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心得体会 >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15篇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15篇

时间:2022-06-02 15:59: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15篇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

  围绕产业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2

  年伊始,中心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掌控的要义是城乡兼顾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同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同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题目倒逼的。我国产业化、城镇化快速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构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进的体制突破。保障国家食粮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束缚矛盾日趋尖锐,“中心要食粮、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进”的不同利益调和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小范围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题目更抓紧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人口大范围活动,“三留守”题目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困难,不靠改革**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条件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辣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食粮产量改下往了,不能把农民利益侵害了。要答应地方试点试验,积累经验、探索门路、逐渐推广,但要留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要依照中心的同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按部就班,不弄“一刀切”、不寻求一步到位,答应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积极又慎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只要不折腾,积跬步致千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3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二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四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五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六是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七是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八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4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会议从全面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其中保障“菜篮子”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与我们农业畜牧工作者息息相关,也为我们2022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有效保障畜禽产品供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首先要肩负起防控责任,加强动物检疫、做好防控,有效降低动物疫情的风险,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应,从源头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二、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也有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要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推广畜牧养殖技术。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养殖技术推广打好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深入到广大养殖户中去,提供耐心热情的周到服务,真正的把养殖技术“落实到户”。

  三、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我们作为农业畜牧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普查责任,做好普查收集工作,摸清畜禽种质资源家底,切实做好保护种源工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农业农村工作者划清了工作重点。要求我们始终秉承无私奉献精神,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5

  年伊始,中心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掌控的要义是城乡兼顾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同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同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题目倒逼的。我国产业化、城镇化快速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构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进的体制突破。保障国家食粮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束缚矛盾日趋尖锐,“中心要食粮、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进”的不同利益调和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小范围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题目更抓紧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人口大范围活动,“三留守”题目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困难,不靠改革**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的要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要交给社会,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农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条件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辣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食粮产量改下往了,不能把农民利益侵害了。要答应地方试点试验,积累经验、探索门路、逐渐推广,但要留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要依照中心的同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因地制宜、按部就班,不弄“一刀切”、不寻求一步到位,答应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积极又慎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只要不折腾,积跬步致千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我国农村工作展现出向好的新局面。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和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出现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当前,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内外价差倒挂,水、土等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生态不容乐观。要适应新常态,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切实补好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推动其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良性协同发展。要激发和鼓励农民在产业融合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农村”,更要注重“人的新农村”,着力培育社会有保障、文化有传承、生态有保护的新时代乡土文明。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仅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看老乡的感受。正如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地要从农民感受入手,从农村细节着眼。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是到20**年还有几个连片贫困区依然如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离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只有六年的时间,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只争朝夕,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7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强调,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此外,库存充足家底厚,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了70%,小麦库存可以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中信建投(601066)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田亚雄对记者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18年丰收,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例如,当前我国耕地面积长期维持在18亿亩左右,但后备的耕地面积大部分以盐碱地、草地等不太适合种植的土地为主,这些后备土地的利用存在难度。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田亚雄表示,我国农产品产出总量乐观,但结构上仍有矛盾。例如,大量的油脂油料依赖于海外进口,有80%以上的油料作物依赖海外进口。

  “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油料种植面积不缩减;另一方面,育种等新种植技术也亟待发力。此外,发挥花生等国内主流优势作物的作用,提升花生油产出。”田亚雄表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最复杂的“猪周期”底部。截至2月22日,全国生猪均价已跌至12元/公斤附近,已显著跌破养殖成本。田亚雄表示,在本轮生猪产能过剩期间,预计生猪出栏压力最大的时间与需求的低谷很可能恰好重叠,如何化解产业低谷期的非理性去产能,将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他表示,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是实现逆周期调节的数据基础。只有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才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预计价格支持政策将是主要的政策抓手。监管层依托于猪粮比价指标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识别风险,在价格过度下跌时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他说。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种源问题和种业发展问题事关大局,事关根本。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高度,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又用“关键”和“核心”两个词叠加的方式,超乎寻常地强调了种源技术攻关的重要性。“这样的表述一点都不过分,种源对于农业而言,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工业领域的芯片。”

  在强调种业重要性的同时,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种业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杨建文说,优良品种的培育,是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技术结合的结果。中国在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农作物强杂交优势利用、绿色超级稻培育技术领跑,但育种领域综合水平仍然较低。

  在田亚雄看来,目前,我国种业所面临的瓶颈和壁垒主要表现在产出效率方面,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海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

  近年来,围绕种子为核心的政策不断出台,全力发展种业的政策风向明显,如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颁发加速、《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新种子法修订完成即将施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4部规章内容扩大至转基因范畴。

  去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种业振兴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一揽子安排,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表示,今年在主粮,包括大豆、油料等方面,国家将新认定一批基地,支持一批基地来满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需求。

  华西证券(002926)认为,在政策暖风下,种业基本面改善的预期较为完善,种业相关上市公司或将迎来重要政策窗口期。

  杨建文建议,国家可从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和精准鉴定入手,启动持续性的合作攻关,迅速形成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创造相应的制度条件。“加紧努力,多方合力,有效发力,从源头上,从根本上,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打好基础。”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具体措施中,文件要求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把乡村振兴与防止返贫有机结合起来,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提出,也取得了一些经验。这是中国实践的伟大创举,关键词是“发展”,通过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单靠救济,不是单纯应急,而要注重长效机制,进行统筹安排,短期可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长期能够创造条件,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性的改善,进而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

  这是我国宣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上,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文件从多方面给出方向性措施。

  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近期表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在2021年已达到50%的基础上,2022年力争再增加5个百分点,达到55%。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目前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区域短板。刘焕鑫说,各层级都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国家层面将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并建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

  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乡村建设的部署很多,其中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举措包括: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等。

  2018年中央曾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环境学院院长朱信凯认为,从“三年行动”到“五年行动”,从“整治”到“整治提升”,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积极回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过上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在加大国内经济循环、进一步弥补城乡发展差距的当下,未来的基建市场即将再一次下沉,最广泛的市场就在广袤的乡村。尤其是在政府投资强调“有效性”的大背景下,乡村投资能够带动的需求与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的消费与产业振兴的效率相当可观。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针对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会新增一个量级。针对乡村的基建标准也将有明显的提升,不仅关注兜底保障,更开始关注投入对乡村的整体带动。”杨晓怿认为。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比如,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孕育形成,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对记者表示,乡村高品质生活强调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也重点强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我国农村工作展现出向好的新局面。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和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出现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当前,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内外价差倒挂,水、土等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生态不容乐观。要适应新常态,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切实补好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推动其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良性协同发展。要激发和鼓励农民在产业融合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农村”,更要注重“人的新农村”,着力培育社会有保障、文化有传承、生态有保护的新时代乡土文明。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仅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看老乡的感受。正如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地要从农民感受入手,从农村细节着眼。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是到20**年还有几个连片贫困区依然如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离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只有六年的时间,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只争朝夕,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9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为主要内容,明确提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文件强调,要落实“产业振兴”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聚焦“为民服务”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创新“平台载体”来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强化“教育培训”来实现乡村人才全面振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教育工作者,我将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持续研究,在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和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的培育中,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堂的乡村振兴教育实践主阵地作用,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和指导融入农业课程里头、带入农村乡间地头、传入农民群众心头。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0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终“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测代化国家,实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态农村。年轻干部要部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亲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游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攒繢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新数。为利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入展群众打或一片。通过开规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函间获真知。实线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织素经验、在化辉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特“面声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G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答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进。在学习上,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流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漏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然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凑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提实效。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1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终“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测代化国家,实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态农村。年轻干部要部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亲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游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攒繢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新数。为利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入展群众打或一片。通过开规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函间获真知。实线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织素经验、在化辉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特“面声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G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答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进。在学习上,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流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漏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然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凑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提实效。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2

  20**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3

  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4

  通过分局2022年1号文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推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学习,结合自身岗位情况,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一、解放思想,敢于匹配快车道。

  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分局“基础+综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更加有危机感,分局未来发展需要匹配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

  “基础+综合”发展要求下,综合业务占比会逐步加大,安全管理难度同比直线上升,专业领域将会涉及建筑、市政、水利等各个方面。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项目特点,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熟记相关规范,熟知项目管理重点,明晰管理思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施工特点提前做好管理规划,依规依据,高效过程管控,完善反馈机制,对安全问题,要及时跟踪、督促其整改完善,记录归档相关材料,规避项目责任。

  二、主动作为、主动出击,敢于做先行者。

  高质量发展配套下是生产进度的加快,快速生产造成安全风险系数上升,所以安全管理人员更要有忧患意识,对于安全管理,要主动出击,从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力求高效快速解决,争取做到安全问题不过夜。

  工作上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开拓创新,思变求新,敢于尝试,依据阶段性施工特点,专业施工情况,队伍综合素质情况、队伍特点、季节特点,提前谋划,落实践行,不断进取,做到稳扎稳打。做好风险防范,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安全风险,完成管理管控目标。

  三、加强个人管理,提高个人水平。

  若要助力分局的发展必须使自己专业、更专业,要坚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良好的平台上,在分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唯有以奋斗作为主线、以踏实、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基础,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创新,才能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当前分局正处于积蓄力量、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2022年必将是全体人员解放思想、高效执行、团结一心、艰苦拼搏的一年,必须有永不服输的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分局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争做公司党委提出的“七用”人才,成为一名有业绩、有担当、敢说话、说实话、敢作为、能作为、敢做事、做实事的职工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篇15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文件内提到的“数商兴农”、电子商务进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村等一系列工程、制度的实施,皆诠释了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性。当前,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虽在农村普及较快,但相应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数字技术同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的深度融合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大部分农民对于“数字乡村”也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未来,学堂可以加强探索数字乡村相关课程,在后续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时可以重点学习,缓解农民对于“数字乡村”只问其名、不解其意的问题,助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生活、生产的进一步融合。数字化是趋势,也是未来。循着数字乡村发展的“施工图”扎实推进,必能在广阔天地奏响数字时代的田园牧歌。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精神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20范文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感悟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感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对中央一号文件感悟的话 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认识和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短板 你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