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心得体会 >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12-17 14:06:01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这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此谈一谈学习后的一些的感想和收获。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以来认为数学学科也需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教学,因此关注数学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本学期,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培训。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我有个学生,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针对于该生的情况,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课的特征,我在上课时注重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实例,模型,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多设置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适当增加数学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参加,比如数学游戏,口算竞赛等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教与学。学习心理又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内容又可以组合成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第二部分学科的教与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地理、艺术、体育与健康。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教学哪个学科,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学后使我的业务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常的单元检测中发现每次检测丢分最多的题型总是阅读。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成了我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学习了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内容,尤其是"阅读的教与学"这一章节,了解到阅读是人类从字面符号获取信息的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有效。在*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简单的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孩子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2、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我们学校参加了《整体阅读--课内拓展》的课题研究,每次课文讲解,我都结合《百草园》一书中的"相应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且找出一个主要问题,训练学生从短文中寻找答案。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一、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要想明确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就必须知道“课程”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从现行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一门学科的定位来说,我们可以把“课程”视为一种“在教学目标、内容、计划等方面都已设计和编制完备的静态的产品”。

  已经设计和编制好的课程一旦被选用,课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课程实施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行动。”因此“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实施课程的活动过程。

  不少课程论者把教学看作是课程领域的一个部分。因为他们认为没有教学,课程设计和编制变成了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个隐喻,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十分的有益。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是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师则是施工的工匠,教学效果是以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程度来衡量的。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这是赛前有教练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球员要根据赛场的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

  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一乐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关键在于指挥家和乐队对于乐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这三个隐喻告诉我们课程和教学肩负的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先后相续、动静有致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个出色的工匠、球员和演奏者,却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如何确定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加强课程研究,使自己对所担负的课程教学任务有一个清醒的、明确的认识,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会容易得多。

  当我们跳出课堂、跳出学科,站到课程的位置,用课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也会在自己的头脑里变得清晰和浅显。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我们明确了之后,可以再重新审视这三个隐喻,来思考自己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还是教练和球员的关系?还是指挥和乐队的关系?不一样的师生关系,能反映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思考,不一样的教学情态和效率。我们可以对照这三个关系和三个隐喻来检讨自己的教学,来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阅读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习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习理论和原理。在这?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 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 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习、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 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 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 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 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 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2)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了解中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记忆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初中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超出*的短时记忆容量。

  2、有效的记忆策略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记忆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只要包括:

  (1)复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复数的方法。

  阅读时,复述的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2)背诵

  把一些信息内容背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随时提取这些信息。背诵即出生的把学习过的内容说出来。

  (3)结果反馈

  有反馈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反馈能使人们检查自己的学习的状况,使人们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练习。

  (4)记忆线索

  在编码过程中出现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记忆线索。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被试的任务是记住一个有600个单词组的词表。当他们读词表中每一个但单词时,都给他们呈现另外3个单词,而这些单词与那个需要识记的单词在意义上有紧密的联系。在后来的测验中,在有那些联系词作记忆线索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量可高达90%。

  (5)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

  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调解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案例拿出来与供大家分享,学习怎样分析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学习怎样处理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情况,分析解决处理中学生厌学情况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

  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着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2、原因分析

  王同学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学习、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惑,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

  (3)学生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现象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同学厌学,但是对大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同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认清教育孩子的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3)与其他老是共同。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同学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它的厌学心理。

  4小结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过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其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的不同人个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知道他们制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樊哙、赋予责任、强化冬季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眼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处理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怎样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掌握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教学之余,我读了一本对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此谈一谈学习后的一些的感想和收获。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学要有深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更应博览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使之成为我教学的方向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明确定义,而是通过介绍教学过程,通过与邻近学科的比较向我们展示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一、什么是阅读?

  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

  从以上我们知道,中文的“阅读”是“看”和“领会”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读”两个意思;从外语教育心理学来看,阅读是一种心理和思维活动。

  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

  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眼睛看,心里想。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

  我们再来看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是*的小学生学英语需要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由于我们*学生学外语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那么接触英语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即便是低段,我们也应该安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来阅读、来表演,这样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语言输入。(程晓堂,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培训)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读是四种技能之一,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是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有效途径。从听说读写四项行为来看,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为是阅读。

  3、巩固学过的知识,如:词汇、语法、交际用语等。

  4、有趣的阅读材料还能给人带来乐趣,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

  根据前面讨论的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两种,第一种方式把阅读材料放在每一单元的前面,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开始,在阅读材料中包含了本单元的新词和新句,如北师大版的“先锋”教材和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在单元后面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围绕故事来开展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阅读的教学”,也就是故事教学;第二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巩固和补充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

  经常有老师问到,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不要听录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程晓堂老师在教育部远程培训的时候曾说过,读不听,听不读。课堂常见的是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但是根据他学习的一些著作里面说这种方式其实不理想。俗话说心无二用,你到底是听还是看。你只有一个注意力,包括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难说我是看懂的还是听懂的,所以要把它分开。他建议可以听也可以读,但是不把它两个都搁在一起。什么时候搁在一起呢,比如这个故事处理完了,放松一下,一边听一听,同时看看,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总体来讲,在前面的时候听和读要分开。

  2、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

  也有老师经常问到阅读的时候要不要让学生朗读呢?在这里还是来引用程晓堂老师的话,朗读故事主要是培养语感,为口头表达奠定一些基础。作为故事教学的后面的环节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读故事就是要学生朗读故事,目标就有点偏差。阅读和朗读的区别是很大的,阅读我们叫silent reading,朗读是reading aloud,这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一下,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着我们必须承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这样要求:尖子学生能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能朗读、表演、仿写等。中等学生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初步的阅读策略。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3)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着是郭德俊、雷雳编着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字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着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2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读书套餐真好,本学期如果不是因为参加读书套餐,我还真不会这么认真地去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一看书的题目就觉得很乏味,可我仔细阅读后,觉得本书越看越有味道。阅读本书很轻松,因为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但如何科学的表扬?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给了我们启示。当我们表扬孩子聪明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成绩目标取向,会努力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显得没有能力。当我们表扬他们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学习目标取向,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过程。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美术作业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有标准的答案,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记得以前有位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美术的兴趣特别浓厚,每一节的美术课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他的画画得确实不好,很随性也很随意,自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线条粗糙。但我很关注她的学习过程,每次都在鼓励的基础上,给他一些建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进步了很多,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同时他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孩子,我进教室时,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了。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的表扬,使欣赏孩子这一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形成偏见,会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归类,这就是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看法。在开学时,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能为以后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沟通的开端。我们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有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花些时间与精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以及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美术教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以美术作业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话,那往往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也许在美术学习方面有些困难,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依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学生比较乖巧的,但他的美术作业真不怎么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他的美术作业,将他归类在差生中,后来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他是一位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往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看到了他的优点,及时表扬,他进步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有名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正是这些启示,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无论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位刚刚升级做母亲的角色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去阅读本书,不同的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 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 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 进行多指标竞

  D 提倡团体竞争。

  E 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4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 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5

  我们学校杨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情久久不能*静。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快乐”显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仅仅指将来长大*后谋得一份好职业以便过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快乐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纵然挥洒的快乐……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希望我带的`班级的孩子是快乐的。

  快乐虽然对每个*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在教育孩子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及时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当然,在教育孩子时,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孩子可以从错误中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知、探索、创造这个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吸收知识的养料,在成长的年轮上轻轻松松地,快快乐乐地度过灿烂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快乐的未来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某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习,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相对。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习则是与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接受学习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也不同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与主动学习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当然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习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符号学习便具有某种机械学习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习一首古诗或学习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7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习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而且是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二、通过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促进了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习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习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总之,这次的继续教育给了我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公共必修课,使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体育教学实践,我的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也会走得更加顺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8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很是有感触。1968年,奥苏贝尔发表了集其教育心理学思想大成的作品——《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1968第一版1978第二版),在这本书中,奥苏贝尔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课堂中的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其条件,对人类以言语符号为媒介的有意义学习,保持和迁移的心理机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相对。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习则是与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接受学习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也不同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与主动学习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

  (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 ful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当然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习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符号学习便具有某种机械学习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习一首古诗或学习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9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整个的教育心理学做了几个部份和阶段来讲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身心发展学习理论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个别差异的探讨教学过程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去本土化」的一个建议。因为作者认为,现在一般人对於教育心理学总是认为他是心理学的一部份,但是作者强烈的指出:「教育心理学原本即是因教育需要而产生的,而非由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所以作者在此强调研究目的要教育化。另外,作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整个活生生的的人,而不是局部人,故整个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主观价值的教育基本目的」下进行。最後,作者提出另一个方向为「本土化」。作者认为教育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而无「最好的方法」,因此,对於教学对象都是本地的学生,因此,在做教育心理学时,应该以最适合本地学生的方式去做研究。

  作者这种论点在其他的书中我都没见过,算是一种创新的写法,然此种写法对於未来从事於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建议。因此,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写法和内容。

  接著作者以研究对象—「人」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个人的发展,这种写法让我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所教学的对象的本质和成长历程,这对於日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检讨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作者在第四章还提到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这是在其他书本中很少提到的。我们在探讨学校教育时,一般都只考虑到校园的行政、教学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忽略了社会这个「大学校」对教育所造成的冲击。在书中作者也论及到这点,让我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者接著便进入教学的主题,开始探讨一个学习理论和原理。在这裏清楚的介绍各种理论以及其应用,让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各种理论的定义和范畴。这对於我们未来的教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最後,整本书以实践作一个结尾。在实践部份,作者先从了解个人差异开始进而指导大家如何去设计教学过程。在一般书籍中,往往都只有探讨智力因素和教学上的关系,鲜少探讨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的关系,然而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章节来点出一些较重要的因素,让我觉的较一般书特别的不一样。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显浅易懂,很适合刚接触教育领域的学生。尤其他在写书时,都是以本土化的例子居多,来综合介绍整个概念。另外整个的写作层次由最基本的「人」开始,接著介绍理论,进而以实践结束整本书,让人读起来觉的非常的连贯。虽然自己非教育本科系出身,但是对这本书的感觉相当的好,对於往後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

  暑假期间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里面的内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接近。通过大量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些教育现象,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从书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素质,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读了《教育心理学》,还使我认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总之,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我要在*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4)

——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

  暑假期间,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阅读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这样,就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把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更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这两个学科比较好区分,我的认识是教育学更多的是重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而教学心理学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以它们为学科基础的,却不好说谁包含了谁,谁从属于谁。教育心理学更好的帮助了我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

  在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这本书谈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于受教育体质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育心理学也要联系到体质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此外,教育过程也可以说是师生协同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学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应该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即“教育心理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性质,而且是以前者为主的一门边缘科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也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目的,我们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是完全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是以教育对心理学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的。

  此次阅读这本书,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为什么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原来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总之,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给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为我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心得体会2

  这段时间,我通过在网上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并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的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能力。为以后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学习心得,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

  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选择阅读的教育专著是郭德俊、雷雳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该书于1998年8月由*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用十四章25万的篇幅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健康、老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引经据典的论述。通过认真阅读这本教育专著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教师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我的教育业务素质。下面就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首先我觉得《教育心理学概论》这本书所讲的知识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全书引经据典的论述贯穿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

  其次是《教育心理学概论》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特别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运用。《教育心理学概论》中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别差异”、“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群体心理”、“学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阐述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都是学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现实生活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个别教师在学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爱护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客观事实,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教学目的。

  其三是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自古以来人们将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这一定位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书中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自我定向四大类角色。作为第一类教书育人角色的教师从品德和能力上必须能承担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这样的重任;第二类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第三类心理导向角色的教师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第四类自我定向角色总体来说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为了回报社会这一期望教师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须扮好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而言,我觉得应定位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有这样定位才能够关心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才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才能够在*学员的考试中坚持原则维护考试纪律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维护好学校的声誉。

心理学心得体会3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习的本质,二是学习的过程,三是影响学习的因素,四是教学与管理。其中,学习与学习理论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假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心理学心得体会4

  达成心理健康的七种练习

  心理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乐观、,能让你对每件事情保持愉快的。它和身体很像。为了要达成这个,你一定要每天不断地去做,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不断的与持续的练习将会让你辛勤耕耘之后得到丰收。这种过程绝对会让你整个变得更好。

  你整天都可以进行这七项心理练习来保持积极、乐观及心理的。各行业里最的专业人员都会采用这些练习。这些练习是每个领域中,心理建设的基础。

  积极的自我对话

  这七项练习的第一项是积极的自我对话。几十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到,自我对话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因素更能决定你的。你的生活情绪或“生活的情趣’’取决于你内心的对话及信仰。

  宾州的马西?谢利格曼(Martin Selignmn)教授,在他《学习来的乐观主义》(Learned Optimism)一书中,称此为“解释形态”(explanatory style)。

  你的解释形态就是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的解释方式。神经语言学家称之为“加框”(framing)。你对这些事件的自我解释,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解释,则称之为重加框。

  这就是你对你周边事件的解释方法。它组成了你的内心对话,也就是说,当你从外在环境得到讯息之后,脑海中立刻会闪过一些文字,然后你会透过思想加以处理。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全看你怎么去想它。”

  心灵学派大师(Sufi)以色瑞?甘(1zrat)曾经写过一句话:“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你的生活似乎是被一些负面的事件所充斥。

  所有收音机及电视节目、新闻报导、报纸及新闻杂志都充满了负面和感伤的故事。你周边所讨论的内容大都是绕着问题、是非、忧虑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打转。你和客户讨论的话题,也不外乎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状况会不好,而无法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习惯性的负面思考。你会一开始先看到事情的负面,再看到正面。

  你会一开始先去注意到玻璃杯里有一半是空的,而没看到另一半是满的。你偏向负面思考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倾向。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老是在谈论那些让你生气、让你受委屈的人。你一再担心自己的财务困扰、本身的问题及恐惧。即使并非故意要如此,但你会发展出一种负面的。

  这种会影响你的个性,进而影响你的业绩。你很容易慢慢地变成一种很消极、怀疑而且愤世嫉俗的人。而且因为你周边的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你就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

  但是,你可以利用控制内心对话及积极的自我对话,而非消极的对话方式来对抗这种负面的倾向。

  你能决定自己要怎样去跟自己说话,进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这个决定控制内心对话的行动,将带给你乐观的与个人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对自己一些简单的自我肯定对话,往往会带来很惊人的效果。你只要对自己再肯定,用一种非常热忱且坚定的口吻对自己说:“我喜欢我自己!”和“我热爱我的工作!”等等,你就会把这项讯息深深植入你的潜意识中。

  你会觉得更加肯定乐观,并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你会觉得更有能力与,更加盼望下一次的拜访及展示。

  你越是对自己重复说这些话,就越它们是真的。

  当你说服自己是位“最杰出的人士”时,你的谈吐、行为以及行动都会开始和这样的想法相符合。

  举例来说:你若对自己的不好,你就无法真正对自己说出“我喜欢自己!”这句话。不管周边发生了什么事,你越说“我喜欢自己!”,就会真的越来越喜欢并尊敬自己。你会觉得更、积极、乐观,每一件新的尝试都会表现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而且也行之有效的一个组合肯定句就是:“我喜欢自己并且热爱我的工作!”这些字眼在你开始新年度,或是为一个访问做心理准备的时候尤其有效。

  控制你的内心对话,就是控制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是达到巅峰表现的关键。

  这就是主导自己的心思并把焦点集中在你渴望的,而不仅维持现状的方式。这是你克服困难阻力而让思想能够经常保持积极的一种方式。

  请记住,要对中的自己说话,而不要和现在的自己说话。你要说真话,但是提前说!

心理学心得体会5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心理学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

  (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

  (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

  (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

  (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心得体会7

  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

心理学心得体会8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我们总认为,人与人不同,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的差异。怎么在于“业余时间”呢?业余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休息和充电。

  20**年8月20日《新华周末》报道,*人民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10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收入是其7倍以上。学历越高,越重视终生学习,*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有多少?业余时间如何用?这里大有讲究。当你业余时间比较多时,而且把如此多的业余时间用于打牌、跳舞、闲扯、看电视时,你的收入就像翘翘板,这一头就会低下去。反之收入就会高起来。收入是社会对你的报酬,也是一个人的物化形式。当你的收入渐渐趋于牛市或熊市时,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就趋于变化,你的和追求与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时你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出现了差异。“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表述方式。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现在该是赋予它时代的新义了。步入信息化社会,拥抱知识经济时代,也必然地要求我们压缩以至挤占业余时间。市场无孔不入。在业余时间,我们都能嗅到一股知识和金钱的气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据说,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医学专家成了文学研究家。奥斯勒赋予业余时间以的神奇。

  你要显示存在的吗?你要与人有所差异吗?那么,用好你的业余时间吧!

心理学心得体会9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

  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

  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心得体会10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5)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通过此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此次心得作一个总结: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深刻掌握认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校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多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的教学思路及新的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而结合课本内容,而不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教学上,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2

  通过12天心理学的学习培训,我将会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也会把三位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我好,你好,世界好。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老师如果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远远的甩在后面。追求知识是老师们应该树立的新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是较高的理论修养;二是广博的知识储备;三是良好的做人品质。现代老师应该牢固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终身学习的观念。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新东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的驾驭新时代的任务。良好的观察力是老师更好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感觉老师必须善于观察学生。不仅仅是观察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同时也包括观察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离不开自我观察。良好的自我观察力能够是你及时的发现并抓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在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完善自己。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要学习有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要注意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另外还要注意到,同事们和领导也在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以人为本,感情留人。就是要跳出狭隘老师的局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倾注心血、倾注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尊重领导和同事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健康,实现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做到个人和团体一起成长。,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使大家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只有有了感情这个重要的基础,一个组织才能始终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在教学中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厚此薄彼,不搞亲亲疏疏,要倾注心血,热情待人,*等待人,善意待人,真正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温暖的大家庭。

  总之,学习心理学,不仅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在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学好心理学这门功课,努力做到三赢。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有幸第一次能以这样的身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首先要感谢我们的李春红老师、黄崇老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支持,才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回顾心理学的学习历程,最初与心理学结缘是因为复杂的夫妻关系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我们夫妻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而女儿的叛逆更让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续焦虑而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接触到心理学,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最初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变化。

  我感觉到夫妻关系变融洽了,因为我学会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与女儿也开始正常沟通了。因为我明白了女儿在抱怨的时候,并不希望我一味地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需要我的倾听,而倾听作为心理学最普遍的咨询技能是我们*时面对亲人时最难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说到的:我们学校有心理课,我周围各种心灵鸡汤,我真的被你的唠叨烦死了……而倾听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说到这里,我很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是什么?明确了动机,你就会产生足够的动能去驱使你不断前行。现在心理学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还是职场乃至投资。我发现心理学就像我的情人,让我欲罢不能,我在心理学的宫殿当中自由地翱翔。

  接下来我想谈的是学习方法。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我一般是循序渐进式的。首先我希望大家每次能按时听课,尽量不要翘课,课后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果不能及时复习,第二天只剩下记忆的25%。所以为了避免以后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从高效的角度,我建议每次学习完之后要复习至少半小时,把当天知识消化。接下来就是每个章节要做一次小结,也就是把各节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各章看完书后还要做该章配套习题,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发现遗漏,及时补缺。当我们把各章学完之后,我们再把所有的章节串联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从系统的角度把握全书。

  我想谈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择校。现代社会一直很强调时效性。而选择一所适合的培训学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里,我首选X博,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通过率。我相信你们学习心理学不只是为了一个证,你们也很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你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而X博正致力打造这样一个成长*台,它虽然不是最大的培训学校,也不是最知名的,但是最专业的;它所采用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我相信你如果选择了X博,你将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找到让自己满意地答案。

  各位同学,心理学学习是个不断成长过程,我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路上。就让我们携手在心理学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吧!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4

  犹如春雷唤醒大地,又似暖风吹散乌云,在这样的时节,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职业素养与阳光心态的`培训,受益匪浅。

  随着岁月的车轮,终于到了社会的驿站,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正式阅读社会这本书,由起初的茫然到现在的懵懂,明白自己欠缺了太多。不知觉中已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一年的收获却理不出头绪,现在,终于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事业是自己的,哪敢不敬!一句话醍醐灌顶,为自己以前在工作中的抱怨感到羞愧。工作的挫折与压力是避免不了的,怨天尤人只会暴露出自己的无能,与其喋喋不休哀哀怨怨,不如心*气和全盘接受,用心想,用心做,压力化动力,动力促成功!

  承担责任只有选择,没有对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自己份外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收获,有失必有得,不必为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自己努力的,收获总有自己的一份,能帮人时尽量帮,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日积月累,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

  积极的态度是职场第一竞争力,积极也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去争取,去努力,才能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结果,积极不是盲目,是一种奋进的心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骏马,就去驰骋疆场,是雄鹰,就去展翅翱翔!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快节奏的时代,停止学习等于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很明确的指出了我们应该走的路,不要找借口,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不想学习,再好的理由都只是自欺欺人。人需知足常乐,对知识却只要孜孜以求!

  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自暴自弃便是命运的奴隶,自强不息是生命的天使。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不要因此放弃,只有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痛苦让人成长,是你进步的一个机会,一个挑战。别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积极的作用。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坚持到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生在世,要的就是这种精神,不轻言放弃。忽然记起今天是5.12,自然想起了那些历经苦难活下来的人们。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目共睹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他们用血泪抒写了一篇顽强生命的赞歌!与此相比,又有什么事情大不了呢?人生路本是布满荆棘,退缩和逃避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没有*坦笔直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船,人总是要在挫折中前进,在磨难中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走出课堂的刹那,天很蓝,草很绿,风很清。美好的一天!从现在起,做个积极快乐的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5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正确走好感情之路,学习 心理学让我们的气质类型粗略地归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但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的同学,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拥有胆汁质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胸怀坦荡之长,不犹豫地向你真正所爱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应注意方式。另外,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适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6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习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

  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所以我*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习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习借鉴。

  总之,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学习。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7

  这次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就这次培训中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斌老师给我们的讲座《学校中的心理学与应用》,他讲述在现代社会中,学校中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少年,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不成熟,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这时我们教师既充当了知识的引路者,又是情感心理的疏导者。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教授的讲座,他都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发生。

  讲座过程中,老师讲到,在学校中,教师对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应该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倾心交谈,用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成为学生的模仿榜样,用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已。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这样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8

  今甚是有幸,期遇了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它作为一门校级选修课程,起初,我并未真正意识到它的“份量”,在接受杨戈老师对它逐步深入地讲解过程中,我对于这门课程的看法才得以慢慢改变。压力管理心理学作为沟通交流类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它的开设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虽说不能妄想通过短短八周课时的讲解让我们去深刻领会这门课程的奥秘,但至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中我们可以学会或找到一些化解生活压力的方法,对于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在深入地聆听杨戈老师的授课过程当中,我才越发地觉得老师的授课是极具其个性、鲜活,让我感觉在听的过程中甚为放松。正如杨戈老师所强调的那样:“教给我们理论性的东西不多,大都是具有实在性、可实际操作的”,这一点在杨戈老师的授课过程当中我也深有体会。杨戈老师将我们生活当中一些普通、常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出深层次和内在的东西,从而教我们用多维的眼光看待问题,运用多元的方法处理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们排斥父母对你们的爱,而是你们不适应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杨戈老师的这句话令我尤为深刻!

  我们也应该知道,压力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是极具现实性意义的,因为它会教我们正确处理生活琐事及问题的方法,对于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即使它的功能还不足以让我们达到柏拉图所言的那种人类灵魂的最佳状态:“一个有德性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并用之统帅激情、控制欲望,从而达到灵魂的最高境界。”,但是它却可以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别样方式以及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我们活得更加的轻松、愉快。正如杨戈老师以“苹果”为例而引援出的“上堆、下切、*移”理论,其中的“上堆——要求我们应用宽泛的思维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站在一个高于事物亦或问题的角度去审视它,应有杜甫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下切——则要求我们看待问题时应将之具体化,这样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因而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办法”;“*移——则需要我们懂得将事物或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对比事物之间的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学会在事物亦或问题之间进行相互转移,这对于压力的化解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功能。”简单地说,对于“苹果”这个事物,我们要思考它不仅仅单纯是一个苹果,同时也要思考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苹果,还要思考与苹果相关联亦或类似的东西还有哪些;而压力的化解也亦是如此。毫无疑问,这是在教我们多维度的看待事物,多元化的处理问题。

  虽然和杨戈老师的相处只有那么短短的八周时间,但我们无一例外地发现杨戈老师始终在坚持着,坚持着什么呢?那就是在授课前总会留15分钟的时间给我们提问,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不管我们提的问题是多或是少。15分钟短吗?NO!不短,15分钟足以让老师给我们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充分发挥15分的爱。在杨戈老师的教学理念中,我发现其实老师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单纯地为提出问题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占为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看待问题的多维角度,培养我们转嫁及和谐处理问题的思维;诚然,这一过程中也不断强化了我们学会提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心里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所谓的解决办法,因为那千篇一律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方法只是一种借鉴,我们内心深处想要得到的是一种启迪、一个方向;所以对于杨戈老师授课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是较为欣赏和支持的,当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也获益匪浅。

  在校级选修课上,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它的认知都存在着一种误区,即认为校级选修课并不重要、可上可不上,选校级选修课只是为了拿取学分。因此,你会发现校级选修课堂上出现一种怪圈:“开学第一节课时人很多,逐渐的就变得越来越少,到后面,去上课的人数都不足一半,等到期末的时候便又门庭若市了。”对于“如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留在课堂上”这一较为棘手的问题,我认为那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学校的教育体制、老师及学生本人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此关于学校教育体制我就不加以论述了,我就仅从老师与学生这两方面来简要谈谈个人的看法。

  恰当地接触和了解有关压力管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杨戈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是极具其教学特色和彰显个性的,就如杨戈老师用一张撕成两部分的纸来讲述“我们与父母之间矛盾、复杂的关系”时,以深动形象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了两者的关系,给我们以深思和启迪,紧紧凝聚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心,我承认,老师确实很有魅力,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

  杨戈老师的授课艺术的确毋庸置疑,但还是美中稍有不足,那节课我向老师表达了我的个人意见——“老师应适当地以富含教育意义、与压力管理方面有关的影视作品来丰富老师所带给我们的教学资源”,老师接受了我的意见并解释了他没有那样做的原由,老师说他每年都在转变教学方法,以便我们能更好的接收,让我们掌握得更多;虽然老师之前使用过,但我想说:“老师每年教的学生都不一样,恰当地运用教学音像资源,真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不仅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对于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进行交流沟通也是极具裨益的。”

  本着让我们更好掌握知识的心,杨戈老师每年都在改变、反思和提升自己,这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重的,老师殚精竭虑地为我们准备每一堂课,这就是我们留在课堂上最好、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学习是一种师生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需要师生双方的积极配合;并且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作为学生,我们必须得改变我们对待校级选修课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人生、改变命运,态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愿意留在课堂上;对自己负责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授课老师,他们身上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有属于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留在课堂上的根本,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在于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同时,由于人天生所固有的缺陷——惰性,这就要求老师进行适当的点名也必不可少,点名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对学生的惰性进行适当的约束,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9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第五篇:《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是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学科,这仅是该学科以“人认识自我”为其宗旨,以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事业的发展为目的,而且还凡是涉及诸如幸福、自信、心灵等等人生的理想,也心理学的自然领域;所有人类所关切的“真、善、美”,无不体现在心理学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之中;人类的希望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这也正是心理学所努力的。,心理学与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的学科,而仅是学者们的与著述。不但都关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能使总结经验已用于对社会下一代的培养,使下一代能够的心理素质,诚挚坚毅朴素宽容的人格。古有明训:“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哀莫大于心死”。

  来说,最大的益处莫过于学习心理学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别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地把握,控制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的融于集体;能的环境…

  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这是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努力,学到了心理的知识,还为同学心理的服务。是今年的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而且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了这门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三年的生活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生活、学习、交际都可以用到这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的,心理学知识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0

  在这烈日酷暑的七月,我有幸参加了由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心理学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当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无法改变社会,就改变自己,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师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次学习,只能说无论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为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们真正的健康快乐,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并将所*用在教育教学上,希望我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暖阳。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扩展6)

——教育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3篇

教育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1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一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端正态度,在学习上勤奋,踏实,一丝不苟,在此基础上,要寻找并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巧学”,有些学生整天埋头苦读,虽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们看重的是成效,结果,没有人会同情这类人。从来没有救世主,这类学生要从书本,题海的泥潭中走出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会学”,而不是“死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学习的最根本要求是实践,要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开始时动作的正确性,如果开始就是错的,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学习错误的,还不如不学。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6、学习的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行为或倾向的改变,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测量来评价学生学习后的情形。目前,教师往往忙于教学,比较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更谈不上运用测量来改进教学。但是,事实上,考试影响着教与学,错误的考试引导错误的教与学,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2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教育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3

  很荣幸能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今天的培训中,聆听了《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主编陈虹的精彩演讲。近四个小时的学习,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积极心理”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课间、课后还听到一些老师的不同观点,因此本人也想就这一天的学习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扬孩子时要适、在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你的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对孩子产生预期的影响。

  5、适度的批评(当然要注意时间、场合),让孩子在赞扬中夹点措折感,才能让孩子不会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

  总之,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一种教育心理学。

推荐访问: 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篇】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