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

2023年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

时间:2023-07-09 19:36:02 来源:网友投稿

透镜教学反思第1篇在《凸透镜》一课的“凸透镜的应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应用凸透镜的器材,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照相机,提出“照相机什么地方安装了凸透镜”这个问题。学生联系刚刚学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供大家参考。

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

透镜教学反思 第1篇

在《凸透镜》一课的“凸透镜的应用”这一活动中,我首先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应用凸透镜的器材,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照相机,提出“照相机什么地方安装了凸透镜”这个问题。学生联系刚刚学到的知识轻松解答出来。接着出示一张人物非常小而景物却非常大的照片,找一名学生做小摄影师,并用实物照相机为道具,进行现场表演,让其它学生对他的方法进行判断对错,使每一名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选取适当的距离进行人物摄影。这处设计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基础。

透镜教学反思 第2篇

《透镜》这节课是本章各节学习的基础,但在本节课中出现了较多抽象的概念,由此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等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出透镜的分类方法和对光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画图,把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抽象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有效的解决这些抽象概念难教难学的`问题。

导入新课我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除了前面我们学过的平面镜你还知道那些镜子?由问题导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眼镜、放大镜等等,由学生们熟知的各种镜子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到很贴近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讲解透镜的种类时,我利用实验室有的各种透镜,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学生很容易的就区分开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讲解透镜对光的作用时,我用实验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很直观观察、总结出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结合着实验现象,给学生讲解三条特殊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这里给学生讲”冰透镜取火“的故事,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利用凸透镜来试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器材自主探究、来体验,当我要求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整节课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可能是上课老师讲的还是太多,所以能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致使学生没有能完成当堂的课堂质量检测,还有就是在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的时候,由于老师考虑的不是太周到,没有把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后排同学观察的效果不是太好,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改进,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计划进行,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索和讨论的也比较激烈,但气氛活跃的同时,我自己感觉到也显得比较乱,学生到了实验室上课显得有点兴奋,课堂显得较为松散。还有一点,在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由于受场地的影响,有部分的学生没有办法做到,应该说这是一个遗憾!

总之,我感觉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透镜教学反思 第3篇

《透镜》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第四章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节主要研究的是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我认为教学过程应侧重于凸透镜、凹透镜、光心、主光轴、焦点、虚焦点、焦距、会聚、发散等概念的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教学以及三条特殊光线。

在这一节中,开头我使用了亚运会和全运会主火炬点燃方式的不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第四章已学内容,学生能够顺利说出点燃原理,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本节内容。

在感知透镜的结构差异方面,让学生亲手触摸透镜,明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紧接着用作图法说明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举例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不同,找出辨别透镜的多种方法,探讨是否存在别的方法,根据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进而引出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否也有区别。在实验教学这一部分,使用了激光演示仪,由于小透镜对光起的作用现象不够明显,于是采用大的透镜,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通过实验教学明确焦点、虚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说明会聚与发散的奥秘,利用“小试牛刀”,让学生产生困惑,然后释惑。得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比较,通过凸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相互靠近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与两天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比较,通过凹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相互远离了。采用分割法,结合上一章所学折射知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在最后结合前面所学,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重点强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光线是发散的,但不是任意发散,而是反向延长线要经过虚焦点,强调作图的规范性。

在教学过程中,概念讲解清晰,过程流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以下主要阐述本节课后我的一些思考,谈谈我的不足。

首先,本节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于刚接触透镜的学生而言,要理解实验中以立体形式呈现的实验现象较难,主要障碍在于:将“会聚作用”和“会聚光线”混淆,将“发散作用”和“发散光线”混淆。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排除课堂时间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这样去释疑,第一步:用激光光源演示“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发散光线”和“会聚光线”是相对于平行光而言,会聚光线沿着传播方向会相交于一点,发散光线沿着传播方向不会相交于一点,而是逐渐远离。第二步:用两个激光光源作为平面平行光,演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通过凹透镜后发散。第三步: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并不一定使折射光线成为会聚光线,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不一定使折射光线成为发散光线。最后强调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比较,通过凸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相互靠近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与两天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比较,通过凹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相互远离了。这样的实验现象直观,明显,能够加深学生对该难点的理解。

第二,在概念理解时,要强调与主光轴不平行的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也要会聚成一点,这一点不再在主光轴上,而在焦平面上(经过焦点且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完全可以通过激光演示仪演示出来。

第三,对于光心的特点,教师可以强调“经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有的学生会错误地理解为“入射光线、光心、折射光线与主光轴一样在一条直线上的特殊情况”,其实方向不改变包括两种情况:

(1)在一条直线上。

(2)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

第四,在拓展提升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平行光经凸透镜另一部分折射后还能会聚成一点吗?若能,这一点亮度如何?会聚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恰好是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最后一题),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展示,通过结合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光路图来解释。

透镜教学反思 第4篇

养成积累记录的习惯

学问靠积累,有积累才能创新。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本子,使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积累探究方法的习惯。

如教学《凸透镜》时,学生观察镜片特点时,有的想到了与平面镜片相比较。接下来讨论设计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许多学生自然想到了应用研究平面镜的经验,在仪器的摆放,怎样得到清晰的像,像与物体比较找出像的特点等方面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学生对一些科学探究的积累,使学生有了科学探究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量变会促使质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透镜教学反思 第5篇

课前思考:

上周接到学校共同体上课的通知,要上《透镜》这节课,当时的心情很是轻松的说…因为去年培训部的老师来学校视察时,我上的就是这节课,当时备了很久。之后又仔细的反思,现在回想起来,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当我打开一年前的教案和课件时,欣喜冲昏了我的大脑,不知不觉中我的思路已经被这些资料囚禁了…于是周末两天的时间,我一直没有再做任何突破和创新!周日上午,我把成型了思路发给了我的两位师傅,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中午的时候,聂老师对我的学案提出了问题!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

3、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 )。

A,原来会聚的光发散 B,原来发散的光会聚

C,原来发散的光变得更发散 D,原来会聚的光一定还会聚

纵观我的教学设计,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几乎没有,于是我开始设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添加这一步的讲解。想了很久,我决定放弃原有的光学试验箱,改用白纸粘贴在黑板上,直接在黑板上演示。

下面就是课堂效果:

这样,把实验的空间变大了,并且可以直接在白纸上描绘出光线,非常直观,如下图。

有了上图的作图痕迹,改变光源位置,使光线从焦点处射入。不仅引出了折射光路可逆,而且很自然的实现了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变成平行光这一知识点。现象很明显!凹透镜同凸透镜,图片就不呈现了。

然后是学生的小试身手,自己练习画光路图,效果比用试验箱要好,因为每次实验之后都有痕迹,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方便他们照猫画虎。

接下来就是针对上面2、3题的演示实验,由于视频还没有拿到,没有截图,我就用画板简单的画一下吧。

黑色为放入透镜前的光线,让学生猜想,放入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的。学生由于受前面实验演示中特殊光线的影响,大部分认为折射光线会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当我将透镜放入之后,一片惊叹,红色为折射后光线。学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会聚是这么回事啊…接下来改变光的方向,改换凹透镜,又展示了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不一定是散开的,也有可能是相交的…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会聚和发散都是相对于原光线而言的!

在这里添加这么一个环节,用时3分钟,但是却省去了今后习题课上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很直接很生动的给学生感官的认识,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都很好。

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原理,按照袁老师的教学建议,我是这么引出的——其实,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透镜,就两个三棱镜的组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光路图,你们能否总结出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原理?(要求用小白板展示)

这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想,五个小组全部完成了任务,学生很兴奋。只是我对小白板的使用有些生疏,抹杀了这个亮点!

总体流程就是这样,下面我反思一下本节课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环节。

不足:

1.教具的组装问题,从图片可以看出,我自己搭配的器材比较简陋,而且激光笔和偏光刻接触不好,很容易就不亮了。

2.今天天气非常好,太阳光很足很足,导致教师拉上窗帘关上灯还是很明亮,使得演示实验的光线变弱,没有昨天准备时那么清晰。这应该是备课时问题考虑不全面,以后我会注意。

3.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还是有些乱,上课的时候有些紧张--、有待加强!!!

改进:

1.上面的演示实验其实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来做的,没人一组器材,自己在白纸上画光路图,印象会更深刻。积极性会更高!但是由于教具资源有限,做不到每组一套!

2.小组合作的问题也很多

a:各层次的组员没有全部发挥出各自的水平;

b:组长过于强势,部分组员有旁观迹象,为参加活动;

c:女生过于强势,对其他组员的一件置之不理,使其他组员弱化,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d:小白板的使用有待加强,我比较生疏。

对于小组合作,应在每一节课中进行调整,监督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纠正!

透镜教学反思 第6篇

《透镜》一节的内容在整个光学部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别是那三条特殊光线,学生倒是记住了,但一遇到作图又会束手无策。这主要是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从字面上会了,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应用。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点到面,将难点逐个击破。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从感性的知识入手,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简单的实验为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课题时,我以面镜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镜子,光照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何,从而使学生正确区分透镜和面镜的不同。而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则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利用形象的课件和学生一起分析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适时通过相应的作图题目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

在整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动脑,主动进行讨论。一个个新的想法不断出现,一声声“老师,看我的行不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现着自己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同样感到自豪。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面对录像机时害怕出错,不敢或不愿在课堂中展现自己。以后我会创造更多的机会以使他们得到更好锻炼。

在研磨课堂中,我的收获并不比学生少,可能还会更多。改良后的实验使我找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改善了师生关系,确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透镜教学反思 第7篇

对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所执教的《透镜》一课反思如下:

透镜是第四章的第一节,起到的作用是引入,让学生简单的认识透镜,为后面透镜作图以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铺垫。同时,本节课处理时也因与上一章光现象的内容相结合,在讲解时注意两章内容的对比联系,像是面镜与透镜的区别等,尽量在学生已有知识框架上添加新东西。

在引入新课方面,我采用了播放学生儿时的游戏“放大镜燃纸”的视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不会觉得突兀、陌生。随后我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可谓让学生饱了眼。

在讲透镜的分类时,我让学生观察了他们桌子上事先准备好的透镜,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有的将书上的字放大,有的将字缩小等。学生可通过看,摸来感受他们的异同。随后进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对于透镜,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有的"只能是在图书或是在电视上见过。让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使他们真身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是凸透镜,什么样的是凹透镜。

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并介绍了主光轴、光心。所随后教给学生两透镜的简易画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光心的特点通过实验从多角度演示,学生亲眼看到“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这部分内容在处理的时候对于透镜应该关于主光轴上下对称强调的不够,所以学生自己练习画图时出现了错误。

在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我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由于其中一个光源比较暗,后排的很多学生可能看不到。是自己很大的失误。只能利用事先准备了课件展示这两个实验的现象。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对于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帮助会更大。

这节课结束后,在第二课时的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的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个问题思考之后我觉得,讲解这部分知识时,除了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的折射现象,还应该补充演示如果不和主光轴平行的“发散光”、“会聚光”经两透镜后光路的改变,可以让学生对于“会聚”“发散”作用理解的更透彻。

回顾整节课,新的知识点比较多,整合建构环节时应引导学生理出一个线索,将重点知识突出并能有所迁移,可我这节课在此环节只是泛泛而谈。最后也没能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作出全体同学的检测。

纵观这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更多、更详细的预测课并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透镜教学反思 第8篇

放大镜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学生对其成像习以为常!利用拍摄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的实验,能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放大镜成的像,完整的描述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但虚像和实像在这节书的最后才涉及到,所以设计上跟《照相机》一样,放在讲授《虚像和实像》时再进一步加以小结,所以在这节微课中就不提及了。

这是我第三次录制的微课。本来按计划我应该拍摄《投影仪》这节微课的,但由于实验方面的拍摄我暂时没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先制作了《放大镜》。我坚持,用实验说明的效果,好过用flash动画,更优于图片,毕竟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个人拍摄技术不精,因此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录制实验,今后要在这方面恶补知识。我原以为,这节微课应该是很容易录制的,但还是遭遇了困难重重,何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透镜教学反思 第9篇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小组探讨展示环节上,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从“合作、探讨”入手,在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展示时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能作为配角,或者只作为幕后的“导演”,不能去抢占“演员”的舞台,要充分相信学生,多鼓励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另外,我们物理学习上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在物理探究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物理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以后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探究后找到的规律。

优点:课堂注重实效,形式少,整体框架好,具体体现为:

1、探究问题,整体抛出。四个探究问题同时抛给学生,使学生合理利用实验资源,分头进行试验,有效的加快了实验进度,使探究富有实效。

2、反思归纳,落到实处。反思归纳就是指学生小结环节,以往都是由学生口头说,往往流于形式,本次课我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将所学内容落实到笔头,还利于梳理当堂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以后可让学生归纳自己设计表格或框架进行课堂小结。

3、已经学会,不再重复。在预习中已学会的问题,在探究中不再出现。

不足之处:主要在学案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中。

(一)学案不足:

1、在处理预习疑难时时间较长,影响了授课进度。

2、预习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要太直白。例如,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凸透镜或凹透镜。

3、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4、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仍需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效的激励措施,使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如何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努力。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需要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巩固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长期下去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根本无法完全的学会、学通、学懂,更难以灵活运用所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透镜教学反思 第10篇

对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所执教的《透镜》一课反思如下:

透镜是第四章的第一节,起到的作用是引入,让学生简单的认识透镜,为后面透镜作图以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铺垫。同时,本节课处理时也因与上一章光现象的内容相结合,在讲解时注意两章内容的对比联系,像是面镜与透镜的区别等,尽量在学生已有知识框架上添加新东西。

在引入新课方面,我采用了播放学生儿时的游戏“放大镜燃纸”的视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不会觉得突兀、陌生。随后我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可谓让学生饱了眼。

在讲透镜的分类时,我让学生观察了他们桌子上事先准备好的透镜,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有的将书上的字放大,有的将字缩小等。学生可通过看,摸来感受他们的异同。随后进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对于透镜,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有的只能是在图书或是在电视上见过。让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使他们真身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是凸透镜,什么样的是凹透镜。

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并介绍了主光轴、光心。所随后教给学生两透镜的简易画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光心的特点通过实验从多角度演示,学生亲眼看到“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这部分内容在处理的时候对于透镜应该关于主光轴上下对称强调的不够,所以学生自己练习画图时出现了错误。

在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我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由于其中一个光源比较暗,后排的很多学生可能看不到。是自己很大的失误。只能利用事先准备了课件展示这两个实验的现象。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对于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帮助会更大。

这节课结束后,在第二课时的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的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个问题思考之后我觉得,讲解这部分知识时,除了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的折射现象,还应该补充演示如果不和主光轴平行的“发散光”、“会聚光”经两透镜后光路的改变,可以让学生对于“会聚”“发散”作用理解的更透彻。

回顾整节课,新的知识点比较多,整合建构环节时应引导学生理出一个线索,将重点知识突出并能有所迁移,可我这节课在此环节只是泛泛而谈。最后也没能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作出全体同学的检测。

纵观这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更多、更详细的预测课并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透镜教学反思 第11篇

《透镜》这节课是本章各节学习的基础,但在本节课中出现了较多抽象的概念,由此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等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出透镜的分类方法和对光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画图,把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抽象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有效的解决这些抽象概念难教难学的问题。

导入新课我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除了前面我们学过的平面镜你还知道那些镜子?由问题导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眼镜、放大镜等等,由学生们熟知的各种镜子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到很贴近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讲解透镜的种类时,我利用实验室有的各种透镜,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所以学生很容易的就区分开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讲解透镜对光的作用时,我用实验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很直观观察、总结出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结合着实验现象,给学生讲解三条特殊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这里给学生讲”冰透镜取火“的故事,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利用凸透镜来试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器材自主探究、来体验,当我要求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整节课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可能是上课老师讲的还是太多,所以能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致使学生没有能完成当堂的课堂质量检测,还有就是在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的时候,由于老师考虑的不是太周到,没有把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后排同学观察的效果不是太好,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加以改进,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计划进行,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索和讨论的也比较激烈,但气氛活跃的同时,我自己感觉到也显得比较乱,学生到了实验室上课显得有点兴奋,课堂显得较为松散。还有一点,在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由于受场地的影响,有部分的学生没有办法做到,应该说这是一个遗憾!

总之,我感觉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透镜教学反思 第12篇

对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所执教的《透镜》一课反思如下:

透镜是第四章的第一节,起到的作用是引入,让学生简单的认识透镜,为后面透镜作图以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铺垫。同时,本节课处理时也因与上一章光现象的内容相结合,在讲解时注意两章内容的对比联系,像是面镜与透镜的区别等,尽量在学生已有知识框架上添加新东西。

在引入新课方面,我采用了播放学生儿时的游戏“放大镜燃纸”的视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不会觉得突兀、陌生。随后我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可谓让学生饱了眼。

在讲透镜的分类时,我让学生观察了他们桌子上事先准备好的透镜,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有的将书上的字放大,有的将字缩小等。学生可通过看,摸来感受他们的异同。随后进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对于透镜,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有的只能是在图书或是在电视上见过。让学生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使他们真身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是凸透镜,什么样的是凹透镜。

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画法,并介绍了主光轴、光心。所随后教给学生两透镜的简易画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光心的特点通过实验从多角度演示,学生亲眼看到“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这部分内容在处理的时候对于透镜应该关于主光轴上下对称强调的不够,所以学生自己练习画图时出现了错误。

在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我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由于其中一个光源比较暗,后排的很多学生可能看不到。是自己很大的失误。只能利用事先准备了课件展示这两个实验的现象。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对于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帮助会更大。

这节课结束后,在第二课时的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的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个问题思考之后我觉得,讲解这部分知识时,除了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的折射现象,还应该补充演示如果不和主光轴平行的“发散光”、“会聚光”经两透镜后光路的改变,可以让学生对于“会聚”“发散”作用理解的更透彻。

回顾整节课,新的知识点比较多,整合建构环节时应引导学生理出一个线索,将重点知识突出并能有所迁移,可我这节课在此环节只是泛泛而谈。最后也没能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作出全体同学的检测。

纵观这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更多、更详细的预测课并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透镜教学反思 第13篇

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汇报课活动中我认真备了《生活中的透镜》一节课,并在八年二班进行了汇报课讲课活动。本节课我按照学校的教学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要求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好。现将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一下,反思本节课的得与失,同时也是做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做以铺垫。

一、优点:

1、我在授课伊时,就由本班学生的一张照片导出照相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的进入了学习情境。

2、板书,在板书的设计中,我有几种方案,但却不知哪一种更,在教学中发现,适合本节课的板书是表格。它即适合学生的思维,也适合学生自学,对学生的学习起了一个主导作用,同时也将本节课的重点突出了,难点简化了。

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在教学中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多种实像和虚像一起用多媒体打出,让学生观察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并由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的难点。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好,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并能做到应用。

二、需必改进的方面

1、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对学生的自学放得开。

2、在学回答问题时要加强对学生语言严密性的要求。

3、在演示实验时没有特别强调应观察什么,使学生在观察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4、在学生讨论完结论后,教师应再进一步的完善结论,使学生更加理解结论。

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我会不断的完善,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完美。

透镜教学反思 第14篇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小组探讨展示环节上,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从“合作、探讨”入手,在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展示时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能作为配角,或者只作为幕后的“导演”,不能去抢占“演员”的舞台,要充分相信学生,多鼓励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另外,我们物理学习上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在物理探究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物理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以后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探究后找到的规律。

优点:课堂注重实效,形式少,整体框架好,具体体现为:

1、探究问题,整体抛出。四个探究问题同时抛给学生,使学生合理利用实验资源,分头进行试验,有效的加快了实验进度,使探究富有实效。

2、反思归纳,落到实处。反思归纳就是指学生小结环节,以往都是由学生口头说,往往流于形式,本次课我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将所学内容落实到笔头,还利于梳理当堂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以后可让学生归纳自己设计表格或框架进行课堂小结。

3、已经学会,不再重复。在预习中已学会的问题,在探究中不再出现。

不足之处:主要在学案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中。

(一)学案不足:

1、在处理预习疑难时时间较长,影响了授课进度。

2、预习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要太直白。例如,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凸透镜或凹透镜。

3、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4、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仍需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效的激励措施,使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一句空话。如何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努力。由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需要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巩固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长期下去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根本无法完全的学会、学通、学懂,更难以灵活运用所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透镜教学反思 第15篇

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任务,能根据对教学和学习任务的分析组织教学活动,较好的把握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教学中让学生去收集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让学生从生活去感受物理,尽量实施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2、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但由于受光源的限制,部分学生很难得到平行光,所以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最后还是靠老师演示来完成。

3、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我仍然需要不断的指导和辅导。但是这种指导已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实验探究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

5、教学完后通过课后练习加深了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基本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些练习如果放在课内完成可能会更好,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6、课后设计的最后一题“有一凸透镜,请你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出它的焦距,写出你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由课文中的“想想做做”改编而来,原因是课内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布置作业时要发给学生凸透镜安排学生课后(晴天)亲自去做做,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道练习。

7、实施教学中感受深刻一点还有就是: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传统板书还是必要的,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了这点。

透镜教学反思 第16篇

《透镜》一节的内容在整个光学部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别是那三条特殊光线,学生倒是记住了,但一遇到作图又会束手无策。这主要是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从字面上会了,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应用。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点到面,将难点逐个击破。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从感性的知识入手,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简单的实验为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课题时,我以面镜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镜子,光照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何,从而使学生正确区分透镜和面镜的不同。而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则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利用形象的课件和学生一起分析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适时通过相应的作图题目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

在整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动脑,主动进行讨论。一个个新的想法不断出现,一声声“老师,看我的行不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现着自己的收获。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同样感到自豪。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面对录像机时害怕出错,不敢或不愿在课堂中展现自己。以后我会创造更多的机会以使他们得到更好锻炼。

在研磨课堂中,我的收获并不比学生少,可能还会更多。改良后的实验使我找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改善了师生关系,确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透镜教学反思 第17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对在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所执教的《透镜》课反思如下:

我们知道透镜一节内容简单,实验器材比较生活化,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采用了激情导入;
通过视频放映“神七”点火到计时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拉进课堂。告诉学生这个历史是由透镜给我们记录下来的。既然透镜对我们生活有用,那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通过视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并完成自读题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自己总结规律,对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生了解凹凸透镜后,让学生体验实物元件并进一步指出近视眼镜是属哪种。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第二轮练习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有一学生提出: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我马上想到用激光分别正对凹凸透镜照射比较透过去的光圈与原光束的大小。结果否定了学生的判断。又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能否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为难,突然有名学生奋勇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他解决。”学生讲得有理有据。之后,教室里掌声响起,课堂气氛陷入高潮。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三目标学习中。学生查阅课本积极性高了,分组讨论更热烈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相同背景的识记材料,通过听教师讲一遍掌握30%,自己写一遍可掌握70%,而经过讨论自己说出来能掌握90%。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勇于表现。讨论甚至争议是学生最投入,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交流益于学生合作学习,实现优生帮差生(兵教兵)。因而这节课我给学生尽限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探究研讨,自我获取知识。当堂批改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集中精力、争先恐后、活跃思维作用明显,当即发现问题当即解决,有“短、平、快”之效果。

通过本节课教学收获多多:除了课前备好教材和学生外,还要注重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参与师生讨论;
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讨论、质疑、激发学生潜能。不可越俎代庖;
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引导,不求全责备。

透镜教学反思 第18篇

我们知道透镜一节内容简单,实验器材比较生活化,探究问题也和生活有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在设计导课时采用了激情导入;
通过视频放映“神七”点火到计时的情景。把学生一下子拉进课堂。告诉学生这个历史是由透镜给我们记录下来的。既然透镜对我们生活有用,那我们有必要把它学好。通过视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读教材,并完成自读题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自己总结规律,对习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己解决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巩固提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生了解凹凸透镜后,让学生体验实物元件并进一步指出近视眼镜是属哪种。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第二轮练习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有一学生提出: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我马上想到用激光分别正对凹凸透镜照射比较透过去的光圈与原光束的大小。结果否定了学生的判断。又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能否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为难,突然有名学生奋勇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给他解决。”学生讲得有理有据。之后,教室里掌声响起,课堂气氛陷入高潮。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三目标学习中。学生查阅课本积极性高了,分组讨论更热烈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讨论交流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相同背景的识记材料,通过听教师讲一遍掌握30%,自己写一遍可掌握70%,而经过讨论自己说出来能掌握90%。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勇于表现。讨论甚至争议是学生最投入,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交流益于学生合作学习,实现优生帮差生(兵教兵)。因而这节课我给学生尽限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探究研讨,自我获取知识。当堂批改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集中精力、争先恐后、活跃思维作用明显,当即发现问题当即解决,有“短、平、快”之效果。

通过本节课教学收获多多:除了课前备好教材和学生外,还要注重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参与师生讨论;
充分信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思考、讨论、质疑、激发学生潜能。不可越俎代庖;
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引导,不求全责备。

透镜教学反思 第19篇

教后记在《透镜》这堂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教学任务,能根据对教学和学习任务的分析组织教学活动,采用学案教学较好的把握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教学中让学生去收集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让学生从生活去感受物理,尽量实施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2、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但由于受光源的限制,部分学生很难得到平行光,所以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最后还是靠老师演示来完成。

3、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我仍然需要不断的指导和辅导。但是这种指导已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实验探究还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

5、教学完后通过课后练习加深了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基本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中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些练习如果放在课内完成可能会更好,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6、课后设计的最后一题“有一凸透镜,请你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出它的焦距,写出你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由课文中的“想想做做”改编而来,原因是课内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布置作业时要发给学生凸透镜安排学生课后(晴天)亲自去做做,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道练习。

实施教学中感受深刻一点还有就是:学案作为辅助手段,适当的传统板书还是必要的,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了这点。

推荐访问: 透镜 汇编 反思 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 透镜教学反思(汇编19篇) 透镜教学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