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4篇

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4篇

时间:2022-08-25 09: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4篇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 大连干部学刊2022年第5期·党史党建论坛·摘要院列宁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设想要要要野集中制冶一经提出袁便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4篇,供大家参考。

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4篇

篇一: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

干部学刊 2022 年第 5 期 ·党史党建论坛·摘要院 列宁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设想要要 要 野集中制冶一经提出袁 便遭到了卢森堡的猛烈批判袁 这引发了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论争遥 论争的焦点主要在于集中制是否会扼杀党内民主袁 党章条文能否阻挡机会主义潮流以及工厂教育和知识分子等相关问题遥 虽然双方的观点各有不同袁 但大多是立足于各自国情和党情的需要遥 通过此次交锋袁 不仅折射出了二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政治理念的差异袁 而且也推动了列宁从 野集中制冶 到 野民主集中制冶 思想的转变袁这对当下加强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遥关键词院 列宁曰 卢森堡曰 建党组织原则曰 集中制曰民主集中制中图分类号院 D26文献标识码院 A文章编号院 1671-6183渊2022冤05-0044-07民主集中制袁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袁 是列宁在比较完整意义上最先明确提出来的遥列宁与罗莎窑卢森堡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和理论家袁 他们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论争袁 不仅在当时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袁 而且对今天也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意义遥一尧 列宁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最初设想1898 年 3 月袁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虽然在明斯克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秘密成立袁 但有关组织建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袁 导致政党组织相对涣散袁缺乏战斗力袁 而这却关乎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方向遥 所以为了扫清障碍袁 列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考量袁 提出了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最初设想遥渊一冤 在特殊国情和历史背景中提出 野集中制冶在建党初期袁 列宁认为袁 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袁 是事关俄国革命运动成败的关键袁 所以他主张 野没有革命的理论袁 就不会有坚强的革命政党冶咱1暂 203 遥 为此袁 列宁立足于俄国的特殊国情和政治环境袁 强调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袁 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尧 团结的无产阶级政党袁 因为只有这从“集中制”到“民主集中制”要要 要 列宁与卢森堡关于建党组织原则论争的考察与启示刘进旭袁 李根寿渊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 江西 南昌 330031冤收稿日期院 2022-04-26基金项目院 201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建设研究冶 渊项目编号院18BKS020冤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遥作者简介院 刘进旭 渊1997-冤袁 男袁 河北邢台人袁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曰 研究方向院 党建理论遥 李根寿 渊1968-冤袁 男袁 江西宁都人袁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 法学博士曰 研究方向院 党建理论遥44

 大连干部学刊 2022 年第 5 期样袁 才能够 野既能领导准备性的斗争袁 又能领导任何突然的爆发袁 并且也能领导最后的决定性的进攻冶咱2暂 遥 由此可以看出袁 列宁最初的设想便是在坚持 野集中制冶 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遥但与此同时袁 在俄国的工人运动中袁 出现了反对列宁 野集中制冶 建党设想的经济派要要 要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遥 经济派推崇机会主义路线袁 鼓吹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袁 对动员工人群体参与政治斗争和使工人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批判的态度袁 并痴迷于经济斗争袁 强调维持政党组织内自由分散的状态袁 主张要在党内实行 野广泛民主原则冶袁 支持地方自治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遥 同时袁还抨击列宁的设想为 野反民主倾向冶袁 反对建立一个统一的尧 集中的政党遥列宁于 1902 年 3 月袁 在 叶怎么办钥曳 中袁 对经济派的相关主张进行了严厉批评袁 并就自己的观点做了阐释遥 列宁认为袁 在由沙皇野蛮统治的俄国国度里袁 谁若企图 野建立一个实行选举制尧 报告制和全体表决制等等的广泛的工人组织袁 那他简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空想家冶咱3暂 119 袁 相反必须创立一支由职业革命家所领导的袁 保持着高度秘密性的新型政党组织袁 且组织核心多是由一小部分素质高尧 有才干尧 够精明且是 野在同政治警察作斗争的艺术方面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冶 所组成遥 由这部分职业革命家来实行集中的领导袁 建立起严密的组织袁 制定好统一的章程袁 探索出部分服从整体尧 下级服从上级和少数服从多数的运行机制袁 以带领政治斗争走向成熟遥 从列宁的阐释中袁 我们可以看出他并非排斥实行民主制袁 而是由于俄国当时的特殊国情和历史背景袁 要求实行 野集中制冶遥渊二冤 在开展党内斗争中坚定 野集中制冶野集中制冶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型组织形式袁 不同于国际上的社会民主党所一贯采用的民主代表制即民主制的原则袁 所以遭到了主张联邦制的野崩得冶 分子和主张自治制的孟什维克派的挑战遥 特别是孟什维克派袁 对列宁的设想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 1903 年 7要8 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袁 会上由于党内对建党的组织原则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袁 导致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分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遥 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鼓吹 野自治制冶袁 对于 野部分服从整体尧 少数服从多数冶 的原则持否认态度袁 甚至将这种原则视作 野农奴制冶袁 并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泛滥袁 强调应该保持各个委员会的 野自治权冶袁并反对将参加党的组织作为成为党员的条件写入党章袁 甚至主张群众有 野列名冶 入党的权利遥 还鼓吹党内的 野每个同志和每个党的组织都有不执行党的决定的权利和自由冶咱4暂 袁 以偏激的观点强调正式的党章 野太过狭隘冶 野太过低级冶 甚至 野太过农奴制度化冶 了袁 从而约束了思想交锋和斗争的自由 野过程冶遥在此形势下袁 列宁在 1904 年 2 月至 5 月撰写了 叶进一步袁 退两步 渊我们党内的危机冤曳袁 对马尔托夫等同志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遥 列宁指出袁 要防止出现无政府状态袁 需要严格贯彻 野集中制冶 的组织原则袁 并将马尔托夫同志 野举一些小组涣散时代的例子袁 小组习气盛行的时代的例子袁 来替在党性确立的时代保持和赞美小组习气尧 无政府状态的行为辩护冶咱1暂 487的主张袁 视作 野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冶 和 野尾巴主义冶袁 认为这是俄国的虚无主义者和 野贵族冶 所持有的袁 并将这种推崇 野部分不应该服从整体冶 野拥护自治制袁 反对集中制冶 的幼稚诡辩和倾向袁 视作在组织问题上机会主义者所固有的根本特征遥 为此袁 列宁不但批判了鼓吹 野自治制冶 观点的机会主义者们袁 还强调要通过贯彻野集中制冶 的组织原则袁 制定一部正式规定的党章袁力求在党章的基础上袁 来加强党组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袁 并利用 野党章条文冶 来锻造反对机会主义的有力武器袁 这样便能在与一般的群众组织区别开来的前提下实现组织上的统一遥 通过党内斗争袁 使列宁进一步认识到袁 要对抗沙皇政府的野蛮统治袁 必须采取 野集中制冶 的组织原则袁 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团结袁 提高党的凝聚力遥二尧 列宁与卢森堡关于建党组织原则论争的焦点列宁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设想一经提出袁 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遥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者的普列汉诺夫视列宁的 野集中制冶 为 野波拿巴主45

 大连干部学刊 2022 年第 5 期义冶袁 对其进行了尖锐批评遥 而更为激烈的批判莫过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代表人物要要 要 罗莎窑卢森堡遥卢森堡在看到列宁 叶进一步袁 退两步 渊我们党内的危机冤曳 一书后袁 应孟什维克派波特列索夫的邀请袁针对列宁的思想主张撰写了 叶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曳 一文袁 随后发表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 叶火星报曳 第 69 号上袁 猛烈地抨击了列宁的设想袁 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主张遥 面对卢森堡的批评袁 列宁于 1904 年 9 月撰写了 叶进一步袁 退两步 渊尼窑列宁对罗莎窑卢森堡的答复冤曳 一文予以回击袁 指出卢森堡在曲解和丑化他的思想袁 甚至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逻辑袁 认为她所介绍的 野不是我这本书袁 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冶遥这样便掀起了列宁与卢森堡之间的第一次论战袁 论争的焦点在于以下几点遥渊一冤 关于集中制是否会扼杀党内民主问题的论争1. 卢森堡主张以 野自我集中制冶 代替 野极端集中制冶袁 避免出现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倾向遥 从俄国特定的政治背景出发袁 卢森堡并不反对列宁主张的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实行 野集中制冶 的观点袁 并认为俄国的社会民主党天生带有某些浓厚的集中主义色彩遥 因为他们成长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环境之中袁 而这种资本主义一贯推崇集中主义袁 且在薄弱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工人团体内袁 尚未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系袁 这导致各个党的地方组织之间处于一个相对涣散的状态遥所以袁 俄国的社会民主党要想在这样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内运行袁 则必须排斥任何 野民族联邦主义冶 的观点和 野分散主义冶 的倾向袁 不能妄想创立一个由 野多民族冶 和 野地区组织冶 结合起来的联邦政体袁 而需要将那些涣散的尧 杂糅的党小组组织和野一切民族的尧 宗教的和职业的集团冶 集中起来建立成一个紧密的尧 可靠的全国性政党袁 以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使命遥 从这一点来讲袁 卢森堡与列宁的主张一致遥 但卢森堡也只是将 野集中制冶 作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而已袁 并不能作为无产阶级建党的组织原则基础袁 所以就如何确定党内 野集中程度的大小冶 和定义 野集中化的更准确的性质冶袁 二人存在着严重分歧遥卢森堡将列宁设想通过依托 野集中制冶 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尧 团结的和紧密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观点视为 野极端集中主义冶 野无情的集中主义冶袁并认为这是列宁为了捍卫某种组织原则而企图否认另一种组织原则所提出的主张遥 卢森堡认为袁 列宁的这种集中主义的主张带来的结果便是赋予党的领导机关 野独断冶 的特权袁 从而带有消极的中央集权性质遥 因为在这种组织原则基础之上的党的各级组织缺乏 野行动自由冶袁 扼杀了其利用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来采取相应手段进行革命和斗争的 野首创精神冶 的诞生袁 从而导致党内民主的窒息和革命运动的萎缩遥 所以袁 卢森堡批评列宁的主张是一种 野毫无生气的看守精神冶袁 缺乏 野积极的创造精神冶袁 并认为其思想过程 野主要是集中于监督党的活动而不是使他开花结果袁 是缩小而不是发展袁 是束缚而不是联合整个运动遥 冶咱5暂 124同时袁 这对于当前俄国面临的时代背景来讲袁 其正处于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前夜袁 若继续用 野铁丝网冶 捆绑党的跳跃式扩展能力袁 将会对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带来野双倍的冒险冶遥 尤其是在党内袁 列宁主张实行严格的纪律袁 企图在组织建设上直接套用布朗基主义者的相关 野密谋活动冶 观点袁 使得党的一切组织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袁 无论在任何事情上袁 都机械地听从于中央机构的决定袁 沦为了执行命令的工具袁会导致中央委员会成了代替大家思考问题尧 制定计划和决定事情的 野真正积极的核心冶遥 因此袁 卢森堡猛烈地抨击俄国社会民主党的集中制 野不能建立在党的战士对中央机关的盲目听话和机械服从的基础之上冶咱5暂 120 袁 否则袁 将会机械地割裂 野组织尧 觉悟和斗争冶 之间的联系袁 增加各级委员会的不坚定性袁 加深了努力摆脱压迫的群众团体和摇摆不前的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袁 从而在由党的干部所组成的有阶级觉悟的党中央核心与提高阶级觉悟的普通群众之间 野筑起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壁冶袁 这样便束缚了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联合发展遥为此袁 卢森堡主张应当以体现组织精神的 野自我集中制冶 来代替列宁的 野极端集中制冶袁 将无产阶级的一切组织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袁 体现先锋队大部分人的 野强制性综合冶 意志袁 而中央机关则只是作为负责执行大多数党员群众意志的机构遥 这样46

 大连干部学刊 2022 年第 5 期一来袁 便是党内的最高机构去倾听和执行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意志袁 从而避免了出现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倾向遥2. 列宁辩驳俄国的政治环境不同于德国袁 野集中制冶 是基于现实需要所采取的特殊建党模式遥 面对卢森堡的批评袁 列宁辩驳本人是在不违反党的原则的基础上来坚持尧 批判和修改相关制度的问题袁而并非去讨论各种组织原则之间的区别问题袁 并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袁 野我在这一整本书中袁 从第一页起到最后一页止袁 都在捍卫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党组织的任何一种制度的基本原则冶咱6暂 35 遥列宁批判卢森堡的主张是在一种非历史的视角下谈论的关于建党组织原则的空想袁 而并没有考虑到 野集中制冶 的组织设想是基于俄国社会背景和特殊国情的需要遥 因为此时的俄国正处于资本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袁 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袁 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袁 镇压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袁 使得无产阶级要想公开化地开展革命运动袁 透明化地组建革命组织袁 从当时的时局来讲袁 这是十分困难的遥 所以列宁基于现实的需要袁 主张必须坚持 野严守秘密袁 极严格的选择成员袁 培养职业革命家冶咱3暂 135的组织方式袁 以开展暂时的秘密活动来代替公开斗争袁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袁 从而培育无产阶级政党对抗黑暗专制政权的实力袁 以保持中央委员会与地方各个党组织之间联...

篇二: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

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视察湖北期间,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每到一处都与基。

 层干部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把党中央的关怀带到千家万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 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2018 年4 月,******视察湖北并作重要讲话时指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十四个坚持”之一: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

 •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中国梦

 国家*****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

 。

 • 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

 • 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厘清“小事”与“大事”的辩证关系 不断拓展“民生”的内涵与外延 基础坚固大厦才能稳固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 湖北日报》 》5.29

 目 目

  录 • 一、民生的界定和基本内容 • 二、改善民生的发展历程与新时代内容 • 三 、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以发展为前提 • 四 、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路 • 基本讲课思路:

 脉络梳理、亮点归纳、理论分析

 一、 ‚ 民生 ‛ 的界定和基本内容 • 与 ‚ 改善民生 ‛相近的提法:

 • ——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 —— 发展社会事业 • —— 坚持共享发展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 改善民生≈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共享发展

 1. ‚ 民生 ‛ 的界定 • 广义 “ 民生 ” :是指居民的 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家庭、社团、旅游等。

 • 社会建设中的 “ 民生 ” :

 基本公共服务 (理论表述)

 • 关键词 :

 “公共服务” (不是私人服务 )

 、“基本”(不是全部)

 2. 基本公共服务 视角下的 ‚ 民生 ‛ 范围 两大类,八项内容 • ( (1 )基础服务类:

 公共教育、公共卫生、 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

 (免费提供)

 • ( (2 )基本保障类:

 生活保障(含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 。(有条件提供)

 • 当前社会建设中的民生内容:“ 3+2” 。

 • “ 3” 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

 • “ 2” 是指收入和就业保障、住房保障。

 。

 • (公共文化:文化建设)

 • (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经济建设)

 • 十八大报告:

 •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

 •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 就业。

 •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 收入。

 • (四)统筹推进城乡 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

 • (五)提高人民 健康 水平。

 • 十九大报告:

 • (一)优先发展 教育 事业 • (二)提高 就业 质量和人民收入 水平 • (三)加强 社会保障 体系 • (四)坚决打赢 脱贫 攻坚战 • (五)实施 健康中国 战略

  (1 1 )服务内容广泛

 • (2 2 )国民需求无限

 • (3 3 )国家能力有限

 • —— 政府首先要保障的是“基本”民生。

 • (讨论:

 能否全民看病免费、住房免费、吃饭免费、穿衣免费、坐火车坐飞机免费? )

 思考与讨论:

 ‚ 民生 ‛ 为何定位是 ‚ 基本公共服务 ‛ ?

 思考:

 “公共服务”能否都均等化? 基本服务 —— 中等服务 —— 高等服务

 村村通公路— 高速公路— 地铁、飞机场 义务教育— 大学教育— 研究生教育 文化站— 文化广场— 大剧院 公共卫生— 县市医院— 三甲大医院

 小 结 • —— 政府必须改善和保障好基本民生

 • —— 但是,政府的“民生”职责范围 需要科学界定。

 二、改善民生的发展历程与新时代新内容 • ( 一 )

 发展历程 • 1 1. . 第一阶段 ( 1979 — 2003 年 )

 , 民生逐步走向市场化时期 。

 • 80 年代:基本延续 , 逐步放开;

 • 90 年代:快速推进市场化 、 社会化

 • 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改善民生主要靠自己、靠市场

 • 民生问题日渐突出

 • 关键词:

 初级阶段、市场化、社会化

 • 90 年代中后期:

 基本公共服务 非均等、非均衡、不公平 的现象突出。

 • —— 基本公共服务重视不够

 • —— 不均等普遍存在并加剧

 • 基本判断:

 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特征;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2. 第二阶段( 2004 — 2012 年),民生赶超式发展时期 。

 • 胡温新政: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观

 • —— 社会政策集中出台时期,国家倾其全力对民生改善进行助推。

 • —— 改善民生在国家政策体系中从从属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

  胡鞍钢:

  从社会保障方面的整体公共支出情况看,2008 年,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公共支出为20647.6 亿元,到2013年就达到了59019.5 亿元, 期间年均增幅达到23.4%, , 约为同期我国GDP 年均增速的两倍;  5 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方面总体公共支出相当于GDP 比重从2008年 年的 的6.57% 增至2013 年的10.04% 。

 • 胡鞍钢, 《“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趋势与任务 》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年 年2 月

 《 湖北科学发展案例选 》  孝感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 孝感市开展“双基创建”活动

 提升就业援助能力

  以公益化为取向、以集团化为引领的宜城新医改之路 ;  当阳市调整社会救助政策:提标+ 扩面+ 直达;  襄阳市樊城区倾心建设“阳光家园” ;  武汉市推行服务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制度 ;  黄冈市全面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 ;  黄石市探索“五个一”住房保障模式 ;  秭归县探索创建“幸福村落” ;

 3. 第三阶段 (十八大以来), 民生的质量提升阶段。

  —— 在民生建设的方向上,由过去的‚从无到有‛转向‚ 从有到好‛;

  —— 在民生建设的重心上,由过去的增量改革转向 存量改革 。

  —— 坚持‚共享发展‛新理念

  —— ‚ 中国梦‛

 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新高度、新需求和新内容 • 1. 新高度 (重要意义和价值理念)

 • 一般表述与基本意义 (十七大、十八大):

 • —— 是实现 社会和谐 的迫切需要 • —— 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 的需要 • —— 是建设 服务型政府 的需要 十七大报告: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十八大报告: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新高度 • ******强调:

 • ——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 —— 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

 民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首要内容 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 ***:

 •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

 民生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是党的性质的试金石 • 十九大报告:

 • “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 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 至高无上的地位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 新需求 :升级换档 • 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 发展起来的民生任务可能会更多、更高。

 • —— 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体现和需要。

 新时代更需要优质的民生服务 •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 • 中国进入新时代,民生需要“升级换档”

 新需求:

 升级换档 • 进入新时代:

 “强起来” • 产生新需求: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期望上涨到新高度。

 • 提高新民生:

 民生水平也需要“ 升级换档 ”。

 • 一是范围更大 (例如, 从“五有” 到“七有”:

 “幼有所育”

 + +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弱有所扶” )

 )

 • 二是标准更高 (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 三是服务更优 (党和政府增加更多的职责和任务)

 3. 新内容 • 十九大报告:

 • (一)优先发展 教育 事业 • (二)提高 就业 质量和人民 收入 水平 • (三)加强 社会保障 体系 • (四)坚决打赢 脱贫 攻坚战 • (五)实施 健康中国 战略

 • ——范围更广、标准更高、服务更优

 (1 1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新意和亮点:

 •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 一体化发展 • 办好学前教育 (供给、监管)

 •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范围更广、标准更高、服务更优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 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 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 2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 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 注重解决 结构性就业矛盾 • 提供 全方位 公共就业服务 •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 体制机制弊端 • 促进收入分配 更合理、更有序 •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 收入渠道 • 履行好 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

 •——范围更广、标准更高、服务更优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 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 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

 • 加大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

 • 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

 • 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3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按照 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 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 完善 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 建立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范围更广、标准更高、服务更优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 做好军烈属优抚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

 •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 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 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

 (4 4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 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篇三:你从伟大建党精神里得到了哪些启示

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中国史学

 5 新时代中国史学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蒋乾麟 李书吾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淬炼成钢,始终保持着建党之初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日后一切革命精神的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感悟精神之源,赓续红色血脉,伟大建党精神将激励和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激励和引领中华民族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发生了两个重大事件:一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 1919 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先进理论的指导对党的建立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真理的武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前提。1920 年 8 月,被

 历史评论 2021 年第 4 期6

 新时代中国史学 视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是时年 29 岁的陈望道在浙江义乌老家的柴房里废寝忘食、全神贯注翻译出来的,呈现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生动故事。这部著作对我们党的创立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或研究会的活动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不断增加。1921 年 7 月,党的一大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应时而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创建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自己的信仰,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这是我们的建党之魂。有信仰就有方向,有信念就有定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秉持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长征刚开始时,红军战士并不知道此行会走多久、走多远,征途会有怎样的艰难,却对送行的老百姓说,“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我们是工农武装,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突围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 8.6 万多人锐减至 3 万多人。红军将士视死如归、一往无前、向死而生,靠的就是理想信念。曾有人问邓小平,长征途中主要在做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 — “跟着走”,可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阿基米德曾自信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理想信念这个支点,撬动了中国、改造了社会、震惊了世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坚守理想是建立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之上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尽管征程漫长、道路曲折,但它必定实现,值得我们去追求。何为信仰?因信奉而敬仰、而坚定。******深刻指出:“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中国史学

 7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与使命密不可分,使命由初心所产生和驱动,初心由使命去体现和实践。两者统一于实践进程之中,并不断淬炼、增强与坚定。我们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时期。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连串的外国入侵,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那一时期先后成立的各种政党、团体 300 多个。为什么最终其他政党、团体大都半途而废、烟消云散,而中国共产党能够脱颖而出、胜利前行?因为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告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建立自立自强于世界之林的新中国,责无旁贷地担起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既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与生俱来的,又是其他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所不具备的。这是由我们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先进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先进性所决定的。这个初心使命一经确立,就成了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著名的淮海战役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我军约 60 万兵力对垒国民党军约 80 万兵力,最后歼敌约 55.5 万。奇迹是这样创造的:当年参加战争勤务的民工有 543 万人,其中支前民工 220 万人,大小车辆约 88 万辆。有一对新婚夫妇推着独轮车往前线运粮,新郎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牺牲了,新娘披麻戴孝、流着眼泪,

 历史评论 2021 年第 4 期8

 新时代中国史学 推着小车继续向前 — 有人民群众这样的支持,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不打胜仗吗?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使命,我们打赢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不会越来越少而会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始终坚守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奋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高尚情操。我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架子车队,把粮食、弹药运往前线 文仕博档馆 / 供图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中国史学

 9们党的创始人、老一辈革命家大多并非出身于贫困的工人、农民家庭。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实现崇高理想,他们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抛弃高官厚禄,毅然投身革命。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信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与陈独秀一起相约建党,被军阀张作霖抓捕,酷刑下大义凛然,绞刑时从容就死,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为革命“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26 岁的陈乔年临刑前微笑着留下的一句 “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至今仍让无数人泪目。毛泽东有 6 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朱德起初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但为了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抛弃了这一切,1976 年他逝世时,全部存款只有两万余元,其夫人康克清按照他的遗嘱全部交了党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胸怀革命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党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28 年中为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约有 379 万人,中国共产党人以每天牺牲近 370 人的代价,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说“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不是用了修辞手法,而是真实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各条战线涌现的英雄模范,从焦裕禄、王进喜、雷锋、孔繁森、杨善洲等,到前不久表彰的在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 1800 多位同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至今的牺牲奉献精神。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发扬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19 世纪末,高尔基在短篇小说《丹柯》中,描述了丹柯这位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的英雄,在暗无天日、方向难辨的茫茫森林中将自己的胸膛剖开,捧出燃烧的心为大家照亮前程。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就是捧给人民的心之火炬。正是这种不怕牺牲、

 历史评论 2021 年第 4 期10

 新时代中国史学 勇于斗争的精神之光,形成了我们党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必须保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不畏任何强敌、不惧艰难困苦、不计个人得失,进一步发扬牺牲奉献精神,强化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继续以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之光,照亮胜利之路、感动民众之心、成就伟大事业,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是无数党员用忠诚铸就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必须始终践行入党誓词中这一最核心的要求。******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这是党的生命所系。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以为党分忧、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历史的铁律。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一个小党、弱党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死,成为领导中国的执政党,说到底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执政党,必须对人民的中心地位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所有共产党员都是赶考者,都应该继续守好人民的心,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中国史学

 11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合,必须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本质决定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一起来,把坚持党的原则与站稳人民立场统一起来,把推进党的事业与不断为民造福统一起来,始终坚守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把党和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言行,都违背了党的本质、人民的意愿。要认真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高目标,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精神根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天大树。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淬炼成钢,始终保持着建党之初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日后一切革命精神的源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必将激励人们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迈进。(责任编辑:王 广 韦琛彦)

推荐访问: 建党 启示 得到了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