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合集)

2023年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合集)

时间:2023-05-28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合集)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政治资料题篇一

第一课第一节

负责任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主要有: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在社会舞台上,每一个人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会不断地变幻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5、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2)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

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负责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7、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既有物质方面又有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

2、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既然我们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但是,我们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4、无悔地对待自己承担的责任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同样把事情做得出色。

5、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 第一节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表现为: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指: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第二节

1.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公民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和崇高使命是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第三节

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要做到:①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②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③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2、如何理解自觉承担责任1)含义: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2)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3)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节

1、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表现: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3)时间:上世纪(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即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或途径)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

1、党的基本路线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b: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a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a地位:我国的强国之路。b作用: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对外开放。

2、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搞社会主义建设,不改革开放不行,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不行,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比做一艘航船,那么两个基本点就好比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工作正常,航船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全速前进。

3、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4、怎样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访问演出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总缆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第三节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

3、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a构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b政治基础:为了祖国统一和繁荣。

6、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7、“一国两制”

a含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b实施的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护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解决台湾问题:a坚持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遵循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课第一节

1、对外开放的原因:1)在开放的世界里,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2)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3)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

3、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开放。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二节

1、我国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计划生育的原因:1)人口的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2)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解决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

5、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不少地区的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部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在加剧

7、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节

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付的责任。

5、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是十三亿人口,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命运。

4)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4、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初三政治资料题篇二

核心: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首要:

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公民首要的行为规范。

2.发展经济是首要的任务,这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决定: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的历史任务。

2.人才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在人才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3.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最: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

2.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最具潜力的因素。

3.在民族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4.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5.人口众多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

6.公民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

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关键:

实现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

2.发展科学技术,关键在自主创新。

3.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关键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解决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几对关系: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纲89/1)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考纲90/3)

3.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的关系(考纲92/6)

4.科技与教育的关系(考纲101/4)

5.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考纲119/2)

6.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考纲124/12)

7.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考纲125/14)

初三政治资料题篇三

1、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5、发展教育、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6、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7、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8、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如果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制约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10、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理念: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 设问角度:

1、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人才?(人才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①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②高度重视人才,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③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必须大力培养人才,高度重视人才。

2、创新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答: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发展教育、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3、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青少年应该怎么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答: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不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勇于和善于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③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④将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

4、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给国家或政府献计献策)答: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化科

初三政治资料题篇四

初三政治识记资料

第一单元

一、识记部分: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正确认识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的相关表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沧桑,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等;

(2)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落后,外国侵略者的侵略,科技的落后,军备的落后等

4、帝国主义在我国所犯罪行:
掠夺我国宝贵的财富;

破坏我国灿烂文化;
侵犯我国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
使我国积弱积贫,备受欺凌。

5、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野心未得逞的原因:(1)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2)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的精神。

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也称民族的“脊梁”。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7、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

8、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失败的原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0、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无数史事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当祖国兴旺时,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11、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中华)

12、青少年为什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中华儿女从来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精神;

(2)我国还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责任;

(3)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强国;

(4)要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我做起,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二、理解部分

1、面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有何感悟?

答(1)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奋发图强;
为 创造辉煌的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努力。我们应感到自豪和骄傲;

(2)青少年不能因 祖国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应加强学习,学好本领,为再创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而奋斗。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在;

(2)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复兴中华民族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近代以来,许多人的救国 举动都由于他们阶级的局限性和统治阶级的压迫而失败;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结束了受欺凌的日子。

(3)新中国成立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中国逐步走向富裕,取得了巨大成就。青少年如何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临着历史和时代挑战,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2)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敢于创新,提升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

(3)青少年必须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是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5、历史昭示我们:

(1)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要树立忧患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第二单元

一、识记部分

1、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是总体的小康,其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仍是我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还较大;

部分人还较贫困,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等

2、三步走战略—— 略

3、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其特点是—

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精神文明的小康。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 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 基础上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8、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技术、先进的管理、信息等。

9、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目标(根本原则)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1、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生财的道路,要——见利思义,不能——见利忘义。获取财富的过程中,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又要受道德的约束,要依法纳税

12、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 源泉充分涌流就要

(1)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建立健全合理的 收入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备注——我国的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顺应经济制度的要求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

13、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的、无偿的取的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税收的特点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4、国家倡导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5、公有制经济分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16、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治国安邦之道;

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

是做人的美德。

二、理解部分

1、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回顾我们今天生活的 变化有——即,总体小康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大起来的住房、鼓起来的钱袋子;
多起来的轿车、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等;

(2)了解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3)我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采取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等。

(4)我们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哪些准备——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努力学习,提升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更大贡献;
与祖国共生共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担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5)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言献策——如:保护资源和环境;
以更大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全过程;
加强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
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等(6)和谐社会的表现(心目中的 小康社会应是)——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生态更加良好。(俗称七更加)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意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 具体表现;

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社会的 主要矛盾,促进全体人民的 共同富裕;

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 公平、正义。

2、如何理解智慧和开拓创造财富?

(1)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和重新的头脑和开拓的胆识;
(2)在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多财富,不学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有发展水平,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违规人谋取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

3、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 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 决定性因素。

在 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 重要途径;

(2)在我国,科学技术积极推进了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有力的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相关知识——

(1)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进程,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当前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和经济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宏伟目标,关键取决于民族的 创新能力,只有增强民族的 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该如何去增强民族的 创新能力——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优越条件和良好环境;

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相信开学,热爱科学的氛围。

(3)面对这样的 社会,青少年应该—— 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做祖国所需要的人;

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 聪明才智;

多观察,关于质疑,善于创新,将创新的热情同求真务实的 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善于合作,勇于竞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增强自己的 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更大贡献。

5、我国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积极性,调动创造财富源泉的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有利于一切创造财富的 源泉充分涌流。

6、为什么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答:(1)我们今天实现的还是总体上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更多财富。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充分调动社会财富的源泉的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保障;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为什么要做到合法致富?

(1)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制发、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是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取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

(2)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所获得的财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自己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8、要依法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备注:义务是法律概念,入不履行,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责任属于行政或道德范畴,如缺失,会受到行政处罚或道德谴责。)(3)国以税为本,国家的各项建设、公共事务的开支都来源于税收;

(4)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纳税人的贡献;
(5)偷税漏税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9、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强调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应有勤俭节约的意识)——(1)勤俭节约有重要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 法宝,是做人的美德,可见,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2)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富足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裕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在艰苦的 年代,我们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时代我们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3)(我们青少年的特点)。中学生正在 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遵守勤俭节约的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仅对国家和 家庭不利,也对个人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4)(中国现状)当前我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仍要注重勤俭节约。

10、为什么要具有富而思源的品质——(1)富的源在于国家所倡导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富裕后就有责任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2)富的源在于社会。先富起来的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数,理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3)富而思源,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标志。

11、为什么要富而思进?

(1)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2)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勇立潮头,走出更宽广的 道路。

(3)当前社会生活中部分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12、要做到文明消费:

(1)消费时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做到合理消费;

(2)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不盲目攀比;

(3)要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消费,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
(4)用环保的理念进行消费;

(5)适度消费,注意勤俭节约;

(6)既注重物质消费,提高生活品质,又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

第三单元

一、识记部分

1、弱势群体的 定义及特征————见书46页。

2、弱势群体的主要人群分布——农村贫困人口;

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残疾人;
遭受灾祸的人群;
进城务工的 农民工等。

3、弱势群体主要的地区分布————广大的内陆的深山区;

荒漠地区;
边疆地区;
部分农村和城镇;

4、平等的真谛(或对平等的认识、理解)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间的平等是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在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人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尽管人们间存在各种差异,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3)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的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门的 权利。

(4)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权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国家应履行维护平等的责任,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

(5)处境不利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弱势状况,诠释平等,赢得尊重。

5、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权?(1)意义(理由)——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 发展机会,获得平等的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 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如何维护——【 国家】法律的保障,建立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

【社会成员】 自觉行动;

【个人】弱势群体的自我努力,弱势群体也要积极寻求帮助

6、近现代我国人民追求平等的脚步【维护平等权所作的努力】——

(1)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平等和幸福,中国共产党难道和团结治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建立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广泛的平等权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3)坚持国家所倡导的富民政策,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公民实现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7、我国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导致社会仍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特别说明:
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实现了平等。】

(1)主因:a、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

b、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够完善;
d、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不均衡情况;

(2)特殊情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竞争机制,造成了部分弱势群体,导致不平等。

8、我们仍在为实现更广泛的平等所采取的措施——

(1)平等不等于平均,我国所倡导的 富民政策意在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平等;

(2)党进一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也为每个公民实现组织、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9、我们倡导的富民政策 与平等,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 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所以富民政策与追求平等两者间并不矛盾。

10、平等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限制,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1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12、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问题上所作出的 努力——

(1)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2)实施了大规模的 扶贫开发工程,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平等的 发展机会,拥有创造美好人生的能力;

(4)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利益;

(5)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 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6)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 就业,对特殊疾病人群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力求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

13、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社会组织在行动——

(1)在我国,有不少社会组织为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而不懈努力,在扶弱济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许多国际组织也在为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进行着艰苦努力;

14、社会成员也必须履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责任————原因

a、【从弱势群体自身来看】

(1)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能得到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2)社会中处于弱势的人,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驱散他们心底的阴影,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 风帆

b【从社会角度来看】

(3)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将其发扬光大;

(4)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需要;

(5)用爱心去帮助弱势群体,既会让我们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 情感,又能促进社会的美好、和谐。【也适用青少年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15、中学生应如何对待 势群体的 态度 ——

作为中学生,应该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二、理解部分

1、国家注重民生,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体现了书上哪些观点:——(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执政理念;

(4)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等。(6)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7)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8)体现了我国的 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作用?

(从社会角度来讨论)

(1)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体现社会的 公平正义,保证社会的稳定;

(2)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 繁荣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有利于缩小财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5)有利于引导社会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等优良传统等。另 ————社会、国家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从党、国家角度)

(1)弱势群体只有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才能改变其弱势地位;

(2)关心、帮助强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3)只有关心、帮助他们,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正义,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4)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备注:一般情况下可将这10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因多数时候,党、国家、社会三者在一个层级上,许多题未刻意强调某一方面。

3、面对身边的同龄弱势群体,我们应怎样做?

(1)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基本权益;

(2)要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3)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融入集体,培养自信心;
(4)要敢于并善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怎样正确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效率与公平并重】

4、如何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2)建立健全合理的 收入分配制度;

(3)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4)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如何对待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谈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

(2)理性对待社会生活中的 不公平,充分认识到公平总是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

(3)当这种不公平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应用合法手段求得问题的 解决,谋求最大限度的 公平;
(4)当见到不公平现象时,应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 行为作斗争;

(5)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 制度来支撑,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不断完善制度,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 公平、正义

6、如何改变社会中的不公平状况?——(1)改变不公平现象,维护和促进社会的整体公平,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公民个人的责任;
(2)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不公平问题,促进社会整体公平;

(3)公民个人要在学习、工作和 生活中积极培养公平合作意识,正视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实现。

(4)敢于同破坏社会公平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 行为作斗争。

7、关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的 意义——(1)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 贯彻落实;

(2)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使每个公民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拥有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

(3)有利于实现社会的 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 和谐稳定;

(4)有利于提高全民的 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等。

8、青少年学生该如何去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1)以实际行动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 人格;

(2)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第四单元

一、识记部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在我国,国家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享有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

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4、人民政协的职能有: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团结 和 民主 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5、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属于我国公民;

(2)年满18周岁;

(3)依法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6、选票的作用——

(1)它能使人民的 愿望得到充分表达,人民的 呼声和要求得到有效传递;

(2)小小的选票,不仅承载着代表的权利,也承载着对他人的责任;

(3)它能够帮助我们选出替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当家人”

(4)它记录着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勃勃生机;

(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将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小票的分量将更重。

7、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式】 村民委员会(农村最基层的农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

8、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2)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 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 民主素质;

(4)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9、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是每个人都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开展自治活动,这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等是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

主体是

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本质

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地位: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1、依法治国的 意义:

(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保证;
(3)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4)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重要标志;
(5)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2、依法治国的 基本要求及【它们的地位】、涉及领域——有法可依(是前提),属于立法领域;
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属于用法领域;
执法必严(是重要内容、关键),属于执法领域;
违法必究(是有力保障),属于司法领域。

13、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 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14、法治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自觉履行义务;

行使自己所享有的监督权。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积极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15、权利与义务的 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 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3)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就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16、我国民主监督的渠道——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 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17、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控告和检举的 权利。

18、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行使监督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掌握有效的方法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通过代表监督;

(2)以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当面陈述等形式向有关 部门及负责人反映;

(3)通过新闻媒体反映;

(4)到司法机关检举、控告,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等;

19、行使监督权的 意义——

(1)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能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工作效率,为人民谋利益;
(3)能使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最大限度的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4)能有效地预防腐败,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20、行使监督权应注意——

(1)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进行,不得捏造货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得以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式进行;

(2)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备注:【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之类的题应包括——做到,从小事做起,用适当方法

+

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 行使监督权应注意三个小问题】

21、人大代表的地位——

(1)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权力机关的 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 权利;

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人民利益和一只的忠实代表;

(2)他们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直接的 练习,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 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2、人大代表的职责——他们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最大职责。在参会期间,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职权,决定国家和地方重大事务;
在闭会期间,深入人民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23、政协委员的职责————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为维护法律尊严、田径民主进程尽职尽责。

24、政协委员的作用——

(1)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他们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可贵的政治信息,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5、提交议案

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理解部分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必须通过适当方式来保证人民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

(见书72下面整段内容)

3、人民政协的作用(意义)———

(1)政协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人民政协按团结和民主履行职责,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4)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成为传递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为什么要珍视选举权 ?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自由;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依法有序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3)珍视选举权,投出庄严的一票,才能选出能够替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当家人”;

(4)积极参与选举,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行动。

5、针对维权代价大,不少人放弃维权,导致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的现象:

这种做法不对——这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依据-----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放弃维权的危害——使我们的 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还助长了社会中的 违法行为;

做法

----法律的惩戒作用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精神、道德上及其他方面,依法维权,有利于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 增强,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尊重法律、遵章守纪的氛围,确保依法治国方略顺利推进;
所以,要依法维权,即使付出的要多一些,也不要放弃,6、生活中的人大代表应怎样做——(1)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 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 ;

(2)正确行使代表职权,在参加会议时听过敷衍、提议案想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询,反映民意。(3)生活中深入细致的进行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切实提高提案的针对性等。

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
参加听证会(直接参与决策)向人大代表反映;
向新闻媒体反映情;
通过新闻媒体、写信、发邮件等反映;
直接参与有关领导人的 在线交流,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积极为起草的政策讨论稿提建议等。

7、一些违法官员(高官)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了——

(1)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惩处,受到法律制裁;
(4)我们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这一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折不扣地依法办事;

(3)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是事关政府信誉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

9、应怎样看待微博问政、网络反腐等手段?

(1)是信息化发展的一大潮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这些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广泛汇聚民智,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地位的体现;

(2)政府应重视微博问政、网络反腐等的作用,对人民负责,依法行政,合理利用,确保人们当家作主;

(3)这些只是众多问政、反腐的方式之一,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来治理国家,必须拓展更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微博问政、网络反腐舆论真假混杂,利弊共存,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管理服务。、

初三政治资料题篇五

初三政治资料

第一课

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战胜挫折

1、▲怎样才能战胜挫折(或:战胜挫折的方法有那些?怎样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㈠努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

①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把挫折当作垫脚石,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②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为此我们要加强自我锻炼,懂得自我锻炼的要求和一般原则。③需要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㈡我们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地面对并积极地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2.▲为什么人生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挫折产生的原因?)

①我们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困难、挫折的困扰,生活中成人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②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而有些因素是无法克服的,如愿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遭遇天灾人祸。③从古到今的事实证明了每个人都是在经历挫折中成长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3.▲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a 挫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

b 消极对待挫折的人,挫折能成为成长中的障碍,因此产生忧虑、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

c 积极面对挫折的人,挫折能磨练其意志,增长其智慧和才干,最后走向了成功。材料分析:

材料一:德国作家贝多芬,一生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逼得他行乞,双耳失聪对他打击更加沉重。但他没有沉沦,振作起来,终于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某市一中重点高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前面两个志愿填报的是我国的两所著名大学,在第三志愿上写了长江大桥,即如果考不上这两所著名大学,他将从长江大桥上跳下葬身鱼腹。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②同样是面对挫折,人们的态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③“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挫折是虽然有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但更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2)同样是面对挫折,为什么在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主人翁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主要是因为了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①消极对待挫折的人,挫折会阻碍其前进的步伐,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量;

②从容面对挫折人的,挫折能磨炼其意志,增长其才干和智慧。

第二课

学习压力 考试焦虑 学习习惯 升学就业部分

1.▲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给我们那些影响?)

①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给我们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②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③学习压力过大,超过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则会导致过度的紧张,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影响身心健康。④我们正确态度是分析导致压力过大的原因,正视压力和负担,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导致学习过大的原因有那些?

p13页

3▲.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或:怎样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⑴要以积极的态度调整自身的状态,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⑵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可以这样做;
①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

②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

③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

④和知心朋友交流,寻求帮助;

⑤向老师和学校和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4.▲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外在的原因和自身方面的原因。因①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②身体不适,③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考试的难度过大。④缺乏自信、害怕失败,⑤期望过高、追求完美,⑥面临的考试很重要,都可能导致考试焦虑。

5.如何正确认识考试焦虑?p14第五段)6.▲我们怎样正确对待考试?(方法)

①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要增强自身实力。③以积极的态度调整调节自身状态,正视面临的压力和负担,将学习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④认真学习和复习,制定适当的目标。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让我们行动起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7、如何正确理解学习观念?(或:学习观念的重要性是什么?p16------p17三点)

8、.怎样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怎样提高学习效率?p17第5段)

9、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p17页倒数第二段)

10、你对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要提倡终身学习?)

①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②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

自身价值。③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的品质。④因此,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1、我们如何面对升学和职业选择?

⑴初三学生,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升学和职业选择的问题。⑵ 升学,①可以上普高,也可以上职高或中等专业学校。②要注意填好升学志愿。③选好自己的学校和适合自己的专业。⑶我们要开始思考职业选择的问题,①社会上每一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各种职业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②从事各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学习成绩,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不能一味地埋怨,否则会导致不良结果。

第三课对自己行为负责、违法犯罪部分

1、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有哪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应该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应该损害公共利益。

2.▲怎样才能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清事情的是非善恶。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要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同时意味着要勇于承担行为的后果,一旦做错了事,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③在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对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加强自我锻炼,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

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是什么?

㈠不同点:①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而犯罪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的危害很大。②处罚的方法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或行政处罚(属于一般强制措施)③违反的法律不同,犯罪违反刑罚,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其他法律.㈡相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②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㈢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不改正,可能演化为犯罪。

4.某人从一般违法走向犯罪的过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教训)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改正,可能演化为犯罪。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决地杜绝不良嗜好的滋生,远离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③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尊纪守法,做“四有”的好公民。

5.青少年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

⑴青少年好玩、好奇,社会阅历浅,容易受到“黄、赌、毒”的引诱,所以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自觉的远离 “黄、赌、毒”,从而防患于未然,避免违法犯罪。⑵因为一般违法行为不改正,可能演化为犯罪行为,所以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的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6.▲▲如何认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注意材料分析)

.a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会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导致不良的后果。

b在社会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后果。

c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不能遂心所欲,每个人都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d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应该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应该损害公共利益。e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具有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否则要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承担后果。

7、▲.中学生怎样才能拒绝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①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②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防微杜渐,增强自控能力,积极抵制不良诱惑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诱惑的侵蚀。③.谨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端正学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严以律己,自律、自爱、自尊,⑤树立远大的目标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中学生。

第四课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生命有长短,生命质量有差别。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既实现个人的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2.▲中学生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生命)价值?

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生命的价值.②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创造人生的价值从小做起、③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造人生的价值。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⑤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⑥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3.你怎样去劝导一个因为各种原因准备自杀的人?

①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我们要不断延长生命的价值。

③我会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让他从中吸取勇气和力量。

4.我们应该怎样善待生命?

①.我们应当善待自己的生命,决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要享受生命的乐趣。

②善待生命,也包括善待他人的生命,生活中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伤害他人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5、你对大学生志愿去祖国西部服务是怎样认识的?

①广大大学生志愿去西部服务,是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把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自觉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

②广大大学生志愿到西部服务,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承担历史责任,来实现人生价值的。

③广大大学生志愿到西部服务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符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是正确的选择。

④广太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体现了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6.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向他们学习?

①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认真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⑤发扬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材料分析

材料一: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妹妹一直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材料二:2005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学生向洪战辉学习,学习他自强自立、通于进取的坚韧品格;
学习他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
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洪战辉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什么?

我认为洪战辉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乐于奉献。

(2)向洪战辉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见简答第2题(3)你在学习他的精神品质的过程中打算怎样做?

①学习洪战辉的优秀事迹,以洪战辉为榜样。②学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③培养自己自立自强、勤劳勇敢的品格。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⑤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4)对比洪战辉的事迹,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怎样去改进?举例说明。

从洪战辉身上的仁爱之心、责任意识、自强自立、好学上进等方面来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

(5)作为中学生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你将怎么做?参考简答第2题

第五课

爱心、社会公益活动

1.爱心的作用有哪些?

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① 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② 爱给人温馨,爱使人乐观、坚强。

③ 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2我们怎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向他人、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p6----51)(或方法?)

⑴要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他人,它的作用是能使我们体会到爱的快乐和愉悦。⑵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它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⑶要自觉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

⑸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而且要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

3、举例说明你是怎样践行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的?(至少举三例。)

①向患重病的同学捐款、捐物,帮助其渡过难关。②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

推荐访问: 合集 政治 资料 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合集) 最新初三政治资料题(5篇) 初三政治材料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