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党建材料 >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6篇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6篇

时间:2022-08-20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6篇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第28卷第6期2013年12月 天中学刊JournalofTianzhongVol.28No.6Dec.2013收稿日期: 201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6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6篇

篇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28 卷 第 6 期 2013 年 12 月

 天 中 学 刊 Journal of Tianzhong Vol. 28 No. 6 Dec. 2013 收稿日期:

 2013-03-14 作者简介:

 任红印( 1982―), 男, 河南驻马店人, 助教。

 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任 红 印 ( 郑州 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 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刻 认识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以指导体系 、 教育队伍、 课堂教育、 社会实践和校园 文化建设五方面为 链接点, 构建并不断完善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机制 , 将高等教育内 涵式发展引 向深入, 为 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 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

 高校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内涵式发展”的表述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发展形态上表现为办学效益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为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必须探索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的切入点。

 一、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近年来, 全国各高校不断地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 建立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 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如缺乏结合意识, 各自 为政, 难以形成合力等, 未能发挥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使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受到掣肘[2],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不够, 疏于结合 部分高校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 或者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对人力、 物力、 财力的投入也比较少。

 有的高校缺乏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意识, 未能有针对性地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党建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各忙各的, 高校党校的功能仅体现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上,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力度也不够, 不能很好地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作用, 更没有利用好学生党建这一平台。

 (二) 队伍薄弱, 培养机制有偏差 搞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队伍建设是关键。

 有的教师不愿意从事党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有的教师宁肯多上课, 也不愿担任班主任及辅导员, 这些都表明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没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教育理念, 没有把育人工作同教学、科研、 管理、 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

 另外, 一些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着重视入党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忽略入党后的思想政治学习; 重视低年级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忽略大四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机制存在偏差。

 (三) 方法单一, 缺乏吸引 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 教育学习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常识为主的说教灌输层面, 内容陈旧枯燥, 与现实需要脱节, 对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 以至大部分学生党员学习兴趣全无, 教育教学效果极差。

 为此,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面临的中 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61(2013)06−0130−04

 任红印:

 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 131·新形势、 新任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障。

 (四) 讲究数量, 忽视质量 近年来,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难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深入的培养, 使得大学生入党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明显弱化, 一些高校出现了部分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差距大等现象, 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步, 矛盾比较突出。

 二、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实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殷切期望的必然要求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寄予厚望, 这要求高校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引 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 标,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树立远大的理想, 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批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合格的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这是实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殷切期望的必然要求,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大事。

 (二)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党的自 身建设的需要 据中组部统计, 截至 2011 年底,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 8260.2 万名,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 3191.3 万名, 占党员总数的 38.6%, 在新发展党员中, 学生党员的比例又占到了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5%, 这些都表明, 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 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 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各个发展阶段,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也是党的自 身建设的需要。

 (三)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 我国高等教育 2012 年在校生人数已超过 3000 万, 毛入学率达 27%, 预计在《教育规划纲要》 实施完成的 2020 年时, 毛入学率将会达到40%, 高等教育在我国已慢慢步入“大众化” 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时, 高校自 身发展也出现了办学经费紧张、 资源不足等困境。

 在此背景下,高校亟须通过强化党的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营造积极上进、 互动有序的育人环境, 探索并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提高发展水平, 保障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开展。

 (四 )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 经济社会深入发展, 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 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念形成期的青年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于引 导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保证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党建工作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 导、 培养和教育, 尤其是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 引 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识自 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 使他们自 觉自 愿地成长发展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当代青年。

 三、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链接点 将党建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意义深远, 为此,必须探寻二者有机融合的链接点。

 (一) 指导体系 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体系包括指导思想、 教育内容、 指导方法、 教育目 标和效果等。

 通过以下分析会发现, 将二者有机融合具可行性。

 一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相同, 二者都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二是两者的教育内容有交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等, 既是学生在党校学习期间学习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两者的指导方法存在交叉, 课堂讨论、 社会实践、 社团组织、 网络新媒体等途径都可以成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四是从教育目 标来看, 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者在目 标上是趋同的。

 五是二者的教育效

 任红印:

 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 132·

 果具有交互性, 可以互为所用。

 (二) 教育队伍 目 前我国高校基层党建的具体工作大多由各院系专职辅导员在学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 主要进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党员的发展工作, 协助党校开展党课的筹备和讲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共同开展, 专业教师进行理论课传授, 专职辅导员则指导、 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和日 常生活行为。

 因此, 二者的队伍有交叉有区别, 这为二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能。

 (三) 课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党课作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党建工作的主阵地。

 课堂教育既有党建的重要理论成果, 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者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具有你中有我、 交互共生的优势。

 高校要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融合, 必须抓住人才集中的优势, 利用集体学习等机制, 挖掘创新课堂教育的内容, 利用好大学生课堂教育这一重要载体。

 (四) 社会实践 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 并将其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是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以加深对国情、 党情、社情、 民意的了解, 进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深对党的政策的领会和理解, 在实践的历练中培养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完成思想政治方面的自 我教育。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切入点不可或缺。

 (五)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

 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为师生创造一个无形而庄重的心理 “磁场”, 能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融合的魅力。

 首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新途径。

 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又吸纳了新的时代气息, 有独特的导向功能,无论隐形的大学精神还是显性的校园舆论、校园环境或校园风貌, 都已在不经意间渗透于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其次, 高校党建为校园文化建设确定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又引 导和调控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方向。

 在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引 导学生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 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识别能力, 尤为重要。

 最后, 校园文化丰富、 充实、 发展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又影响、 改造、 创新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党建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就是必不可少的。

 四、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机制 “机制” 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为:

 泛指一个系统中, 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

 机制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理解机制概念,要把握两点:

 一是事物各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 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 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

 本文所论及的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机制包括实施主体、 对象、 有效载体、方法途径等要素, 包含目 标管理、 工作运行、 成效考核、 奖惩激励等具体运行过程。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对象即是广大在校青年大学生, 前文中提到的五个链接点既有实施主体,又涉及了 机制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载体和方法途径等, 下文将着重论述构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具体运行过程。

 (一) 目 标管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规定: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目标管理的预期效果很明确, 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接受并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 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相结合程度、 途径以及制度的规范化、 考评的定性定量指标、 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改善程度等。

 保证目 标管理预期效果的实现, 需要教育队伍在实践工作中量化目 标管理指标, 运用科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价值判断, 开展工作[3]。

 任红印:

 浅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 133·(二) 工作运行 工作运行过程是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 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统一认识, 高度重视。

 高校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 学生辅导员要真正认识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将人才培养与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认识, 统一规划,在课程设置、 党员培养、 学生奖惩等方面做到同认识、 同部署、 同考核。

 二是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党建与思...

篇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15年 9月 第 28卷第 5期 胜利 油 田党校 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d Sep.2015 Vo1.28 No.5 DOI.10.136oo/j.cnki.jpssloL issn.1009 -4326.2015.05.029 “中国梦"引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探索 郑 旭 (江苏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5) 【摘 要】

 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两者相 辅相 成、相互影响 ,并具有 内在 统一性 。加 强党的建设与 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是 高校长期的重点工作,党建是思想政治教 育的灵魂 与核心 ,思 想政 治教 育是 党建 的主要 内容 和有效途 径。“中 国 梦”的提 出,为创新党建工作、推进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的 实效性提 供 了理论 指导和 方向指 南,高校 将 以“中国梦”为引领 ,通 过夯 实各项组织基础 、广泛结合教 育栽体 、加 强道德 品质教 育等 多种途径 ,努 力提 高大 学生个人 综合素 质 ,培 养社 会创 新人 才 。

 【关键词】

 中国梦 ;党建 ;思政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D64;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2015)O5—0114—03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想 ,也是人民的梦想 。大学 生是 人 民群众 中最 具 活力 的战 斗 力 量 ,是最 易接 受 新生事物的群体 ,是领 先思想动态前沿 的代 表,21 世 纪的 中国 ,未 来 的发 展 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大学 生 的发展[1]。因此 ,优先发展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 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 的重要途径。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梦”与“教育梦”相融共生,教 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助推器 ,高等教育在实现 “中国梦”中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 使命 。

 一、 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与 现 状 1.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 强党的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长期 的重 点工作 ,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灵魂与核心 ,思想政 治教育是党建的主要 内容和有效途径。一方 面,党 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 求 ,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开 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的针 【收稿 日期】

 【基 金 项 目】

 【作者简介】

 114 对性 和 实效性 。加 强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工作 是 党 的建设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它既贯穿于党的事业 的各个领域 ,也渗透在党建工作 的各个方面。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高校党建工 作的开展提供 了理论平 台,大力改进 了高校党建工 作的传统模式,加强了信息时代党建工作 的创新与 发展 ,强化了党建育人功能的发挥[3]。另一方面,党 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具有内在统一性 。两者都致力于“培养什么人”“如 何培养人”的育人 目标 ,努力造就品学兼优 、能负重 任的栋梁人才。

 2.新 时期 党建 工作 与 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的现 状。第一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校党建 工作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未能做到与时 俱进 ,很难应对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党建组 织管理模式缺乏互动性,党员 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组 织安排,党员之 间交流和沟通不足。高校党建活动 内容仍局限于学 习党 的路线 、方针、政策 ,宣传形式 单一 死板 ,难 以满 足 大 学生 的思 想 需 求 。部 分 大学 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责任意识不强 ,党员的身 份认 同感 不强 ,未 能充分发 挥 先锋模 范作 用 。第二 ,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 、健康、向上 的,但受 2O15一 O7— 29 江苏科技大学 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新生转型教育的模 式与体 系研究 ”(1122031401)的阶段 性成果 郑 旭 (1983一),女 ,江苏镇江人 ,江苏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与建 筑学院讲师 。研 究方 向: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d 社会大环境和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高校党建工作 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经济 利益 的多元化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发生改 变 ,在一些大学生中也产生 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 个人主义等思想 。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在开放 和 自由的社会环境下又沉渣泛起 ,大学生心智 尚未 成熟 ,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 ,极易受到误导 。网 络时代 的到来改变 了大学生的生活 习惯 和交往方 式,不少人深陷其中难以 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 的人 际交往和学习[43。因此 ,“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 糊、价值取向扭 曲、 诚信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 感缺乏 、艰 苦奋斗精 神淡 化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L5 新 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高校在“中国梦”最新理论指导 下加强党建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中国梦”融入 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的重 要意 义 1.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 作创新具有必要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环境 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新任务,网络的普及 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 了便利和挑 战, “9O后”大学生 的独特个性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 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手段难 以达到 良好的效果 ,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能够紧跟 当代大学生的思 想步伐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这对于全面贯彻党 的 教育方针路线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高等教育 的“中国梦”,具有 重大 而深 远 的战 略意 义 。

 2.创 新 高校 党建 工作 是增 强 思想政 治教 育 实效 性的根本举措。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 不可分 ,高校党建工作始终严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前沿阵地 ,为高校人才培养指引 了思想前进 的 方向,为大学生 思想 政治教 育工 作提 供 了理论 基 础 -6]。通 过 对党 建工 作 的创 新 ,充 分 发 挥 其 理论 优 势和组织活力 ,以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可以 大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3.融入 “中 国梦”是 新 时期 高校 党建和 思想政 治 教育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的提出 ,一方 面为高校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树立起 了前进 的旗帜, 提供了新的理论体系支持,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指明了正确方 向;另一 方面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 的要求 , 高校 必须 科 学 把 握 广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脉 络 ,用 “中 国 梦”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加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有效的 手段 。

 三、“中国梦”引领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 育的 实现 路径 1.夯实各项组织基础 ,增强能力和实效。第一 , 完善高校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效性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 ,抓好领导 班子和干部 队伍建设 ,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学生党员的专门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 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建设 、社会实践 、校 园文 化建设 、校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保持党组 织的先进性。开展形式多样 、卓有成效的党建活动 , 实现高校党建育人管理 的全员 、全程 、全面覆盖 。第 二 ,完善高校党建工作 的监督考核机制 ,构建立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结合评奖评优 、实践活动 、 创新竞赛、道德规范等 内容 ,对 党员 的思想政 治素 质、日常表现等进行全面考评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 立体化模式,建立各级党员联系制度以及党群联系 制度 ,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中,采 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 育。第三 ,完善高校党建网络平台,保证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 载体 ,高校要开展生动活泼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新颖的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 手段 ,把“中国梦”的内容形象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和把握 “中国梦 ”的科 学 内涵 ,实 现 思想 的认 同和 内 化 ,并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7]。

 2.广泛结合教 育载体 ,融入“中国梦”思想。第 一, 结合大学生学涯规划 ,加快“中国梦”远大理想 的 实现步伐 。将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融入学涯规划教 育中,选派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为广大学 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和生涯指导 ,切实将大学 生学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全面提升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第二 , 结合高校各种教育载体,将“中国梦”思想 内化于心 、 外化于行 。充分利用高校各种载体 ,通过开展形 式 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多方面加强 和宣传大学生“中国梦”思想教育 ,增强大学生对“中 国梦”思想的认同感 ,并转化为实现人生价值的 自觉 追求。第三 ,结合先进 的政治理论 ,为“中国梦”远大 理想的实现提供 思想保障。始 终 以理论学 习为先 导 ,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中国梦”的思想 内涵和精 神实质的理解 ,认 真贯彻落实党 的十八大精神 ,将 “中国梦”思想融入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 ,不断增 强基 层 组 织 的 吸 引力 、凝 聚力 和 战 斗 力 。

 第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为“中国梦”远大理想的实 现营造和谐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 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加强校风、 】】5

  胜利 油 田党校学 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 ield 教风 、学风建设 ,将精神文明建设各要素包容到文明 校 园创建 活动 中 ,并 与 党 建 工作 和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融 为一体,打造 富有特色的校 园文化品牌,为教育“中 国梦”的实现营造和谐氛围。

 3.加强道德品质教育 ,提 高个人 综合素质。第 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 国主义教育。“中国梦” 也是一种理想信念,它既是中华 民族的一种集体理 想 ,也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包括大学生在 内奋斗 的最终 目标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根本性质决定 着其能够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 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政治信仰。要正确实现“中 国梦”,必须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 ,要 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精神需求不 同 等采用不同内容、不同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 二 ,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 品质。大学生肩负着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伟大重任,其个人 的思想道 德品质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的未来,关系到“中 国梦”远大理想能否顺利实现 。高校应该从新生入 学开始 ,根据道德品质 的内涵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 ,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 ,锻炼坚强的道 德意志,巩固坚定的道德信念 ,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 修养。第三 ,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培养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中国 梦”的远大理想 ,不但要使之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 高尚的品德修养 ,更要使之具备过硬的能力 和较高 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地 加强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全面发展个人潜 力 ,提高 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远大理想提 供智力保障。

 总之 ,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时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重视 和加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和手段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效性 ,培养广大学生成为实 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培养合格 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的新局 面 。

 【参考文献】

 [1]冷溶.什 么是 中国梦 ,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 日报 ,2013一o4—26(8). [2]柳振万.中国梦?教育梦?大学 梦?[J].大连干部学刊 ,2013(5).

 [3]陈文娟 ,姚冠新.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口].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6).

 [4]蒋笃君.以创新大学生党建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赵乐 际.在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 [EB/OL].(2013一O1 -08)[2013—03—21].

 http://zzh.xjnu.edu.cn/s/57/t/148/ee/72/info52338.htm.

 [6]刘江华 ,王玉平.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核 i f,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5).

 [7]徐长恩 ,彭杰.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FJ].沈 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1).

 Exploration on ”Chinese Dream ”Leading CPC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X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5’China) Abstract:Party construc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lem ent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and have inherent consistency. The profound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object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an urgent need to expand working ideas and reform education method.”Chine~e ...

篇三: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quot;"#$%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汪洪袁丽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以下简称 “ 思政课” )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 不久前, 笔者对北京、 上海、 湖北、 江西等地十余所高校的 !%& 名思政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 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一!" 教师负担过重。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 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但思政课教师的人数却变化不大, 教师偏少、教学负担过重成为普遍现象。

 如笔者所在的学校, 扩招前在校学生 ’""" 多人,思政课专任教师 !" 人,现有在校学生(&""" 多人, 思政课专任教师 !) 人, 师生比由 (:

 (&" 扩大到(:

 &’&。再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该校是北京市思政课重点建设示范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 ’’ 人,除承担全校 (!"""名本科生和 *""" 名研究生的 (! 门思政课教学任务外, 还要承担全校本科生 * 个学分人文素质选修课 ( 每年 #" 门左右)

 中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相当数量的课题研究任务。

 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一些学校不得不大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减少课程的学时、 扩大课堂规模, 有的教师一周上课达三十余节, 每个课堂达几百人, 这种状况使思政课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学历结构差强人意。教育部要求, 到 !""& 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要平均达到 %"+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要达到(&+以上,但目前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水平低于这个标准。据江西省教育厅 !""& 年 * 月 !) 日在江西教育网上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 该省 !" 所普通高校共有思政课专任教师 %"( 人, 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仍占 ’%$(!+。在我们这次调查的学校中, 除几所教育部重点大学外, 其余均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其次, 缺乏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 思政课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特别是知名教授, 多数仍然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据统计, 思政课教师中 ’& 岁以下者约占总数一半, 但其中拔尖人才为数极少, 中年教师中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凤毛麟角, 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据江西省教育厅公布的资料显示,该省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 ((#" 人,在 !""*,!""# 年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有 ) 人为思政课教师,占思政课教师总数的 "$#-+,其中 &" 岁以下仅有 !人, *" 岁以下为零, 和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大差距。$" 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的宣讲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良好的道德修养。但是, 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少数教师政治信仰模糊, 对社会主义前途表示怀疑。调查中, 同意或基本同意 “ 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富国强民就行” 的教师达 &’$%+, 有(*$%+的教师认为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领导搞资本主义” , 有 (#+的教师不同意 “ 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发展中国,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人生追求上, 部分教师重利轻义, 重索取轻奉献, 有 (’$%+的教师不同意 “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的教师认同 “ 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 , 对 “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这种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还有 (*$!+的教师表示 “ 同意” 或 “ 基本同摘要: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本文在对十余所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队伍建设; 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观察与思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意” 。极少数教师甚至将这些错误的观点带进了课堂, 传递给了学生。二上述问题的形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领导认为, 思政课固然重要, 但不是硬指标, 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主要是看教学科研获奖多少, 硕士点、 博士点多少, 重点实验室多少, 而思政课建设没有硬指标, 即使是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与思政课的教育质量关系不大。由于存在这种误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一些高校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缺乏长远规划、 得力措施和制度保证。二是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近年来, 政府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出台了大量的政策, 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却缺少相应的得力政策。

 如在教师的职称晋升、 进修培训、 教学成果评优、 科研课题申报、 学术带头人选拔等方面, 很少对思政课教师予以扶持。

 三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导致社会价值观取向扭曲, 金钱至上、 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蔓延, 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可能不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形势,一些高校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却显得十分薄弱, 缺乏得力的措施。!" 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要看到思政课的教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所具有的关键作用。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 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 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原则, 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切实加强领导。高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 研究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为此, 必须切实加强针对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解决他们在理想信念、 道德修养、 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增强责任感、 使命感和自豪感, 树立敬业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意识。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为加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各高校可制定相应的 《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思想、 道德品行等提出要求,并定期进行考核。对新进青年教师应该在岗位培训中增加师德教育内容, 组织他们到业余党校学习、 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和考察, 帮助他们扭转思想上的偏差, 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优化队伍结构。首先, 要按照学生人数及教学任务,核定专任教师编制, 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的数量。

 配齐专任教师, 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且有利于课程与学科建设,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各高校应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转岗、调进等多种途径, 尽快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次, 要强化培养措施, 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

 要通过在职学历教育, 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力求在 !&’ 年内,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超过教育部所要求的%"(, 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在职学习的教师, 应限定其专业方向, 以保证其毕业后能留在思政课教学岗位上。

 第三, 要加大对中青年教师中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应该从新时期思政课的课程与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 在教学和科研中大胆使用中青年教师, 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使教师的职称层次尽量做到衔接有序、 梯队合理,通过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学科带头人和课程建设责任教授制, 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骨干作用,以改善目前的 “ 断层” 局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一, 运用政策导向, 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应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制度,按照突出重点、 分类培养、 按需培训、 在职与脱产相结合的原则, 安排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脱产进修、 做访问学者, 争取让教师至少每两年有一次外出进修的机会。特别是在思政课 “ ") 方案” 实施后, 应在 *—! 年内, 安排所有思政课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培训, 以吃透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二,创造条件,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并逐渐形成制度。

 社会实践应该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

 学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定期深入工农群众,了解国情民情, 到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第三, 加强学科建设, 使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

 学科是教师成长与活动的土壤, 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必然要落脚到学科建设上。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 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提供了学科基础,也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大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加快硕士点的建设, 以此培养和凝聚人才, 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课题 “高校 ‘两课’ 队伍建设研究” 的成果之一。(汪洪:武汉工程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袁丽美:

 武汉工程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湖北武汉%$&&’%)责任编辑余岚观察与思考#%

篇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与社会2015年4月下 第12期总第594期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探析 苏 畅 ( 成都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四川成都611137 ) 【摘要 】高校党建是党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肩负起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前提条 件。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实现高校 “ 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的。本文从高校党建与思想 政治教育历史进程与值得注意的问题两个角度 出发,首先对教育发展脉络进行初步的梳理,其次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发展 重要性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 年 3 月 2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 书记刘云山在中央党校座谈会上强调 :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 治引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高校党建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新中国成立伊 始,直至今时今 日,它以特有的存在方式 ,或多或少的影响 着不同领域的脉动。党建工作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可不提。

 一、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历史进程 1978年 4 月,邓小平在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发表 讲话表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 位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雏形初现。随后,党中央陆续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高校 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教 育,旨在全面促进高校党建工作顺利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之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初 期 ,主要围绕党的 “政治” 教育、“思想” 教育、“拨乱反正” 、 校领导班子 “ 重建” 等问题展开,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作为高校党建第二个阶段——曲折发展期,时间锁定在 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前。党中央在 1986 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 以此为导火索遭到部分 “有意” 之士利用,在包括学生在内 的社会大众间传播所谓西方 “ 自由” 、“ 民主” 、“人权” 价值 观,企图歪曲事实,污蔑党和政府的 “资产阶级 自由化” 运 动。党和政府作了两项改革以扭转混乱的社会状态。首先, 在全国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推行,阐明资方资本主 义 “ 自由化” 本质,践行邓小平所提出的 “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 、“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这一践行在 1987 年中央《关 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得到进一步 提炼和升华 :高校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推动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其次,中央政府全面提倡高校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转型工作 ,重视创新。这个时期,政府更加重视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科学性、有效性。从高校党员基础群众的 培养到党员干部的思想解放,或是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治理水平的完全与和谐,都致力于挣脱原本 “条条框框” 的 束缚 ,努力实现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同时期高校开始大 胆创新改革,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固有体制的推 翻开始有所作为。

 历史上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 快速发展时期 ,始于 1980 年代末期。随着****的平息, 党中央开始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心。这一时期的工作任务,是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在高校党 建会议中明确继续落实 “校长负责制” 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迎接 21世纪教育发展新挑战、新机遇。1993 年, 国务院下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从法 律的角度规范了高校党建在改革开放之后重要地位。经过不 断的发展,20 世纪 9O年代以来,进入 21世纪,国家陆续 对高校辅导员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在内的高校党建 工作做科学的规划布置。党的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提出 “ 和谐 社会” 建设 ,全国高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校园和谐思 想文化宣传,重视党的领导,强抓党的建设,创新学生思想 培养模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一批批合格的社 会主义建设人才。******在 2014 年底,《第二十三次 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必须肩负起学 习研究马克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 ,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建设的根本保证。今年初,全 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培 I班在成都召开,教育部 思政司司长冯刚做主题演讲 ,表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 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宣传作用 ,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不同的层面, 深刻的阐述和表达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对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完善的愿景。

 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几个重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维护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大学,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走向最终胜利。

 立德树人,根本在于教育。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摇篮,是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最重要舞台。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是培育一批有志青年、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精 髓的必经之路。

 ( 一 ) 加强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015年 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 从七个方面强调高校作为我国 “ 意识形态” 建设主阵地,必 须坚定不移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艰巨任务。《意见》 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 ******为核心的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时刻坚持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为基础的思想引领路线。

 从另一种视角来解读,前有马克思的历史巨著 《1844 政治经济学手稿》,后有中国文学名著 《平凡的世界》,各自 从不同的层面对社会关系 ( 人的思想 ) 重要性 、对社会所必 将产生的影响做了丰富的诠释。马克思写 ( 下转第 256 页 ) 20 15 .V 0 L .594 .N 0 .12· 13 ·

 青年与社会2015年4月下 第12期总g 594期 礼 “术” 与法 “术’’ :

 儒法对处理君臣关系的不同思考 沈蜜 刘学斌 (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 】君 臣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 的政治关系之一,也是政治思想家研究的主要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儒 法两大思想流派均主张在处理君 臣关系时应运用术。其差异在 于,儒家将君 臣关系定位于道义关系,在处理君臣关系上以礼 为范,侧重于对君臣双方的规约,可称之为礼 “ 术” 。法家则将君 臣关系视为利害关系,其用于君 臣关系的术单纯从君利 出 发,为君主驾驭群 臣出谋划策,可称为法 “ 术” 。

 【关键词 】荀子;韩非子;儒 “术” ;法 “术” ;君臣关系 春秋至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关系成了关乎社会发展和 稳定的关键所在,能否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成为社会事务中的 重要环节。同时,君臣这两个角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先秦时代的儒法两家在面对这一复杂的关系时都或多或少地 涉及 “术” 这一思想——为君之术 、为臣之术。“术” 在解 释和运用于君臣关系方面都发挥了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 上接第 13 页 ) 出了 :“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生产关系” 的科学 论断,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积极为经济 基础服务的社会现实。这一理性论断放置今 日,不难发展加 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建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现实需求——培育大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相 适应的。笔者认为,《平凡的世界 》不仅仅是表现小环境下 小人物的爱恨情仇 ,更多的是在揭示大环境的社会剧烈变革 下,作为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信念的坚持,对于未来的向往。

 青年人满腔热情,最富有创造力,最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积极 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我们一直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于端正方向,稳定轴心骨,培养新时代背景下能够为我国 未来综合实力增强积极献言献策的有为青年。

 党的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 是一个哲学问题,值得细细品味。老子在 《道德经》中说到 :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致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 以无事的态度去做事 ,以无味的态度去品味。所谓 “无为” , 其实也是一种 “ 有为” ,一种 “顺势而为”。共产党的成立、 发展、壮大有其特定的规律 ,顺应时代变幻的客观要求。坚 持不断完善完整党的领导 ,一方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另外 也体现了党不断自我增值 、自我监督的积极态度。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作为一种 “ 为” ,必须建立在以加强党建的前提 , 在青年学生、辅导员队伍 、领导干部群众等各个领域长期坚 持 的积极举措 。

 ( 二 ) 关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 治教 育的几点建议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如何 做到教书育人的 “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 ,加强理论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 ,教育部长 袁贵仁同志发表《创新法制人才培养机制》署名文章指出,“思 想政治建设是法制创新人才培养的首位 ,加强学科理论体系 研究,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高校应加强在马克思主义 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方面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基础研究。

 结合实践培养一批理论创新人才,编写全国统一的理论核心 教材,特别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创新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革新关系着高校在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创新教学方式,活化理论成果,科学 化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进入学生大脑,强化理 论 的效 用。

 ·25 6 · 2 0 15.V 0 L .59 4 .N O .12 其次 ,加强思想舆论宣传工作。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理论建设是基础,那么思想舆论宣传则是点睛之笔,不可 或缺。高校应创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针对学科 最前沿知识展开讲座、发表论文、组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 术氛围,行之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内涵。

 高校的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建立健全宣传长效机制 ,不只是 针对高校师生 ,更要面向广大社会群众 、政府单位 ,从学理 上不断拓展宣传内容和模式,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最重要环节。建设主 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任职教师建设、辅导员思想素质建 设。高校教师,特别是 “理工科” 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 知识的学习是重点,展开定期的专业培训,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育书育人 、先育 自身” 。近年,辅 导员队伍建设愈来愈受到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视,辅导员 作为与学生衔接最为紧密的 “第一线” ,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不言而喻。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带 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整体思想素质的地下,高校党建工作的 难以维系。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个人思想 政治水平、文化水平 ,对教育领域实现资源的整合,培育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业人才有绝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 京:人 民 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5- 01—20.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 民出版社, 20 00 . 【4]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修订增补本)[M】.中华书局, 20 09 . [5] 袁仁贵创 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N】冲 国教育报,2014— 1 1 —1 4 作者简介:苏畅 ( 1981.08一 ) ,男,汉族,重庆人 , 助教 ,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五: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认真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 30 年来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恢复与初步建设、 曲折发展、 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理论上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更加清晰地标示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与前进轨迹。

 在此, 笔者从理论创新角度对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做一总结和论述。

 (一)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 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战略转移, 各项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但社会上仍有极少数人打着“拨乱反正” 的幌子, 举着“社会变革” 的旗号, 从“右”的方面否定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转移上来, 1978 年后, 以“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为契机,

 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进取的一系列论述, 冲破了教条主义的多年禁锢和“两个凡是” 、 “两个估计” 的束缚, 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此相适应, 高等教育及理论战线也打破了以往的沉闷, 开始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

 本阶段,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以拨乱反正、 恢复建设为主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坚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主要表现如下:

 1、 重新确立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模式、 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1978 年 4 月,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指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

 他在 1980 年 12月 25 日党中央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明确强调, “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 形势教育、 思想教育, 包括人生观教育、 道德教育” 。

 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 特别是邓小平的重要讲话, 重新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目标和方向, 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与此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刀切、 大呼隆” 的简单化做法, 确立了 实事求是、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

 在教育模式上, 改变了过去那种运动式的、 口号式的、 急风暴雨式的方式, 代之以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说理教育、 引导渗透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教育方法上, 坚持寓教于乐原则。

 除课堂讲授外, 还采用了专题讨论、 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和各种其他形象化的手段, 力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 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 娱乐、 体育活动, 感

 染学生、 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 从而把党和国家提倡的方针、 政策渗透、 融化到各项活动过程中去, 用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2、 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普遍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的教育。

 党的工作重点实现战略转移时, 为避免社会上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打着“解放思想” 、 “民主、 自由、 人权” 旗号制造思想混乱、 煽动闹事而给高校及大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严重后果, 高校党政领导依据邓小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及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布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深入了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 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 对大学生进行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中心的形势政策、 道德品质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坚定党的信念, 把爱国主义的情感、 觉悟, 变成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才道路。

 3、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大学生在高度关注改革开放的同时, 也在对许多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进行反思、 辩论和求索, 反复思考着自我与人生等大问题, 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性特点。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各高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规律的研究。

 1980 年 12 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青少年研究所, 把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随后, 上海、 辽宁、 广东、北京、 广西也纷纷建立了青少年研究机构。

 1981 年 10 月, 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在昆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 , 会议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建设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一些省市和部分高校相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 出版相关刊物, 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 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各地高校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课程建设上, 不仅逐步恢复了高等学校正规化的马列主义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同时也组建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党委宣传部、 系总支、 团委及学生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交流情况, 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 加强协作, 不断提高马列主义课程的教学质量。

 4、 恢复、 调整与重建领导班子,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

 “*****” 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机构遭受了全面破坏。改革开放以后, 在总结汲取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体制,即“校 (院)

 长负责制”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 八大以后)

 —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 年《高校六十条》 颁布以后)

 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78年)

 第一次明确规定:

 高校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这种体制, 对于高教战线的拨乱反正, 克服当时高校内部管理的混乱局面, 使高教事业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0 年 4 月教育部、 团中央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强调,

 “必须建立一支坚强的、 有战斗力的政治工作队伍” , “校系

 两级都要有一名副书记主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可根据具体情况, 设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机构, 如学生工作部或青年工作部。

 要把行政、 共青团、 学生会、 工会、 教师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 共同做好工作” 。

 随着《意见》 的逐步贯彻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与此同时, 高校党建也得到了恢复、 调整与重建。

 1980 年 12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调整与加强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一要建设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 陆续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二要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文化水平, 争取两年时间内使各校 60%以上的领导成员达到大专毕业或相当于大专毕业的文化水平。

 经过 1980 年到 1983 年的调整,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状况已大大改观, 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

 曲折发展阶段 (大致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

  曲折发展阶段, 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的进展。

 “但是, 我们党现在的状况还远不是都令人满意的, 党内还存在着不少没有来得及清理和解决的严重问题。

 ” 。

 加之, 在反对精神污染的过程中,

 由于开始时某些政策界限不够清楚, 以致有的地方和单位一度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特别是党中央在 1986 年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后, 一些人打着拥护改革的旗号, 利用国家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遇到的困难, 以及存在的党风不正等问题,极力丑化党的形象,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 自由、 人权” 和价值观, 主张“全盘西化” , 直接造成 1986 年下半年以后全国部分城市高校学生请愿、 游行运动愈演愈烈的现象, 最终酿成 1989 年****的****。本阶段,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以“围堵” 、应对学潮、 保持校园稳定为中心任务。

 主要表现如下:

 1、 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职责, 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7 年 3 月 5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公共课)

 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 强调,中共中央发[1987] 年 1、 2、 3、 4、 6 号文件指明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 方向, 也为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指明了方向。

 1987 年 3 月 17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

 教学的意见》 指出, 自 1985 年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 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反映是好的。

 但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

 1984年以来发生的学潮表明,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已经不同程度地侵蚀了学生的思想,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认识模糊, 极少数学生有严重抵触情绪。

 继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 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也是当前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1987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在总结前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针对当时高校的思想实际, 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目标、 方向与职责, 即: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 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当勤奋学习, 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之间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 。

 各高校认真贯彻《决定》 精神,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把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改善学生学习、 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初步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1987 年 5 月 29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在改革、 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决定》 强调:

 “在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 己的重要任务, 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决定》 要求, 要努力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要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建设, 大力提倡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同时, 要提高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

 《决定》 还要求全党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努力把他们培养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人才。为此,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克服和防止只重视智育和轻视德育的倾向, 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充分重视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建设, 要将品、 学兼优的教师和毕业生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去。

 高等学校的领导干部, 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 等等。

 这些工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

推荐访问: 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 党建 汇编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