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范文推荐)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09 11:24:03 来源:网友投稿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1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血战湘江》,将于6月30日在全国公映。该片全景式描述了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展现了红军将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

看完一部有意义的影片之后一定要认真写好观后感,观后感是我们看完影片后所写的感受性的文字,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1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血战湘江》,将于6月30日在全国公映。该片全景式描述了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展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谱写出一部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公映前,该片已在全国很多地方,为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观众开展了巡映活动。根据巡映期间观众的反映和评价,电影《血战湘江》有三大看点最令人期待。

细节具有极强的真实质感

电影《血战湘江》用现代观念和视听语言呈现战争,每个细节都具有极强的真实质感。片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枪炮声、轰炸声和喊杀声,指战员说话时几乎都是声嘶力竭;持不同观点争辩时,几乎都是在吼叫,争辩时,脸对脸、眼瞪眼、拍桌子、摔茶碗,使当时的血战状态更加真实,也为领袖形象的刻画带来了新的风采。在服装和造型上,摒弃华丽色彩,留住真实自然,所有红军指战员都穿戴着破旧衣帽,浑身沾满泥水,头发纷乱不堪,脸上带着血污……

这部影片的真实感还在于对批判教条主义的刻画描写,让观众深刻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

在电影中,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说:走大路,遇轰炸,伤亡严重。李德则说:红军不是胆小鬼。博古竟然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通过这些对话,进一步揭示出,比一个个教条主义行动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高强度的战争场面非常震撼

?血战湘江》这部军事题材力作,以真实的战争历史为依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湘江战役的真实战况。仅看预告片就可以痛感十足,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焦土四溅……每个镜头都做到了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展现。在重火力猛烈轰炸中,红军指战员骑马飞奔于战壕间、眼神坚定扣动扳机、高喊冲啊等景象无一不让观众感受到震撼。

历史上,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影片一开始是雷口关血战,接着是新圩争夺战、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不管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无论是中近距离攻守还是近身搏杀,都拍出了惨痛,拍出了真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影片中很多的摄影机位在之前战争片中较少见到,比如坦克身上的微观机位,尤其高空航拍的垂直机位,让观众瞬间感受到人类渺小,从而突出战争的残酷。

影片全长116分钟,高强度战争场面就占了近70分钟,全程充满强烈而独特的震撼力。据悉,整个摄制过程中战争场面完全是真实场景,没有特效镜头、3d和绿幕,近万名部队官兵参演,使用了2吨多tnt炸药、80多吨汽油,片中随处可见滚滚硝烟和枪林弹雨的画面。几乎所有演员都是在进行着真实的战斗,身上自然呈现出紧张感,为观众展现出的是一幅热血爆棚的战争场景。

红军牺牲的故事感人至深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电影《血战湘江》中,类似的镜头和故事还有很多,常引人落泪。观看这部影片,我们收获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那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2

饱含热泪的看完《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影片中无论是故事情节、宏大的画面、演员的演技、还是一句句朴实的台词都直戳着我们每个人的泪点。没有人不为之流泪,但是哀伤之余,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感谢那些为这份和平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们。

哪怕经历人间炼狱,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渡过湘江!这是电影中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写下的誓言。该片讲述了83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度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观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感谢《血战湘江》重新给我们这样一段记忆,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3

影片的开头,是血色背景,给人凝重的的感觉。仿佛一下把人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漫漫征途,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陷入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的重兵围堵之中,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打响了。"……这里,故事开始了。

雷口关,红三军团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战斗。他们有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有红三军团五师师长李天佑,有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更多的是成千上万的平凡但又极不平凡的革命先辈。他们都充满了革命的热血和勇气,他们无惧生死,死守防线,人在阵地在!

我通过影片的介绍,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革命先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和平。也知道了很多想要对共产党"赶尽杀绝"的国民党成员。看到他们对手足兄弟如此残忍,真的令人感到心寒,也很愤懑!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的智慧,和他对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重视与关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他在敌人的轰炸中,可以冷静分析,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同时还不忘让聂荣臻把药带给他的军团里面招上疟蚊的同志,因为**说他们是前沿的战士,后面才知道,原来这药是上级专门给毛泽东**的。毛**最后还不忘嘱咐聂荣臻告诉林彪好好坚守,努力作战,也不忘关心林彪,让聂荣臻给他多吵一些黄豆,可见毛**把身边的八路军战士真的当做一家人,记得他们的喜好,为他们在战火中送去温暖,让他们更有信心去迎接每一场战役。

当林家子弟牺牲的最后一刻,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帮我把帽子戴戴正",当李天佑市长帮他把帽子戴正以后,他终于走了。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前辈,这就是我们的八路军战士,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中共三人团成员里面的李德和博古左倾错误,用他们在本国的方法领到中国革命。毛**怒斥"你们这是拿我们这些娃娃兵挡枪眼",这句话让我泪目,这是毛**对八路军的维护;"中国革命,不是由你说了算",这句话说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底气与坚定;"这口棺材,我们的将士抬不动",这句话是对战局的客观评价和对将士生命的负责。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不能按外国的方法来走,五次反围剿的教训总结出来,不能往西走了。开始经过一番争论,他们否决了毛泽东**的建议。

战士们,万众一心,喊着"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可见他们对党中央的信任与崇敬。战士们用生命建起防线,用生命保卫这党中央。当然,毛泽东**也时刻记着买一个八路军兄弟。

在被敌人追捕轰炸的时候,毛泽东**知道,战士要的是鼓励,当一位八路军战士向毛**报告"所以东西无一缺失和损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在那是,战士们更多需要的是鼓励,那会让他们更坚强。

和敌人打仗时,八路军知道,他们和国民党同是中国人,他们是兄弟,他们的敌人是日本人才对,所以八路军大声嘶喊着"滚回去,滚回去打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来了!"可惜依然没有阻止战争。

共产党军队深受人民爱戴,当军队路过百姓的居住地时,百姓一直塞东西给他们,可是红军们都一个个捂紧了口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最后毛泽东**说用一个银元换老百姓一点东西,八路军才用银元换了老百姓一点东西。可是这些不仅仅是东西,这些更是老百姓的心意,是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任与爱戴。当老百姓喊着"等你们一起回来过大年"的时候,我又忍不住哭了,这是老百姓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红军,让他们一定要胜利,都要活着回来!而毛泽东**回应的"对,回来过大年"是对战士和乡亲们最大的保证。

战士们不畏生死,十八团全部牺牲。他们认定了自己的责任,死也要守住防线!战争的惨烈,鲜血染红了战地。战士们依旧勇敢前行,他们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他们在行军过程中高歌鼓舞人心。当他们没有弹药时,他们毅然决然的去肉搏,拼死也要守住阵地,无论前方多么危险也无所畏惧。

最终,共产党军队渡过了湘江,不过牺牲的战士也是数不胜数,令人扼腕惋惜。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方针,让共产党可以存活下来。让我们拥有了现在的美好和平的生活!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4

1934年,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战略转移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这场战略转移中,湘江一役,出发时队伍有**万人,经历渡河之后只剩两三万,代价可谓惨烈。

影片中,战士牺牲前那扶正军帽的小小请求,是信仰的力量。冲锋号手那坚定视死如归的眼神,是忠诚的力量。老人把三个儿子都送去前线参加红军,是信任的力量。背起受伤的战士,把自己的药分给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是模范的力量。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战争和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流血和牺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不断纠正错误和总结经验教训中成长成熟起来,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充分了解我党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辨明是非、坚定信念,不忘航空报国初心,牢记航空强国使命,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芒!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5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

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6

电影《血战湘江》终于上映,期待已久,自然不可错过。可惜,附近的电影院排片超低,而且还有被包场,让你无法选择,于是只好来到七公里外的电影院观赏,国产的战争电影实在是不应该受到这样的礼遇。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

这部电影描述的场景主要集中三处:红一军团在林彪的领导下,打响觉山铺狙击战,阻挡从全州沿桂黄公路南下的湘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领导下进行的光华铺狙击战,全力阻挡从桂林沿桂黄公路北上的桂军。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就是新圩狙击战,由李天佑师长指挥,防止桂军将中央红军截断。这三处主要的狙击战,在电影中均有表现,篇幅还不小。此外还有中央纵队行军,红三十四师在枫树脚狙击桂军。这些战争场面在电影中都表现得非常多,很详细。只是感觉每次都靠字幕来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制作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枪弹横飞的战争场面。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起因没有介绍清楚,也就是缺少应该有的铺垫。湘江战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蒋介石要在湘江合围中央红军,调动50万军队进行伏击,毛**与彭德怀,面对困境,曾经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决。李德的固执己见导致红军进入了包围圈。

此外战争进行过程中的瞬息万变和万分惊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现,红军陷入重重包围本来无望突围,但是因为瞬息万变的战机,尤其是红军进攻龙虎山,导致桂军误判后撤,湘江出现了防御缺口,这在电影中没有提现。林彪左权在指挥战役的过程中,指挥部差一点被湘军端了,这也没有描写。

桂军、中央军、湘军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对广西贫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对于他而言,防蒋甚于防共,也正是因为诸多的矛盾,才使国民党没有团结一致,在湘江战役中没有做到完胜红军,这些在电影中被弱化了,实在是可惜。

红34师的命运在电影中有交代,但是显然笔墨太少,实际上它的遭遇是撼动人心的,因为整个师团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让人心痛,而师长的自杀是湘江战役中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可惜电影里一笔带过,过于仓促。还要再一次纠正一个错误,就是陈树湘师长,不是扯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的,而是咬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相当惨烈!

在电影中,整个湘江战役的过程比较模糊,如果让一位没有研究过湘江战役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很难描述出前因后果,而湘江战役复杂而分散的现场,都需要时间节点和地图来辅助,否则看完之后会一头雾水。

我从2009年5月开始研究湘江战役,一直在构思这部戏的电影剧本,我的思路与目前看到的电影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的把握,八一厂还是延续了大决战的风格,战争场面震撼,情节和人物刻画简单,我感觉挺遗憾的。2013年我曾写过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因为受到场景限制,视觉缩小,主要描写了白崇禧,陈树湘,韩伟三个人物,所以我自己总觉得不够满意,一直期待着写电影版剧本。2015-8底我还专门去了兴安,去了光华铺和脚山铺两个战场实地考察,此外还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边,我站立了好久……因为我构思的电影剧本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过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对平静流淌的湘江,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而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则是从韩伟病危开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儿子京京要埋葬在闽西,让儿子难以理解,因为韩伟将军是湖北人,话剧最后的结尾是京京终于了解了父亲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亲,决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何我对湘江战役如此费心,实际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战役中胜负明显,但是意义深远,国民党表面上赢了,大获全胜,但是中央红军主力却突围了,仅仅15年后,红军就打回来了。红军可以说惨败,出发时的8万多人,剩下只有三万多,但是这场失败却唤醒了领导层,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更不计较个人得失,支持毛**回到最高的军事指挥层。而再度出山的毛**力挽狂澜,开始了他的军事传奇。

其次,这场战役将星闪耀,国共双方很多的著名将领都经历了湘江战役,例如: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彭德怀、朱德、李天佑、耿彪、杨勇、杨成武、李聚奎、陈光、罗炳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张震、左权、韩伟、白崇禧、何健、刘建绪等等,他们经历了惨痛的湘江战役,各有得失。杨勇和杨成武都曾经在湘江战役中负伤。

其次是战役的瞬息万变:战机的成败就只在转瞬之间,如果红一军团能够抢先占领全州,那么就可以保证红军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犹豫之间,湘军便迅速占领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黄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后红军从四个渡口过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外,湘江战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许是过于惨痛,也许是那么的不堪回首,当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战役,以至于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资料记载这场战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渐渐披露。

不少将领后来都写了回忆录或者回忆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经写过回忆文章,耿飚也和电影中描写的一样,虽然患有疟疾,但是一样拿起大刀与湘军肉搏。还有张震也写了回忆湘江战役的文章,这些文章至今读来都感觉相当悲壮,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因为血战湘江过于悲壮,在制作完《血战湘江》ppt之后,我拒绝了其他网友的邀请,他们曾经约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变或者西路军,我想一个人的人生所能承载的痛苦还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战役的研究工作交给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当然我也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将话剧版的剧本《血战湘江》认真修改好,然后公开给高校剧社去排练和演出,这部戏写作之初就考虑到了高校话剧低成本的特点,只是我一直想写得更好。

电影《血战湘江》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多年来的期待,用电影来展现这[.1mi.net]段悲壮的历史,是非常合适的,它凝聚了无数电影工作者的心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诚挚地希望院线能认真对待这样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发行工作。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7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战争年代的生活与情感,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画面感,更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英勇,我昨天推荐他们观看《血战湘江》这部影片。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也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这部影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的铁骨铮铮,感受到了红军部队铁般的爱民军纪,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血腥……

老裁缝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一起上战场,结果一个一个地在战场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最后自己也同老大一起躺在血泊之中牺牲了。只留在一位年幼的四娃,在战役结束后找到毛泽东,要求参加红军部队。当得知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在战斗牺牲的消息时,他没有哭,只是皱起了眉头,睁圆了双眼,喷射出仇恨的火光,那幼稚的脸上透着坚毅。他咬着牙,坚定地说:首长,我要当红军,我要杀敌!

湘江战役期间,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灌阳枫树脚阻击从灌阳北上的桂军(夏威部)。由于军委的失误(三十四师接到命令时枫树脚已经失守)、地形不熟,红三十四师陷入桂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在羊肠小道中艰难跋涉,未能按时接替红六师十八团阻击桂军,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孤军奋战的险恶境地。师长陈叔湘带领的将士被敌军层层包围,坚守阵地的人也不多了。团长说:我死了,团参谋长上,团参谋长死了,一、二、三、四、五营长上,再死了,一、二、三、四、五连长上。即使是只剩一个人,也要守着。

人在阵地在,绝不可以逃跑。前面一个生命倒下,后面一个马上接上去,一个又一个生命在机枪、大炮、飞机的轰炸、扫射下倒下了,五万多鲜活的生命就在一个个倒下了。他们是老人的儿子,是新娘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他们离开家乡,奔赴战场,希望能给家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今天,他们的愿望都实现了,新中国不仅成立了,而且在不断地壮大,已经从一位东亚病夫强大到了让世界瞩目的强国了。忆往昔,更应珍惜当下。战斗的硝烟早已消失殆尽,英雄的气魄却永驻人间。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篇8

最近,公司党委号召大家进行党史教育,我认真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50多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敌人设置了多道封锁线,在湘江更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但勇敢的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一定要冲出重围。他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战士就不可能在面临巨大牺牲的时候,仍然坚守在战斗一线;没有坚定的信念,红军各级指战员就不会对在面对李德和博古同志错误指挥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没有坚定的信念,陈树湘师长就不会明知担任后卫任务九死一生,还满分作文网率领全师官兵在枫树脚之战中与十几倍的敌人殊死激战,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没有坚定的信念,二纵队的官兵就不会在没有得到命令前,不放弃任何一件物资,用生命保障“辎重”安全;没有坚定的信念,林裁缝就不会带领四个儿子前赴后继参加红军,一心一意跟党走。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续努力把我们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 血战湘江400观后感8篇 湘江 观后感 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