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12篇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12篇

时间:2023-07-15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第1篇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了核心,已经在企业间形成一种默契的共识,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基石,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在“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12篇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1篇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了核心,已经在企业间形成一种默契的共识,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基石,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在“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理念中细化和分层管理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同时也能使企业文化在激励员工氛围和团队精神上,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的提高。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对在各级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活动的总和。管理的目的是“人尽其才”,在各个岗位发挥各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发挥其最大功效。在企业,这样的管理方式包括企业员工的日常培训、考勤管理、业绩管理、职位管理、赏罚管理等,以提升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外在内在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等,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根据2015年内地四大上市企业的半年报数据,四大上市企业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已经超过230万人。这更加要求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创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乃至全国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主要不足

(一)重视性不足

当前,已经有许多企业认识到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却没有足够重视。这突出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不在人,而在于事。人力资源管理并不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而是围绕具体事务来做。拘泥于具体的事务,容易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从整体入手,不能从大局入手,不能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直接对企业的推动起到发展作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性不足,还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层的思想不重视上。企业中人员占比最大的是基层的一线员工,保险业务的增长也主要靠这些员工,可以说这是企业的基础力量。但是对这些基层员工的管理,有时会出现跟不上其他管理的现象。有的企业下属分公司对于基层员工的培训提升方面做得较少,对人员的引进范围也较为宽泛,除了金融保险类人员之外,其他专业的人员也占了较大比例,熟悉保险业务的人员不多,懂得经营和管理的人才更少,这也是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不愿意投入于此的重要原因。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相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应作为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一环,负责企业长远发展的具体执行。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整体发展应该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应针对企业长远规划,制定相应的方案,形成相应的体系,在探寻企业发展和人员自身发展的契合基础上,同步开展实施。近年来,虽然国内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很多大型企业也将“人事部”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所负责的具体职能并没有太大区别,依然是“新瓶装旧酒”,依然被动地处理人事工作,没有主动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的企业也相应制定了“MBA计划”“人才工程战略”“干部培养战略”等,但总的来说,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措施,并没有站在认真分析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上,更没有针对性地对其发展潜能进行研究开发,不是真正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发展。

(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制度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企业包括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在岗位、职位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和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还主要集中于薪酬激励上,而较少考虑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具体在中资企业,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对于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对工资薪酬的需求,更渴望体现个人能力和个人认可程度,渴望有更高的职位来施展才华。但企业中存在的“论资排辈”“一把手意志”等现象又制约了这些需求,这对于新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极为不利。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一)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是企业整体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战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虽然由具体的各项事务性工作组成,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员工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体现其最大的价值。具体到企业而言,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这对于中资保险公司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双方的人才争夺更加激烈,中资保险公司除了要积极引进人才外,还要从内部挖潜。一是要树立员工的国际化市场化意识,鼓励员工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本土化改造后应用于自身公司。二是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针对性培训,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较为欠缺,企业培训应侧重于让其尽快熟悉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并给予其犯错的机会与空间,帮助其尽快成长。

(二)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上。因此,在企业的各项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应摆在首位。围绕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突出“事为人服务”的理念,推进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保险公司,也要从源头开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就招聘那些方向的人才,就培训那些方向的内容,就培养那些方向的员工,就重用那些方向的员工。

(三)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执行才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完善的、先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横纵联合。纵向来看,让新入职员工看到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满足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可能,让老员工看到晋升空间和途径,激发其更加努力为企业做出贡献。横向来看,在工资薪酬上拉开差距,鼓励多劳多得,有能力者得,在组织关系上任人唯贤,有能者居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会更加吸引新员工,发展老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积极改进互联网人力资源

引进培养方式。随着国家层面“互联网+”战略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如今在也保险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目前较为新颖的企业形式,互联网保险公司更要注重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无论是公司内部挖掘还是外部招聘,都要选择对互联网营销较为了解的精英人才,特别是拥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样本分析的能力以及对于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能力的精英人才。另外,现有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无保险代理人的要从保险服务方面注重引进和重点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创新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管理潜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留住企业现有人才的同时,还应及时的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尤其是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岗位发展的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选拔,并在整个人才选拔过程中对其实施全方位的考核,同时制定具有激励和约束的措施,对企业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完善。要切实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定点培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所需的人才,并将其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优化。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下,不断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力,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

四、结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新时期更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2篇

1、IT零售业人才流失对策研究

2、IT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3、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4、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

5、IT业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标杆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和运用

7、布料加工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

9、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10、成长期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成长型软件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12、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

13、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路

15、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16、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

1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18、大学毕业生应聘中的误区及改进方法探讨

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探讨

20、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21、电器零售连锁企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22、对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23、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

24、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25、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

26、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7、防止广告公司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28、房产中介企业新员工培训机制探讨

29、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失及对策研究

30、福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

31、福建软件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32、福建省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福建省烟草商业公司基层人才留用对策分析

34、福建中小型生产企业绩效管理应用研究

35、福州房地产企业员工招聘选拔方式的探讨

36、福州服务业培训后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37、福州软件企业中高级专业人才招聘策略研究

38、福州市物业管理企业关于人才有效招聘的对策研究

39、福州长和公司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4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4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42、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

43、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44、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45、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46、工程咨询行业人才派遣模式探讨

47、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4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49、工作分析在公交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0、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51、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52、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

53、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54、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

55、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56、关于IT企业人才有效招聘的对策研究

57、关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

58、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59、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60、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61、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

62、关于深化福州烟草薪酬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63、关于提高外贸行业人员忠诚度研究

64、关于物流行业人才有效招聘的对策研究

65、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66、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67、国内IT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探讨

68、国内航运业船员培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69、国内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70、国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策略研究

71、国内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问题及对策

72、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

7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74、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75、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76、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77、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78、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79、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浅析

80、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

81、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

82、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

83、国有投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运用的探讨

84、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85、会计师事物所员工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86、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87、基于KPI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88、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89、激活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

90、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

91、激励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核

92、集团化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93、技术传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94、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9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挖掘人的潜能

96、加强员工沟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初探

97、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的对策

98、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探讨--以四航局福州分公司为例

99、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100、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3篇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三)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注意事项: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范文一

论文题目: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一、论文基本思路:

(一)引言

1、论题的研究意义

2、论题的研究目的

3、论题的研究内容

4、论题的理论基础(①人力资源的概念 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③需要层次论 ④双因素理论)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的概念。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3、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的类型分析

①招聘风险 ②绩效考评风险 ③薪金管理风险 ④员工招聘风险 ⑤劳资管理风险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产生风险的原因

①员工个人原因 ②企业原因 ③市场原因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驾驭

1、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管理驾驭的概念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驾驭的步骤

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调查研究

②根据调查结果和经验进行风险管理预测(衡量化,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③根据预测结果对风险进行相关的排定,针对排定草拟针对风险的消除方案

④上报草拟方案给上级部门

⑤实施方案(举例说明)

⑥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修改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监控

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监控的概念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监控的步骤

①风险调查 ②风险识别与认识 ③拟定防范风险的方案 ④执行并随时调整方案 ⑤评估 ⑥建立风险数据库

(六)总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范文二

题目:论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一、需要

1.1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2 需要的特点:

1.2.1任何需要都有明确的对象;

1.2.2一般的需要有周期性,周而复始;

1.2.3需要随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1.3 需要的表现形式:人是需要的主体,需要是主体对一定对象的要求或依赖。需要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需求层次理论

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2.2需求层次理论的需求分类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2.3需求层次理论的价值,包括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三、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3.1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运用;

3.2需求层次理论在招聘与配置中的运用;

3.3需求层次理论在培训与开发中的运用;

3.4需求层次理论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3.5需求层次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运用;

3.6需求层次理论在劳动关系中的运用。

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克服教条主义;

4.2走出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误区;

4.3走出“欲壑难填”的误区;

4.4确立人力资本的理念

五、对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的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并满足人的需要,实施差别激励的过程。只有时刻明察秋毫地洞察组织中各种人的各种需要,才能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和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武器,在科学、全面、辨证地理解它并运用它以后,就能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和员工实现真正的双赢!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4篇

论文题目:浅谈人力资源管理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联系的。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沁州黄小米为例,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对策,以使中小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竞争优势。

二、研究方向的动态及本文创新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提高综合实力,企业愈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利用SWOT的方法对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进行分析,找出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面临的机遇,规避风险及威胁,利用资源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提纲:

内容:通过对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的现状和SWOT分析,提出其存在的问

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纲:1、引言

2、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概况

3、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4、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5、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解决对策分析

6、总结

四、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数据分析法、SWOT分析法、文献研究法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收集资料:有关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的概况、其培训频率、绩效等问题。

参考文献:周晔晔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20**.11

罗俊峰 《山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SWOT分析》

胡之亮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2

马 丽 《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20**.09

贾佩曈 《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20**.09

六、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1.选题20**年8月20日20**年3月9日

2.开题报告20**年3月10日20**年3月24日

3.收集资料及实施研究20**年3月25日20**年3月31日

4.完成初稿20**年4月1日20**年4月10日

5.完成修改稿20**年4月11日20**年6月16日

6.完成定稿20**年6月17日20**年6月21日

7.答辩20**年6月22日20**年6月25日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5篇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中小企业由于具有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决策较快、员工数量小等特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具有与大企业不同的特点。

1.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比较灵活。

产权明确可以说是中小企业所共有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着中小企业在管理决策方面拥有较大的独立性,政府的介入作用对其影响不大。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在用人标准、教育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均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和调整。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一些职位上的优待或者管理方面的权力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同时,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上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个人才能也更容易得到展示和认可。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大。

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频率一般比大企业高,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也较大企业大。通常来讲,中小企业不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强度都高于大企业,尤其是一些关键性岗位的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常常要进行超负荷的加班,如若薪酬待遇或者个人发展机会达不到他们的心理预期,这部分核心员工就很容易发生离职。而这部分人的流出,带走的商业机密和客户将给企业造成直接损失,另外还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再获取成本,不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和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既要认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不必对此恐慌,也要努力提升对核心员工的管理和激励力度,防止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

3.“适才”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所谓适才,即合适的人才,简单地说就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对人才的选拔和储备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时间,中小企业需要的是能迅速胜任当前工作岗位、且认同企业文化,同时能在团队运作下与人合作、忠诚工作的员工。因此,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应避免不切实际、盲目追求天才,只有遵循“适才适所”法则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却忽略对管理效益的提升,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第一,一些中小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甚至有的尚未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第二,很多中小企业只考虑短期收益,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长远规划;第三,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甚微,且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经验不足。

2.人员招聘机制不健全。

人才的招聘和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环节,是顺利实施其他各个环节的基础和保障。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制订详细的招聘计划,常常通过现招现用的形式,在招聘渠道上也多只是在当地的人才市场上进行选拔,且使用的招聘方法也只是简单的面试。这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吸纳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不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考察。

3.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体系。尽管中小企业同样重视员工的培训,但介于企业规模、培训经费、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培训方式多只是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则多是对产品本身的培训。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指导,员工上班一段日子后,在公司中找不到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就很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

4.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缺乏明确的奖惩标准,赏罚不够分明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要想谋发展,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普遍还没有形成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再加上劳资关系中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情况,中小企业主在薪酬激励方面常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使员工产生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继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企业核心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更是增加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生产力效益的无形资产,每一个企业都应有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再加上管理人员水平以及资金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导致企业文化所应具有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丰富的内容,并已经逐渐进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很多大型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严格的制度和体系,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鉴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建立复杂的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既没有必要也不经济。因此,借鉴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的研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图

图1中阴影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贡献(绩效),这是企业进行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为了提高绩效,必须分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招聘体系、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建立以劳资双赢为载体的企业文化体系。

1.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高绩效和高成长是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风险和高淘汰率又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市场危机。中小企业时刻为生存和发展而奋力拼搏,稍有差错,企业就会面临市场淘汰。因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设计应坚持以绩效为核心。首先,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举措都要以提高企业绩效为着眼点,同时还应具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高度灵活性。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就应该强调效率,节省成本。因此要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缩减管理机构,精减管理人员,规范管理职能。再次,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也应进行绩效管理,围绕绩效来设立招聘体系、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

2.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人员招聘体系。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的加入,但就现阶段而言,中小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人员招聘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HR经理首先应组织各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再根据所需岗位先内部招聘、然后社会招聘、最后猎头招聘的原则,以校园招聘为主,其他招聘为辅,运用笔试、面试、职业测评和集体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按照看学历更看能力、看资历更看业绩的选拔标准来为本企业招聘到最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在重视新员工选拔的同时,还应鼓励老员工进行适当的轮岗以及合理的流动,发掘员工才能,真正做到“适才适所”,优化企业人员配置。

3.建立以持续性、差别化为前提的培训体系。

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员工成长的“充电器”。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要避免目光短浅,着眼长远效益,加大投入,分类分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起持续性、差别化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对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管理知识的提升又要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则以技术知识更新为主,对普通员工开展基本技能培训等,使企业所有员工都处于一个持续成长的状态。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使企业直接受益。同时,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和忠诚度,企业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4.建立以科学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力仅能发挥20%~30%,但在良好的环境下,可达到80%~90%。缺乏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使“能者上、庸者让、无能者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提升绩效管理和激励的力度,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个体收入与公司收益相结合,加强以结果为导向,重视对过程的控制,慢慢提高绩效工资在个人薪酬中所占的比重,全面考虑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激励。

5.建立以劳资双赢为载体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强势文化的企业才能拥有持续健康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的制度环境,在激励员工的作用上往往比高薪和严管更加有效。中小企业实现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需要以劳资双赢为着眼点,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将企业文化融入新员工招聘中,让应聘者充分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资源管理的沟通协调成本;其次,将企业文化贯穿于培训工作中,无论是职业培训,还是文体活动、游戏、比赛等非职业培训,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共同的文化导向,增强企业凝聚力;最后,将企业文化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对员工的考核激励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团结的工作氛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努力。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6篇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管理理论学家、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感到不满意。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他的特定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到人的行为,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保健因素主要包括薪金、管理方式、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相对而言,保健因素多是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和外在因素,而且与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等,这些因素涉及了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因此能够提高人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增加人们的满意程度。

二、双因素理论的运用方法和原则

双因素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因此,正确认定和分析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才是重点。双因素理论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本质区别在于平等和公平的区别,凡是共同享有的、共同承受的、共同面对的就是平等,而与其工作、职责、目标紧密统一的,必须按工作成就或成绩分层次、分等级享有、承受与面对的则就是公平。只要是平等的一定是保健的,所以必须给予其基本的满足,但是永远无法实现完全满足;反之,只要是公正的就一定是激励的,所以即使员工不主动要求,但其却仍然具有巨大的激励性。

三、基于双因素理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薪资分配制度要合理

员工在工作中的劳动报酬与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就薪资,同时薪资也是企业确保员工积极工作的基本前提。对收入水平感到不满意是导致员工离职的最主要原因,要减少员工流失,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就要求要建立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切实的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减少员工流失。

(二)竞争和评价机制要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员工工作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员工的道德修养、工作表现、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合理的使用如“末位淘汰制”等竞争机制进行相应的激励,对那些工作能力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让员工之间在工作中形成竞争状态,这样能从根本上取解决消极怠工或者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的出现。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要切实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员工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满足感。企业在奖励、评优等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完善的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确保制度实施的彻底性和权威性,使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和评价心服口服,做到成不骄败不馁,同时要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竞争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三)工作安排要到位

对于多数员共而言,特别是那些知识性员工和高层管理职员来说,工作内容也是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激励方式,工作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员工的成就感要激发

在给员工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量时,目标的难度和任务量的多少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目标制定时,可以把一个大的目标细分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其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员工就会在每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基础上,产生成就感和对下一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业务竞赛和活动,使尽量多的员工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优势,显现个人能力。

(五)员工的成长要关注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遣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外出学习和进修,不断加深和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领域,提升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对那些在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在评优晋升、人事调动、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或重奖,以激励和满足他们对自身成功的追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因素理论强调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保健因素是基础,激励因素是关键,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正确看待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作用,合理应用激励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最大工作潜能,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7篇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__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

27、__(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__问题及对策建议

28、__(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__为例

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__为例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8篇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电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生产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本文研究对象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通过借鉴和应用精益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践证明,电子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能够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本文从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理论入手,介绍了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应用的几种精益生产的主要技术,以及在D企业中应用精益生产的必然性,结合实际,对D电子企业进行标准化作业,以此设计江苏淮安某电子企业精益生产的方案,找出一种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总结出精益生产在D企业实施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及失败教训,最后做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精益生产/ 企业/标准化作业/5S/准时化生产

1精益生产概述

1.1精益生产的定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一种管理产品开发、生产运作、供应商以及客户关系的整个业务的方法。与大批量生产系统形成对比的是,精益生产强调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1],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消除或减少所有环节的各种浪费,为顾客创造连续不断的价值流[2]。

1.2精益生产的来源

精益生产来源于丰田公司提出的一种生产方式,最初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高管理者丰田英二的领导下,该公司旗下员工大野耐一在实践中提出逐步消除浪费、看板生产、目视管理等一些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并最终形成了与当时汽车工业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3]。后来,美国汽车

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更高的理论程度,这就是——精益生产[4]。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公认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5]

1.3精益生产的思想

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尽量使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接近于零,就是强调生产同步化,同步化的核心思想包括“一个流”的生产方式、缩短作业切换时间、培养多能工、标准化作业这四大部分[6]精益生产是减少浪费,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它代表着现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被誉为“21世纪制造业的标准生产方式”。

1.4精益生产的目的

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为目的。

表现形式: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7]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2)“零”库存(Inventory ·消除库存)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6)“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2国内外精益生产研究现状

2.1国外精益生产的研究

2.1.1日本的研究现状

精益思想起源于日本,日本最典型的应用与研究就是精益生产,其中丰田公司的准时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方式最为典型。准时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是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8]内容。在丰田的精益生产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业成为了重点。2008年机械工业出本社出版的近藤哲夫的《丰田改善力》围绕丰田公司重新解读其生产方式(包括其实施手段、手法)

[9]。

2.1.2美国的研究现状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集资五百万,组织五十多位专家,用大约五年的时间,对九十家汽车厂进行考察,将大量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对比分析研究。1990年

[10]詹姆斯·沃麦克等人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d )。

[11]1994年提出了精益企业的概念,1996年出版了《精益思想》。1997年由詹姆斯·沃

麦克等人成立了精益企业研究所(LEI,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此机构一直在全球推广精益思想的原理,其截至到2011年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8个联络点。

2.2国内精益生产的研究

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发展由制造业扩展到其他各个行业。武淑萍在《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12]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创造了丰田生产方式,7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引起了各国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张丽红,曾

[13]风章在《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整合的探讨》中表明以美国MIT为首的学术界和

企业的效仿和发展 ,到上个世 纪9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

《现代制造》2005年10期刊登《汽车行业:精益生产已经豆蔻年华时》指出了精益生产在国内的运用现状,精益思想的若干具体的方法如JIT、5S等早已为我国部分企业所熟悉和运用。

陈绍文在《精益思想——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14]一文中指出精益制造创造了20世纪工业企业再造的奇迹,在汽车、航空、电子等高科技术行业被作为新一代工业革命在推广着。陈绍文的文章继续指出,2000年美国Industry week 对制造企业的普查显示,世界级的企业普遍采用了JIT/连续流生产、快速换模技术、广告牌系统、减少批量和预防性维修等所有丰田在60年代发展的生产方法。

[7]肖智军等在《精益生产——JIT》中有段原理光公司董事长立神先生的对话。“你

们的顾问公司还在大力推行5S吗”?“是的,中国的许多企业尚没有实施或者正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日本的企业都在以毫秒为单位进行改善的基础工程—5S,其改善还只能以小时为单位来衡量”这段话反应了日本企业在改善方面的先进性,同时也说明了国内企业在精益生产应用上的落后。

随着JIT 的不断发展和推广, 近年来, 在我国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口、制造业等实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中应用JIT 获得了明显效果,例如, 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

车制造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 结合厂情创造性应用JIT, 取得丰富的经验,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5]。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的试行丰田生产方式案例,但大多数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发现不是实施不动,就是无法长效保持而难以获得成功[16]。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企业历来重视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益生产是解决现存生产管理问题最佳方法,80年代以来很多大型企业就开始导入精益生产TPS等一系列外部方法,希望能够和外资企业一样获得成功[17]。

3结束语

实施精益生产对于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明智的选择,D电子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多样性产品的快速生产和价格竞争,因此,D电子企业应改善生产运营过程,扩展设备通用性,注重人才培养,消除浪费,有效运用精益生产方式获得最佳经济价值。D电子企业应该明白,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其他国内企业以及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对其自身不一定完全适用,有些企业还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所以,在实施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切不可简单照搬其他企业或国外成功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具体做法,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精益生产流程,养成精益生产文化。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精益化优化辅之以信息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实现精益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美]精益企业研究所,胡师金,金达峰,刘乐等译,精益术语汇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Mike Rother ,John Shook.Leaning To See[M].The 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Brooklin ,Massachusetts,USA,1999

[3]肖智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 JIT[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09-110

[4]曾丽君,于喜展.浅议精益生产方式及其应用[J]. 工业工程研究.2009,68(2):9-12

[5]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29 [6]王永祥.精益生产的内涵与我国现状及发展前景[J].商业时代,2007,(9):23-24

[7]肖智军,党新民.精益生产方式 JIT[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8][日]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9]杨吉,丰田生产方式再解读[J].1r时代周刊,2008(6):78

[10]James P.Womack,Daniel T.Jones.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M].Published by Simon& Schuste1990.

[11][美]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沈希谨等译,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第23卷第6期,132

[13]张丽红,曾风章.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整合的探讨[J]中国质量,2005年06期,25 [14]陈绍文,精益思想—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J]CAD/CAM和制造企业管理,2002

[15]戚晓曜.及时生产制(JIT)应用的探讨[J].生产与管理,2004,7(1):48-50

[16]冯恒平,夏洪胜.我国企业精益生产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7,

(12):60-61

[17]蒋美仙,林李安.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企业管理,2006,(15):62-64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9篇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和构成,也有了最初的认识,但多数人仍对图书馆及图书馆资源的含义和构成不甚明了。图书馆资源是指为了资源利用而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它实质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体系。

一、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图书馆的作用不仅是对于文化知识的传递,同时也能加强读者思想道德的培育。社会对各界人士以及追求知识的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品德培养和教育力度的加大,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也备受关注,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来源和思想交流的场合,是直接面向社会认知的信息源。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在为人文发展方面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图书馆资源管理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二、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与构成

图书馆资源的表现性有以下几点:

(1)图书馆资源是为图书馆存在并被利用的,任何资源失去了可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图书馆资源具有可利用性。

(2)图书馆资源各构成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图书馆也具有不可分割性。

(3)图书馆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决定了图书馆资源内部联系的特性,所以说它同时也具有联系性。

(4)图书馆资源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资源的更新与时俱进,正如图书馆资源从诞生之日发展到今日,其内涵和外延正逐步扩大一样,所以说图书馆资源更具有发展性。

图书馆资源的构成。图书馆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信息资源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与设施资源方面。这种说法也是现今比较大众的说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比较准确地囊括上述多种构成,即在三个大资源下再细分种属小资源,形成一个分类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1)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可供利用的所有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它又包括印刷型与电子型;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并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包括静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动态的社会信息。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各种人员及由人衍生出的管理方法,可分为图书馆员、读者资源,其中图书馆员资源包括了图书馆理论和方法、图书馆政策和法规、技术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员的智力结晶。

(3)设施资源 包括馆舍、设备、用品。其中的设备是主要资源,其又可分为传统设备(如书架、阅览桌椅等)和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等)。有人将现代化设备称之为信息设施,包括自动化系统、网络,在这里技术与设备已融合在一起,所以有不少人称之为技术设备资源。但从理论上讲,技术与设备应分属于不同的资源范畴。设施资源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建设。

三、怎样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服务要做到“以读者为本”,就要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全方位地了解、关注读者的感受、需求。在工作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工作要以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判断基准。以此不断推进图书馆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图书馆为人们文化生活当中的作用。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三大资源正逐步融合,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迅猛,图书馆资源走向集成化,例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其硬件、软件、数据库缺一不可,虽从理论上分析分属于三大资源,但它已实现了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图书馆资源的联系性,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配置不能有所偏废。

总之,未来的图书馆应当是资源型、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图书馆应当具备组织管理和传播各种各样现代化信息的能力,而图书馆自动化作为发展阶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发展图书馆的过程中,要紧跟图书馆发展形势,积极吸收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方法与管理模式和经验,为图书馆更好发展,实现图书馆在群众文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10篇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管理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在就业导向指导下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策略,供大家参考、讨论。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校;
教学改革;
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高校,近年来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较差等,因此,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亟待改革,笔者试从转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改善教学环境、优化其硬件设施等方面来促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水平,帮助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一)面试能力差

在学生毕业面试时,很多学生堆砌了诸多的专业的或者非专业的证书或者荣誉证书给面试官,而这只能代表其的在校期间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难以展现其专业知识能否灵活应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面试时学生的思维、语言、应变力、行为等综合表现较差,因此,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更难以在企业中担任“面试官”的角色。

(二)计算机操作能力弱

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没有专业的计算机实操能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人力专员能够灵活运用各类办公软件来辅助工作,而大学生只懂一些初级的操作,而对于图表或者视频制作软件的应用知之甚少,难以达到企业用人需求。也有很多学生是边用边学,这样的学生工作效率低,肯定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三)实践能力欠缺

很多高校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又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被动的学习专业知识,而没有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在人力专员进行招聘时,往往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和应变能力,沟通技巧也十分重要,但是在高校教学中往往只是“纸上谈兵”,而缺少这类活动的实战,造成人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十分不足。

二、就业导向指导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一方面,各高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应当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教学观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现场演练或者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职业素养和技能双提升。另一方面,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认真分析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和标准,着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训练,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的、复合人才,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充分挖据自身的知识内涵,为其就业提供广阔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改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环境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与时俱进,并积极借鉴各类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创新符合社会就业导向的新教材和新课程大纲,避免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的动态的把控,课程体系在设置时应当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学生的重点技能、实践训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并通过校企合作,督促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提高其专业技能。其次,要革新人资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应用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而且应当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或者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内涵,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强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硬件

硬件的提升能够带给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高校应当对落后的教学硬件进行更新和升级,比如,教学设备、场地等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
积极引进社会教学资源,不断借鉴社会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校企资源。另外,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适度提高对人资管理专业教学硬件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来提高人资管理专业“产学研”水平。同时,高校还要争取更多的资源,其不仅包括学校的场地资源,还包括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教师队伍的壮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教师储备,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指导。

三、结语

社会对于高校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要,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就业导向的指导,达到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提高自身适应未来就业的能力。只有不断优化就业导向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11篇

1、基于多元统计法的企业招聘管理研究

2、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3、关于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管理的探讨

4、制造业企业员工高离职率分析

5、民企招聘流程及案例分析

6、企业核心员工离职管理机制研究

7、性格色彩与员工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8、大型公立医院招聘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9、西部地区财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以智联招聘网为例

10、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11、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

12、招聘活动中视频面试的应用

13、现代企业员工招聘流程的探讨

14、结构化面试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

15、在线招聘的渠道选择--苹果官网与智联招聘的对比分析

16、中小企业招聘流程外包的优势

17、西安市珠宝首饰企业招聘需求网络调研分析

18、从招聘信息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9、浅谈IT外包服务型企业招聘渠道特点及效果分析

20、外资A企业人才招聘策略选择及流程优化

21、企业云招聘流程再造--以L公司为例

22、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人员招聘流程设计

23、浅析中小型企业招聘流程中的问题

24、矿业施工企业人才流失与解决对策

25、我国民营企业招聘管理研究

26、浅析公务员离职现象

27、门诊护士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

28、浅谈降低酒店员工离职倾向的方法--从角色压力角度

29、PDCA在医院招聘管理中的应用

30、浅谈90后大学生离职现象分析与应对对策

31、最低工资与企业培训:离职成本的视角

32、招聘面试中的情感因素与录用决策[N]

33、汽车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的预警管理

34、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人才流失控制研究

35、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36、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与探讨

37、高层次人才流失的思考

38、企业人才流失影响因素浅析

39、浅析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40、酒店业人才主动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41、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42、人才危机管理应对人才流失的非常措施

43、我国企业知识员工流失管理

44、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45、基于博弈论的国企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46、WZ集团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47、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

48、企业员工培训流失风险分析与控制

49、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50、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研究

51、员工流失分析与研究

52、北京市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53、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54、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55、BTE酒店骨干员工流失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

56、A酒店员工流失问题实证研究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第12篇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社团管理中还存在组织松散、缺乏经费保障、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讨了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途径,即创新组织决策方法、提升社团品牌效应、完善社团骨干培训制度等,希望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社团;
建设

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弘扬学校文化、丰富校园生活,而且能够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凝聚青年学生。加强社团建设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而社团的发展和运行又依赖于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素养。从某种程度上看,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所以,若要切实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就必须重视社团建设,并在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探究社团建设的新途径。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团的成员是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围绕社团发展组织一系列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离不开经费支持,但目前大部分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成员交的会费。由于会费数量有限,因此,许多学生社团无法开展大型活动,这对于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极为不利。由此可见,目前许多高校的社团管理都依靠原有经验,很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导致社团管理方法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严重脱节。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且极易造成高校人力资源浪费。所以,在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在高校社团建设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学生社团乃至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结构松散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结构松散,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未能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导致社团对会员的约束力较低。成员加入社团秉持自愿原则,有的学生加入社团后随意脱团,或参加社团活动不积极,导致社团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显然不利于社团的长远稳定发展。有的社团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能有效贯彻落实,对社团发展未能形成积极作用。

2.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大部分社团未能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社团成员参与积极性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合作协调性较差。一些高校社团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在成员考核或社团干部换届选举时,多根据主管教师或上一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成员的主观评价,这就导致考核评价过于肤浅,且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导致社团成员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出现脱团、退团的现象。

3.社团缺乏经费保障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经费多源于成员上交会费、学校经费支持和社会赞助。许多高校由于教育教学经费有限,对学生社团所拨经费较少,根本无法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社团成员所交会费也为一次性资源,不能成为持续性经费来源。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社团获取社会赞助的力度较小,这就导致学生社团缺乏资金支持和物质基础,在举办社团活动时经常出现经费紧张的问题,有时甚至因为经费不足而停办活动。可见,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途径

1.创新组织决策方法首先,社团管理成员应当向指导教师或其他社团管理者学习,加强与其他社团的沟通交流,针对社团发展方向、活动组织方式与教师协商,进而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应当积极听取社团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研究具体活动方案时,社团管理人员应当引导会员向前期调研方面探讨,制订详细、全面的方案计划。当然,社团管理者也可以鼓励社团干部或优秀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制订方案,然后组织会员积极讨论各个方案的可行性,根据会员意见对方案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活动方案的合理性,确保社团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

2.实训制度,进而组建一支高水平、有能力、会管理的社团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社团骨干积极参加党团学习,增强他们的政治觉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应当积极组织社团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培训班,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引导社团不断发展。此外,高校管理教师和相关部门还应当引导社团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改正自身缺点,不断完善自我。与此同时,应当增强社团骨干的协作意识、沟通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他们自觉为社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提升社团品牌效应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团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社团整体上呈现出“多而不精”的局面,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措施整合重组活动类似、内容雷同的社团,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若要做强做大学生社团,应当提升社团的品牌效应。在社团成立之初,就鼓励社团负责人树立品牌意识,在社团文化、价值、个性、方向等方面实施品牌战略。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根据时代形势,积极创新社团文化,采用合理的新模式推进社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

[2]郑吉昌,黄芳.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趋势下的挑战与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

[3]彭志越.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承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周斌,费坚,林刚.高校学生社团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江苏高教,2008.

[5]谢晓乐.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几点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张芬,汪舟.大学生社团管理中人力资源及心理学运用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2009.

推荐访问: 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 毕业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12篇 毕业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集合12篇) 人力资源的毕业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