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11篇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11篇

时间:2022-06-16 09:18:02 来源:网友投稿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11篇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1

  一、发展前景

  当前电子商务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改变了以往的商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地向农村渗透、延伸。基于我乡区位、资源优势,我乡发展电子商务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高原优质农副产品丰富,苹果、猕猴桃、樱桃等果品、有机蔬菜和杂粮、白酒,农家优质鲜活畜禽货源充足,产品质量好,地方特色明显,在线上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双向性也可以使得我乡原本不富裕的农户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需品。拓开农产品销路,预计可带动全乡2000余人创就业,实现100户以上的贫困家庭脱贫。

  二、农户的商品流通现状

  (一)农户消费

  因地处边远,我乡农户的消费现状是物品价格高,品种选择少,假货劣质产品泛滥,商场相对集中城市,购物路程较远。

  (二)农产品销售

  销售渠道少,很难推广价格高的经济作物,运输效率低下,缺少有能力的农村经济人。

  (三)农产品的需求

  日用品、农药、化肥、服装、家用电器等农资产品成本高,种植品种单一,供求信息相对较少。

  三、主要任务

  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但复制性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有效的经济产业链。虽然起步晚,但位于山区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具有特色点和创新点。

  (一)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成立电商协会,打造高原特色电商品牌。通过加入ali,JD等知名电商,形成在大电商品牌下的品牌。建成1至2家龙头示范企业,带动全乡全体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人才达到20人以上。形成1个统一的电商品牌。

  (二)完成特色“线上+线下”网点布局

  我乡电商基层薄弱,基本无法实现广泛农户的线上操作,需要建成,100%的村委会建成电商服务网点,促进农产品上线和帮助农户购买线上商品的双向流通。

  (三)实现传统农业的电子商务化转变

  全乡50%以上传统农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经营。

  (四)全生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品牌初步形成

  与知名专业旅游网站合作,建设旅游旗舰店,打造原生态旅游电商品牌。

  (五)开设讲座

  设立电子商务宣讲讲座。条件成熟时,设立一处集创业培训、电商运营、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电商创业讲座。

  (六)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到201x年培育2家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201x年培育1家旅游电商龙头企业,201x年,努力建成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乡政府所辖各位部门协作,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支持政策,优化电子商务企业办事流程,提高效率;协调农村信用社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积极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结算业务提供便利服务;乡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完善数据采集系统,科学采集、整理分析、统计报送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依托乡政府为电商提供创业培训、场地和资金支持;乡政府设立电商创业引导资金,根据网店成果“以奖代补”鼓励电商创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x年,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的共同努力,实现除极个别偏僻村之外的网络村村通。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农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企业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全乡物流信息网络和智能物流体系;支持农村、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

  (四)加强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以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商协会为支撑,打造电商服务体系,为全乡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商协会,建成线下实体服务平台和线上服务平台,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及会员服务、会员分销管理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农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在第三方平台上建立高原农产品特色馆,推出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每年重点开发不少于1款优质农产品。帮助电商运作机构进行产品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及认定;鼓励电子商务机构通过第三方取得信用认证、信用评级。

  (五)营造电商发展的社会氛围

  在全面做好乡域内电子商务培训的同时,分批次、分层次安排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先进的农户等到电子商务发展较好地区参观考察,以开阔思路,增加信心;强化典型的宣传推介,以实实在在的利润,树立一批电子商务典型,总结推广电子商务典型企业的先进运营模式及经验,通过典型带动全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五、投资预算

  (一)线下电商服务中心站预计投资30万元,村委会电商服务网点预计投资20万元。

  (二)成立电商协会预计投资2万元,加入天猫会员或者京东商城预计投资20万元。

  (三)品牌宣传推广预计投资2万元。

  (四)举办农村电商讲座预计投资5万元。

  (五)“以奖代补”鼓励当地电商,预计所需5万元。

  完成农村电子商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预计所需总计84万元。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

  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对**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绿色**战略,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创新绿色低碳为动力,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绿色获得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筑牢绿色根基。

  (二)工作原则——接续攻坚,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问题导向,环保为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集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系统保护,区域协同。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主动靠前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共享。——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力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稳中有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并尽最大努力进一步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Ⅴ类水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区域协同治理更加深入,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绿色**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持续下降,碳中和取得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体责任,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综合运用法治、市场、技术等手段,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紧抓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同控制,优化污染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加快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绿色升级。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城市韧性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按照“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原则,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外调绿电规模,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促进绿色氢能示范利用。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市新增能源消费量优先由可再生能源保障。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超过14.4%。稳步推进“煤改电”“油改电”“气改电”,加快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

  (六)加快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实现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物和碳排放少的高精尖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能等产业,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提升城乡建设和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研究供热体系低碳化重构方案。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制定完善支持使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一揽子鼓励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车,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坚持全域多层次增绿固碳,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七)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机制,做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低碳试点示范,引导企业争创绿色低碳“领跑者”,发挥公共机构在低碳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八)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研究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减排措施,动态更新应急减排清单,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按照国家部署,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应急联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九)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升级,加强石化、涂装、医药、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全过程管控,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和原辅材料。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和使用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持续推动汽修行业优化整合提升。实施氮氧化物减排专项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氮氧化物减排,积极推动燃油锅炉、老旧燃气锅炉绿色化改造,推进老旧家用燃气壁挂炉更新升级。严控、压减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和剩余水泥产能。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十)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基本淘汰国四排放标准重型营运柴油货车,在本市部分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等电动化进程,加快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积极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在石化、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以及机场等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清洁运输。

  (十一)开展大气面源治理。持续加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深化牵头部门统筹抓总,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执法的监管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扬尘管控,制定本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综合监管方案,严格落实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标准,推进裸地生态化治理。深化餐饮油烟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商务楼宇、经营性餐饮单位日常监管执法,研究推动家用高效抽油烟机替代。开展氨排放来源研究和污染治理,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加大恶臭异味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环境管理。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二)着力打好劣Ⅴ类水体消除攻坚战。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一河一策”分类施治,消除劣Ⅴ类水体。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统筹治理,将整治任务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挂账督办,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水环境动态管理和联合执法。谋划实施新一轮水环境治理方案,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质增效,杜绝污水直排问题。集中开展“清管行动”“清河行动”,减少汛期溢流污水、初期雨水直接入河。推动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的溯源精细化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监测,防止返黑返臭。

  (十三)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以提升水资源安全水平为目标,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统筹开展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因地制宜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动态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农村水源地环境整治,提升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研究推动官厅水库恢复饮用水源战略储备功能。统筹实施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试点示范,定期评估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十四)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为原则,根据流域禀赋,开展上游流域自然恢复和中下游流域人工修复试点,保持并改善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全市水生态质量稳中向好。加强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统筹河湖及其滨带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水土流失防治新模式。研究建立水生态状况监测评价体系。深化市内和跨区域水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探索双向补偿机制。加强流域联保联治,推进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等流域综合治理。

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十五)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老旧厕所更新改造。深入推进农业全程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5%、43%,推动农药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持续开展农膜回收行动。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小微黑臭水体。

  (十六)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地共管”为抓手,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扎实开展分类管理,动态更新管理清单,积极探索推广安全利用措施。严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督促用途变更地块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鼓励提前开展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加强巡查检查。

  (十七)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试点建设3至5个“无废园区”。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和新污染物环境监管。建立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处置设施共建共享。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十八)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两线三区”全域管控、“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到2025年,生态控制区面积力争达到市域面积的75%。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制度,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引导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模式,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十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关键区域和重点物种保护,建设生态廊道。统筹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加强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强化湿地资源监督管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二十)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及时稳妥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首都辐射环境安全。实施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方面噪声治理,明确各类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到202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城市副中心声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好。

  七、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十一)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土壤等方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修订工作。制修订环境监测评价、设备节能、碳排放监测等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宣传普及。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二十二)完善经济政策。各级政府要将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匹配。研究制定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健全覆盖多领域的市场化、多元化、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价格政策,严格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差异化电价政策,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发展绿色金融,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构建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

  (二十三)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集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到农村全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并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小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推动市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设施,为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及时清运提供便利。

  (二十四)提高监管效能。健全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完善环评、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强化关键工况参数和用水用电等控制参数自动监测。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统一管理,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温室气体等监测能力。

  (二十五)构建服务型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新能源利用、储能、坚强智慧电网、智能微网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开展污染形成机理及本地化特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研究,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

  八、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六)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市负总责、区级抓落实的攻坚机制。市、区两级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总体谋划、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确保日常工作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

  (二十七)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完善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限期解决。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明确本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及牵头负责机构和人员,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监督。各级政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加强环境司法。各区、市有关部门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二十八)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强化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逐步将市级督察范围扩大至市有关部门、有关市属国有企业,确保例行督察、日常督察、专项督察和派驻督察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强化督察问责、形成警示震慑、推进工作落实、实现标本兼治。健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机制,加强调度督导、销号管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十九)强化宣传引导。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宣传展示大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十)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注重选拔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对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4

  根据市扶贫办关于印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池扶组〔2020〕13号)要求,市水利局决定从6月下旬至9月底开展决战决胜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结合脱贫攻坚夏、秋季度攻势,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全面完成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等问题整改,突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定点帮扶等工作,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全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强化攻坚保障,通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实现“攻坚一百天,脱贫夺胜利”,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

  二、时间安排

  从6月20日到9月30日,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20日至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实现“六个所有”。一是所有措施6月底前必须全部落实,包括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年初制定的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等;二是所有问题6月底前必须全部整改,包括中央脱贫攻坚巡视整改“回头看”反馈的牵头问题及配合问题整改、暗访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等;三是所有工作6月底前基本完成任务,按照《池州市2020年决战决胜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及后续补充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主要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四是所有资金项目6月底前基本完工,饮水安全项目必须全部完工;五是所有饮水安全问题6月底前必须全部解决,绝不能还有短板漏洞;六是所有帮扶村未脱贫户6月底前要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第二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主要任务是在实现“六个所有”的基础上,对照标准分段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具体分为三个环节:7月上旬全面完成走访排查,重点围绕贫困户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和定点帮扶村贫困户“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情况,逐村逐户逐项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着力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建立问题清单;7月中旬全面整改到位,对照问题清单,立行立改、边查边改;7月下旬全面开展“回头看”,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严格落实核查销号,确保各类问题整改清零。

  第三阶段(8月1日至9月30日)。主要任务是巩固整改成果,提升脱贫成效,认真做好国家和省各项考核评估准备工作。结合脱贫攻坚普查和扶贫年度扫尾,以每10天为一环节,滚动开展排查—整改—“回头看”,实行工作闭环管理。利用60天时间,对7月份排查整改结果进行再巩固、再提升,同时全面梳理水利扶贫年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完善档案资料,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帮扶村贫困户全面达到脱贫标准,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巩固巡视整改成果。

  1.全面完善问题整改。针对市委整改方案反馈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仍有短板弱项中饮水安全保障不到位问题,坚持举一反三,结合大走访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核实到位,并强化整改措施,从加快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加强供水工程水质消毒和检测方面入手,确保6月底全部整改到位并取得实效。

  2.切实巩固整改成果。全面巩固整改成果,以整改促提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利行业扶贫、定点帮扶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二)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作任务。

  3.全面完成饮水安全项目。各地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适时会商调度,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扫尾,所有项目6月底前务必全面完工。

  4.持续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各地要全面、动态排查,动态跟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防止因汛期等各类风险可能导致的饮水安全等问题。加强与扶贫部门对接沟通,以扶贫部门最新调整的贫困户信息为准进行数据比对,做到信息相符。根据扶贫部门的贫困户信息,对尚未排查到的贫困户,必须开展逐户核查,填写一户一档排查表,要求现场调查人员、贫困户现场签字,县区水利部门签署核查意见并盖章确认。发现问题同步整改,实现动态清零,并及时录入到省农饮工程信息系统,确保水利与扶贫部门及省市县上下数据一致。

  5.全面加强供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工作。各地在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集中开展一次清洗消毒的基础上,要逐一建立净化消毒设施管理机制及档案,确保规范开展净化消毒运行管理工作。继续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对新发现的问题要立查立改。同时,要加强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选型、药剂选择的指导,组织开展净化消毒及设备使用业务培训,指导供水单位做好净化消毒工作,确保每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合格达标。

  6.完善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机制。各地每月要对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1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常规指标检测;督促规模水厂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化验室,按不少于9项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余量)的要求配齐检测设备,配备专业检测人员,按规定做好水质日检工作。各村部必须要留存最新的水质检测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工程,要认真分析不合格指标,提出针对性合理措施,加快问题整改,组织开展复检,确保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7.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其他工作。积极水费收缴。9月底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收费处数占总工程处数的95%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乡镇,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推进规模水厂标准化建设。从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全面排查整改,10月底前逐个验收销号。落实农村饮水“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发挥三个责任公示牌、供水服务卡等作用,及时解决饮水问题。

  (三)着力强化定点帮扶成效。

  8.实施定点帮扶六大提升行动。按照《市水利局2020年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持续开展定点帮扶“六大提升行动”,着力推进精准帮扶,落实“一人一措施,一户一方案”,对照“八看八问”、“二十看二十问”、“六看六问”等内容,认真核查村户脱贫情况,做到“户户到、人人见、项项查、问题改”。市水利局每月至少入村调研1次,组织局帮扶责任人每月集中入户走访1次。

  9.扎实推进消费扶贫。充分发挥局办公室和工会作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形成消费扶贫新格局,真正让贫困群众增收、受益,巩固脱贫成效。

  10.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若干问题解答》的宣传解读,对基层干部、贫困户做好宣传,加强与扶贫、统计等部门沟通对接,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好脱贫攻坚普查。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水利局成立全市水利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区水利(农业农村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局帮扶责任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决战决胜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日常事务,做好与上级的联络、协调与服务工作。同时,成立“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加强对各地水利脱贫攻坚“百日行动”督导(见附件1)。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地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逐项逐条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问题整改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局帮扶责任人要严格落实联系帮扶机制,走访中要及时帮助村户解决实际困难,对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帮扶村反馈,由帮扶村逐级上报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三)加强跟踪问效。各地要把从严从实贯穿“百日行动”全过程各方面,坚决做到真走实访、真查实改,解决问题、攻克难题,加强业务指导,明确工作标准,及时答疑解惑,推进帮扶资源力量下沉,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深化作风整治。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决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常态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暗访检查,指导服务,督促整改。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人和事,以作风建设新成果促进水利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坚决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

  “百日行动”期间,市水利局将对重点工作进行旬通报,各县区要从7月9日起汇总上报工作进展情况至市水利局,以后每月逢9更新上报。局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问题排查、整改落实情况,从7月起于每月5日前报市水利局(见附件2-4)。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的,市水利局将适时进行约谈提醒、启动问责。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5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区人社局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各股室、各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现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就业帮扶方面

  1、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助力脱贫人口增收。

  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确保脱贫劳动力、重点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不低于3.7万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招商分局和创业者协会等作用,为外出务工相对集中地区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力维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联胜”“震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推进“帮扶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就业模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数稳定,不出现断崖式下滑。

  2、加强就业帮扶车间监管,助力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我区经人社、扶贫部门联合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30家,均正常运营。2022年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监督、管理,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带动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无法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确保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正常,带贫率不低于10%。

  3、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数总体稳定,对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进行托底安置,积极面向弱劳力、半劳力以及无法外出的脱贫人口开发乡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乡村公益岗位开发不少于2000个,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作用。

  二、技能培训方面

  1、持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围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智力度,鼓励引导各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家乡、投资家乡、回报家乡。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创业力度,稳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人员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培训。2022年,计划培育乡村创客20名、创业创新带头人170名以上。深入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全区重点培育340名左右乡村企业家人才。

  2、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农村转移劳动者、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和就业困难人员等接受免费职业培训。2022年,计划开展免费培训1500人次。

  三、乡村人才振兴方面

  出台我区乡村振兴人才支持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积极支持乡村人才就业创业,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振兴专职队伍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开展村级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社保帮扶方面

  1、开展社保宣传扩面工作。

  积极加强与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沟通联系。依照省级统筹“降费率”的最新标准,及时调整全区参保基数。开展全区范围的宣传扩面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公告、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短信提示等方式,鼓励全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以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体。

  2、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

  根据区委文件精神,继续落实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二级及以上)等特殊群体代缴城乡居保保费,符合条件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加强与区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双包”工作

  1、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重点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干部走访重点监测户每月至少一次、脱贫户每两个月至少一次,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和关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不断提升选派干部履职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解决驻村工作后顾之忧。

  2、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规模。

  将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发展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探索,提升村集体经济途径。

  3、完善兜底保障措施。

  将加大政策扶持,采取项目扶持、干部帮扶、党员联帮、集中供养等形式实施帮扶,通过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措施,带动发展,共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6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二、主要任务

  通过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

  通过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状况缓解一批。

  通过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

  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赋能一批。

  通过产业带动、资产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种方式帮带一批。

  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行动结对帮扶一批。

  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扶贫帮助一批。

  三、重点行动

  (一)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行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发挥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带动作用。

  (二)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结合健康扶贫、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下乡入户等工作,推动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三)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依托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对15-50岁有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文盲开展扫盲工作,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四)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业技能培训,利用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五)光伏助残扶贫行动。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设施,或集中建设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发给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获得资产收益。

  (六)电商助残扶贫行动。依托国家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和有利环境,借助知名电商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培训,扶持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电商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增收项目。

  (七)百村千户乡村旅游助残扶贫行动。依托旅游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结合中西部地区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实际,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适当的岗位就业增收。

  (八)“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施开发就业岗位、开展手工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与制作,帮扶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九)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发动各级共青团、青联、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依托现有扶贫和助残政策项目,针对贫困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支教助学、扫盲、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技能辅导培训、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等志愿扶助。

  (十)残疾人脱贫典型示范引领行动。遴选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引领贫困残疾人增强脱贫信心,自觉参与到就业创业和劳动生产增收的行动中。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将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范围并重点核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信息,掌握残疾人贫困户享受扶贫开发政策和项目落实信息,建立数据动态比对分析机制,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中实现信息共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建立贫困残疾人脱贫台账管理系统,动态反映和监测贫困残疾人脱贫与返贫及政策措施惠及情况。

  (二)加强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因抚养(扶养、赡养)人生活困难、事实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认定条件的,纳入救助供养范围。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政府代缴保费保险政策。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条件且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给予积极支持,优先享受迁入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确保残疾人搬迁对象生活稳定、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对于特殊困难残疾人搬迁户,鼓励地方采取提供安置房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在制定和实施搬迁规划中同步做好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四)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进度。精准识别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存量,各地可结合实际,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适当提高危房改造的补贴标准。鼓励各地通过贷款贴息、集中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过渡房等方式解决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危房户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在危房改造中同步做好无障碍改造。

  (五)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培训。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要格外关心贫困残疾人家庭,指导组织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残疾人贫困户结对,通过结对帮扶,增强残疾人贫困户脱贫信心,引导村民理解尊重和关心帮助残疾人,带动文明风尚,激发更多力量带动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增收。

  (六)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就医费用结算服务。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使贫困残疾人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实行农村贫困残疾人住院先康复医治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对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加快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和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预防措施,减少贫困地区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贫困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工作,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以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重点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自理和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

  (七)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优先培训贫困残疾人,将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他们在农业领域创业。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接受培训,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落实对残疾人贫困户培训后资金、场地、设备、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与扶持政策措施。结合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加大对返乡残疾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将脱贫致富的优秀残疾人纳入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八)支持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特殊教育资金和项目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加大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资助,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接收学前残疾儿童。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优先获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建立完善贫困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津贴政策。加大对生活贫困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的资助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与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帮扶机制。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7

  为了加快水利目建设,确保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水利局的统一配置,决定开展水利项目百日攻势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围绕加快进度、促进开工、加强保障三大任务,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加快水利项目建设,保障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总体目标。

  利用百日时间,聚焦全局力量,突破一批政策处理、募集资金、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三个项目开工,加快四个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两个重大项目前期和三个中小河道管理项目前期,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18亿元。

  三、攻击重点。

  1、政策处理攻势。全力处理建设项目政策中留下的问题,确保顺利施工。主要攻势项目有松源溪管理项目周墩防堤工程、屏都新区防堤工程政策处理工作竹口溪管理项目竹下村、平岭岗堤政策处理工作。

  2.项目开始了。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确保杨楼溪生态小流域综合管理水保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11月开工建设,松源水文站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3、项目进度攻击。根据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合理倒置工期,加强协调,有效解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加快松源溪管理项目、竹口溪管理项目、大潭门电站建设进度,确保年度投资计划顺利完成。

  4、项目前期攻势。加快项目前期,加强协调沟通,加快兰溪桥水库扩建、马蹄峯电站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成市局提出的年度目标3个中小河流管理项目审查,加快年内项目开工建设。

  四、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水。

  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取得实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

  五、实施步骤

  2013年水利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1、动员部署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对照年度投资1.18亿元的目标,全面部署破难攻坚任务,落实局领导领衔责任,明确时间进度,确保每个项目有人抓,有人管。

  2、集中攻坚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各项目领衔领导、责任科室按照项目进度要求,细化时间节点,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圆满完成攻坚任务。

  3、总结考核阶段(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各科室要每月10日、25日对百日攻坚活动进行自查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措施。1月10日前,各领衔领导和责任科室,对照年度考核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和自查,以迎接考核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围绕目标,全力推进。各项目责任科室、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水利项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紧围绕“百日攻坚”活动目标,精心组织,**难题,科学安排实施计划,创造良好施工条件,用倒排时间制定推进计划,确保完成百日攻坚目标。

  2、**难点,合力推进。各项目业主单位要全面推进攻坚活动,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协调,针对难点开展攻坚,要加强与县发改、财政、相关乡镇(街道)等单位沟通协作,真正有效**项目审批、资金、政策处理等问题,尤其要集中时间、精力,力争政策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新突破。

  3、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为确保水利项目“百日攻坚”活动扎实推进,各项目责任人要对项目进行分类处理,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切实负责到位、协调到位、解决到位、服务到位,营造浓厚的项目攻坚氛围。

  4、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在“百日攻坚”大会战期间,各科室要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局分管领导加强对分管项目的督查,对项目进程成效显著、工作表现优异的科室和个人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对执行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督促整改、严肃处理,以进一步督促各项目的实施,确保“百日攻坚”大会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圆满完成项目年度建设任务。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8

  根据“全省水利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部署,结合我县水利实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自即日起至9月份,在县水利系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管执法,利用3个月左右时间,在县水利系统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和重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严厉整治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违规行为,彻查严改安全隐患问题,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及较大社会影响事故。

  二、重点内容

  (一)迅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局属各单位、各科室,按照6月8日、6月17日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夏季和汛期安全生产特点,立即行动,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工地,深入企业和生产岗位,迅速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要变重事后查为事前严查严防,做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重点内容:一是督促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各企业要立即组织安全生产管理力量,按照“四个不能省”和“五个抓好”的要求,结合汛期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组织开展一次全面彻底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严控各类风险源、风险点,确保风险管控到位、隐患排查整改到位;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百日攻坚行动。各单位要迅速调集执法检查力量,制定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细化执法检查措施,采取双随机检查、明察暗访、组织专家检查等各种方式方法,全部下沉到基层、下沉的企业生产一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建筑施工领域

  重点整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履职不到位,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特别是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不组织专家论证、不严格按方案施工等行为;查处存在的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企业落实职工教育培训主体责任不到位,企业安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危险化学品领域

  以“两重点一重大”为重点,突出关键环节、重要工艺装置设施及危化品储存罐区等重要部位,重点整治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特殊作业环节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外来施工队伍管理不到位,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联锁、紧急停车、安全仪表系统配备不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制定不完善,重点装置和关键设施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生产,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不落实及应急预案管理、演练、准备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作要求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督,推动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科室各下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百日攻坚行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各科室各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要亲力亲为,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听取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措施,并亲自组织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都要建立台帐,做到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二)落实部门监管职责。

  各科室各下属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抓好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要充分运用行政处罚、责令停产、暂扣吊销证件、查封扣押等法律赋予的权力,采取常规执法、明查暗访、突击抽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和严重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确保百日攻坚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严格工作标准。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五个一”:制定一个具体行动方案,解决一批重大安全问题,开展一次异地执法检查活动,问责一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一次安全警示教育。要以新修订的《省安全生产条例》为执法依据,坚持“重典治乱”,强力推进“一重点,全覆盖”式专项检查,加大依法处罚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场向企业负责人反馈: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当场完成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当场下达执法文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涉嫌违法的,必须当场启动调查程序。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9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20--年底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

  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20--年脱贫102户192人。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02户192人在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总之针对不同的家庭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

  3、时间:20--年10月底。

  四、帮扶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贫资金支持一点、工作组队员干部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村干部对贫困户子女

  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组临时党组织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利用集团所属公司职工培训场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安置到集团所属企业就业。同时,要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农业产业项目。四是信息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农村致富项目,搞好网络信息、技术、销售模式(互联网+)服务,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10

  20**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六、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全面保障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县重点车辆源头隐患清零攻坚方案篇11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

  为进一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省、市、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安排部署,加强对受灾群众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动态监测,及时预警致贫返贫风险,提升脱贫成效,深入巩固脱贫成果,结合全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镇范围内受灾群众存在的返(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从而有效杜绝返贫和新增致贫,持续深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确保受灾群众及建档立卡脱贫户在现有政策下脱贫稳定、边缘户不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达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监测对象

  (一)监测对象识别标准

  1.受灾脱贫不稳定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

  2.受灾边缘易致贫户:年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二)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况

  1.受灾群众中家庭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

  2.受灾群众中家庭唯一住房为土坯房,但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稳定超过6000元,无重大疾病、残疾人员或丧失劳动力等情况。

  3.受灾群众中子女有消费型车辆、商品房、公职人员、实质性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老人户不列入监测对象,各村要切实加强子女教育或采取司法援助等方式,解决老人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注意:1.子女与老人分户的,子女条件较好的也不纳入监测对象范围。2.纳入监测对象须是同一户口或生活经济共同并满足纳入监测的条件。)

  三、监测内容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调查。

  (一)收入监测。详细了解受灾群众当月收入数额变化,预判是否存在收入不达标或明显下降、来源不稳定、渠道不合理等返贫风险。

  (二)“两不愁三保障”监测。查看核实受灾群众教育、医疗政策是否持续享受,住房、饮水、生活用电、通讯等硬件是否持续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不能够稳定实现。一是因突发灾害导致房屋受损存在安全隐患或因灾造成无房的情况。二是因突发灾害导致群众水源被污染,无法使用的情况。三是因其他灾害原因造成“两不愁三保障”不能稳定实现的风险。

  四、监测方式

  镇、村联动,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将受灾群众名单报镇乡村振兴中心,按照乡村振兴中心的要求落实,结合适时入户走访,对受灾群众中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预警监测,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五、监测步骤

  按照镇乡村振兴中心的“排、访、评、录、测、补、销”七步工作法对受灾对象进行筛查确定、动态监测、分类帮扶、补短销号,具体步骤为:

  (一)初筛初定

  第一步∶精准“排”。每月5日前,由村“两委”、第一书记负责,帮扶干部等人员参与组成工作队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将受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稳定,收入不达标等情况,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困难家庭户作为拟监测对象,集中核实并上报镇乡村振兴中心。

  第二步:重点“访”。每月10日前,镇党委、政府统筹组织村两委对村上报的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开展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并同步做好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直系亲属信息采集。

  第三步:综合“评”。

  1.村级初评(每月15日前)。村委会排查汇总初步受灾群众名单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进行初评,提出初评意见。形成初评意见后,在统筹组织人员逐户核实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复核,形成书面评定结果反馈到县级相关部门。

  2镇上评定(每月18日前)。镇扶贫办对反馈对象名单,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拟纳入监测对象名单,初步锁定名单后报县进行比对。

  (二)准确锁定

  第四步︰准确“录”。根据县及部门比对形成最终锁定名单后,由镇扶贫办反馈给各村核实信息,核实完毕后将组织力量录入大数据平台。

  第五步:每月“测”。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受灾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三)分类帮扶

  第六步:分类“补”。根据监测对象、分类实施帮扶措施:

  1.以“补”为主,对照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对于收入不达标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协调就近和外出务工等途径增收,对收入不达标且无劳力的,民政部门负责加强兜底政策扶持;对于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达标的,由水务、教育、卫健、住建等负责补齐短板。

  ⒉以“扶”为主,根据受灾群众劳动力状况和收入结构,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就业创业培训、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多元促进增收,巩固提高脱贫质量。

  3.以“引”为主,突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主题,加强扶志扶智教育等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四)精准核实销号

  第七步:核实“销”。根据县级相关和乡村振兴中心的反馈信息后将进行再次核实并标注销号。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防止受灾群众返贫是底线任务,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镇级各部门和各村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亲自过问、亲自负责、亲自组织,严格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动真碰硬排查。各村和镇级各部门要对受灾群众严格对标“一超六有”标准,“一户一户的过,一项一项的问”,做到不遮掩,不隐瞒,不留死角,准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抓好问题整改。各村坚决落实主责主担,主动发现、排查辖区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及进纳入监测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出现规模性返贫。

  (三)严格执纪问责。对于受灾群众脱贫成效回头看排查工作严格执行“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镇纪委在督查发现若有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实等情况的,将通报至村级和帮扶单位并纳入年终考核。

推荐访问: 攻坚 源头 隐患 车辆源头隐患清零工作总结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存在的问题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工作汇报 重点车辆安全隐患清零方案 隐患车辆排查清零 重点隐患车辆排查整治 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隐患清零工作总结 重点车辆和驾驶人源头隐患清理 重点车辆专项整治方案 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