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心得体会 >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9篇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2-06-14 14:18:02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9篇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1

  今天的红色家风故事是——《杨殷: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杨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也是中共早期情报和保卫工作领导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担任孙中山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织工人运动、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9年,因白鑫出卖,杨殷与澎湃等人在上海被捕。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殷出生于华侨家庭,从小就受父亲“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的教导,喜欢听文天祥过零丁洋、林则徐禁烟等故事,更受邻居孙中山及堂叔杨鹤龄等的影响,对祖国、对民众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

  发妻李庆梅病逝后,杨殷疼爱儿女,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因少见面而疏于教育。国共合作时期,因工作需要,杨殷将万福路的住所设为联络机关,把大女爱兰和二子民皓从澳门妻舅处接到广州来同住了一段时间,组织上调平姐和权叔以佣人的身份作掩护。

  虽然杨殷家境殷实,但他的钱财全都用在革命需要的刀刃上,家里只是粗茶淡饭,从不多花一分钱。有一次,杨殷的妻舅从北京托人带来一只金华火腿。当晚,小民皓为等爸爸回来,不肯睡觉。因有重要会议,平姐就说:“你们乖乖睡觉,明天就有火腿吃。”

  好久没闻肉腥味的姐弟俩一听有好吃的,就很听话的睡觉去了。次晨爱兰醒来,脸还没洗就吵着要吃火腿,听到已经让客人吃了,她哭道:“这是舅舅送来的,为什么一点都不留给我们?”

  杨殷知道此事后,便给爱兰讲了一番如何做人的道理:“叔叔伯伯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劳动者。他们辛苦做工为社会创造了很多很多的财富,但收入低微,根本吃不起那么贵的东西。‘劳动者最光荣’,既然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就要拿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没吃上金华火腿,以后长大了,靠自己双手劳动所得买来吃,吃起来不是会更香的吗?”

  其实那么大一只金华火腿,要多少人才能一顿把它吃完?在那个年代,金华火腿是十分昂贵的食品,杨殷哪舍得吃,早就把它变换成组织的活动经费了。

  杨殷一直惦记儿女的成长,到上海工作以后,还曾写信再三叮嘱女儿爱兰:“你年纪已长,各事不能像从前那样。除读书外,各事不可沾染。打牌、闲游、看戏等尤万不可做。用钱要省,须知留得文钱,亦可于无钱时应用,切不可为了要面子,就可多用几块钱,这是青年人最要不得的事情。穿衣尤须朴实,与人来往要谨慎……有信可交催哥带来,以省邮费。”

  “我以有这样的革命父亲为荣。因为他很慈爱但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爱兰牢记父亲的话,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一直按着爸爸的教导去做,自食其力,从没给组织增添麻烦。丈夫去世时我才44岁,带好儿女,抚育他们成人就是我的本分。9个儿女个个自食其力,是我最大的安慰。我退休时国家还很困难,自己就不领退休金,到香港打工养活自己,一直干到79岁。”

  与父亲一起生活的这三年,尽管相处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却是女儿的永恒记忆。而他那坚毅挺拔的脊梁,则是儿孙们做人的准则和精神支柱。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2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父亲的血、母亲的泪。”一位烈士子女谈起红色家风如是说。“不是春风胜春风,浩然家风济世长。”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改革历史中坚持正风齐家、率先垂范,让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的血脉,依然永葆赤诚。

  有一心为民的温情。共产党员与群众之间是鱼水深情,这份感情就像“鸬鹚沉到水底”,具象在家书往来中,体现在日常相处里。习仲勋时常鼓励妻子要深入群众,他在信上写到:“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人民好比土地,党员好比种子。共产党员在群众中成长,群众对党有“生身”之恩。徐特立教育子女,每天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上半晚若想自己的困难,下半晚一定要想想群众的困难。“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一心为民是党员干部溶于血的誓言,是党员家风的永恒底色。党员干部要把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和感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既言家情也论民情。

  有俭朴清正的风骨。勤俭节约是持家立业的根本,是廉洁的开端。在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上,这种质朴纯粹的共产主义精神熠熠闪光。住进中南海20多年,朱德同志除了出访所用的两套好一点的衣服,其他的衣服都有补丁,始终克勤克俭、一身清风,他对家人反复强调:“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当焦裕禄得知自己的孩子“看白戏”时,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训”了一顿,紧接着就起草了《干部十不准》,不准干部搞特殊化。正人先正己,家风连政风。家风如雷霆万钧、似春雨润土,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家规、定家训、正家风,育好“小家”才能兴旺“大家”。

  有存道为刚的信仰。回顾党史,一封封壮怀激烈的家书,用至纯至性的真情向亲人传递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孩子一封家书:“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吉鸿昌赴刑场前留给其妻的遗书上写到:“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曾被家人误解的“红色特工”冷少农,在收到稚子来信时,既有作为父亲的激动,更殷切期许着孩子成长为一个在新光照耀下“顾及到社会人类”的后继者。穿过历史的硝烟,走向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这种以生命和热血铸就而成的家风依然在延续。面临疫情大考,无数“党员之家”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这是共产党人的刚性,是革命者的“基因”,是始终不渝跟党走的理想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忠厚传家久,初心继世长”。历经岁月洗礼和沉淀的红色家风,虽然无形,却掷地有声。个体是时代里不起眼的微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能够卷起向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飓风,奔向新征程的光辉彼岸。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3

  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眼中,焦门家风是这样的——

  要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焦裕禄一有时间就领着孩子们去劳动,参加小秋收,参加拾麦穗,把收到的这些东西全部让它颗粒归仓。那时候生活艰难,焦裕禄就领着孩子们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在吃不上肉的年代,到处都是草,就领着孩子们养了一群小兔子,既增添了生活乐趣,又体会了劳动的艰辛。

  要艰苦朴素,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那个时候,焦裕禄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小的穿了再小的穿,一直到它不能穿。毛**接见的时候,焦守云穿的是一件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而且袖子上补丁摞补丁。焦裕禄平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笔记本要换的话,一定要让他看,非得正面、反面都写了,才给换一本。铅笔一直用到捏不住了,焦裕禄再做一个铁皮的小圆筒,套在铅笔上,就这样一直把它用到最后,实在是不能用了再扔掉。

  领导干部的家属孩子不搞特殊化。焦裕禄对妻子要求很严,不能收受任何东西,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当年就因为妻子到食堂提了一壶开水,他就说了她一顿:“人家大老远把水拉回来,你去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你知道嘛,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你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因为这一壶水,他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出去。焦家的第二代、第三代,谁也没有搞特殊化。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家规,如果说到我家的家风、家训、家规,那就要跟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有关了。

  那时我还不懂事呢,大概只有三四岁时,吃饭总要掉许多饭粒,而且从来都没有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过,有时妈妈对我说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要珍惜每一粒米饭。虽然那时我还不懂事,但却按照妈妈的话做了。

  自从学了古诗《悯农》才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原来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从此我就养成了不浪费的好习惯。

  以前每次我和妹妹洗手都要接一大盆水,妈妈告诉我们不要浪费水源,每一滴水都很珍贵。如果没有了水源,那世上所有的一切都会干枯而死。从那以后我们也学会节约用水。

  我家的孝顺之风,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待。我的父母也是我们的榜样,不论是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对待所有的长辈,他们都是恭恭敬敬,从不嫌弃老人,让所有亲朋邻里都赞不绝口。记得有一次,奶奶病得很厉害,妈妈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医院悉心照顾奶奶,直到奶奶病好出院。回到家又要照顾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从不叫苦叫累。有时看到妈妈这么累,我有时间就帮妈妈做点家务,帮着照顾奶奶。奶奶逢人便直念叨我们对她的好呢!而我爸爸为了养我们,也是每天辛苦劳作,早出晚归,从不叫累。

  同时妈妈还经常教我和妹妹要尊老爱幼,见人要有礼貌。现在左邻右舍都夸我们懂礼貌、有家教。

  父母的言谈举止,一直影响着我。出色的家风,就是从日常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请你也来晒一晒家风吧!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5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党委在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实践中,聚焦党员队伍“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紧贴基层实际,以“五型五秀”党员故事荟为切入,引导广大党员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取得明显成效。“五型五秀”即“乐知”“乐业”“乐居”“乐龄”“乐助”五型党员分别秀学习、敬业、和谐、精神、奉献风采,用真实感人的微故事树立身边典型,唤醒党员意识,激活引领发展的红色力量。

  推评结合树典型,激活争先意识。一是镇党委牵头引。由镇党委牵头组织策划,开展“五型五秀”党员故事荟活动,常态化征集“五型”党员故事,择优编入《进取和盛先锋汇》月刊,并向全镇党员群众免费发放,打造本土“官媒”大力宣传先进党员故事。截至目前,已在全镇1600多名党员中征集党员先进事迹案例128件,从中评出10名和盛镇“最美党员”,并在“七一”予以表扬。二是党员群众联合推。设立“党员故事交流室”,开展“党员讲、群众评”活动,鼓励、发动党员毛遂自荐,带动、号召群众集体推荐,联合挖掘党员好故事、寻找身边好典型,在全镇营造党员主动对标自检、持续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村社区自主评。村社区党组织成立评审组,吸收退休干部、老党员、社贤人士、致富带头人、“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党员,根据履行义务、作用发挥等现实表现,分类评出“五型”优秀党员并上榜向全镇公示,激发党员荣誉感,不断引导党员争优创先。

  宣讲结合秀风采,激发生机活力。一是搭台交流。开展“我身边的党员故事”交流活动,以坝坝院落、茶铺酒馆、田间舞台、健身广场为阵地,开设“微访谈”“微话题”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党群畅通交流的平台,邀请上榜的“五型”党员分享小故事、讲述身边事,以面对面的方式,让党员故事流动起来、典型形象鲜活起来。二是文创结合。以“美丽和盛·思想汇”为载体,将党员故事与文创作品相结合,创作小品、微视频、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五型”党员事迹,扩大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次。三是线上展示。利用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新媒介,分阶段定期发布“五型”党员的事迹案例,实时更新党员服务群众的精彩瞬间,提高了党员故事的扩散效应,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诺行结合搭载体,激聚发展力量。一是亮身份亮承诺。村社区组织每名党员作出1条“微承诺”,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活起来。创立“红板凳”先锋队,为每名党员定制一把红板凳,在红板凳上印制党员“微承诺”,主动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展活动践承诺。开展“互学互助”行动,每名“五型”党员和1批骨干党员、2名群众结成对子,分类组建“乐知”“乐业”“乐居”“乐龄”“乐助”5支微型服务团队,带动全体党员常态开展“微调研”“小慈善”“共致富”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引领作用。三是真行动融党群。党员干部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为导向,带头每周进院落、进小组、进项目,听民声、理民事、解民难,营造了干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200余个。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6

  钟善辅,原名钟世铭,涪陵罗云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钟相池,早年就读于成都蚕丝学校,崇拜康梁维新,向往实业救国。钟善辅自幼勤奋,聪颖好学,童年在私塾念书,1917年他在大哥钟伯良的帮助下, 同大妹钟亚弦一起到成都求学,入读成都警监专门学校。

  钟善辅在成都求学期间,“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来, 使他受到很大震动。1919年“五四”运动蓬勃开展, 传播了新文化、新思想, 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受此影响,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0年,钟善辅加入王右木创办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后来,在王右木的组织领导下,正式在成都成立了四川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四川支部,钟善辅被选为候补委员,他的妹妹钟亚弦作为成都最早的女团员,被大会安排负责妇女工作。1923年11月,钟善辅由王右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钟善辅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活跃在成都市工人运动的政治舞台上,他与刘亚雄受党组织委托挑起领导成都地区工人运动的重担,组织罢工斗争,组建了成都市工会,建立起了42个基层工会,会员达4万多人。在重庆“三·三一”惨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钟善辅面对极端险恶环境,在成都市工会印盒上镌刻下“生做坚强仕,死为精忠魂”誓言。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7

  《红色家训》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慈爱,教子之苦心。这部家训,时时散发出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体现着革命先辈那种无私的,博大的胸怀。

  以董必武写给侄儿董良埙的信为例,在亲友眼里,董必武已经当了大官,肯定是享福了。董必武告诉他们:“从革命队伍里面来工作的一般还是供给制”,并不是亲友想象中的“享福”。在这封信中,他针对亲友们提出的生活艰难的情况,教育他们,共产党人就是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在信中,他还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劳而获的陈腐观念,教育侄子“应该以劳动生活为光荣”。

  在这封家书里,董必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了较长的篇幅向侄子良埙细讲革命工作不讲报酬的道理,要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能靠发展生产力,不能有其他的依赖想法。始终不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友安排工作。他的这些做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虚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致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苦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发扬《红色家训》中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和弘扬延安时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否则就会在糖衣炮弹的袭击下吃败仗。

  《红色家训》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的纯净信仰,他们永存不朽的精神令我难以忘怀。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力争上游”,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急进吧!再追上一程!”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8

  杨善洲:不让子女沾光,也不给亲戚开“绿灯”

  一天,一位亲戚到地委机关找杨善洲:“大哥,你现在说话办事都管用,把我爱人、小孩从乡下调进城里吧!只求你这么一次。”杨善洲笑了:“唉,我这个共产党的干部可真不好当,办私事的都把我包围了……”他对这位亲戚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多少年来,杨善洲把后门关得紧紧的,从没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没打过一个“后门”电话。杨善洲锁紧了权力的“阀门”,关闭欲望“禁区”,在平凡与简单中,赢得了百姓的敬仰。

  杨善洲在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曾多次谢绝组织好意,没有将家人转为城镇户口。如今,大女儿仍在家务农,二女儿、三女儿分别是小学教师和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现在,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他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而是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女儿杨惠兰说。

  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家风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它们告诫党员干部:只有廉洁公正、摒弃私心,才能把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变成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我们要把这些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让它们成为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篇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在国家与亲情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无怨无悔地走上战场。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勇于牺牲、割舍亲情的革命烈士,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些家书是血泪书,是绝笔信,是不会说谎的历史,是革命最真实的见证!

  其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要数陈觉、赵云霄这一对革命伉俪。1927年9月,国内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之中,刚刚成婚不久的共产党员陈觉、赵云霄夫妇奉调回国,后被反动当局抓捕,相继被害。被害前,他们分别留下了一封家书。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的死而过于悲伤。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我现在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当时在狱中,赵云霄已有身孕,她强忍着丈夫被害的悲痛,生下孩子,为她取名“启明”,意思是在黑暗中盼望破晓。牢房中婴儿缺乏乳汁,饿得哇哇直哭,牢房的铁窗开得很高、很小,太阳照不进来,尿布无法晾干,赵云霄就将尿布缠在腰上,垫在床上,用身体暖干。她日夜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贴在自己的胸口上。可是,孩子在她怀里依偎才一个多月,灭绝人性的反动派就对赵云霄下毒手了。

  在接到死刑判决书时,赵云霄搂着孩子亲了又亲,吻了又吻,晚上,就着昏黄的油灯,她伏在床板上,含泪给女儿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启明,我的小宝贝,你是1929年正月初二出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个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的孩子,生来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更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母亲不能再抚养你了!小宝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没有照片给你,你的母亲所给你的,只有一枚戒指,当作你一生惟一的纪念品!小宝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好好读书,这样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赵云霄牺牲二十多天后,祖父陈景环才得到了儿媳去世的消息,等他赶到刑场,什么都没了,陈觉与妻子合葬的心愿,最终未能实现。

  出生一个多月的小启明,被祖父接回长沙,十一个月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也去世了,陈觉的母亲抱着启明一点点大的尸体,不停地念叨“云霄会怪我,觉儿会怪我,云霄会怪我,觉儿会怪我!”

  如今,虽然两封遗书已经泛黄,虽然血雨腥风已被涤荡,但这种崇高信仰谁能遗忘!一封封直击心灵的家书,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得来如此不易。我们地质工作虽然艰辛,但每当想到这些英雄先烈,和那一封封家书,我们就倍感激励,他们为了革命,连死都不怕,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

  六十年来二六一人汗洒青山,历尽艰辛,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如今,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年轻的二六一人,我们唯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继承先烈遗志,凝聚前行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加满油,鼓足劲,为建设美好未来而奋斗终身!

推荐访问: 家风 心得体会 红色 红色家风感悟 读红色家风故事体会 红色家风读书心得 红色家风实践报告 红色家风心得体会范文 红色家风感想和体会 弘扬红色家风体会 红色家风教育心得体会 红色家风故事心得体会 传承红色家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