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10篇】(完整文档)

2023《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10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2-12-31 1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10篇】(完整文档)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2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3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凡的、*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6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台。我已在这个*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7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8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9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

  书中以*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贵老师主张*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阅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1)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2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3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4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识了*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薄薄的小人书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孩子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地点燃和释放出来了,可以说阅读儿童书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学习生活的开始。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该读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早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凡之人,做不*凡之事,打破常规,成为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车子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给你意外的收获。

  不断的学习之中,越发现自己学问的浅薄,知识的粗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把劳动当休息,把学习当休息,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休息。把上课当成一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凡的工作,不*凡的事业。

  *凡的生活,不*凡的人生。

  现实世界的一个小我,心灵世界的一个大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我开始,向*贵同志学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凡的、*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6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识了*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薄薄的小人书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孩子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地点燃和释放出来了,可以说阅读儿童书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学习生活的开始。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该读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早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凡之人,做不*凡之事,打破常规,成为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车子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给你意外的收获。

  不断的学习之中,越发现自己学问的浅薄,知识的粗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把劳动当休息,把学习当休息,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休息。把上课当成一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凡的工作,不*凡的事业。*凡的生活,不*凡的人生。

  现实世界的一个小我,心灵世界的一个大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我开始,向*贵同志学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7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8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台。我已在这个*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9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

  书中以*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贵老师主张*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2)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2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12、竞争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务,但竞争必须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那么你的管理是失败的。

  13、校长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母校为荣,让每一位教师都以校为家。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3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识了*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薄薄的小人书本身其实并没有带给孩子多少东西,它出现在一个孩子单调而贫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一个年轻生命深处潜在的探究新知的欲望,把一个少年阅读文字的兴趣,充分地点燃和释放出来了,可以说阅读儿童书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学习生活的开始。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该读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却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早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

  *凡之人,做不*凡之事,打破常规,成为常态。

  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经营自己的职业,特别是级别、待遇、房子、车子等,我却经常忘掉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自己,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议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它,自己给自己一些惊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奖赏。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却往往给你意外的收获。

  不断的学习之中,越发现自己学问的浅薄,知识的粗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把工作与休息区分分明,而我却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把劳动当休息,把学习当休息,把打扫卫生当成一种休息。把上课当成一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凡的工作,不*凡的事业。

  *凡的生活,不*凡的人生。

  现实世界的一个小我,心灵世界的一个大我。改变世界,从改变自我开始,向*贵同志学习!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4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台。我已在这个*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6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7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的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8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台。我已在这个*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9

  书中以*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贵老师主张*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2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3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4

  近日捧书*贵先生的著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来芳香四溢,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先生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高二(2)班的体育委员刘振宇,从教室隔窗掷石头打下大片核桃,被副校长带到教导处,写检查,挖思想根源。并在大会上做检讨。但效果很失败,因为他*时是位挺好的学生,打核桃的事虽不能说是“闹着玩”,但肯定不是品质问题,让他到校会上检讨,是不是有些太过分、太伤他的自尊了?

  事过境迁,20多年过去了,那位打核桃的刘振宇当上了乡镇的党委*,有一天见了我,说:当年真是闹着玩的。

  他的话给我很大的触动。

  他们真的是闹着玩的。但我们的老师却总不肯跟孩子们“闹着玩”,我们有时实在是太“认真”了。我们总是把孩子视为*,站在*的立场上审视孩子类似“闹着玩”的错误,结果就是“上纲上线”,就是道德品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其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并没有多大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特别是对于特教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对听障孩子们更多的宽容。

  听障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很大的障碍,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做朋友。

  如果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首先就得摆正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样增进了我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教学,更好地让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对于学生中随时出现的一些小错误,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的同时,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迁就、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学生的理解、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地认识错误,并给他们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要做到宽容:一是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去下结论;二是要热心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行为,正面引导,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起勇气去克服它;三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有机会申辩,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他们应该可以撑起自己的伞,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5

  捧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能找到这样一本亦师亦友的原生态教育书籍畅读,实乃让人无比惬意之事。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阅读此书时,李老师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为我答疑解惑。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在全书中,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育线、教学线和管理线,而统领这三者的便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可贵思想。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二、关注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信仰和幸福负责。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1、把学生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等。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2、评价不但要换方法,更要换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在这一方面,我们原来的班级也搞过类似的尝试--"我能行!",但十分惭愧,效果不佳,回想起来,关键原因是我的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好,没有联系实际。

  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变堵截反对为提倡诱导

  只要你蹲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的工作习惯于站在*的立场上,从*的视角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设定展目标,生硬灌输、呆板说教,强迫孩子接受--犹如预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学生的体形。身高统统塞到这个模子里,结果必然是要么铸造出畸形的人格;要么铸造出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要么伤害学生的心灵,形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4、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①归还学生思维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对归还学生主体地位来说,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哪一个过程应该放给学生去思考。

  ②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应该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

  ③让知识既是目的,更应该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在学生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否把运用知识、方法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作为衡量我们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依据?

  三、学会思考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在实际校园里,我们有的是一些虽然年轻,但已经暂露头角的老师,有的老师还是教育界的专家,所教的学生有多少都已经上了北大、清华或其他重点大学,学生是发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师自身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4)

——教育读书笔记10篇

教育读书笔记1

  书籍——————人类的朋友,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是给我们教师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书中谈到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例如: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鲜明而生动地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又如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次类的书籍以资增强业务水*和师德修养。

教育读书笔记2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习《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

  意识到哪怕是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也有可能扼杀他一辈子的上进心。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也是各有特点的,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作一座尚待挖掘的矿藏,无论是金矿、铜矿或铁矿,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关注的全体学生,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否提供了适合于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给他们创造了多少发挥潜能的机会;是否千方百计地发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运用现代学习观,反思自身综合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学生素质,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教育的成效也难以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师要经常扪心自问自身素质上的差距。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既表现为接受,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己也要“学会教学”。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学习者,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学习方法多样化,学生很有可能比教师了解得还多,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的教师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更要有自己的独创,这种独创正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的20项修炼》一文中指出,“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唯物辩证法,反思教与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教学而言,本身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普遍强调和关注的只是“教”的改革,以至教学改革变成了单纯是教师的事,而忽视了学习层面的改革。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往往难以深入下去,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教改”与“学改”是教学改革的两个方面,两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改革,所以,“学改”是“教改”的深入与落脚点;没有“学改”,“教改”便失去了意义;“教改”是“学改”的依托,离开了“教改”,“学改”便失去了指引。学校的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没有学习主体对学习的投入,学习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以及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因此,必须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学习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学生要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处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因此,教师应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现代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烈的社会竞争呼唤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责无旁贷。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以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意义,为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教学开始查找问题,如果说在教学环节中,我们的老师能为了学生而多考虑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写教学体会时,常反思自己,多给自己找找缺点,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那么,你将是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教育读书笔记3

  寒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 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 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 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 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 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 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 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 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 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 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 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 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 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 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 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 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 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 一个经常是表现**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 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 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学校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 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 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 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 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 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教育读书笔记4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教育读书笔记5

  寒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里的故事生动有趣、非常感人,描写得也特别精彩,比如“卡隆注视着我,其神情可表达千言万语”等等。

  《爱的教育》主要写了主人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发生的喜怒哀乐,还有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助人为乐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斯、心地善良的“小商人”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比如有人欺负残疾的克洛西,卡隆挺身而出,保护着克洛西,当同学有困难时,卡隆总是热情地帮助他;瘦弱的耐利在一次体育课上勇敢、顽强地爬上了*台的顶端;卡洛斐在打雪球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承认了失误,并且为了弥补过失,他把最心爱的邮册送给受伤的老人……

  读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终于弄懂了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翻译家夏丏尊爷爷要把书的原名《心》改为《爱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恼着我,现在我明白了,这本书讲的每一个故事都与爱有关,同学之间的关爱,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一个人对祖国、对陌生人的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有时我都被感动地流泪了。夏丏尊爷爷将题目改为《爱的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能延续这伟大的爱吧!

教育读书笔记6

  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教育读书笔记7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不小心,它就会遭到摧残甚至扼杀。因此,我们更要精心地呵护自己那如同一只易碎的玻璃杯似的生命,因为,稍不留意,它就会支离破碎。而一次次惨痛的血的教训更是用事实告诉我们,安全与健康的神经是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的。

  作为学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无论校园内外,我们都要注意安全。公路上车水马龙,在上学时,我们要注意来往车辆,不与同学追逐打闹,遵守交通规则;学校里,喧喧嚷嚷,我们要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打架斗殴,不做危险的事情,不滑楼梯,遵守校规校纪。

  还有,在校园外,我们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随便与陌生人搭话,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不与那些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等等。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因为自我保护能力差和安全意识淡薄,在校园_这个我们儿童成长的天堂内酿成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安全教育的读书笔记 如:在某地的中学内,两个年轻气盛的中学生为了争夺一只小小的打火机而大打出手,其中一个在盛怒之下掏出一把刀,刺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当他清醒过来,追悔莫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以上的事例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把危险的东西带到校园里来,千万不要和同学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当你在情绪激动时,也许就会做出一些连你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而当你为自己做出的事情后悔愧疚时,一切都已成为现实,再也无法挽回了。

  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它需要安全阳光的照耀,健康雨露的滋润。它经不起天灾骤雨的摧残,更不堪人祸风暴的打击。因此,我们更要筑起自我保护的堤防,用知识守护生命。把*安的种子播撒心田,让安全的警钟长鸣耳畔。

教育读书笔记8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老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阿杰的妈妈来幼儿园问我:“老师,谁是球球?昨天儿子说球球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球球进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球球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球球?你打他了?”她指指说。球球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球球奶奶说:“球球,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球球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球球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时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改正、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育读书笔记9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和的资料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教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欢乐,有自我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气的孩子、理解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应对蹒跚学步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此刻需要把自我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放慢自我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和,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教育读书笔记10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读书笔记3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读书笔记1

  泰格尔在他的诗中说过:“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声。”是的,自由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管理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希贵校长的这样《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时,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呢?曾记得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只因为喜欢爬树,在样园里也爬树,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放眼环视我们的教育现状,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按照行政组织的构架,把学生划分在一个个行政班级里进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大范围地存在,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压抑,学校让往左转就得往左转,学校让往右转就得往右转。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当然,也还有另一些孩子,在这种高压之下变得叛逆、情绪极度焦躁,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走向极端的行为。

  细思极恐,孩子的这些表现难道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吗?我们难道没有表任和良知去改变这种状态吗?希贵校长在他的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从*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说得多么好呀!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他们爱、信任与尊重,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放手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安排给孩子们,既是对他们的一个锻炼,又能减轻老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负担,一举两得。所以,在开学期,我就计划本学期一定要好好培养我的语文小班干。开学第一课上,我就向孩子们宣布:本学期的语文课代表工作将实行每月轮换制,每月选一次课代表,由两名同学合作完成。孩子们听到我的消息,显得非常兴奋,小眼睛里充满的期待。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干部”梦。但是,很多时候实际上很多小班干是形同虚设的,既在班里起不到引领作用,又不能给老师很好的帮助,最后很多同学心中对小班干的工作不满,但又没有一个真正的“班干”横空出世,导致班里形成不了一个很好的班风,学生整体消极怠工,群龙无首。细思原因,其实是很多小班干的职责不明,职权过大,工作欠具体导致的。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班干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考虑到这一点,我决定先要明确小班干的职权。

  第一届语文课代表和组长选出来了,一班是余展晴和王铎云,二班是孙靖雯和臧舜禹。下课之后,我立即把这些“新官”们组织在一起,明确了职责。课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发作业,每天晚自习和周日返校时要将学生的作业收齐,并统计好上交人数、未交人员名单;每天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其中一名课代表要提前询问老师朗读内容,并负责领读。另一名课代表则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如下发作业本、打开大屏幕、准备好PPT这三项工作。而组长的工作就是负责把作业收齐,统计好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上报课代表,同时在小组活动中起到组织引领作用。另外,我还特设了一个小助手的职位,主要是怕课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负责,这位小助手要帮助我统计上课发言比例以及上课请假、迟到、早退等情况。最后,我将课代表、组长、小助手的名单、工作范畴用A4纸打印好,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既有满满的仪式感又利于他们明晰自己的工作。

  当然,小班干的培养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届小班干分配下去不久,两个班的小班干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积极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当,很快2班的作业、课前朗读就得表现得井井有条,这两位同学在班里也渐渐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铎云和展晴就不行了,不仅课前准备无法准备充分,连作业也没法上交,闹得我很窝火。怎么办?是叫过来大声训斥一番,还是另想策略?我把他们训一通能管用吗?显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训一顿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再三告诉自己:小班干是培养出来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正因为孩子还小,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培养。想到这里,我把1班的两位小班干叫到了身边,询问了他们这初当课代表的感受,他们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令我惊诧。看来他们还是有责任意识的,只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于是,我把课代表的任务细分表拿出来,再次指导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下他们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任期内,这两名小课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帮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于第一届课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结果导致一个月后的我非常纠结,第一届小课代表的培养工作刚刚初见成效,可是开学期我可是承诺他们一个月后要重新选举的呀!我不舍得了,我犹豫了,因为我担心第二届的小课代表不如第一届的做得好,也担心因为换届会打击第一届的课代表,从此他们就不再那样兴致勃勃,积极做事了。可是,一想到当我宣布每月选举一次课代表时,那么多闪亮的、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决定忍痛割爱,重新选举,自愿报名。当我把这个消息宣布出去的时候,全班一片欢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两个得力小助手,我的心里也有些心疼他们。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新一届课代表选出来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届课代表的工作结束了,因为,你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完成,那就是——负责培训新一届的课代表!希望你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顿时,那两双黯然伤神的眼眸突然亮起来了,骄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下课了,新一届课代表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我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们去找上一届课代表去吧!”转眼,他们已经弃我而去,围在老课代表的身边问长问短去了。

  一学期下来,1班2班的语文课代表分别换了三届,但是总归,每一届小干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反过来,小干部的工作又促进了这些孩子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孩子们自己管自己,从另一个侧面又树立了老师的威信,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坚信了一点,那就是小班干的培养,重在培养,而不是坐享其成,没有天生会当班干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有人说,爱情就像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亦如我们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他越叛逆,与其这样,不如放手去爱他。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信任与尊重,给予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也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读书笔记2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本学期,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部教育专著,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探索历程的评价,体验感悟的归纳。书中有的只是*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会被书中从*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扩展6)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菁选3篇)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

  在图书室寻找良久,突然一本书的书名闪入眼帘——《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别致的名字啊!我毫不犹豫地借了过来,事后才知道,这本书就是教育局推荐的100部教育书籍中的一本。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章“寻找语文原生态”的章节引起了我的关注。

  在书中,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的学生给他正在高三的朋友写来了一封信,介绍了学习方法。信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数学、外语、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谈到语文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语文呀,你可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看到这里,我的心头好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辛辛苦苦是为谁做嫁衣裳啊?

  同时我想到了自己读师范时上文选课的情景:因为受小时候自己喜欢吃甜食的习惯,牙齿经受不住蛀虫的侵蚀,疼得十分厉害。没想到,补牙还不是那么轻松。要先洗干净,再除垢,最后才能补。时间整整花了三个星期,因为周六、周日医院也没有上班,所以我都只能选择上课的时候去,由于自己的数学基础差,于是,我都选择文选课的时候出去补牙。更没有想到的事是,全班三次都考85分以上的就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自己没有认真听,怎么反而考的最好呢?看到书中这位同学的话,心中似乎也有同感。可能语文老师要死要活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点用都没有。

  那应该怎么学习语文呢?不先急着说答案,先举两个例子:一个读初一的李大伟和初四的王庆玲参加了当时的高三语文考试,结果是高三全年级的*均分是84.5分,李大伟考了82分,初四的王庆玲考了85分,这能说明什么?

  唱歌是件让人很“舒服”的事,对于全天下以唱歌为职业或想从事唱歌这份职业的人来说,恐怕很少有用“舒服”二字来形容自己的这份工作或爱好的吧。但在20**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在充满蓝色灯光的舞台中央,他就像是一个歌唱精灵,瘦小的身躯却蕴藏着无限的激情,随着歌曲的发展,他的歌声由倾诉般的低吟渐渐变得激情缠绵,其间迂回婉转情难自制,时而如鹿鸣马嘶,时而如虎啸龙吟,直至高亢嘹亮,婉转入云……那种酣畅淋漓、激情迸发的演唱,牢牢抓住了每一位看到他的人的视线,掌声在阿鹏结束他的演唱数秒之后才猛然爆发,观众们已随着他的演唱完全忘记了自我,意犹未尽,真想再继续听下去,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第一个例子说明,学生受老师教育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直接成正比,第二个例子说明没有经过名家指导的“土包子”照样可以“唱歌”。

  很多书中多言,“教育其实很简单”。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写过一篇文章《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两位大师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语文的学习其实可以很简单。现在的语文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定是专靠老师教育才会有的,还可以是他们自己去广阔的语文天地里和社会生活中受滋养和熏陶的。比如,学生在与朋友、长辈、同学交流时的点滴感悟;或者是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电视媒体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滋养;亦或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积累的文学素养等等。老教育家前辈叶圣陶就曾明确地指出:“生活既教育”。我想当然也包括语文的教育吧!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那么教小学是否同样适应呢?我想应该**不离十了吧!音乐尚且提倡原生态唱法,我们的教育为何还要舍本求末,弃简就繁呢?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曾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我想,语文的学习,就让孩子自己鼓帆自己前行吧!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2

  开学已经三周,常规性的东西早已贯彻给学生了,*时也有检查评比,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卫生时,总会发现位子底下有很多纸片。怎么办?“重症需用猛药”?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列举了一长串学生的名单,有意识的问扔纸次数最多的朱腾,“老师天天强调,你为什么还经常扔纸?”他脸红红的,半天才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又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某某不捡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捡拾),还有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纸是谁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不强,好习惯还没有真正的养成。于是我从学校信息*台上检查记录的分数全校最低谈起,讲到了集体荣誉,讲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我的话锋一转,说:“有的同学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惩罚。大家认为要不要惩罚?”其实我这一问也就是走过场,果然,学生顺着我的意思说要惩罚。怎么惩罚,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重重的惩罚,这样才能长记性,比如,凡是扔纸抓住以后,先写500字检讨,在罚扫一星期的楼梯。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于没有惩罚。少数孩子没有表态。

  这里大概就有三类学生,一类习惯很好,从不乱扔纸,一类不太好,偶尔扔纸,没表态的学生大部分习惯不好。我虽然不赞成重罚,但想到惩罚不重学生可能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文,一篇大概二三百字,怎么可能写到500字呢?)于是我跟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乱扔纸,你就不会得到惩罚,所以我们采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会课,是学生扫地时间,紧接着上第四节小自习。我立刻就进行了检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比较踏实能干的王梦莹,另一个是*时表现也很好的徐友虎。学生说,按我们的惩罚措施对他们俩进行惩罚。徐友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其实那只是一丁点纸,不注意的话是不会发现的。我在心里也替他们着急。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向全班学生求情,说以他们俩当个例子,像他们这种情况就应该惩罚,至于他们俩这一次就不惩罚了。

  第二天,教室卫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下课后甚至有学生拿笤帚去扫自己的责任区。

  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负责监督的卫生委员,每一天都会记录很多“乱扔纸”的学生。看来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占有多么重的有分量啊!其实,我的本意并不在惩罚谁,只想制止乱扔纸的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说这么重的惩罚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卫生委员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着急,给卫生委员专门开了“小会”,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并且告诉他们可以给学生提醒,如果提醒没用再记不迟。

  等到下个星期一又一次班会课时,两个卫生委员已经记了20多个名单了。怎么办?真的要惩罚这些学生吗?上个星期教室及卫生区卫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学生差不多每个课间都要捡拾,作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里,我怎么能忍心去惩罚他们呢?!可我们已经形成了规定,不按规定办,学生会不会认为我说话不算数,以后再说什么事学生会不会就不信服我了呢?看来我只能用缓兵之计,我告诉同学们说,第一、二组学生的名单放在办公室了,第三、四组等找到名单以后再一起惩罚。

  当我走出教室的门,一个念头跳了出来,惩罚不是目的,我可以撒个慌,告诉同学们第一、二两组学生的名单丢了,这样就都不用惩罚了。同学们还不会说我说话不算话。

  第二天当我这样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跳了起来。我说:“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个星期还要检查的。”同学们纷纷点着头,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我心中窃喜,这才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3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推荐访问: 读书笔记 呼吸 自由 《为了自由呼吸教育》读书笔记【10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