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范例推荐)

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范例推荐)

时间:2022-12-14 15: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类能力逐步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供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类能力逐步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奉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步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淌、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现代化与人口流淌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为3.44人/户。中国的家庭结构也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结构,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与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导

  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与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7)

  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与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

  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与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给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淌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淌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与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与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与财力都向独子或者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农民人口多,占全国12亿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285万,占农村人口的8.2%,同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如何建立与完善,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进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2010远景目标纲要为中国农村养老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指明了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展思路,那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是否已经成熟?能否替代家庭养老?”就成为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务必关注的焦点。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要紧有:(一)货币经济的进展

  非货币经济决定了交换只能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从而使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分离,家庭养老成为必定。只有到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化生产达到了极度发达的程度,生产单位由家庭变为工厂,家庭成员各自都是独立的商品者,依靠参加社会化劳动而取得工资收入,即以货币经济完全取代非货币经济,老人才能挣脱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的桎梏,用货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维持生存,参

  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才算成熟。因此,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化的货币经济的存在。哈瑞斯说:“我们正在用老年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办法取代工业化往常孩子照看老年父母的制度。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父母孩子之间真正的反哺关系的遗迹也将消失”。(11)可见,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的社会处于非货币经济即农业经济阶段时同样也是实行的家庭养老,不可用其它方式取代。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许多地方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外没有现成的模式

  供使用,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律作根据,操作的时候难免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当的管理与不周到的服务都会影响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受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及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2)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到位,投保者的热情就越高,保险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越没钱,服务就越无法提高,投保者越没有热情,保险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也不完善,再加上农民素养、社会心理、东方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非货币经济等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状况很不如意。尽管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以上数字关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是离他们较远。从目前农民缴费的情况看,人均缴费不到一五0元钱,根据他们的缴费额,几十年后,平均每人每月拿不到几元钱(相关于目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养老保险金,根本达不到保险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随着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部分参与社会保险并最终获得部分社会经济来源的条件已经产生:第一,除极少数未脱贫的地区之外,中国农民已通过上了温饱生活,很多农民已经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具有了一定参加社会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地区农民,开展养老保

  险的乡镇覆盖率已达到95%,一些富裕的年迈农民通过一次性交纳几千元养老基金,已开始按月50元、60元不等数额领取养老保险金(一三)。第二,随着全国保险业务的进展,社会影响的扩大,计划生育政策手段的强化等等,农民参加保险的观念不断增强。他们开始懂得到了参加社会保险对自身利益的保障作用,自觉性不断提高。上海市早在1984年即顺应农民需要而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山东烟台从1989年开始,大胆地进行农村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这种喜忧参半的现状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完全一致的。我国的农村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进展差距大,因而在养老问题上,各地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全面覆盖,如东莞、温州与山东的一些地方,而有些贫困地区,连通常的保费还无法收齐。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进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与现实情况相脱离。因此,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要紧方式。

  四、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的经济进展水平、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化服务状况与养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中的要紧养老方式,只只是这种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作为养老的载体辅助于多种养老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能够这样说,不管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关于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切不能够偏概全,随意放弃对家庭养老的研究与规范,更不可武断地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老。

  之因此说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要紧原因在于:第一,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员更便于照顾老人,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老人进行看管,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养老,符合帕累托效率最优原则。第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广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这种古老的养老方式不能随便地减弱或者放弃。第三,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即使人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年老时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由于农村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十分有限,因而,假如没有家庭这个养老载体,老人们即使手中握着钱也仍然无法安度晚年。第四,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对老人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传统的“子孙满堂”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家庭的依靠性、对子孙懂得的渴望会进一步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保险金的老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吗?很显然,家庭永远都是最理想的养老载体。但是,市场经济的进展与人的观念更新与人口的流淌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单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进行规范已不能习惯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制度,务必将家庭养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养老的载体与养老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但没有物质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保障;或者者相反,老年人仅有资金上的保证,但无人对其进行照顾,其生活也是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在巩固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务必在农村强制推广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建立防患意识,在其年轻力壮、制造力最强时,能有少部分的储蓄,以备年老、多病没有生活能力时所用。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我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参照“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农村养老的基本精神,我国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固与农业的可持续进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与农村商品经济的进展,通过构建与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与实施,相信其研究对国家今后的农村立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批

  阅

  教

  师

  对

  报

  告

  的评

  阅

  意

  见

  批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07:06:4610.8.202207:0607:06:4622.10.87时6分7时6分46秒Oct.8,228October20227:06:46AM07:06:46

推荐访问: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调研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养老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