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精选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29 12:42:01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精选文档)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3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4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5

  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6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7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8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方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9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2、2,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3、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1)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5、完全数: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完全数,也叫完美数。完全数较小的有6,28,496,8128……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自然数中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奇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邻自然数之积为偶数。

  如果乘式中有一个数为偶数,那么乘积一定是偶数。

  9、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2、2,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3、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1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1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都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线段的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3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4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5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6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7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方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

  (4)把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5、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8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9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

  1、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2、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像6、28、496、8128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

  6、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8、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11、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2、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3、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14、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6、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17、正方形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18、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0、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和m/3。

  21、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2、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3、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4、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量长、宽、高。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25、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6、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a÷b=a/b(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比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0、像1 1/2,1 3/4...这样的数叫做带分数。

  3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3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33、它们最大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5、4/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6、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7、6、12、18是3和2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8、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39、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0、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最多,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1、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4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43、复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别。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2)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3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线段的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4

  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5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6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7

  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8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9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

  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

  1.约数与因数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毕达哥拉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这个数本身就是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亦即: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3)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

  一、意义

  1、小数乘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2×5),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5个3、2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简记为:一算,二看,三数,四点,五去;

  2、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4、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积的近似数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这一单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骤如下:先按照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算出积,再按题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去掉。

  如:0.599保留两位小数是()

  2、通常情况下,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关于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

  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决问题

  1、实际生活中的估算应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分段计费的问题,比如乘坐出租车的问题、电费水费的问题都属于分段计费。解决方案有两种:第一种分段计费后在合并;第二种全程单价计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额。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4)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数都是55人,班级男女生比例谐调,对于新课程教材,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还算比较扎实,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两个班级差生都比较多,尤其五年级,很多差生已经开始妥协,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差生的培养。上课的时候要特别关照后进生的发言,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优等生带差生,帮助差生也能在数学上获得一定的收获。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圆,百分数,圆柱与圆锥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百分数、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学习分数及比的前提下教学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比例尺的认识、比例尺的应用,对于百分数来说,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圆柱与圆锥两个单元。对于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比之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生先弄清楚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对于圆柱与圆锥,要在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体积计算是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原来的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会把假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意义和性质,利用比例的特点以及正反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等。

  3、知道圆的有关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圆的相关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观和联系实际,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加强拓展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的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1.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均数的方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19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本班学生纪律观念较差,爱动好说,自我约束能力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强调组织纪律,实行分小组量化管理,把团队精神.集体观念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六、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 7课时

  2.*移与旋转 4课时

  3.小数除法 11课时

  4.简易方程 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3课时

  6.因数与倍数 5课时

  7.统计 4课时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6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倍数和因数;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为学习分数做准备,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

  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识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什么是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和最简分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5、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

  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8、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11、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本班情况分析

  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结合上学期年级期末成绩,部分学生能独立的学习,认真地完成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时的课堂教学中,让优秀生带动中等生,另外,教师要对待优生加强辅导,使中等生转化为优秀生,提高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存在问题分析

  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符号和数字也写不好。

  3、*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缴交作业不按时或作业没完成。

  5、基础知识不扎实。

  6、答题速度缓慢。

  三、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四、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周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要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1.课上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中的几点方法。

  1、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给优秀生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

  3、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3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他们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一些。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学困生能进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在书写上要进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加减法:7课时

  (2)长方体(一):10课时

  (3)分数乘法:12课时

  (4)长方体(二):10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5)分数除法:8课时

  (6)确定位置4课时

  (7)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8)数据的表示和分析:8课时

  (9)总复习 :5课时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 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5。每周参加教研活动,听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五、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3。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五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五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七单元是总复习,目的是通过系统整理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可以说将青岛版小学数学的特色发挥并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特点: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数学情境。

  由“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情境串的呈现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渐简约。本册教材突出表现为:一是创设有利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如圆、圆柱与圆锥单元,呈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圆柱、圆锥形状的物品作为情境;二是突出数学信息,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数单元,在假日旅游的背景下,更多呈现的是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的数学信息,便于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创设纯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单元的相关链结,小数、百分数、分数互化的知识以及第三个信息窗中绿点标示的问题,没有在信息窗中呈现,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给出。

  2.突出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探索新知”。

  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进行重墨体现。例如,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材从现实问题“怎样求冰淇淋盒的容积?”入手,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学生联想已有的知识经验--圆面积的推导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体积,解决冰淇淋盒容积的问题。

  教材的这一基本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素养。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点体现在对知识的结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相比,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例如,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编写,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本册教材编排顺序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样编排,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理解。又如,传统教材是先学习比例尺,再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而本册教材是先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后再学习比例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编写本册教材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材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方法,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圆周率和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渗透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总复习的编排可以说是青岛版教材的又一大亮点。在教材送审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前几套教材在送审的过程中均因总复习*淡而未获通过。本套教材在总复习方面进行了独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的思路与特色,将系统整理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等进行了充分地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编排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形成系统的网络体系。总复习根据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版块,引领学生按知识体系有条理的回顾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重视数学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总结和提升。传统的总复习内容只包含知识与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回顾整理,同时还注重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回顾整理。教材设计了“知识与技能”和“策略与方法”两大版块。一方面,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整理;另一方面,对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渗透的转化、数形结合、模型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新型的复习方式,注重教师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教材在知识与技能中设置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两个版块。“讨论与交流”版块是提示学生去体会学习知识的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启发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回顾整理;“应用与反思”版块则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自我检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4)练习题少而精。传统教材总复习部分的练习题量比较大,机械重复的内容较多。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本教材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并精心设计每道练习题,使每道练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突出复习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5)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日记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日记1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啦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啦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啦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3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1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之情。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造句:

  屹立:*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河山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满山遍野 锦绣山河 江山如画

  四、辨析

  “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

  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着重在“矗”,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着重在“耸”,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着重在“挺”,挺拔而直立。形容精神饱满,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2

  一、填空: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写近义词:

  喧嚣(喧闹)聆听(谛听)沉醉(陶醉)凉丝丝(暖烘烘)扩展(收缩)沉醉(清醒)

  三、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

  例: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例: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四、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气吞山河

  写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瀑布的现代诗: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时时来一阵风,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10篇(扩展7)

——八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3篇

八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1

  1. have a great/good/nice/wonderful time

  =have fun = enjoy oneself 玩得高兴

  3.end of year party年终晚会

  4.take … away拿走,取走

  5.all the time=always一直,始终,总是

  6. ID card身份证

  7. old people’s home养老院

  8. make money赚钱

  9. around the world = 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世界各地

  10. go to college上大学

  11. work hard努力工作(学习)

  12. a professional athlete职业运动员

  13. a dream job理想的职业

  14. make a living (by) doing通过…谋生

  do sth for a living做某事谋生

  play sports for a living靠体育运动为生

  15. play sports进行体育运动

  = get/do exercise

  16. get injured受伤

  17. in fact事实上,实际上

  18. mobile phone移动电话

  19. too much太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too many太多(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much too 太......(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20. laugh at sb嘲笑某人

  21.wear jeans穿牛仔

  22.let sb in/out让某人进/出

  23.half the class一半的学生

  24.have a difficult time with/doing sth做某事有困难

  25.be famous for因….而

  26.be famous as作为…而

  27.work with与......打交道;和......一起工作

  28.bring sth to ... 把某物带来......

  29.watch a video看录像

  30.get an education接受教育

  31.The rules for.........的规则

  32.study for a test为考试而学习

  33.have a chance to do sth有一个做......的机会

  34.in class在课堂上

  35.花费相关短语的总结:

  sb. pay some money for sth.某人为某物花了…(钱)。(pay---paid)

  Sth. cost sb. some money/time.某物花了某人…(钱/时间)。(cost---cost)

  Sb. spend some time/money on sth.某人花了…(时间/金钱)在某事上。(spend-spent)

  Sb. spend some time/money (in) doing sth. 某人花了…(时间/金钱)做

  It takes/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花了某人…(时间)做某事。

八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2

  1.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

  should是情态动词,它的基本用法是必须和其他动词一起构成谓语。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意为"应该......"。

  should(应当,应该)用于所有人称,表示劝告或建议。

  eg. You should wait a little more.

  你应该再多等一会儿。

  --- I have a very bad cold.我感冒很厉害。

  ---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have a rest.你应该躺下,多喝水。

  2maybe与may be

  1.maybe是副词,译为“也许、可能”,相当于“perhaps”。如:

  Maybe h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也许他能回答那个问题。

  He maybe is from the USA, too. 他可能也来自美国。

  2.may be中的may为情态动词,译为“可能是......”。如:

  He may be from the USA, too. 他可能也来自美国。

  She may be our English teacher. 她可能是我们的英语老师

  3too many,too much与much too

  1.too many意为“太多”,用于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如: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我们班上有太多的学生。

  2.too much意为“太多”,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如:

  We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3.much too表示“太”,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如:

  The box is much too heavy, so I can"t carry it.

  箱子太重了,所以我搬不动它。

  4 few、a few、little、a little的区别和联系:

  1.few / a few用来修饰可数名词,few表示否定意义,没有,几乎没有;a few表示有肯定意思, 有几个。 例如:

  He has few friends here, he feels lonely. 他这里没朋友,他感觉寂寞。

  There are a few eggs in the basket.篮子里有几个鸡蛋。

  2.little / a little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little表示否定意思,没有,几乎没有。

  a little 表示肯定意思,有一点儿。 例如:

  There is little ink in my bottle, can you give me a little ink?

  我的瓶子里没有墨水了,你能给我点儿墨水吗?

  5not…until直到…(否定句)才,动词为短暂性或瞬间性动词

  She didn’t leave until we came.

  He went shopping after he got up.

  =He didn’t go shopping until /before he got up.

  ……until/till直到???(肯定句)动词为延续性动词

  We stayed here till/until 12 o’clock.

八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3

  1. soap opera肥皂剧,电视(连续)剧

  2. on Friday night 在星期五晚上

  3. be mad at=be angry with 生……的气

  4. have a surprise party for sb

  为某人举行一个惊喜晚会

  5. not … anymore不再,再也不

  not … any longer

  6. get nervous 变得紧张

  7. direct speech 直接引语

  reported speech 间接引语

  8. first of all 首先

  9. do a homework project 做家庭作业

  10.pass on 传递

  pass sth to sb

  Pass on the message to sb 向某人传递信息

  11.work on 从事,设计,演算,操作

  12. be supposed to do sth.被期望(要求)做……,

  应该做……

  1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擅长……

  15. report card成绩单

  16. have a (bad) cold患(重)感冒

  17. be in good health=keep/ stay healthy身体健康

  18. end-of-year exams 学年考试

  19. have a big fight with 和…大打一架

  21. forget to do sth.忘记要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了某事

  22. get over克服,恢复,原谅

  23. a poor mountain village一个贫穷的山村

  24. sound like +n听起来像

  25. Graduate from 从……毕业

  26. In the mail 在邮箱里

  27. It"s a good idea for sb to do sth某人去做某事是一个好主意

  28. China’s rural areas*的偏远地区

  29. sea level海*面

  above sea level海拔

  30. the thin air稀薄的空气

  31. agree with sb./sth.同意, 与……相符(一致)

  32. both … and …两者都

  33.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34. open up打开,展开,开发,揭露

  open up one"s eyes to 开拓某人的视野到......

  35. a good start一个良好的开端

  36. care for=look after=take care of照料,照顾,计较,关心

  37. in danger处于危险之中

  38.start a bad habbit养成一个坏习惯

  39.copy one’s homework抄袭某人的`做业

  40.send one’s love 问好

  41.find science really difficult发现科学真的很难

  42.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43.decide to do sth决定做某事

  44.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nd...在...和...之间没有区别

  45.it"s just that...只不过,只是

  46.be over结束,完成

  47.in the city of......市

  48.a one-year program一个一年期的项目

  49.people who need help需要帮助的人

  50.something we can do for them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