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2022年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时间:2022-07-07 16: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供大家参考。

2022年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本文简介: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篇一)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国开发〔**〕1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省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本文内容: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篇一)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国开发〔**〕1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省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问题意识,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全面系统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较真碰硬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严惩严治形成对作风问题的强大震慑,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部署和分工负责的原则。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扶贫工作存在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以上率下与加强指导的原则。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自身作风建设,指导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章立制的原则。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迅速整改,坚决纠正。同时,举一反三,完善政策,建章立制,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的笼子。(三)工作目标。坚决贯彻“准”“实”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准”“实”的重要性、作风不实的危害性、下足“绣花”功夫的紧迫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准”“实”的严要求上来,纠正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整改一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一批制度规定,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治理范围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市、州、县(市、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治理重点(一)“四个意识”不够强。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贯彻执行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到位,确定年度脱贫计划、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以农村区域发展代替精准脱贫。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人为吊高胃口;
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脱贫退出时序谋划不科学不合理,或不顾客观条件,层层加码、急躁冒进;
或不愿主动作为,消极观望、拖延等待。(二)责任落实不到位。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
分管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扶贫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主动作为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对定点扶贫、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工作重视不够,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驻村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弄虚作假、政策不清、情况不明、基础工作薄弱。驻村帮扶责任不落实、帮扶规划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务实,帮扶成效群众不满意。(三)工作措施不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和“五个一批”的举措落实不到位。贫困识别不精准,贫困退出没有坚持标准和程序。行业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区域扶贫政策聚焦精准扶贫不够,到村到户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大。用部门一般性工作替代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
用行业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扶贫政策,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四)资金管理不规范。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不力,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扶贫资金管理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对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支持不坚决,甚至软抵制。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力、项目验收弄虚作假问题。虚报扶贫项目,套取、骗取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冒领、私分贫困户补贴问题。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安排扶贫项目优亲厚友或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中“吃拿卡要”问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违规结存问题。项目库建立不完善或未建立项目库问题。不严格执行“县市审批、市州备案、省级备查”项目审批程序问题。不按规定程序擅自调整变更扶贫项目问题。违反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等规定实施扶贫项目问题。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扶贫项目未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问题。扶贫项目报批报备文件、实施方案、招投标采购合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台账不齐全问题。扶贫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致使效益未充分发挥问题。(五)工作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漠视群众合理诉求,遇到问题不解决。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垒大户、堆盆景、作假作秀、假典型,搞形象工程,或者强迫命令一刀切。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成果不可持续问题。(六)考评要求不严格。考核考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不较真碰硬。督查巡查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对中央和省领导同志批示指出的问题、考核评估发现的问题、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的问题、纪检监察审计发现的问题、信访举报的问题、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等整改不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四、方法步骤专项治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年12月初至**年4月上旬)各地各单位要对照治理重点,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自查要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自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立行立改;
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时间表,逐步整改到位;
对涉及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各地各单位自查自纠情况及相关表格要于**年4月9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二阶段:重点检查阶段(**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督查专班每2个月开展1次明察暗访,每次安排1个督查专班,随机抽取1个市(州),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村(贫困村、非贫困村各1个),时间为1个星期左右,每次明查暗访后一周内将暗访督查情况报省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省纪委党风监督室。各地各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作风问题整治的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在专项治理过程中不收敛、顶风违纪的,要从严查处问责,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督查检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于**年9月31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各地各单位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并举一反三,健全相关制度,狠抓整改落实,强化源头治理。各地各单位要将各自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建章立制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年12月15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五、工作措施(一)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及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突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定重点县、深度贫困县等重点区域,针对领导职务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专项扶贫公务员、行业扶贫公务员等重点对象,采取示范培训、专题培训、“双基”培训、“四类”培训等重点方式,在2020年底之前对全省贫困地区公务员全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全力打造党性强、作风实、素质高、业务精、形象好的扶贫干部队伍。(二)推进三项整治战役。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即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行政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反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战役),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从作风上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有针对性地整治突出问题,确保扶贫领域行政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群众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三)扎实开展督促检查。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督查专班,结合“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强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督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专项暗访,督促帮扶责任落实、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成效落实。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协开展扶贫监督性调研等,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纪检监察、审计、检察、媒体、社会、群众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四)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选派过硬的工作队。加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管理,明确工作任务,严明考核激励,落实帮扶召回制度。对驻村帮扶不实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明确整改问题清单,进行全面“体检”,开展“地毯式”排查,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五)严格开展考核评估。对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直定点扶贫单位落实扶贫责任制情况与各市州县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进行年度考核,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坚持约谈制度,查问题、补短板、强整改、促落实。(六)大力推进阳光扶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开公示公告,同时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社会、舆论监督。(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减少村级填表,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外,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
减少检查考评,严禁层层多头组织脱贫攻坚检查督查考核;
减少会议文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严禁朝令夕改。要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提高识别、退出质量,加强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八)突出开展问题查处。建立举报追查制度,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案件,坚决予以曝光。建立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涉贫作风问题频发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六、组织领导(一)提高思想认识。作风是党的形象和生命,作风建设攸关脱贫攻坚成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在脱贫攻坚中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摸清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精准扶贫各项举措的落实。(二)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专班,负责全省专项治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人员、治理重点、工作举措等,并确定1名联络员。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各部门本行业专项整治负总责,要高度重视,做好统筹安排部署。工作方案、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联络员名单,请于**年12月31日前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三)贯彻从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行动,纳入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推进,上下联动,合力治理,力求实效。对专项治理工作组织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四)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单位要以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根据脱贫攻坚实际,加强政策供给,建立完善打基础管长远促攻坚的扶贫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篇二)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国开发〔**〕1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决定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省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问题意识,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全面系统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较真碰硬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严惩严治形成对作风问题的强大震慑,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部署和分工负责的原则。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扶贫工作存在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以上率下与加强指导的原则。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带头抓好自身作风建设,指导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章立制的原则。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迅速整改,坚决纠正。同时,举一反三,完善政策,建章立制,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的笼子。(三)工作目标。坚决贯彻“准”“实”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准”“实”的重要性、作风不实的危害性、下足“绣花”功夫的紧迫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准”“实”的严要求上来,纠正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整改一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一批制度规定,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治理范围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市、州、县(市、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三、治理重点(一)“四个意识”不够强。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贯彻执行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到位,确定年度脱贫计划、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以农村区域发展代替精准脱贫。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人为吊高胃口;
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脱贫退出时序谋划不科学不合理,或不顾客观条件,层层加码、急躁冒进;
或不愿主动作为,消极观望、拖延等待。(二)责任落实不到位。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
分管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扶贫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主动作为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对定点扶贫、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工作重视不够,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驻村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弄虚作假、政策不清、情况不明、基础工作薄弱。驻村帮扶责任不落实、帮扶规划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务实,帮扶成效群众不满意。(三)工作措施不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和“五个一批”的举措落实不到位。贫困识别不精准,贫困退出没有坚持标准和程序。行业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区域扶贫政策聚焦精准扶贫不够,到村到户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大。用部门一般性工作替代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
用行业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扶贫政策,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四)资金管理不规范。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不力,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在扶贫资金管理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对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支持不坚决,甚至软抵制。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力、项目验收弄虚作假问题。虚报扶贫项目,套取、骗取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冒领、私分贫困户补贴问题。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安排扶贫项目优亲厚友或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中“吃拿卡要”问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违规结存问题。项目库建立不完善或未建立项目库问题。不严格执行“县市审批、市州备案、省级备查”项目审批程序问题。不按规定程序擅自调整变更扶贫项目问题。违反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等规定实施扶贫项目问题。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扶贫项目未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问题。扶贫项目报批报备文件、实施方案、招投标采购合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台账不齐全问题。扶贫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致使效益未充分发挥问题。(五)工作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漠视群众合理诉求,遇到问题不解决。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垒大户、堆盆景、作假作秀、假典型,搞形象工程,或者强迫命令一刀切。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成果不可持续问题。(六)考评要求不严格。考核考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不较真碰硬。督查巡查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对中央和省领导同志批示指出的问题、考核评估发现的问题、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的问题、纪检监察审计发现的问题、信访举报的问题、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等整改不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四、方法步骤专项治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年12月初至**年4月上旬)各地各单位要对照治理重点,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自查要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自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立行立改;
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时间表,逐步整改到位;
对涉及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各地各单位自查自纠情况及相关表格要于**年4月9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二阶段:重点检查阶段(**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督查专班每2个月开展1次明察暗访,每次安排1个督查专班,随机抽取1个市(州),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村(贫困村、非贫困村各1个),时间为1个星期左右,每次明查暗访后一周内将暗访督查情况报省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省纪委党风监督室。各地各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作风问题整治的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在专项治理过程中不收敛、顶风违纪的,要从严查处问责,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督查检查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于**年9月31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各地各单位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并举一反三,健全相关制度,狠抓整改落实,强化源头治理。各地各单位要将各自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建章立制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年12月15日前报送省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五、工作措施(一)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及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突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定重点县、深度贫困县等重点区域,针对领导职务公务员、乡镇公务员、专项扶贫公务员、行业扶贫公务员等重点对象,采取示范培训、专题培训、“双基”培训、“四类”培训等重点方式,在2020年底之前对全省贫困地区公务员全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全力打造党性强、作风实、素质高、业务精、形象好的扶贫干部队伍。(二)推进三项整治战役。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即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行政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反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战役),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从作风上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有针对性地整治突出问题,确保扶贫领域行政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群众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三)扎实开展督促检查。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督查专班,结合“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强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督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专项暗访,督促帮扶责任落实、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成效落实。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协开展扶贫监督性调研等,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纪检监察、审计、检察、媒体、社会、群众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四)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选派过硬的工作队。加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管理,明确工作任务,严明考核激励,落实帮扶召回制度。对驻村帮扶不实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明确整改问题清单,进行全面“体检”,开展“地毯式”排查,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五)严格开展考核评估。对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直定点扶贫单位落实扶贫责任制情况与各市州县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进行年度考核,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坚持约谈制度,查问题、补短板、强整改、促落实。(六)大力推进阳光扶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开公示公告,同时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社会、舆论监督。(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减少村级填表,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外,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
减少检查考评,严禁层层多头组织脱贫攻坚检查督查考核;
减少会议文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严禁朝令夕改。要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提高识别、退出质量,加强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八)突出开展问题查处。建立举报追查制度,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案件,坚决予以曝光。建立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涉贫作风问题频发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六、组织领导(一)提高思想认识。作风是党的形象和生命,作风建设攸关脱贫攻坚成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在脱贫攻坚中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摸清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精准扶贫各项举措的落实。(二)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专班,负责全省专项治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人员、治理重点、工作举措等,并确定1名联络员。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各部门本行业专项整治负总责,要高度重视,做好统筹安排部署。工作方案、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联络员名单,请于**年12月31日前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三)贯彻从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行动,纳入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推进,上下联动,合力治理,力求实效。对专项治理工作组织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四)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单位要以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根据脱贫攻坚实际,加强政策供给,建立完善打基础管长远促攻坚的扶贫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篇三)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将**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以作风建设攻坚战新成效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明确治理重点(一)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对脱贫攻坚认识不足,“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1.学习******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不系统、不深入,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工作要求认识不足,把握不准,贯彻不力,制订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不切实际。2.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3.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以农村区域发展或专项整治工作代替精准扶贫。4.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人为吊高胃口;
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5.对落实**年平江县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全市1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的工作目标,情况不清、底子不明、消极应付,或不顾客观条件,急躁冒进。(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6.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深入督促脱贫攻坚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
分管负责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
具体负责同志工作不精细不精准;
具体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工作不落实;
乡村压力传导不到位,工作出现断层。7.对已出台政策措施实施指导督促不够,宣传解释不到位,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8.对本地区本部门扶贫工作指导不够,监管不严,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研究、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没有形成本地区、本部门系统合力。9.对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不重视。对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工作重视不够,对选派的干部指导、培训、支持和监督不到位,帮扶干部不得力,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帮扶规划不切实际、敬业精神不强,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10.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麻木不仁,处理不到位,对存在的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以及发现后不处置不报告,或者存在处置工作中宽松软等问题,特别是存在对打击“村霸”问题处置不力,造成重复信访或者越级上访,甚至形成重大负面舆情。11.“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工作推动不力,人情债攀比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加重贫困户的负担。(三)工作措施不精准的问题12.贫困识别不精准,错评漏评,优亲厚友;
帮扶工作不精准,没有做到应扶尽扶;
贫困退出不精准,没有坚持标准和程序,退出质量不高。13.行业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产业扶贫贫困户参与和关联度不高,用行业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扶贫政策,用部门公共性服务工作代替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无法落实落地。14.帮扶不精准,“一村一策、一户一策”针对性不强,办法不实、不细、不可行。(四)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不规范的问题15.对上级政策要求投入或配套投入的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16.相关部门对县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支持不坚决,整合力度不大,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实行软抵制。17.扶贫资金监管不严,对贪污侵占、行贿受贿、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查处不力。18.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工作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19.扶贫项目建设中,项目论证不科学不充分,扶贫项目安排、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吃拿卡要、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问题;
扶贫项目后续管护跟进不到位,项目推进力度不大,导致项目资金效益发挥不明显、不充分。20.推进扶贫镇村民生资金项目和村级财务“互联网+监督”工作不力,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21.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把扶贫资金挪用于乡村公共经费,甚至乱发滥补。(五)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22.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漠视群众诉求,工作不敢担当,推卸责任,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不研究不解决。23.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
调研走过场,“三走访、三签字”工作流于形式,没有为群众排忧解难,没有解决实际问题。24.在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铺张浪费,或只图当前好看省事,不从贫困群众长远生活发展考虑,留下后患。25.市、县、乡三级监督检查工作统筹不够,及相关职能部门填表报数多、督促检查多、搭车考核多,考核评估层层加码,导致基层负担重。26.包办代替,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成果不可持续。(六)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的问题27.考核评估不敢较真碰硬,做老好人;
被考核单位弄虚作假、消极应付,干扰考核评估、督查巡查,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28.督查巡查没有坚持问题导向,蜻蜓点水、避重就轻,讲成绩多、点问题少。29.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等。二、强化工作措施(一)强化领导带头示范,切实推行“一线工作法”把“一线工作法”要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落细,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坚持统一部署与上下联动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市级领导每年到对口联系县市区调研督查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3次,市委书记、市长每人每次调研要领办10件反映群众身边问题的信访件,其他市级领导干部每人每次领办5件。县级领导每年不少于4次。(二)建立调研督查常态化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或“点穴式”方式改进调研督查,市直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口联系重要乡镇,县市区县级领导对口联系贫困村,乡镇主职对口联系非贫困村。调研督查要突出扶贫政策措施是否精准落地,扶贫产业项目是否扎实推进、产生实效,干部作风是否切实转变,基础工作存量问题是否整改到位,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合理规范。(三)拓宽渠道发现线索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收集问题线索。及时上传更新“互联网+监督”平台上的“民生资金”“精准扶贫”“村级财务”等栏目内容,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引导广大群众熟练使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实现更广泛的群众监督。建立脱贫攻坚监督员制度,聘请村级脱贫攻坚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加大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交叉检查力度,实现专项检查市级到村、县级到组、乡镇到户全覆盖。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共享机制,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移送问题线索。(四)规范线索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来源多元、分类规范、出口一致”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综合处理机制。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建立问题线索处置台账,及时挂号销号,对上级交办、巡视巡察、专项审计、职能部门检查和扶贫联点督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优先研判处置,并视情提级查办、跟踪督办,对单位自查、“互联网+监督”后台比对、群众举报反映的各类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要及时分流处置。(五)严查违纪违规问题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风问题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坚持“一案四追究”,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和有关领导责任,也追究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县乡党政领导干部,要适时约谈一批、调整一批、通报一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信访、审计、扶贫、财政、农业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选择一些重点线索,开展多轮次、滚动式督办,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一律从严从速、顶格处理,对扶贫领域涉嫌犯罪问题由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从严从快起诉、审判,形成强有力震慑。对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一律公开通报曝光。三、落实工作要求(一)组织领导要到位。成立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长和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纪委,由相关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在联系密切的业务科室加挂本单位扶贫办牌子,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保障。(二)协调配合要到位。市专项治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市纪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市扶贫办工作力量。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力度,畅通联系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各行业部门在脱贫攻坚中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及时向专项治理办公室报送工作情况,形成专项治理合力。(三)长效机制要到位。要以此次专项治理为契机,认真查找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突出性、倾向性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重点完善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扶贫工作务实、扶贫过程扎实、扶贫结果真实,为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健全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篇四)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省民宗委《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民宗发〔**〕9号)和市委办《印发**市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十办发电〔**〕4号)精神,市民宗局决定从**年3月至11月,在全市民宗系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系列决策部署,强化问题意识,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全面系统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压缩作风等问题滋生空间,形成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的强大震慑,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部署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全市民宗系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作风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以上率下与加强指导的原则。各单位领导要带头抓好自身作风建设,指导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章立制的原则。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的突出问题、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迅速整改,坚决纠正。同时,完善政策,建章立制,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的笼子。(三)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将作风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作风不实的危害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关于“准”“实”的严要求上来,严肃纠正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整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制度规定,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治理重点(一)政治站位不够高。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安排部署不及时。贯彻执行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到位,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行动不实。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二)责任落实不够实。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
分管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同志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巳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扶贫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主动作为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对定点扶贫、驻村工作队等工作重视不够,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驻村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涣散、弄虚作假、政策不清、情况不明、基础工作薄弱。驻村帮扶责任不落实、帮扶规划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务实,帮扶成效群众不满意。(三)工作措施不够精准。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举措不够到位。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用一般性工作替代扶贫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四)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不力,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发生。在扶贫资金管理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中“吃拿卡要”问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违规结存问题。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扶贫项目未及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问题。扶贫项目报批报备文件、实施方案、招投标采购合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台账不齐全问题。扶贫项目后续管护不到位,致使效益未充分发挥问题。(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调查研究不深入,指导工作脱离实际,漠视群众合理诉求,遇到问题不解决,重点是贫困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退出失实的问题。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垒大户、作假作秀、搞形象工程。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不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扶贫成果不可持续问题。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松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题等。(六)驻村帮扶不够深入。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不够,部分贫困户依靠自身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习惯“等靠要”,缺乏摆脱贫困的志气,干部帮扶不到位,与群众感情不密切,群众不认可;
对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不重视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对贫困户引导教育不够等问题。(七)检查督促不够严格。督查蜻蜓点水、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对上级检查指出的问题、评估发现的问题、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的问题、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信访举报的问题、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等整改不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方法步骤专项治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年3月20至3月30日)全市各级民宗部门要对照治理重点,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自查要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自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立行立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时间表,逐步整改到位;
对涉及民宗部门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各县(市、区)民宗局自查自纠情况及相关表格要于**年3月29日前报送市民宗局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二阶段:重点检查阶段(**年4月1日至9月15日)省民宗委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将每2个月开展1次明察暗访,每次安排督查专班,随机抽查l个单位,对在专项治理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从严查处问责,典型案例点名通报。市民宗局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也将定期开展检查。各县(市、区)民宗局要对本部门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情况要形成书面报告于**年9月15日前报送市民宗局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年9月16日至11月底)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并举一反三,健全相关制度,狠抓整改落实,强化源头治理。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建章立制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年11月31日前报送市民宗局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四、工作措施(一)全面开展学习教育。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及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系统学习教育,全力打造党性强、作风实、素质高、业务精、形象好的扶贫干部队伍.(二)推进三项整治战役。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即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战役,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行政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专项整治战役,反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战役),紧盯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工作,从作风上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有针对性地整治突出问题。(三)扎实开展督促检查。市民宗局组建专项治理督查专班,结合“三大专项整治战役”,强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督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四)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坚持“全脱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选派过硬的工作队。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明确工作任务,严明考核激励,落实帮扶召回制度。对驻村帮扶不实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明确整改问题清单,开展排查,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五)大力推进阳光扶贫。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开公示公告,同时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社会、舆论监督。(六)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减少村级填表,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减少检查考评,严禁多头组织脱贫攻坚检查督查考核。减少会议文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严禁朝令夕改。要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提高识别、退出质量,加强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七)突出开展问题查处。建立举报追查制度,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案件,坚决予以曝光。五、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民宗局扶贫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组织、指导、检查、督办本级机关和相关县(市、区)民宗局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二)加强宣传引导。全市民宗系统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项集中治理的工作部署、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密切关注媒体动向,对网络炒作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性问题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三)贯彻从严要求。强化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行动,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推进,力求实效。对专项治理工作组织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四)建立长效机制。要以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突出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建立完善打基础管长远促攻坚的扶贫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篇五)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海扶发[**]1号)要求,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决定将**年作为全镇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镇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问题意识,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扶贫领域作风明显改善,促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全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治理内容(一)“四个意识”不强1.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主要表现:认为我镇贫困人口总体规模小、自然环境条件好、脱贫难度小,存在麻痹大意、厌战情绪等情形。2.对党中央、全省、全市和全镇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不力,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实施不及时不到位。主要表现: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镇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说一套做一套,缺少深入基层抓落实等情形。3.对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以农村区域发展代替精准扶贫。主要表现:政治站位不高,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和开展工作,都没有高度聚焦精准,图省事,不愿意下“绣花”的功夫去开展扶贫工作等情形。4.对脱贫攻坚标准把握不准,或提高标准,人为吊高胃口;
或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主要表现:(1)对上级的政策学习研究不够,制定出台特惠补助标准不合理,如d级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过高,而c级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又相对过低,造成c级危房改造户攀比心理,不愿开工;
非贫困户同样心理失衡,也要求入贫。(2)热衷于算帐脱贫,一些加入合作社或者由企业、公司带动发展的贫困户尚未得到分红,或者种养的农产品尚未出售,就把预期的收入算进人均纯收入,以便达到收入标准脱贫。没有考虑如何去增强贫困户收入的稳定性,而是纠结于一些救助救济性的收入该不该算入人均纯收入中,突击脱贫意图明显等情形。5.对贫困退出时序谋划不科学不合理,或不顾客观条件,层层加码、急躁冒进;
或不愿主动作为,消极观望、拖延等待。主要表现:实际脱贫人数超出年度脱贫计划的比例过大,容易造成脱贫质量难于保证。帮扶措施单一,项目实施慢,收益见效慢,贫困户增收少,也难于稳定脱贫等情形。(二)责任落实不到位6.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分管负责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部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主要表现: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等情形。7.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实施指导督促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对出台的政策措施很少组织培训解读,只管出台、不管指导,只管下发、不管督促落实,造成一些政策措施难于执行,过一段时间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情形。8.对各村的扶贫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主要表现:没有跟上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形势,没有及时学习贯彻上级的新部署、新要求,政策供给不足,对遇到的困难不能给予及时指导帮助等情形。9.主动作为不够,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诱扯皮。主要表现:“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过分依赖上级出台有关扶贫政策,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钱不敢批、事不敢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庸懒散浮拖、不严不实等情形。10.对定点扶贫、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不够重视,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主要表现:定点帮扶单位对派驻第一书记的贫困村给予支持不够,没有严格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的要求;
对帮扶干部重派不重管,教育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情形。(三)工作措施不精准11.贫困识别不精准,没有做到应扶尽扶,贫困退出没有坚持标准和程序,退出质量不高。主要表现:(1)在精准识别方面,搞“规模控制”,只愿做减法,不愿做加法;
村干部“个人说了算”,没有真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搞暗箱操作,走过场、走形式,怕增加工作负担、怕得罪人,导致发生漏评、错评问题。(2)在精准退出方面,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算帐脱贫”,对贫困户退出不验收或者验收把关不严,导致发生错退问题等情形。12.行业扶贫政策措施操作性针对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主要表现:很少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缺乏依据,闭门造车,原则要求多、实质内容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形。13.各村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扶贫政策措施聚焦精准扶贫不够,到村到户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帮扶项目不可持续,实效性差,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满意度较低等情形。14.用部门一般性工作代替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力度不够;
用行业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扶贫政策,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对贫困村、贫困户关注不够,平时很少下去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或者检查指导与扶贫工作结合不紧,进村入户也只满足于开个座谈会、送些慰问品,只考虑眼前的短期效益,很少考虑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的措施比较少等情形。(四)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15.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不严,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没有实现对扶贫资金的日常监管,没有把监督职责常态化,重下拨、轻监管,缺乏后续跟踪管理,有些市县为赶进度而违反财经纪律,有些资金项目存在急功近利倾向,投资风险大,有些采购程序不合规,资金使用成效差等情形。16.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扶贫资金闲置滞留或造成损失。主要表现:项目储备不足、仓促立项,前期准备时间过长,对项目资金不会用、不敢用,资金长时间“趴窝”在帐上,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
使用资金不履行程序、搞变通,项目负责单位和人员履行职责不力,资金使用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情形。17.未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主要表现:镇(区)、相关部门没有按规定在门户网站上公布项目资金安排,镇(区)、村没有按规定及时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开项目资金安排,行政村因村因户项目资金的公示公告没有覆盖到所辖自然村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较低,易引起群众的误解、猜疑和不满等情形。(五)工作作风不扎实18.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指导工作脱离实际,遇到问题不解决。主要表现: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等情形。19.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主要表现:(1)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观花,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的问题。(2)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3)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4)精准扶贫成了“精准填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填表报数上,耗时费力,人为增加负担,群众反感,影响帮扶效果等情形。20.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或者强迫命令一刀切。主要表现: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等情形。21.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不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成果不可持续。主要表现:很少与贫困户讨论致富之道,对扶志、扶智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总感觉把物资发到位、年底有分红就行了,至于贫困户能否稳定脱贫,走一步算一步,缺乏长远考虑等情形。(六)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22.考核评估一团和气,不较真碰硬。主要表现:考核评估把握标准不严,没有实事求是,打人情分,无法客观反映情况等情形。23.督查巡查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主要表现:督查巡查工作重部署、轻落实,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整改,问责力度小,督查效果差,对脱贫攻坚推动力度不大等情形。24.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主要表现:有些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等情形。三、工作步骤**年12月30日一**年12月31日。(一)制定方案(**年12月31日前)。镇纪委牵头,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我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做到总体目标、治理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工作要求明确具体。领导小组审定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二)集中排查(**年1月1日至4月25日)。各村按照方案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深入排查问题,对本镇(区)、本部门本系统扶贫工作中的作风问题进行全面查摆,通过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阶段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找准方向。(三)集中整改(**年4月26日至10月25日)。各村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帐,明确具体整改措施,做到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案,都有一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全面集中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立行立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对影响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的突出问题,对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迅速纠正,坚决整改。(四)督促检查(**年3月20日至11月5日)。镇纪委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随机暗访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进行督促检查。各村也加强对本村的督查检查。各村要坚持以上率下与加强指导相结合,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抓好自身作风建设,指导本村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督查工作要注重质量,加强统筹,控制频次,防止给基层过多的负担。(五)总结提高(**年11月6日至12月10日)。各村要认真总结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全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得到根本治理,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作风纪律保障。各村请于11月10日前向镇纪委、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结,镇纪委牵头,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形成综合报告,于12月20日前呈报领导小组。四、工作措施(一)加强学习培训。镇纪委牵头,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全镇扶贫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各村和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各村要分别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分级安排培训活动,重点要加强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培训。培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解读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介绍精准扶贫典型做法,帮助培训对象提高认识,着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二)规范驻村帮扶。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要加强管理考核,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表彰激励,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
加强保障支持,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三)改进调查研究。各村要改进脱贫攻坚调研方式,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剖麻雀,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走过场。调研方式要求实,不提前踩点,不培训农户,不弄虚作假。调研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和市有关规定,一律轻车简从。严禁为迎接检查制作展板,严禁无实质内容的安排,严禁各级层层陪同。(四)减轻基层负担。镇级有关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切实减轻镇区和村级扶贫干部负担。各村严禁层层多头组织脱贫攻坚检查考评。减少会议文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严禁朝令夕改。(五)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根据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需要,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浪费,防止因项目选定不准造成损失。(六)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镇、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七)构建服务于脱贫攻坚的大监督格局。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不断拓宽发现问题渠道,充分利用巡察、审计、考核评估、督查巡查、暗访等多种监督方式,从脱贫攻坚各个方向、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联动实施监督检查,形成立体、全覆盖、无盲区的监督机制,运用好巡察、审计、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结果,倒逼各村打造过硬优良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八)严格执行纪律。建立举报追查制度,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线索清楚、可查性强的问题要优先办理。对涉及扶贫领域的每件问题线索都要跟进核查,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查明不放过,追责不到位不放过,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九)坚持通报曝光。坚持分层分级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制度,凡是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内部通报或公开曝光,充分发挥公开曝光的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抓常抓长、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坚持集中突破与持续推进相结合,既要治理重要领域或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也要治理各村的普遍性问题,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五、有关要求(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统一部署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下,镇纪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推进、检查监督等各项工作。各部门和各村委会是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本镇区和本部门的专项治理工作。各镇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结合“不忘**、牢记**”主题教育,迅速行动、认真谋划、严密组织,为全镇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二)深入查摆,立行立改。各村要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对照治理重点内容,追根溯源,触类旁通,全方位、无死角找准找全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集中突破与持续推进相结合,利用1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突破。在集中整改的同时,要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始终盯住问题不放,持续发力,直到问题得到完全整改为止。(三)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村要迅速分解任务,建立问题台帐,明确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责任清单,狠抓整改工作落实。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安排、不督促、不落实或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市纪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全程监督。各村要加强对本村的监督指导,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本文关键词:扶贫,整改方案,作风,专项治理,活动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荐访问: 扶贫 整改方案 作风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整改方案篇五 扶贫作风问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