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精选文档)

2023年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08 10:18:03 来源:网友投稿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加强了“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一系列新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供大家参考。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时俱进地制定和加强了“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立了一系列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赢得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

  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在基层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对农牧民补贴的类别多。当前,我国实施的强农惠农补贴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移民、灾损、农机、日用品、新农村、就业培训等,种类达80多种。以我们自治县为例,农牧民享受到的补贴大体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农业生产类补贴。包括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二是社会保障类补贴。包括农业综合保险、生猪养殖补助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等。三是救灾救助类补贴。主要包括各种救灾、救济类补贴。四是设施建设类补贴。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财政扶贫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农网改造补贴等。五是特定群体类补贴。主要包括计生补贴、教育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农村低保及五保补贴等。六是日用商品类补贴。包括“家电下乡”中对农牧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热水器、电脑等指定家电品种的补贴。

  (二)对农民补贴的兑付方式多。目前,国家实施的惠农补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放:一是通过“一折(卡)通”到户。在落实好补贴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信用社,将补贴资金直接打进农户个人存折帐户。目前大部分补贴,均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二是部门审核发放。从村(居)委会→乡镇场政府(管委会)→县直相关部门逐级上报名单,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后,再直接将资金发放到对象手中。如五保供养、抚恤优待、救灾等资金,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三是提货直接抵扣。农牧户向县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然后签订购货合同,在提货时按照扣除补贴金额后的差价款交款提货。如农机具购置补贴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四是承保机构兑付。保险公司根据承保合同,在勘查现场认定事故损失后,对投保农户予以现金赔付。如农业综

  合保险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五是工程验收报账制。工程开工建设后,项目建设单位先向施工单位预拨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余部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验收合格后,再拨付资金。如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网改造补贴、沼气池建设补贴等均通过此种方式发放。?

  (三)对农民补贴的作用明显。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突出了产业取向。随着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种植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2009年,自治县粮食总产量、大中型农机保有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1%、17%。二是改善了农村现状。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沼气池建设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全县以道路、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目前,自治县已完成县到乡、乡到村的公路改造;农牧区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以上;今年年底将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三是激活了农村消费。去年3月份至今。自治县“家电下乡”,销售“下乡”彩电69台、冰箱175台、洗衣机127台,其它下乡产品54台,实现销售收入近80万元,“家电下乡”在直接拉动农村消费方面初显成效。四是提高了农民收入。2009年,自治县惠农政策补贴使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300余元,这一项转移性收入拉动全县农民增收26个百分点以上,为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五是保障了特困群体生活。2009年,自治县按照农村低保平均每人每年854元、五保供养金每人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到户,切实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新形势下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方针,一方面,农牧民对国家和集体的负担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国家的惠农补贴逐年增加。但是,农牧民对部门单位承担的社会负担仍然还有很多,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涉负问题,就是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能否做到公平、足额、按时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要认识到在当前农牧民增收困难的形势下,确保农牧民的政策性收入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从讲政治、重民生、保增长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性、严肃性,正如监察部马馼部长强调的:涉农资金这块大蛋糕不能乱动,不能碰这根高压线,对违法违纪者不管是谁都必须追究责任,被贪污、挤占、截留、挪用的资金都必须归回到位。任何客观原因都不能成为影响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的理由。

  (一)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村基层强农惠农的投入,发到农牧民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极易引发贪污、受贿、挪用等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相关部门、各级干部,特别是涉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部门和干部,在职务上的违法行为往往直接损害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对农牧区群众的影响程度很深,有些还会直接引发群众信访群访事件,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的监管力度,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真正把党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维护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

  (二)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007年,中央分别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强农惠农资金投入力度,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牧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根本上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牧民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2006年,自治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政策引导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广泛征求各级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自治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牧业发展,农村建房、修路、改水,农牧民就医、贫困户社会保障等新农村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受到了农牧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激发了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2006年至2009年,全县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县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等方式,累计投资5.6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直接补贴给农牧民的就达到4687万元,让农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支持,据统计,国家三农“投入”从2004年的1500多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83亿元,7年投入增长约4.5倍,这还不算上级部门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势必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但能不能将这些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真正落实到位?如何来杜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这些问题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力度,确保各项“三农”投入资金用到刀刃上。

  (三)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推荐访问: 助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 惠农 监督检查 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