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2023年《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时间:2022-12-17 15:54:01 来源:网友投稿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而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怎么去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是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基于以上考虑,我是这样安排本节课的:

  1、以“元”为切入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例如在超市中用的标价牌就有小数。

  2、以“米”作*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紧紧抓住分数与小数的本质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晰理解小数只是分数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它们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

  二、不足之处:

  1、语言要规范,过渡语的衔接要自然,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导入部分时间过多。

  2、为什么要学小数?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很重要,要让学生产生对小数的迫切需要,要体现了认识小数的价值。

  3、生活中的小数要直接出示,我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小数的事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周围有很多小数。

  4、教师的引导、教师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性。每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思考。

  5、教学内容超出大纲范围,给学生增加难度。从而也导致课堂时间没有掌控好。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2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3

  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常能见到,所以教学时小数的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并可以用元、角、分的形式正确读出来,可是在读写小数时就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重点强调学生的看与听的感官,发现小数点的位置,读的方法与整数的读法区别,在读上下功夫,多种的形式反复读,强化读得正确方法。

  在教学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我反复的研究了教材的例题与学生的认知现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生活中并不多,所以这样的例题可以说就是就例题来讲,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没有发挥出来,探究的过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我把元与角的"练习题经过转换变成与例题一样的形式,通过1元与10角的关系,理解了1角就是0.1元的道理,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后,合作探究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题变成练习题进行拓展效果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怎样让他们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梳理成知识系统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来学习,而且在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更加喜欢数学。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4

  《认识小数》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通过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再试教之后,感到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来源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理性思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累,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小数,体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出学习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直观形象的出示,和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特别是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游戏,强化思维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厘米数转换成米作单位的小数,不只是对“转换”有了简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之外,还设计了“猜一猜”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读小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过渡显得很轻松和衔接。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小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理解。

  在巩固和延伸教学内容时,教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寻找,也使教学内容等到进一步的延伸,真正认识了小数的应用广泛。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否要求过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否需要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实效性强的数学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 “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 “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汉堡的价格,哪个物品的长度可以用0.65米表示…这样的练习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 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1厘米=0.01米”进行比较。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在后来的巩固练习中,遇到了困难。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6

  “小数的再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的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教学中,我们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们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1、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再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总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是培养一个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学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联系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猜测。

  3、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实学生能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但是却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用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家的想法,在课堂上我常常要问的就是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在日积月累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数学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培养不出能力来的,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练习来进行。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能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具有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7

  “认识小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和以往的自然数和分数有着不同的特征,学生通过这节课需要把生活中常见的这类现象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生活中的小数怎样读写,有什么含义,与整数有什么区别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在这节课上解决的,但是限于学生年纪较小,不可能带着这样明确的目标来学习这节课,采用一味地告知,势必引起孩子们“厌恶”的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这节课上,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总结,自主归纳出小数的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是能够保留的。从常见量的关系入手,探索小数的含义。利用人民币元与角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利用既有经验,“1角是把1元*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角”的前提下,复习分数1/10元的含义,进而引入小数,告诉学生1/10元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尝试分析1/10元的含义。接着从1-9角的分数与小数关系中,得到结论: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零点几元也就是十分之几元。结合米和分米的关系,模仿刚才探索的过程,再次巩固这个结论。脱离这两个单位,总结出一般性结论。在这两次探索过程中,探索一学生初次接触,探索起来存在困难,这是老师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探索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探索二中,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经验及时应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自主发现并总结出来结论,这样的结论才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结论更容易内化。两次探索的关系是有扶有放。类似于此的是例题与“试一试”的关系,书中的“试一试”是对例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内容的补充,这就决定了“试一试”不同于巩固练习,它是需要细化处理的。本课中,在用米尺测量文具盒长度的过程中,从刚开始只给刻度0和1,到把1米*均分成5等份,再到把一米*均分成10等份的过程中,学生三次思考并回答这个文具盒的长度是多少米,课堂上三次出现不同的答案,直到最后一次提示给出,学生仿佛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自己也反思发现前两次并没有把1米*均分成10份,从而巩固新学知识。而教师,在三次提示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中自己进行判断,并说明失误原因。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思考,自己纠正。有了自己思考的参与,从对比中得到的结论,更加牢固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

  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9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而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怎么去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是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基于以上考虑,我是这样安排本节课的:

  1、以“元”为切入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例如在超市中用的标价牌就有小数。

  2、以“米”作*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紧紧抓住分数与小数的本质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晰理解小数只是分数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它们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

  二、不足之处:

  1、语言要规范,过渡语的衔接要自然,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导入部分时间过多。

  2、为什么要学小数?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很重要,要让学生产生对小数的迫切需要,要体现了认识小数的价值。

  3、生活中的小数要直接出示,我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小数的事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周围有很多小数。

  4、教师的引导、教师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性。每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思考。

  5、教学内容超出大纲范围,给学生增加难度。从而也导致课堂时间没有掌控好。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3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接触小数,所以说,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成功之处: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出新知。

  通过看教材、读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结合具体的量“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特别是最近几年微信、支付宝等APP重红包的兴起,孩子们会经常接触电子红包。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导入我采用抢红包的形式,抢到的红包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二、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尽管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对于两位、三位等多位小数孩子们就特别容易出错。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思考、去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足之处:

  一、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本节课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语言不规范,课堂语言的感染力不够强。

  本节课是一节认识课,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相对能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学生的夸奖还需挖掘,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4

  《认识小数》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通过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再试教之后,感到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来源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理性思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累,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小数,体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出学习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直观形象的出示,和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特别是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游戏,强化思维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厘米数转换成米作单位的小数,不只是对“转换”有了简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之外,还设计了“猜一猜”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读小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过渡显得很轻松和衔接。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小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理解。

  在巩固和延伸教学内容时,教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寻找,也使教学内容等到进一步的延伸,真正认识了小数的应用广泛。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小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否要求过高,是否需要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否需要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反思,才能上出实效性强的数学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5

  《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找到带有小数的物品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6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学反思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但是没有完全依懒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序的板书,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如果整合教材,该简要简、该详要详,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或者说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预设不到位,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变动。

  3.语言表述不够精简。一是对学生的提问及知识传授的语言不够精简,再是对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已经非常到位,也存在不必要的重复现象,即造成教学时间的流失。

  4.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板书是为了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

  闽侯实验小学 执教老师: 陈春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88-89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的学习,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从学生生活实际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价格。但是,学生在此积累的关于小数的认识还属于“街头数学”,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建立在“街头数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的理性认识,即让学生获得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北京奥运会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唤起学生对已有小数表象的回忆,从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出小数。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乡的情怀。

  2、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试读小数,自己进行分析、判断。由于在四年级还要具体认识小数,所以在这里只是对小数的读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该如何读小数。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通过课件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姚明与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猜一猜、写一写、说一说,以及紧接着的介绍自己的身高、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同时,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课件适时地展示小数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预设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有关奥运会中的数据

  北京奥运会我国荣获51枚金牌。福建小将何雯娜,以总分37.80 为*夺得奥运历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实现了历史突破。 何雯娜,20岁,身高1.61米, 体重49.5千克。在比赛中她空翻高度惊人,最高蹦达8.65米。她的成功,使全体福建人为之欢呼雀跃。

  2、引出课题

  二、联系经验 学习读写

  (一)读一读

  尝试读——分析比较——总结提升

  (二)写一写

  介绍书写——收集典型作业——展示——评讲

  (三)说一说

  1、出示商品与价格,说说这些商品的价格是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2、介绍课前收集的商品价格。

  3、小结

  小数点的左边是表示多少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表示几角,第二位是表示几分。

  (四)忆一忆

  超市中的商品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突出重点 理解意义

  (一)、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这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写成0.1米。

  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表示的长度相等吗?所以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板:1分米=1/10米=0.1米)

  0.1米有1米那样长吗?所以小数点左边写0,小数点右边的1是表示1米还是1分米?

  (二)、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三)、自主理解以“元”作单位的一位、二位小数的含义。

  (四)、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像0.1 、0.2、 0.5 、0.8 、0.9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一位小数。其实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呢?

  像0.01 0.06 0.10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我们把他们叫做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几。

  四、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

  1、理解“何雯娜身高1.61米”、“空翻最高达到8.65米”中两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2、改写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

  3、介绍自己的身高。

  4、用小数猜老师的身高。

  5、介绍小数发展的历史。

  五、总结评价 促进发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把这节课的最佳表现定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请用一个小数来表示。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要达成这一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努力走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

  首先,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奥运会及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借知识经验促正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小数的读法,学生似曾相识,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中产生的两种正误读法,唤醒生活经验,并借整数读法形成知识经验的正迁移,明确小数的正确读法。再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3、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本人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生动简练,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其次,整个教学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资源”方面,本人做得还不够,比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当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过到8.65米,让学生说说“8.65米是表示多少时,一个学生说成865米,此时本人只是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果课堂中巧妙地说:“看,对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样高吗?那她岂不是成了孙悟空?其实8.65米只比我们的两层楼高一些,那8.65米应该表示多少呢?”通过如此引导,想必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9

  今天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出现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及时进行了纠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老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容易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生在题卡上写,老师巡视。然后出示所有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最后用一道题进行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现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均分成10份。在第二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整堂课上下来老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总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读写小数。

  二、以“米”作*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点没有实施,但是本意确实如此。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历这个过程是幸福的,整个教学中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实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要是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一厘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3、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也许是以前习惯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些高估,所以导致前松后紧。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总之,通过这次备课讲课评课听课的一系列活动,深感到自己对小学数学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预设不足,高估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出现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及时进行了纠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老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容易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生在题卡上写,老师巡视。然后出示所有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最后用一道题进行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现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均分成10份。在第二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小数的知识,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而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怎么去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是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基于以上考虑,我是这样安排本节课的:

  1、以“元”为切入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例如在超市中用的标价牌就有小数。

  2、以“米”作*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

  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同时紧紧抓住分数与小数的本质联系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晰理解小数只是分数的一种简单的书写形式,它们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

  二、不足之处:

  1、语言要规范,过渡语的衔接要自然,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导入部分时间过多。

  2、为什么要学小数?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很重要,要让学生产生对小数的迫切需要,要体现了认识小数的价值。

  3、生活中的小数要直接出示,我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小数的事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周围有很多小数。

  4、教师的引导、教师问题的提出要有明确性。每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思考。

  5、教学内容超出大纲范围,给学生增加难度。从而也导致课堂时间没有掌控好。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3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接触小数,所以说,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成功之处: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出新知。

  通过看教材、读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结合具体的量“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特别是最近几年微信、支付宝等APP重红包的兴起,孩子们会经常接触电子红包。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导入我采用抢红包的形式,抢到的红包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二、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尽管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对于两位、三位等多位小数孩子们就特别容易出错。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思考、去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足之处:

  一、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本节课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语言不规范,课堂语言的感染力不够强。

  本节课是一节认识课,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相对能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学生的夸奖还需挖掘,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4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5

  《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找到带有小数的物品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6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7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下面谈一点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实施有效迁移 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台上建立。

  3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4合理设计习题,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功能(我的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

  我们知道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小数”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没有分数那么精确,但比分数实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据往往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近似值;而且适合比大小,从左到右逐项比较即可,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像分数一样去通分;此外,小数更为直观形象,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把握定位。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以往的“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基本不会涉及认识小数的必要性以及学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小数的质疑。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认、读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而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会从整体来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会认识小数的必要性。

  课一开始,在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小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小数知识的基本经验,会简单认、读小数。

  这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小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颠覆性的,因为从来都是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都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为什么要学这个。但现在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去思考了,这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种,尽管不全正确,但却是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成果。

  接着,我以测量身高为例来说明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的。对此,学生是能理解的",而且也能提出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时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啊,为什么还要学小数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思维水*,我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水*来考虑是否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在上述了解认识小数的必要性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课本第89页例1。”

  学生自己在学习例1的过程中,发现了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从而初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9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

  这部分内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玉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首先通过在第6题练习后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小学大小的方法,接着利用第7题按小数大小分成三组,这样学生不断巩固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了体现小数的使用意义,课本涉及了在第8提把改写成的用“亿人”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大小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及小数的改写,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其次利用“探索与实践”中的第9、10题时,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课上再组织交流,并说说活动中的体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自已的学习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我在教学中分为两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整理这部分知识时,我是以小数的意义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中的联系,进而体会到小数读写联系。其中,第3题通过看图填小数,帮助学生在用小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第4题通过交流不同数位上“5”的数值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位值原则和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本课中,通过整理与练习,学生能联系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小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学习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的时候,五角八分有学生不知道5.08中间的零要写出来,这点我强调的不够,应该反复多次的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就用零占位”,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小数王国》本来是想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进行选择先去哪个地方,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带着学生依次讲了下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作用没有表现出来。

  3、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加合理。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教学效果好多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认小数,读小数。所以我把这一环节尽量设计的简单,把时间花在含元角分的价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数量写成小数。

  教学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教学重难点没突破。其原因在学情考测做的不到位,学生对分数,对分米都遗忘的差不多了。这节课虽然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必定牵涉到分数,而我想当然的认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学生很好写,结果造成只有半数学生会写小数。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我对这节课的课堂生成把握不好,当我在发现学生对分数都遗忘时,我只是做了一点提示,结果学生还是没弄明白,直接影响后面写小数。

  其次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是对整个小数学习体系理解不够,也是没有细致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造成的。学生明白了小数的读写法这个目标全班基本都能达成,但对一些具体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和具体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目标就很差,我在设计时没分清楚这里的层次。讲的简单学生糊涂,讲的深入时间不够、学生不懂,结果学生学的一知半解。

  针对这些的问题,先把含价格的小数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这样学生理解轻松,时间也节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其次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做为重点,而载体并不用例题,选用了练习第一题。在这里既复习了分米和米的关系,有复习了如何写分数,然后还有余力稍稍让学生思考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的关系。当然后面这个不作为目标,只是让学生随时保持对学习的思考,也是关注到学习优秀的学生。最后把例题拿来学习把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适当放开,对比刚才的学习,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如何写出小数。这里同样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时候让学生探讨一下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一位、两位小数的关系。这样上下来,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效果非常理想。

  这节课我对课堂的生成把握非常好。如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比较单一,都是价格时我并没有随意过去,也没有自己讲出一批,而是让学生课后回家找,把它作为一个作业。如在学习新知中,我能及时发现学生学有余力,都能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照顾到这批优秀学生。还有最后一个练习作为提高题,题里出现二分之一让学生选择小数,全班只有2人作对。这时我及时的把课件调回到学习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那页,结合米尺对照下面的分数和小数,顿时全班明白了二分之一不是0.2而是0.5,课件课中针对学情,及时把握这些课堂的生成,不只是让这堂课上的顺利,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让学生学的开心。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会让自己成为更出色的数学教师。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3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认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长的纸条测量0.2米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米,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米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米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习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玉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首先通过在第6题练习后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小学大小的方法,接着利用第7题按小数大小分成三组,这样学生不断巩固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了体现小数的使用意义,课本涉及了在第8提把改写成的用“亿人”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大小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及小数的改写,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其次利用“探索与实践”中的第9、10题时,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课上再组织交流,并说说活动中的体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自已的学习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我在教学中分为两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整理这部分知识时,我是以小数的意义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中的联系,进而体会到小数读写联系。其中,第3题通过看图填小数,帮助学生在用小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发展数感,第4题通过交流不同数位上“5”的数值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位值原则和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本课中,通过整理与练习,学生能联系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5

  这节课总体来说按照我的意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在出示商品价格时,应多出现一些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例子。

  2.应先教学小数的读法,再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没有注意到读法的梳理以及强调两位小数的读法。

  3.忽略了小数写法的教学,如果用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4.小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我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速度太快,学生理解不透彻。在总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没有反过来再强调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

  5.练习题让学生说明“为什么”难度太大,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进行

  6.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语言要优美要有亮点。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6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深入反思,启发感想颇多,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下面谈一点体会。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说到这一点,很落入俗套,老掉牙的论谈了,但我仍然认为它至关重要,只有研读教材,联系上下相关的知识点,沟通它们的联系,找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联结点,进行通盘考虑,才能体悟编者用意,做到心中有本,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加挥洒自如,尽情展示教学魅力,品味成功教学的喜悦。

  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改写活动。

  第一层次是第10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把十分之几米写成零点几米。先从两名学生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的情境中,提取新知识的生长点——米和米。再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5米,米还可以写成0.4米,让他们首次感知小数。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两点,①提取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快,不必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分米上化费过多时间。只要从情境图中直接看到课桌面长5分米、宽4分米,并把它们分别用米和米表示出来。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在本册教科书第8单元里刚教过,应该很快回忆起来。②把米、米分别写成0.5米、0.4米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安排学生接受学习,在教师边讲边写的教学中学生边听边看,知道还可以这样改写。这例教学结束时要组织一次学习小结,让学生说说0.5米、0.4米是什么样的分数写成的,加强对一位小数的首次感知。

  第二层次是第10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把几元几角的数量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上面一道例题的不同之处是,这道例题写成的小数的整数部分不是“0”,改写时的思考稍复杂一点。把1元2角写成小数时,通过大卡通讲的“2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2元”指出了思考的关键处。教学时要清楚地展开思考的全过程:1元2角是1元和2角合起来的数量2角是元,可以写成0.2元,1元和0.2元合起来是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同样,把3元5角写成3.5元也要有这样的过程。决不能跳过“5角是元,是0.5元”这一步。否则,虽然把3元5角写成了3.5元,却削弱了“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这一最重要的内容。

  “想想做做”第1、2两题让学生再次进行两道例题那样的改写活动,其中第2题要让学生说说改写时的思考,仍然抓住“几角是十分之几,十分之几还可以写成零点几“这个关键点不放。

  第三层次是第101页第3、5两道题,数形结合,适度提升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也可以用小数零点几表示。学生从中更清楚地看到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关系,从而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第5题大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含有的内容比较丰富。①学生已经能够在直线上表示十分之几的分米(第70页第7题),继续在数轴上表示一位小数,能联系的知识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②在0与1之间有0.1、0.2、0.3……0.9这些一位

  小数,1与2之间有1.1、1.2、1.3……1.9这些一位小数,2与3之间有2.1、2.2、2.3……2.9这些一位小数。有序地整理了一位小数,为下面比较小数大小作了铺垫。教学这道题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学生看着已经写出的0.1和1.2,联系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说出对这两个小数的理解;然后填出方框里的数,想想数轴上其它点所对应的小数;最后让学生说说在数轴上的发现。

  2.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庆祝“六·一”儿童节入手创设了“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并且自始至终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3.实施有效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5米,米还可以写成0.4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台上建立。其次在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4.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另外,也安排了自学环节,让学生去看书自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合理设计习题,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功能

  首先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就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也增添了一些习题,如对口令、猜价格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节课,在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元、角、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不止一次的有过接触小数的经历,所以对学生而言,小数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落在: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在教学中,以下几方面是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节课从“逛超市”这一熟悉的场景导课,以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读、写方法等等内容无法进行探究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小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充满趣味的闯关练习中,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闯关练习,难度逐步提升,在独立写、同伴议、动手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数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太自然,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缺少带有激情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知识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

  我们知道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小数”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没有分数那么精确,但比分数实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据往往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近似值;而且适合比大小,从左到右逐项比较即可,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像分数一样去通分;此外,小数更为直观形象,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把握定位。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以往的“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基本不会涉及认识小数的必要性以及学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小数的质疑。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认、读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而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会从整体来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会认识小数的必要性。

  课一开始,在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小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小数知识的基本经验,会简单认、读小数。

  这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小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颠覆性的,因为从来都是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都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为什么要学这个。但现在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去思考了,这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种,尽管不全正确,但却是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成果。

  接着,我以测量身高为例来说明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的。对此,学生是能理解的,而且也能提出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时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啊,为什么还要学小数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思维水*,我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水*来考虑是否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在上述了解认识小数的必要性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课本第89页例1。”

  学生自己在学习例1的过程中,发现了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从而初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9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合作交流、评价让学生掌握了简单小数的认、读、写方法,并能准确地认、读、写小数,知识技能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学生学习效果也较为理想。

  通过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数的相互改写,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练习也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但整个教学设计没有什么亮点,虽然能感觉到教学中的重、难点,重、难点内容在时间分配比例上也占的较重,但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生成的环节去学习,没有完全主动参与进来。上课时各个环节之间也不够紧凑,教师的语言还不是很精准到位。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 方 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1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8个主要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4、几点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2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给你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现数学回归生活的思想。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时,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整节课的知识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 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上。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

  2。让学生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认识小数,并熟记小数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几种水果的价钱有什么区别?你能分一下累吗?

  2、(出示图片2)师:分成的两类有什么区别?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3、师:同学们很棒,前面的是我们学过整数。后面的就是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知

  (一)什么叫小数

  1、像2.09 1.45 5.2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中间的“。”叫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小数?(播放超市图片)

  2、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说一说小数有那几部分组成吗?

  3、小结:小数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 16 7.4 12.8 590 247.90 0.36

  四、课堂小结 评论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请你试着写一个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主要用的不是本班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怕出问题。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4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习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习。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5

  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常能见到,所以教学时小数的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并可以用元、角、分的形式正确读出来,可是在读写小数时就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重点强调学生的看与听的感官,发现小数点的位置,读的方法与整数的读法区别,在读上下功夫,多种的形式反复读,强化读得正确方法。

  在教学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我反复的研究了教材的例题与学生的认知现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生活中并不多,所以这样的例题可以说就是就例题来讲,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没有发挥出来,探究的过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我把元与角的练习题经过转换变成与例题一样的形式,通过1元与10角的关系,理解了1角就是0.1元的道理,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后,合作探究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题变成练习题进行拓展效果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怎样让他们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梳理成知识系统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来学习,而且在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更加喜欢数学。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0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小数乘小数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显得极为轻松,他们知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结果就有几位小数。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旧引新,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

  进入新课,我给学生准备了我的房间和阳台的*面图,然后提出问题:房间的面积是多少?阳台的面积是多少?从而进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让学生估算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通过估算后,让学生知道房间的面积的大概数,再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中来,分别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把4.2看成42时扩大了1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算出的积就扩大了100倍,要使4.2×3.8的积不变,就要把42×38的积缩小100倍。教学3.8×1.35时,列竖式计算通常把数值多的因数写在前面,这样计算起来较为简便。

  在计算时先把这两个因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把1.35看成135时扩大了10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结果就扩大了1000倍,引导学生分别把两题计算好以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发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和结果中的.小数位数相等,最后,点几名同学,让他们尝试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结果上从右向左数几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2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教学思考: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3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4

  小数乘法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现在讲一下讲完两节课的感受。

  整节课还是我主导的多,学生主动发现的少,是我太心急了。工作一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讲课了。

  小数乘法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数乘整数,回顾买3个水杯多少钱?

  学生口算3.2×3=9.6。

  然后提出问题:爸爸又想买草莓,根据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知道单价乘数量就是总价。

  列式为9.9×0.4,首先进行估算,需要的钱少于4元。然后进行精确的竖式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也会理解。

  但是,真正在交上来的作业过程中,却漏洞百出,让我的内心甚是惶恐。

  作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出现错误:0参与运算过程当中。

  2.竖式当中末尾不划0。

  3.小数点直接下拉到竖式中或者计算原理不清楚。

  上式中,第一幅图片10.5=2.1×5。

  第二幅图片0.86=0.43×0.2,0.43=0.43×1。

  第三幅图片10.5=2.1×5,6.3=2.1×3,第一位因数按小数计算,第二位因数分别按整数计算。

  4.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当中出现。懂原理,但是不会写简便形式。

  上式中0.0190=0.38×0.05,0.076=0.38×0.2。

  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下面是预设的解决办法。

  假设一:学生不懂原理。该如何解决。

  具体方法:说过程。

  先出示几道错题,让学生感受下混乱的竖式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

  小数直接参与到计算过程当中。

  假设二:学生已经懂原理,但不会写正确的计算过程。【老师直接指导】

  具体方法:课堂上集中解决。写出几种错误形式供学生参考。

  多余的计算:000。

  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数的大小。

  实施效果:再次对交上来的作业,学生的格式情况良好,除个别学生需要再辅导外,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9册86页例1、87页“试一试”、“练一练”,89页1、2题。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8×3=

  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谈话:哪些同学有自己的小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小数和小数相乘的法则作铺垫。谈话过渡自然。)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2)下面是小明房间的*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2)提问:从*面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会解决什么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利用什么公式来列式?

  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

  列式后说说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便于一扶一放。)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2=6(*方米)

  4×3=12(*方米)

  房间的面积在6-12*方米之间。

  还可以怎么估算?

  4×2=8(*方米) 3×3=9(*方米) 3.5×3=10.5(*方米)

  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3)猜:列竖式怎样算呢?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吗?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根据刚才的估算,再猜一猜,小数点可能会点在哪儿?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得出:

  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1008就要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猜的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先估计得数,然后根据估计的得数猜小数点位置,再用算理验证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价值。)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6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大部分的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出以下的内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面成的。因而我本课的重点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一、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二、知识的归纲过程

  我们知道,当一个知识点刚刚有一个兴奋的苗头的时候,教师如果就顺着这个苗头直接就说出结果的话,那效果可能不明显,因为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把概念真正形成,因为他们只是通过一道0.8x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三、知识的巩固过程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0.25x4、0.125x0.8、0.25x40、12.5x8、1。25x8等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7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x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x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8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 8 6 3 6 7× 5 8 = 2 1 2.8 6 3 6 7× 5 8 = 2 1 2.8 6 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 ,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9

  在学习了旧知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本课意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解决以下几个数学问题: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渗透比较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出新知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发现小数乘小数算理、归纳计算方法。

  1、在求阳台面积与房间面积比较时,进行了知识迁移,让学生比较这两道算式的异同,以及与小数乘整数的异同,从而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过程按整数乘法计算。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2、求总面积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幅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通过学生的当堂作业反馈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基本能正确在积中点出相应的数位。少数错因在于乘法计算不过关。因此学生的乘法计算还是要过关。另外,相关的变式练习还是要多多训练。学生的倒退意识不强。比如在给248×35=8.68的因数点小数点时,学生们注重表面现象——积是两位小数,忽视了积末尾隐藏的0,也就是说,实际上积应该是三位小数,只是小数末尾的0划去了。所以,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算法之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审题能力,有效发现题目的深层意图,避免掉入小陷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0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篇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学习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的时候,五角八分有学生不知道5.08中间的零要写出来,这点我强调的不够,应该反复多次的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就用零占位”,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小数王国》本来是想让表现积极的学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进行选择先去哪个地方,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带着学生依次讲了下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作用没有表现出来。

  3、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时间分配上还应更加合理。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联系生活实际表示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贴近生活,调动积极性。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做法让学生很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这一做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分数。

  积极引导,巩固新知。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我举出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小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价格。同时我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了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后再加以引导。我认为这一环节做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小数。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探索与老师的引导下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在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在上之前曾经听过几位老师上过此课,而后又在网上看过几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在上的时候采用了一些他们在上的时候的程序和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1、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们分分类引出小数;

  2、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表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4、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因为这是小数的学习的初始课,我们班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对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所以备这节课的时间比较充裕,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精彩之处。虽然这是在课堂上的初始课,但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的小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所以整堂课在上的时候也比较的流畅,总的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

  不过即使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课堂上还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地情况,那就是上这节课前我没有对分数进行复习,以致一部分学生对把1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米还不会表示。这一点就是在备学生时没有备到的,这地方又花了几分钟复习导致后面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充分而没有时间练习,特别是把1米5厘米写成小数,这种需要用0来占位的题目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难点我只能留到练习课再练习了。另外在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炼与准确,如我总是把小数点前面的部分说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部分说小数部分。其实这里的前后是很模糊的,应该说是小数点左边和右边比较科学。

  就整体效果看这节课,我自己虽然很用心的设计,但没有什么“大亮”。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基本落实了,教学效果好多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认小数,读小数。所以我把这一环节尽量设计的简单,把时间花在含元角分的价格,含米分米厘米等数量写成小数。

  教学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教学重难点没突破。其原因在学情考测做的不到位,学生对分数,对分米都遗忘的差不多了。这节课虽然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但必定牵涉到分数,而我想当然的认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学生很好写,结果造成只有半数学生会写小数。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我对这节课的课堂生成把握不好,当我在发现学生对分数都遗忘时,我只是做了一点提示,结果学生还是没弄明白,直接影响后面写小数。

  其次就是对整节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是对整个小数学习体系理解不够,也是没有细致的去了解学生的学情造成的。学生明白了小数的读写法这个目标全班基本都能达成,但对一些具体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和具体长度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目标就很差,我在设计时没分清楚这里的层次。讲的简单学生糊涂,讲的深入时间不够、学生不懂,结果学生学的一知半解。

  针对这些的问题,先把含价格的小数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这样学生理解轻松,时间也节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其次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做为重点,而载体并不用例题,选用了练习第一题。在这里既复习了分米和米的关系,有复习了如何写分数,然后还有余力稍稍让学生思考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的关系。当然后面这个不作为目标,只是让学生随时保持对学习的思考,也是关注到学习优秀的学生。最后把例题拿来学习把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适当放开,对比刚才的学习,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如何写出小数。这里同样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时候让学生探讨一下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一位、两位小数的关系。这样上下来,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效果非常理想。

  这节课我对课堂的生成把握非常好。如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小数比较单一,都是价格时我并没有随意过去,也没有自己讲出一批,而是让学生课后回家找,把它作为一个作业。如在学习新知中,我能及时发现学生学有余力,都能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照顾到这批优秀学生。还有最后一个练习作为提高题,题里出现二分之一让学生选择小数,全班只有2人作对。这时我及时的把课件调回到学习把几分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那页,结合米尺对照下面的分数和小数,顿时全班明白了二分之一不是0.2而是0.5,课件课中针对学情,及时把握这些课堂的生成,不只是让这堂课上的顺利,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是让学生学的开心。

  我想,不久的将来,通过我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会让自己成为更出色的数学教师。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常能见到,所以教学时小数的出现学生并不陌生,并可以用元、角、分的形式正确读出来,可是在读写小数时就不容易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重点强调学生的看与听的感官,发现小数点的位置,读的方法与整数的读法区别,在读上下功夫,多种的形式反复读,强化读得正确方法。

  在教学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我反复的研究了教材的例题与学生的认知现状,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在生活中并不多,所以这样的例题可以说就是就例题来讲,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没有发挥出来,探究的过程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我把元与角的练习题经过转换变成与例题一样的形式,通过1元与10角的关系,理解了1角就是0.1元的道理,学生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后,合作探究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关系,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题变成练习题进行拓展效果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怎样让他们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梳理成知识系统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来学习,而且在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更加喜欢数学。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复习整数和分数,尤其是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小数。本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重点在小数的读写,难点是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教学中:

  体现分类的思想。上课伊始,我从“数”入手,给出几个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把它们分为两类,跟预设的基本一样,学生把它们分为数中有点的和没有点的,还有人说是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整体感知,小数和整数不一样,渗透了分类思想。

  存在问题:

  1、小数的读写看似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去读去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过多,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蜻蜓点水,但都没有深入去理解。所以在学生试着读小数时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五元九角八分;五点九十八;五点九八。

  2:在给学生理解几元几角改成小数时也只是浅表的学习,并没有完全理解小数的每个数代表的含义。

  针对问题,在与老师们探讨后,做出如下思考:

  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比较困难,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教学,所以针对这节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际去调查小数的知识,从而了解小数的读写。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都容易犯的错误老师集体订正指导。在课上的讲解重点放在小数的实际意义上,如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米与分米中的小数时,应该先给学生在几元几角转换成用小数表示时每个数代表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用小数去表示角而不能用整数去表示。让学生产生质疑,不够1时怎么表示,去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去探索。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小数有一些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浅表的,并没有理解小数的意义,让他们先去读去写,发生错误和意见不同时产生分歧和认知冲突,再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读写法。所以需要先给学生构建一个小数的模型,比如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每个数的意思。让他们能够知道为什么用小数去表示,是因为不够“1”,然后再去研究1米中1分米=0.1米要知道是把1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1/10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并且是其中的每一段都是0.1米。然后再自己去理解3分米、5分米……用小数怎么表示,总结与分数的关系是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要想做到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就需要老师对知识体系和架构有充分的理解,知道学生之前有哪些知识基础,接下来要学到有关这块的那些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那就必须对教材和课标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在教学中教什么知识就教什么,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就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去整理去探究,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身为老师的我就必须做到先去探究去培养学生,在*时的点点滴滴中用心去做到每一个细节的教学。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下面谈一点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实施有效迁移 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台上建立。

  3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4合理设计习题,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功能(我的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多少元,还可以写成多少元。1元是100分。7分是多少元,还可以写成多少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人教板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虽然是第一次学习这个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对小数有一定地了解,会认识部分小数,只需要再稍微讲解一下。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一,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超市是学生常去的地方,对于物品所标明的价格,学生也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二,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数表示价格和长度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最后的练习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并展示给学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定势。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整数和分数以及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我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三、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我觉得我可以把分数引出小数时多强调一点转换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建立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也就是说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学生应该可以说出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并且,在出示分数时必须强调出示分数后的单位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是哪个单位在分成几份。我在想,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比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点会更好一点。然后再来学习0.3元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在通过认识百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0.01来表示,最后深入进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的探讨。在学习0.18元表示多少时,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0,1,8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时更轻松地接受小数哪位上是多少分米还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当然整个过程就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说的过程,学生通过说这两个知识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就有整体的认识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5篇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1

  上周参加了**小学片区的连片教研活动,作为主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第一节课是**小学的范晓丽老师执教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的流程如下:

  一、了解学生认知引出课题: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之前认识了哪些数?还见过什么数?(小数)哪里见过?随后出示图: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怎么知道是小数的?小数点是小数的标志,它把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数部分,另一部分是小数部分。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小数。解决两个问题:读写小数、知道小数表示的含义。

  二、小数的读写:

  3.45kg36.6°0.6元25.8元1.米1.米0.85元

  学生试读中解决问题,怎么读的?

  这些数表示什么?到底什么样的数写成小数呢?

  三、小数的意义

  出示: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1、1分米还可以怎么表示?5分米呢?……1米3分米呢?

  四、检测练习小结

  评析:

  本课是老内容,知识点没有变化,但是又有变化,课时安排内容有变化,去掉了两位小数,教师比较难把握尺度。值得肯定的有:

  1、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从始到终,设计与学生认知接轨。

  2、利用图片中的数据贯穿课的始终,线索清楚。

  建议:

  1、小数的读写要略,12.12为什么不读十二点十二,其实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学生自然明白,而教师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2、小数的意义形式上的理解居多,本质没有透彻,其实只要是十分之几的数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要让学生理解,还需要教师再下功夫,再多笔墨。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任务评价:

  1、学生能否会认、读、写小数,能够感知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树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情境导入 活动一1、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并明确: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学生轻松走进小数,初步感知小数的现实意义。环节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1、初步认、读小数(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教师先示范读3.45,并板书:三点四五。让学生尝试读其余的小数。(2)教师总结:在读小数时,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有所不同。读小数部分时,只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即可。(3)学生齐读小数。(4)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小数、能够会读小数活动二 、认识一位小数(1)师:我们知道了小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生活中的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呀!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吗?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王东的身高用米作单位该怎么表示。(2)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将其*均分成10份。师: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还可以如何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教师课件出示3分米长的部分提问: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哪种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3)提问: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树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三巩固拓展 活动一: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题。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的小数,并会正确读5.25吨,2.75米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十分之几可以用几位小数表示。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3题。(1)让学生观察第(1)小题的米尺图,引导学生明确: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2)让学生独立回答,指名口答,汇报时要求学生用“几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几点几米。”的句型表述。(3)让学生观察第(2)小题,提问:这时小数的整数部分要填几?小数部分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4题。(1)投影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2)提问:此题把什么看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用小数该如何表示?(3)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老师提问以后,完成教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1.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懂得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3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4

  内容:教科书第102页至10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简单的小数;

  2、具体情景中感悟小数与整数的大小关系,增强数感;

  3、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量,并进行交流;

  4、初步体会到小数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小数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推动新知的学习,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了解教科书的价格以及生活中所存在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小数)生:朗读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小数的意义

  1)师:有谁知道小数都长成什么样子,你愿意把它写在黑板上让我们都来认识它吗?追问,你都在哪里见到它的?(点评: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我知道你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2)揭示小数的意义师:原来长成这个样子的数都是小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那你把这些数念给大家听

  2、认识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①教学小数的读法

  a)师:刚才同学们对小数的读法有了不同意见,他们几个人中谁读错了,我们去书中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默读,等会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阅读能力强,从中获取的知识最多。

  b)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刚才从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c)学生反馈,请学生把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d)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且是从左到右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

  ②认识小数的各部分以及小数部分的数位

  播放课件: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别看小数点是个小小的圆点,它的作用可大了,它是小数王国的重要标志,以它为界,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点的家就处在两个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小数部分也有自己的数位名称,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第二位叫百分位,如果有第三位,大家说叫什么?

  ③师:现在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有谁读错了,他又错在哪里?让我们再给读错了的同学一个机会,读一读屏幕上的数。课件展示下列各小数:

  三、小结;

  1.小动物们回家,教材106页第1题。

  2.反馈练习:课件展示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肯定有不少收获,现在请你们自己给自己打个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要求评分标准是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分。(若生有困惑,老师可先给自己打个分)

  4.关于小数的奥秘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了解。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像3.252.70.85.29.63……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2.7读作二点七

  9.63读作九点六三

  元角分

  6.35元

  5.10元

  4.80元

  9.50元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

  2、能正确读写小数,掌握小数各部分名称。

  3、知道小数表示商品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称物体的重量引出小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小数的存在,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写小数,在实际的买卖商品活动中感悟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出两位小数,理解小数部分的读法为什么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

  2、理解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愉悦心情

  今天咱们是初次见面,谁知道初次是什么意思?那想认识我吗?我姓蒋,你们叫我什么?猜,老师今年多大了?(板书36)上课时都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板书:1、最会守纪律。2、最会发言。3、最会合作交流。4、最会倾听。同学们,愿意当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吗?你们认识了老师,老师也想初步认识一下你们,请今年9岁的同学向我挥挥手,8岁的孩子向大家微笑一个(师相机板书8、9),我还想知道我们班有多少男生,是男生的请站起来,我看看,大概占了women班上人数的2/3.很好,站出了男子汉的风度,请坐。现在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可以上课了吗?(通过简短的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出了上课的要求,同时也巧妙地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分数。为后面小数的产生,分数、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称水果重量导入,引出小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是送给能做到以上四会的朋友的。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师出示水果1,老师到底买了多少水果呢?咱们用电子称称一称吧。师相机板书:苹果3千克。

  2、出示第二种水果,在电子称上称一称,出现2.7千克?师问:是2千克吗?是3千克吗?这个数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整数吗?是以前学过的分数吗?那它是一个什么数?师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在现实情境下产生小数,意在让学生理解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他们认识小数的好奇心,从而决心学好有关小数的知识)。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各部分名称。

  1)师介绍小数点,生自学小数其余各部分名称。这个小数与我们以前学的整数比,有什么区别吗?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那小数点前边的数叫什么,小数点后面的数叫什么?想知道吗?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页自己看看吧,看谁学得最认真。(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已具备整数个级数位的知识,通过此环节的教学,意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促使他们愿意和同伴交流表达的愿望。)

  2)汇报自学成果,师相机板书小数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数位。

  2、教学读小数。

  1)师生共同称出其余两种水果的重量,生尝试读。

  师接连称出其余两种水果,生尝试读师引导小结,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在读小数时,先读的是小数的哪个部分,再读哪个部分?

  2)师重点指导两位小数的读法。当学生读3.25有误时,师引导正确读法,并说明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讨论:为什么我们应读成三点二五而不是三点二十五呢?生讨论,在交流有困难时,师适时结合数位的知识点拨:如果我在3.25前再加个2,变成23.25学生赞成整数部分的23读作:二十三。那小数部分的25能读成二十五吗?为什么?(因为23中的2在十位,读作二十。25中的2在十分位,就不能读成2十了,为了跟整数部分的2区别开来,所以小数部分的2就直接读出各个数字就可以了。即:读作:二五。所以3.25只能读成;三点二五了。

  3)归纳小数的读法。生自主归纳小数的读法。

  4)即时练习:练习练习十九第二题。

  现在同学们会读小数了吗?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数,想读读他们吗?

  出示练习十九第二题:生尝试读,一生上台指,师猜读。(通过猜读,一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二是为了照顾中后生能正确读两位小数。)

  3、学习小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吗?

  你觉得我们写小数的时候,先写小数的那个部分?再写小数的那个部分?你觉得要写好小数,特别要写好什么?既然同学么这么能干,能帮老师记录一下这些水果的单价吗?

  1)师念各种水果的单价,生做记录,请一生板演,师着重指导小数点的写法。(请一生到黑板上书写小数点,全班同时评价。)

  2)评价反馈

  3)即时练习:完成书上练习第四题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让我们一起写写这些小数吧。请大家翻开书看到练习十九的第四题。

  4)评价交流。

  4、教学小数表示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1)师汇报以上水果的总价,生读出小数

  现在同学们不仅会读,而且会写小数了,那请大家读读老师买这些水果的总价吧。师板书总价,生读

  2)引导生利用已有经验读出出小数表示的价格时的具体意义

  那老师在付钱的时候到底该付几元几角几分?

  3)填写具体价钱

  除了老师买东西会遇到这样的小数,其实商店里这样的小数可多了,下面我们就到商店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树上例2的图片),生读出小数,并说明是几元几角几分。请同学们把这些商品的具体价格都填写在这些书上吧。

  4)引导观察发现、总结

  当小数用元做单位的时候,整数部分的数表示什么?十分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分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生反馈,师相机写下结语:当小数用元做单位的时候,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5)即时练习:

  一)、买卖商品活动

  同学们,有了这部分知识,我们在商店可以买到好多喜爱的商品呢,瞧,老师这儿就有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买吗?有钱吗?那怎么办?这样吧,只要你正确读出图片上的小数,说出具体的价格,你就可以买到一张精美的图片。

  A.师当售货员,生按要求购买。

  B.分小组活动,小组长当售货员。

  C.师生做活动评价。

  二)、完成书上课堂活动。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请同学们拿出书包里的语文,数学等看看各种书的价格。

  生填写价格。一组读小数,另一组说出具体的价钱。

  四、拓展练习,深化提高(机动)

  练习十九思考题:小组合作拼读小数。展示拼、读。

  五、总结评价,结束新课

  1)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你们不仅认识了我这个新朋友,还认识了谁?(小数)。认识了小数的哪些知识呢?师相机板书:读法、写法、小数表示价格的意义。其实,关于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如: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今天我们仅仅是对小数作乐初步认识(顺势把课题补充完整:小数的初步认识),以后还要学习好多好多关于小数的知识。齐读课题。全课结束。

  2)视情况发放礼物。

  上课之前,老师说过,我的礼物是送给能做到以上四会老师就把礼物送给你们。同学们你们做到以上四会了吗?(:1、最会守纪律。2、最会发言。3、最会合作交流。4、最会倾听。)通过孩子们自评,互评,师评,教师视情况发放礼品。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小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在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在上之前曾经听过几位老师上过此课,而后又在网上看过几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在上的时候采用了一些他们在上的时候的程序和方法,整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

  1、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们分分类引出小数。

  2、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表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4、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因为这是小数的学习的初始课,我们班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对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所以备这节课的时间比较充裕,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精彩之处。虽然这是在课堂上的初始课,但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不少的小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所以整堂课在上的时候也比较的流畅,总的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

  不过即使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课堂上还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地情况,那就是上这节课前我没有对分数进行复习,以致一部分学生对把1米*均分成10分每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米还不会表示。这一点就是在备学生时没有备到的,这地方又花了几分钟复习导致后面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充分而没有时间练习,特别是把1米5厘米写成小数,这种需要用0来占位的题目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难点我只能留到练习课再练习了。另外在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炼与准确,如我总是把小数点前面的部分说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部分说小数部分。其实这里的前后是很模糊的,应该说是小数点左边和右边比较科学。

  就整体效果看这节课,我自己虽然很用心的设计,但没有什么“大亮”。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2

  这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课后领导一起评课,对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给出了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下面就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总结如下.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主要讲了小数的读、写、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生活中的小数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认识小数时,我先出示了整数,再出示了小数,让孩子感觉到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在读小数时,我先尝试让孩子自己读,因为孩子有*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但读小数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但在这一部分,我抛出了问题:“谁来说说整数部分的读法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可是却没有深化这个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探索出来,就一步跳过了。

  由于在讲小数的组成时,我强化了小数点的位置及写法,所以孩子在写小数时顺利过关。

  在课上,我把小数的数位放在了最后,课后我反思,觉得应该把小数的数位放在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这样孩子先有了十分位、百分位……的认识,在后面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直接表示为小数的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就不会像课上所说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元、第二位表示分,交换位置后教学用语会更准确。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也着重讲了生活中的小数,都是孩子身边的小数,很贴近生活,充分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了小数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用处。

  由于本课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法,所以在最后练习时应加上组数,这样这堂课才会更完美,课前我也寻思加上组数的练习,但害怕孩子掌握不牢固,所以又删去了,加上了另外的练习,但另外的练习在这堂课上没有组数那样精彩。

  通过这次上课,我认识到自己还需磨炼,还要多看、多学、多想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3

  “认识小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和以往的自然数和分数有着不同的特征,学生通过这节课需要把生活中常见的这类现象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生活中的小数怎样读写,有什么含义,与整数有什么区别等等这样的问题,是需要在这节课上解决的,但是限于学生年纪较小,不可能带着这样明确的目标来学习这节课,采用一味地告知,势必引起孩子们“厌恶”的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这节课上,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总结,自主归纳出小数的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是能够保留的。从常见量的关系入手,探索小数的含义。利用人民币元与角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利用既有经验,“1角是把1元*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角”的前提下,复习分数1/10元的含义,进而引入小数,告诉学生1/10元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尝试分析1/10元的含义。接着从1-9角的分数与小数关系中,得到结论: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零点几元也就是十分之几元。结合米和分米的关系,模仿刚才探索的过程,再次巩固这个结论。脱离这两个单位,总结出一般性结论。在这两次探索过程中,探索一学生初次接触,探索起来存在困难,这是老师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探索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探索二中,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经验及时应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自主发现并总结出来结论,这样的结论才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结论更容易内化。两次探索的关系是有扶有放。类似于此的是例题与“试一试”的关系,书中的“试一试”是对例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内容的补充,这就决定了“试一试”不同于巩固练习,它是需要细化处理的。本课中,在用米尺测量文具盒长度的过程中,从刚开始只给刻度0和1,到把1米*均分成5等份,再到把一米*均分成10等份的过程中,学生三次思考并回答这个文具盒的长度是多少米,课堂上三次出现不同的答案,直到最后一次提示给出,学生仿佛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自己也反思发现前两次并没有把1米*均分成10份,从而巩固新学知识。而教师,在三次提示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中自己进行判断,并说明失误原因。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思考,自己纠正。有了自己思考的参与,从对比中得到的结论,更加牢固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4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往一般出现在第八册教材中,在新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中此内容被下移到第六册,是在一年级学习了认识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后进行。由于这课内容自身特点的原因,教学应以讲授式为主,对新知的学习探究性并不是很强,思维含量也不太高。怎样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怎样在这样的接受性学习中挖掘出探究因素,让接受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是我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因此,我围绕教材用一幅情境画的形式,把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兴趣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把数学文化引入课堂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符合课改理念的,通过让学生观看小数点的历史短片,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文化,使他们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师让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游戏的形式组织课堂

  通过数学小游戏——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变换枯燥的课堂练习方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在此乘热打铁,出示每种动物的身高体重数据,让学生读出这些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的读法目的。

  总之,使每一位学生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具备发展的能力,使之乐学、会学,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小主人,一直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5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习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习。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6

  《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找到带有小数的物品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节课,在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元、角、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不止一次的有过接触小数的经历,所以对学生而言,小数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落在: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在教学中,以下几方面是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节课从“逛超市”这一熟悉的场景导课,以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读、写方法等等内容无法进行探究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小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充满趣味的闯关练习中,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闯关练习,难度逐步提升,在独立写、同伴议、动手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数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太自然,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缺少带有激情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对于学生当堂生成的知识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8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9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困惑: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正如林老师所说:在每一个练习中,都让孩子们把写成分数表示的形式,使课更丰满。可是这样会不会把目标定位得偏高了呢?我困惑着,这也是我教新教材以前最常有的困惑: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呢?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整数和分数以及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我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三、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我觉得我可以把分数引出小数时多强调一点转换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建立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也就是说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学生应该可以说出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并且,在出示分数时必须强调出示分数后的单位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是哪个单位在分成几份。我在想,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比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点会更好一点。然后再来学习0.3元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在通过认识百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0.01来表示,最后深入进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的探讨。在学习0.18元表示多少时,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0,1,8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时更轻松地接受小数哪位上是多少分米还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当然整个过程就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说的过程,学生通过说这两个知识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就有整体的认识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3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含义,为下面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 .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4.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使得学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数的读法。

  在整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

  2.调整板书,运用多种感官,弥补教学不足

  板书的目的是为促进更有效的教学,在板书上再进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学时注重教师语言与板书同步进行,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板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4

  “认识小数”是新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小数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适度的讲解,这样的设计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小数这节课时,我把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我反思,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联系生活,调动认知。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商品价格。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感悟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并由此总结归纳小数的读法。

  二、由易到难,充分体验。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我通过创设测量和购物的情境(课前让沈佳浩、孙静等分组进行测量和购物,把数据记录下来),把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外一种写法。在组织教学时,我注意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讲练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围绕第一道例题的教学(即认识零点几),我设计测量书桌、认识尺上的小数、根据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写小数、在正方形中表示出相应的小数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获得对小数的直观经验,丰富对小数的感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表示成零点几,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围绕第二道例题的教学(即认识几点几),我先是让学生认识0.3元,感知3角还可以写成0.3元。我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其次是认识1.2元,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之所以采用价格问题作为学习素材,正是基于学生对价格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从“先分再合”的角度感悟1.2元的含义。接着是认识3.5元,这是对形如几点几的一位小数的再次认知,强化了对小数的认识。

  以上几个层次,由易到难,很好地突破了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这一教学难点。一堂课下来,即使像学困生王云、赵麟等也能认读小数,了解小数的意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1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认识小数》课后教学反思 (菁选3篇)

《认识小数》课后教学反思1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整节课,从“生活情境”起始,引领学生走进“数学里的生活课堂”。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分米=0.1米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在这里还可以多加一个7分米,使得寻找发现的时候更容易一些。

  2、重难点的突破上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对“1分米=0.1米”和“3分米=0.3米”寻找发现。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快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但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匆匆忙忙走过场”,没能真正突破重难点,导致有的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小数的意义。

  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认识小数》课后教学反思2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

  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上完这一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些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不够干净利落,在听学生的发言上还不够专心,有的学生明明说的很到位,可能不是我想要的,我给忽略了;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怕会占用时间,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课堂语言的感染力还需加强,要将数学这么较枯燥的学科教活,不仅要有精巧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学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较少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精彩发言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不仅是对一个孩子的肯定,更是对她的言行的肯定,为别的孩子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

  3、备课不够充分。在备课过过程中,光备我如何去上,很不考虑学生如何去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没有顺从学生的思维,一味的牵着学生走,学生虽然学到基本知识,但思维没能得到有效锻炼。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概念的辨析,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存在遗憾。

《认识小数》课后教学反思3

  今天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出现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及时进行了纠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老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容易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生在题卡上写,老师巡视。然后出示所有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最后用一道题进行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现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均分成10份。在第二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

推荐访问: 小数 反思 教学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