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故事简介汇编17篇【优秀范文】

故事简介汇编17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11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故事简介第1篇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很有德行和才能。早年在东胡做人质。东胡人非常信任秦开,秦开于是借机掌握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简介汇编17篇,供大家参考。

故事简介汇编17篇

故事简介 第1篇

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将领,很有德行和才能。早年在东胡做人质。东胡人非常信任秦开,秦开于是借机掌握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秦开回国后,燕昭王任命他为大将,秦开便开始训练兵士。

当时燕昭王励精图治,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百姓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秦开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

秦开回国后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接连胜利的情况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秦开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修建成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后来,燕国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胡人的侵略。燕国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韩三国,仅次于秦、楚两国,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后来,秦开率军向东渡过辽水进攻朝鲜半岛的箕氏朝鲜政权,夺取两千多里土地,直达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大宁江流域博川郡境内的博陵古城)为界。

 于是燕国据有辽宁全境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

田不礼  ——战国时期宋国重臣

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一作田不禋。战国中期人物。宋康王的大臣,是宋国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前299年被宋康王派遣入仕于赵。赵惠文王三年(前296),赵武灵王任命其为代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此年支持代安阳君发动了沙丘之乱,被公子成与李兑攻杀。

故事简介 第2篇

刘信——汉高祖刘邦的侄子

人物生平

刘信,羹颉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以中郎将从军击韩王信。高祖七年(前200年)封羹颉侯,食邑于舒。他上任伊始,鉴于“龙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而岗区多干旱,是年十月,在七门山下开七门堰,引龙舒水(今杭埠河)灌田约800顷。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扬州刺史刘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舒城县令刘显又相继疏浚扩建,灌田扩大到1500余顷。本县人民曾建“三刘祠”纪念他们。七门堰,为安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该堰位于今舒城县新街乡七门堰村的七门山下。

刘勋——公孙瓒传中记载为虎牙将军

人物生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反董卓联盟推举袁绍为盟主的中心人物之一。在让张杨归附等事件中对袁绍势力多有建设。最后袁绍所害。

文献记载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常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

刘勋字子璜虎牙将军

《三国志》卷七裴注:公孙瓒表列绍罪过云:“绍与故虎牙将军刘勋首共造兵,勋仍有效,而以小忿枉害于勋,绍罪七也。”疑此是子璜也。

汉朝历史人物故事十则相关

故事简介 第3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③,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④。盾卜之,兆绝而后好⑤。赵史援占之⑥,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⑦,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⑧,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⑨。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⑩,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史记  赵世家》)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记载与左传多有不同,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左传中,赵氏之祸起源于赵婴齐私通赵庄姬。婴齐之兄赵同、赵括为维护赵氏名誉将之放逐齐国,由此引起赵庄姬的不满,向晋景公进谗言曰:“原、屏将为乱”,于是乃有族诛之祸。

故事简介 第4篇

李通——东汉固始侯

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家族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初事刘歆,后为王莽的宗卿师、五威将军从事、巫县县丞。

王莽末年,李通曾听父说图谶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此事,因家里富足,不想为官,而辞职回家。后辅佐光武帝,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的恩宠。历任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爵固始侯,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刘伯姬。

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谥号恭侯,光武帝与皇后亲临吊唁,送葬,李通死后其子李音袭爵。

车千秋——“车丞相”

车千秋(?—前77年),本姓田,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其先祖于西汉初年徙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车千秋原为高寝郎,供奉高祖陵寝。戾太子因江充谗害而死,他上书诉冤,武帝感悟,擢用为大鸿胪,数月后任丞相,封富民侯。为人谨厚持重。昭帝即位,受遗诏辅政,政事壹决于大将军霍光。以年老得乘小车入宫,号“车丞相”。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定侯。当初,车千秋年老,皇上优待他,朝见时。准许他乘坐小车进入宫殿,所以就号称“车丞相”。车千秋的儿子田顺继嗣为侯,官至云中郡太守,宣帝时任虎牙将军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虏人数冒功而获罪自杀,封国取消。

故事简介 第5篇

韩聂--纵横家,政治家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而恐楚之怒也。唐客谓公仲曰:“韩之事秦也,且以求武隧也,非弊邑之所憎也。韩已得武隧,其形乃可以善楚。臣愿有言,而不敢为楚计。今韩之父兄得众者毋相。韩不能独立,势必不善楚。王曰:‘吾欲以国辅韩珉而相之可乎?父兄恶珉,珉必以国保楚。”公仲说。士唐客于诸公,而使之主韩、楚之事。-《战国策-韩三》

“天下争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天下争秦,秦王受负海内之国,合负亲之交,以据中国,而求利于三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终不得阴,一矣。天下争秦,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战国策-赵四》

韩珉相齐,令吏逐公畴竖,大怒于周之留成阳君也。谓韩珉曰:“公以二人者为贤人也,所入之国,因用之乎?则不如其处小国。何也?成阳君为秦去韩,公畴竖,楚王善之。今公因逐之,二人者必入秦、楚,必为公患。且明公之不善于天下。天下之不善公者,与欲有求于齐者,且收之,以临齐而市公。”-《战国策-韩三》

韩珉献书于齐曰:秦悔不听王以先事而后名。今秦王请侍王以三、四年。齐不收秦,秦焉受晋国。齐秦复合,使?反,且复故事,秦昂曲尽听王。齐取宋,请令楚、梁毋敢有尺地于宋,尽以为齐。秦取梁之上党。干梁从,以功勺,秦取勺之上地,齐取河东。勺从,秦取干之上地,齐取燕之阳地。三晋大破,而攻楚,秦取鄢,田云梦,齐取东国、下蔡。使从亲之国,如带而已。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战国纵横家书-韩珉献书于齐章》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此韩聂之所褥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史记-田世家》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战国策-韩三》

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故事简介 第6篇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故事简介 第7篇

了解屠岸贾这个人是在戏剧上和评书上,知道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奸臣,他的大奸大恶只是在戏曲《赵氏孤儿》中,谋害晋国大忠臣赵盾,致使赵氏一家满门抄斩。屠岸贾害死赵氏一家,使自己的阴谋得逞,也得到了国君的器重。害人的奸诈虚荣的心里和暂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最后屠岸贾一家也为赵氏一家当了殉葬品。后来在网上和书籍上也了解了屠岸贾一些其他方面的罪恶勾当,觉得这个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人,不但在当时有一定的权力,而且还利用卑鄙的手段残害许多妨碍他与国君亲近忠臣,利用国君的昏庸坑害国家,坑害人民的。当时的晋灵公不是一位贤明的君主,由于他的昏庸致使屠岸贾为非作歹助纣为虐残害忠良,屠岸贾利用晋灵公对他的宠爱,怂恿晋灵公荒淫暴虐,制造出许多暴虐之事,使当时曾经称霸一方的晋国,渐渐的走向衰落。屠岸贾所做的一切,得到大多数人的唾骂,他因此也成为中国春秋历史上的一个大奸臣。

对于屠岸贾,史上少有评论,连孔子老人家对这个维护他的学说的人也未见有只言片语的说法。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屠岸贾所维护的晋王室,很快就一蹶不振,干脆丢了天下,而被屠岸贾残酷诛灭的赵家,却很快建立起赵氏王国,赵国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国。从成王败寇的实际出发,屠岸贾所刻意维护的东西就失去了价值。呵呵,君王或者说是一把手不争气,往往就这样让臣子或属下为难,忠也不是——因为所忠的人一垮,你就顺理成章成为下一个君王眼中的异类,要么被杀,要么就入了贰臣传。不忠也不是——因为忠诚是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最看重的品性,谁不想被认同呢?(愚忠可不是孔子的学说,“君君臣臣”,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子才会尽忠,君王无道,愚忠便是助纣为虐。)

一向认为,屠岸贾灭赵和赵氏灭屠岸贾,是庞大的晋国很快被三大家族瓜分为赵、魏、韩三个国家的重要节点。先是君王不尊重重臣、不体恤重臣,不以天下为重,行事孟浪,在导致矛盾激化后又不能有理有节地惩戒有过错者、团结其他重臣,而是指使恶吏轻易灭掉一个功臣重臣的整个家族。由此而使其他重臣人人自危,竞相强化家族实力,百般笼络人心,凡事以家族利益为重。整个晋国的利益格局因此发生了彻底变化。而在屠岸贾灭赵之后,又不能将错就错,任用忠臣强王室、弱家族,抓回统治权,而是反手又灭了屠岸贾的家族,试想从此而后,还会有谁敢于因维护王室而挑战大家族?晋王室的迅速衰败,不就是可预计的吗?

故事简介 第8篇

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故事简介 第9篇

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公叔痤担任将领,率军与韩、赵两国联军在浍水北岸交战,大败联军,擒获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亲自到城郊迎接公叔痤,并宣布赐田地一百万亩作为公叔痤的食禄。公叔痤倒退几步,然后拜了两拜辞谢,不敢领赏。他反复说明,军队英勇善战,具有一往无前的斗志,不避艰险,百折不挠,全赖吴起当年训练有方,是吴起的功劳;在战场上,察看地形,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提供决策方案,使得三军将士心明眼亮,目标明确,是部下巴宁、爨襄的功劳。再说还有魏惠王制定的军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而他自己只是看准进攻敌人的时机,便击鼓进军不敢懈怠,这算什么功劳。公叔痤的谦逊受到魏惠王的嘉许,于是赏赐给吴起的后人二十万亩土地,巴宁、爨襄每人各十万亩土地。

魏惠王说:“公叔痤难道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吗!已经替我战胜强大的敌人,还不遗忘贤者的后代,不掩盖能士的功劳,公叔痤怎么能不得到好处呢?”所以再赏赐给公叔痤土地四十万亩,加上起初赏赐的土地一百万亩,使他拥有土地一百四十万亩。

故事简介 第10篇

箕子——辅佐纣王并建立箕氏侯国

箕子因封国于箕(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故称箕子。是商末贵族,商纣王的伯父,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果然后来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淫乐而不理政,挥霍无度。纣王的叔父箕子,见纣王这般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箕子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发装癜,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纣王末年(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都朝歌,商朝覆灭。在这商周变易之际,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在箕山(今陵川棋子山)过起一段短暂的隐居生活。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武王灭商建周后,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十分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但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尚书·微子》)他不愿作周的顺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无奈而走。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乘武王走后,他便迅速率领弟子与一批商的遗老故旧一大批人,匆匆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从此陵川便留下了箕子履迹的传说,棋子山也渐渐被人们称作了谋棋山、谋棋岭。

故事简介 第11篇

剧孟——西汉著名游侠

人物简介

剧孟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一带有名的豪侠。他的行为同朱家的行为大致相同,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藏活豪士,不求报酬,因此而显扬于诸侯。他的母亲故世时,前来送葬的车达千乘之多。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六国,以清除晁错为名,发动了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带兵出征。周亚夫星夜兼程赶到河南,会兵荥阳。他到洛阳后,见到剧孟,大喜,说:洛阳得以保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剧孟没有动,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这样看来,荥阳以东不用发愁了。吴楚举大事不求助剧孟,可见他们成不了大事。三个月内,叛乱平定下来。

天下骚动,亚夫得剧孟如得一敌国,足见剧孟的势力之大,对当时形势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为此,剧孟的事迹虽流传不多,司马迁还是郑重地为他立了传。剧孟死后,家无十金之财。

文献记载

原文

剧孟者,洛阳人也。周人以商贾为资,剧孟以侠显。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东,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天下骚动,大将军得之若一敌国云。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然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孟死,家无十金之财。而符离王孟,亦以侠称江、淮之间。是时,济南瞷氏、陈周肤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其后,代诸白、梁韩毋辟、阳翟薛况、陕寒孺,纷纷复出焉。(《史记·游侠列传·剧孟传》)译文

剧孟  ,洛阳人。洛阳人以经商为主,所以剧孟的行侠仗义显露于诸侯。七国叛乱时周亚夫到洛阳得到剧孟,高兴说:七国叛乱不求助于剧孟,他们是无所作为的。天下大乱,周亚夫等于得到了一个国家。剧孟的行为与朱家类似,他唯独喜欢博棋。剧母死时,送丧的有上千辆车,剧孟死时,家中却连十两的钱财也没有。这时符离人王梦也应行侠仗义闻名长江。

公孙弘——西汉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故事简介 第12篇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王连,本为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这是在守义,故不强逼他。

待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

建兴元年(223年),王连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不久王连去世,其子王山继承爵位。

故事简介 第13篇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感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

起初,感恩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是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这一习俗才得以流传。

在北美13州统一时,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把感恩节设定为全国性节日,但由各州决定自己的庆祝时间。直到1863年林肯总统才确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感恩节的固定庆祝日。1879年加拿大议会宣称11月6日是感恩节和全国性的假日。在随后的年代,感恩节的日期改变了多次,直到在1957年1月31日,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感恩节,在这一天感谢万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并给予丰富的收获。

不管是哪个节日都会有一些传统,不管是吃食还是玩乐都会有一定的传承,而感恩节的传统食物常常是火鸡,是感恩节里最主要的主食,至于为何要吃火鸡呢,就去看看感恩节为什么要吃火鸡吧!除此外,在感恩节的时候还有一些娱乐性的游戏,例如蔓越桔竞赛、玉米游戏、南瓜赛跑等等。

故事简介 第14篇

瑞士面条树

1957年愚人节BBC新闻中说,瑞士的面条树大丰收,农民都在树上收割面条。大量观众上当受骗,打电话来咨询面条树的种植方法。BBC对此的回复是:把一根面条插在番茄酱里,然后就等着吧。

即时彩色电视

1962年愚人节,当时瑞典还只有一个电视频道,而且是黑白的。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当天在新闻中说,彩色电视已经研发成功,用户只需拿一双尼龙袜盖在电视屏幕上就行。还真有人信了。

左撇子大汉堡

1998年愚人节,汉堡王在今日美国报纸上发布了真个版面的广告,介绍他们的新食物:左手汉堡,据说是专为左撇子人士设计,啥都没变,就是全部旋转了180度。成千上万的顾客因此前来品尝,而且有人要求设计“右手汉堡”。

故事简介 第15篇

周匡王——在位6年没留下什么记录的周天子

姬班,是周顷王姬壬臣之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其父周顷王去世,姬班即位,是为周匡王。周匡王六年(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十月乙亥日,姬班病死  ,葬处不明,死后的谥号为匡王(谥法曰:贞心大度曰匡),由弟姬瑜即位,是为周定王。

周匡王姬班在位时,他本人无重要的事可述。这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内,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赵盾事件。原来,晋灵公是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政事的国君。他又喜欢恶作剧,经常从宫台上用弹弓把别人弹得头破血流,人们东躲西闪,他看着高兴。有一次,厨师没有将熊掌煮熟,晋灵公竟把他杀了,用草席裹着,叫宫女在朝廷上拖过。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竟派武士徂魔(名除尼)去谋刺赵盾。徂魔一早去赵盾家,见赵盾大开着卧室门,穿着朝服,正襟危坐地在等待天明上朝。

徂魔深受感动地说:“对国君不忘恭敬,是替民众办事的好人。杀了他,对不起百姓;不杀他,国君不会放过我,如此进退两难,不如一死了之。”就一头撞向庭院中的槐树而倒地身亡。晋灵公此  计不成,又假装着请赵盾赴宴,埋伏好了武士,准备杀死赵盾,不料赵盾遇救逃了出来。后来,赵盾的族弟赵穿将晋灵公杀了,赵盾才返回都城。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姬班死后的谥号为匡王。

故事简介 第16篇

中国武圣——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故事简介 第17篇

冉雍——孔子弟子

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一方长官(《雍也》)。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意:你好好干,会有出头日的。你虽然父母较为低贱,但只要你勤奋努力,就像杂毛耕牛生下的俊美小牛,不会被山川神灵舍弃的(可以用于祭祀)。

《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  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测仲弓是孔子较为早期的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为宰时也许还比较年轻。无论如何当仲弓得到季桓子的任命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并征求老师的意见。从《中弓》简文看好像仲弓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并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所以孔子说:“汝思老其家”。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堌坡(今菏泽市定陶区冉贤集)建祠专祀。

推荐访问: 汇编 简介 故事 故事简介汇编17篇 故事简介(汇编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