜制造纯碱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海国图志》一书接受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戊戌变法时创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95 年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1949 年 9 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委员会、 ** 决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

 1949 年 10 月 1 日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 年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950.6 朝鲜内战爆发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意义在国际上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注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三课 土地改革

 1950 年 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 年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1.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成就1.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到 1956 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 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意义 1.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拱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 年 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篇六: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掌握,想在历史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就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中法战争(1883—1885 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 年)、《俄蒙协议》(1912 年)、《中俄声明》(1912 年)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 年)

  一、

  1、唐朝著名的诗人有被推崇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作有“诗史”之称。此外,还有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的白居易。

  2、唐朝书法成就最高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特色被誉为“颜筋柳骨”。

  3、盛唐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4、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其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彩色塑像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二、简述辽宋“澶渊之盟”的情况:

  1004 年,辽对北宋发动进攻,逼近澶州,威胁东京,宋真宗依寇准劝说勉强亲征,重创辽军。1005 年,宋辽和议:北宋每年向辽交纳银、绢等“岁币”,宋辽皇帝互称兄弟。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这次和议对北宋虽然是屈辱的,但北宋和辽保持了长时期的相对和平,有利于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民族融合。

  三、简述岳飞抗金的情况:

  (1)岳飞抗金的原因: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南下侵扰,一路烧杀抢掠;南宋的一些将领力主抵抗,岳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岳家军取胜的原因:纪律严明,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和支持;岳家军作战勇敢;岳飞善与部下商量,有谋略

  (3)败因:宋高宗消极抗金;秦诬陷

  四、

  1、隋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桥。

  2、唐朝晚期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经卷卷末注时间为“咸通九年”,即公元 868 年。

  1 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 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任用贤相:姚崇,宋璟。(2)整顿吏治。(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

 楚条约》的签订。(4)对**(顺治)班禅(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西藏)(5)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消极影响: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1.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2.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归纳

  3.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总结

  4.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5.初中历史知识重点总结

篇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 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项目 背景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内容 近代开放 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 新时期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主动开放 中国依法行使主权 关税自主权等主权受损

 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如:开办工 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 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代化建设 (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利益受到严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侵害 建设的发展 影响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影响:

 战 争 时 间 侵略

 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1856-1860(道光帝)

 (咸丰帝)

 鸦片战争 英国 甲午中日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894-18951900-1901(光绪帝)

 (光绪帝)

 八国联军 英法联军 日本 经 过

 黄海大战火烧圆明 (邓世昌)、园(攻入北 威海卫战役 攻入北京 京)

 (北洋水师覆灭)

 《马关条约》 签订 条约 内 容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割香港岛,赔 2100 万 元,开放广州、厦门、割辽东半赔白银 4.5 亿两,严禁反帝活岛、台湾、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澎湖列岛,郊民巷为使馆界 赔白银 21

 福州、宁波、上海,关税协商 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口岸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俄国趁机大大加深割占我国了中国半影响 北方 150殖民地化多万平方的程度 公里领土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原因 影响 国民党 反帝反封北伐战1924-1927 “一大” 建的共同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争 的召开 任务 四·一二 蒋介石叛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土地革1927-1937 反革命政 变革命,镇 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命 变 压人民 乘之机 国民党公 中日民族第二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抗日战 布《国共 矛盾上升次合 1937-1945 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争 合作宣 为主要矛作 折点 言》 盾 撕毁“双第二 十”协 蒋介石发解放战 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次分 1946-1949 定,进攻 动内战,实争 一大业 裂 中原解放 行独裁 区 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党对党 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的交流后,两岸发展的趋势 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启示 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19 世纪末 20 初 内燃机的发明、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化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主要标志 2

 标志性发明 理论基础 领先国家 实质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进入的时代 交通工具 动力能源 蒸汽机的改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劳动 时代 化、智能化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阶段(帝国主义阶 (垄断与国家政权段)

 相结合)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 宇宙飞船 飞机 改良的蒸汽机(煤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 核能 炭)

 力)、内燃机(石油)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电力的广泛使用 共同影响 3.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不断调整;

  4.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考、启示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 各国抓住这次发世界的统治地位;英 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 展的机遇,积极迅国成为世界霸主;东 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 速发展,特别是欧方从属于西方。

 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 共体和日本,对美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 国经济霸主地位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政治上,英国工业革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 使世界经济迅速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3

 命对中国的影响 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思想上有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有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总之,我国应积极参与竞争,趋利避害。

 启迪

 我国的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4

篇八: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历史 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 70—20 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 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

  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

  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 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

  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 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 《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 13 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 官渡之战,P103 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 年,曹丕,魏,洛阳 221 年,刘备,蜀,成都 222 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 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 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 P34 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 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 [ 考试说明]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

  1206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 [ 考试说明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 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 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

  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 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

 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 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 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 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七、郑和下西洋 北:P127-128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P128-129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八、“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历史影响 北:P129 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北:P130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 [ 考试说明] ]科学技术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 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 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大发明 北:P40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 北:P87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二)印刷术 北:P40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

推荐访问: 知识点 归纳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