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高中化学备考策略(合集)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高中化学备考策略(合集)

时间:2023-05-26 11:5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高中化学备考策略(合集),供大家参考。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高中化学备考策略(合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篇一

高三化学组李明

一、总体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2013年的《考试大纲》,2014年《考试大纲》总体要求没有大的变化,在主干知识的要求及考查方式方面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部分考点有所删减。变化1:合金今年删减为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合金。变化2:常见非金属元素第三条完全删减。变化3: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中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应用第四条全部删除。变化4: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除。总体来说,要求有所降低。但不表示试题难度降低,所以我们的复习基点不能降低。

今年的《考试大纲》,从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上看,基本上与去年相同,总体保持稳定。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通过对2012、2013年两年的理综化学的考查,考试形式、考查内容及试卷结构都无需作过多的更改。因此,可以预计与2013年相比,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科目考查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既延续前两年高考原有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要求;
其次,试题设计仍将力求按照以能力考查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主干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2014年的“参考样卷”ⅱ卷部分,仍旧是四道大题:无机推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有机推断。将考查重点放在典型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上,进而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结合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推理、应用能力。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试题一方面体现出考点要求的基础性;
另一方面试题将学科内知识从多角度综合,加大知识的覆盖面,从而加大试题的思维容量,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

二、2014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1、紧扣主干知识,力争“陈”题新做

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样题,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的一些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社会生活热点、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共存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物质的量;
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均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几乎每年必考)。近三年涉及以上内容的各地高考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题库”,我们可以将这些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力求推陈出新。选做习题时,注重做后的总结、提炼,掌握知识的“内核”。归纳、演绎并重,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2、围绕新增内容,重视样卷信息

今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三年高考,前两年新课标增添的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

法、焓变、熵变、活化能、盖斯定律、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原电池中盐桥、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及《实验化学》中的部分实验等内容都受到了命题者的格外“关注”。在后一阶段的复习当中,这些新课标的新增知识点希望能引起考生们的特别注意。

3、关注学科特点,加强实验研究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对实验的考查在实行新课标后的高考中更加得到凸显。近年来的高

考中除继续加强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同时,还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同时侧重定量实验、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条件的控制,更接近于真实的化学等等。鉴于此,在总复习中,对于实验题,一定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怎样做?不这样做可以吗?还有没有其他做法?如果对一些实验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还不熟悉,不妨走进实验室。一些实验再做一做,体会一下。

4、由点及线连片,形成知识网络

新教材按模块形式编写,知识系统性差,同一个知识点分散在不同教材中,而考生在第一轮复

习中,往往只注重资料、试题,而忽视了教材,容易产生舍本求末现象,在最后阶段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回归教材,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同类归纳、异类比较、纵横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筑成体,建立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和完善,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5、细节决定成败,养成答题规范

从历年高考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结构式或结构简式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而丢分,这都是考生平时练习随意、书写不规范而造成的。因此在后阶段复习中注意从严要求,规范答题。比如:有机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一般都要求写出结构简式或结构式而不是写成分子式;
同时注意化学键的位置、氢原子的多少;
注意反应条件、注意配平;
写好后还要查查有机物的氢原子是多了还是少了,苯环上圆圈补了没有?酯化反应产物中的水首先写好,再写相应的酯;
注意官能团尽量写名称,若写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检查碳是否是四价„„ 这些规范的习惯要靠平时严格要求,一点一滴积累,不让“随意”成习惯,养成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篇二

2014年高考化学考备考策略及备课组整改措施

--------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卷化学试卷,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现对2013年新课程试卷特点分析如下:

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013年试题没有繁难偏怪题,一般难度0.5左右,易中难比例5:3:2。不同的是试卷结构、呈现方式、考查角度。但同往年相比,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计算题量增加,数据运算复杂。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主干: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

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新热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ksp,核磁共振氢谱。

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第一卷:选择题设问,正误判断多,四个选项属性尽量不同,多覆盖。第二卷:设问点适度增加,版块间整合程度加大。

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试题情景贴近生活实际,贴近stse,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结合环境、能源、材料、药物,降碳节能减排,碳-14的特殊用途,光气的制备,太阳能材料,合成溴苯,合成有机防腐剂,新型电池,铁的卤化物成分探究,氧族元素的结构,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硫化锌材料,精铜炼制等。

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新课程特别注重: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改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学习。

二、2014复习备考策略

1.明确要求,把握方向。“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依据“考纲”选择复习内容和深广度,不搞“偏、难、怪”的内容,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坚决删掉,对“考纲”中降低要求的内容,坚决不拓宽、不加深,对“考纲”中新增的内容,要认真研究,复习时到点到位。这样,既把注意力放在重点、热点、难点及关键点上,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握了高考方向。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目前学生的状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尤其是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地方更应着重理解,同时加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的反复记忆,以便高考时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复习要针对理综高考化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以无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代表和反映有机烃与烃的衍生物官能团衍变关系的推断题,训练学生用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提高推理能力。同时要选择以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题,突出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操作方法、现象描述、简单设计、分析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验题,提高 第1页

学生的创新意识。理综化学实验试题其考查不外乎从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理解、评价、改进、拓展等,试题回归教材却高于教材,但每年考生的失分点却较多,因此,我们应重视教材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3.专题专项,科内综合。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深化知识,构建网络,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加快解题速度,提升准度。点应放在教师的讲评上,讲评应抓住重点,只讲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可以归类讲解,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切忌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在后期的模拟测试中,练习要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不宜过多,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后期使用的模拟测试题都是质量比较高的理综试题,这对学生快速适应高考大有好处。

4.重视习惯,严格要求。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等现象。

5.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高考命题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3——5年的命题周期。由此若对近几年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同时,高考命题也存在着相当的随机。

三、提高整改策略

(一)强调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坚持对主干知识的集中教学

1.坚持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近四年有关试题题量:2题,难度:较易;
内容:同分异构、有机反应、有机分子空间构型、有机物的性质。2010年考查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

对简单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涉及必修2中的内容,因此要通读该部分教材,了解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性质与用途,明确分馏原理、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流程,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与盐析等概念的含义。

2.坚持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考查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2012年、2013年不仅考查配平,还考查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断反应产物、反应现象。

对此变化,2014年备考工作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被还原元素等概念判断。

(2)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包括补项。

(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化学融合,即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件强弱,进而书写化学方程式。

(4)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如金属溶于

酸,再与碱反应,用守恒法判断金属、气体、沉淀之间的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能源(新型电池)的联系等。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新信息化学反应方程式。

3.坚持对离子反应的教学。

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技能,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氧化还原反应、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相关的离子反应是重点。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五类情况。

4.加大对化学计算、实验、书写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的教学。

利用盖斯定律,有关化学平衡,特别是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热化学的方程式:主要考查热化学的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等。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等难度。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反应热成为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近年来,主要以概念的判断、图象题、反应热的计算题型较为多见。

5.坚持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离子平衡、电化学、原子结构等化学原理的考查。特点: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难度适中。

(二)突出对科学素养、对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①用多种知识解决同一问题,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有机无机综合进行推断。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科命题注意自主学习能力:①化学试题考查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形式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试题,观察实验装置、图形、图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新旧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考查通过对曲线观察,获取信息能力。

(三)继续突出对实验能力的教学

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在考查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对实验的评价、分析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设置新情境,灵活设问,思维力度加大。

(四)考查思维过程的表达能力如描述现象,解释原因等

(五)重视考查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突出计算的工具性,但不单独出化学计算题。

(六)关于选修内容的考查——这里主要分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以有机推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有机基础知识、有机分析、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考查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1.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推断

2.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断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炼、迁移、升华,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作为高二老师而言,从现在起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全校的力量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全方位来应对高考,做到未雨绸缪,坚决的打好明年的高考攻坚战。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篇三

分析17全国卷变化特点明确18复习方向措施

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变化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明确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试卷形式的变化

1.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全国卷1-3的选择题的数量设置都没有变化,仍然都是12题,但全国卷3涉及到《文化生活》模块的试题由1题增至2题,相应的《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选择题由4题减至3题。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2.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明显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全国卷3虽然还是两题,但是模块设问的组合发生了变化: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3.综上,从试卷形式上看,非选择的材料分析题部分变化比较大,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细化了问题的设置,也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所以,从备考的角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情景,并且采取手段训练学生对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景材料。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不能是简单的用知识来泛泛回答),通过这样的能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的问题。

二、试题内容方面的变化

1.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与供求”、“财政”、“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外交成果”、“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直都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主干知识点。

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例如:全国卷1选择14题,就强调了对“gdp”这个概念的应用性考查。全国卷2选择第14题就是要求运用进出口相关知识分析两个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全国卷2选择地12题,就是综合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等知识。全国卷2选择第16题,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全国卷2选择地17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雄安新区”进行判 断分析,全国卷3选择第18题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国家监察委”这个新的情景进行判断分析。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而且突出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思辨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

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和既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全国卷1第38题,就要求学生发现我国消费品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思考我国的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全国卷2地38题,要求学生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后对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和种植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经济、政治部分的对问题考查,也更加突出了归纳型的问题逻辑、事实逻辑和材料逻辑而不是理论逻辑。

全国卷1第38题中,学生对消费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供给方的问题及其逻辑,需求方的以及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只有先把这个问题逻辑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规划了,才能调用相关的知识说明好、解决好。全国卷2的低38题,也是要求考生先弄清玉米价格下降后和供求各方、国内国际的逻辑关系。

同样全国卷2的低9题,要求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考生必须梳理概括情景材料,明确材料呈现的政府履行职能的不同方面及其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后才能正确作答。

3.加大了对情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强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作为载体的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把握的快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全国卷1和2的原38题考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情景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以及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选择题部分对情景的考查坚持把文字情景作为基本呈现方式之外,也在尝试新的情景呈现方式。全国卷1选择第12题和全国卷3选择题第13题的坐标曲线图之外,全国卷2选择第14题还出现了一个“网络图”。这对学生应对各种情景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

全国卷1、2、3的经济和政治部分,每道题的设问都是两个层次,分别从“描述与分类(是什么)”、“解释与论证(为什么)”、“预测与选择(怎么办)”、“辨析与评价(怎么样)”等方面做出回答。特别是全国卷2地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委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相应能力的考生是回答不好这样的问题的。

三、试题的变化和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的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导向,贯彻了“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
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一体四层四翼”(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国家意志,体现了以学科素养统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认真分析试题的变化和特点,认真领会对课堂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更加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与延伸。

再核心的素养也离不开知识为基础。反过来,核心素养的真谛是对学科主干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同真实情景的运用。所以,新的情境下,不是不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侧重点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综合性联系特别是横向整合。这包括:①同一知识的内部整合②同一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③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识内部的整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要克服过多地纵向延伸,不能过深、过细、过难地的讲授知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也要设置一些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整合。

其次,要强化要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学活用。

2.更加注重情景的设置和使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要借助一定的情景才实现,这样就使得对情景的把握变得更加重要。对情景材料的把握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练习,但阅读过程中怎么样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确实各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情景设计和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情景,能有效、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和逻辑。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所有的情景和问题设计,不仅仅指向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指向学生,能否真的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发挥出来。情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地和真实地参与。基于此,活动设计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能再是一言堂式的、单向的。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理念和思路要转变,措施和工具也要跟得上。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篇四

2018年化学备考策略

(1)理解各轮复习目标,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高考化学的复习备考同高中化学学习一样,是分阶段、有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因此,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也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三轮复习”。虽然,学生们每轮复习都是在教师教学指导下进行,但是,若能认识和理解每轮复习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等,就会自觉而积极地主动学习,大幅度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第一轮复习:依据教材,夯实基础,加深理解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考点,夯实基础,加深对化学知识与原理的理解,各个击破,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还是从教材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因此,第一轮复习应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在复习中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与纠正,要避免复习中“只做题,不看书”或者“只看题,不做题”的现象出现。

2、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构建体系,加强应用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2018年3月至4月,其主要目标是针对高考化学考点通过专题复习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以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使自己的化学学科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平面”结构的话,第二轮复习则是“立体”结构。

从方法上来看,第二轮复习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重点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复习的过程便是将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有利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
从能力层面上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不同问题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是提高化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
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与迁移奠定基础。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2018年5月,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该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这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速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在知识应用中提升化学综合能力。其基本模式为:考试讲评、反思纠错、回归教材、答疑指导和总结提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理解与扎实推进,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确保在高考中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应用与迁移。

(2)科学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整。它既是学习的内隐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因此,化学学习策略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在高中化学学习或复习中,化学知识可通过“理解—应用—迁移”三个学习步骤进行,这三个学习步骤就是一种学习策略,同时,也是化学学科能力呈现的三个学习水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科学认识与运用这一化学学习策略呢?其操作要点可分为以下几步。

1、第一步“理解”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论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还是化学用语、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等内容的学习,其总要求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深刻的认识,只有对所学习知识理解了,化学知识才能变得简单、易记与好用。

2、第二步“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应用”既是对所学化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化学学科能力提升的过程,学科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提高一个水平,学科能力就跃进一个水平。

3、第三步“迁移”

将获取的新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作用与融合后,在真实的、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与综合应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迁移”可以说是“应用”的最高学习水平,也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学科能力考查的要素和价值取向,没有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基础,就不可能有迁移能力的突出表现。

(3)科学调整考试心态,准确规范清晰作答

通过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将要面临的是全国高考,如何将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形成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发挥和突出表现呢?根据多年的高考评卷质量检查经验和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关注和努力。

1、调整心态,轻松自信,迎接挑战

高考是高等院校录取新生的选拔性考试,学生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与自身的多重压力,紧张、焦虑、恐慌、失眠等是每一位考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来看,高考只是一场全国统一、科学规范的普通考试而已,每位考生要以平常的心态,像对待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对待高考。

鉴于此,首先,每位学生要树立自信,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势来迎接高考的挑战。其次,考前考生可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来缓解高考的心理压力,如体育运动、音乐欣赏、户外散步和同伴交流等。第三,学生好的身体状况会带来愉悦快乐的心态,因此,考前考生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使自己的身体在考前呈现最佳状态,这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考试前一周考生要对自己的身体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治疗,避免高考考试中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

2、理清思路,科学安排,解题有序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是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同一试卷,试卷具有“阅读信息量大,考试时间紧张”等特点。因此,学生在考试中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如下几项解题准备:第一,考生要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学科次序,尽快进入考试的最佳状态;
第二,科学合理地分配每个学科及学科中选择题与主观题的解题时间,考生解题时做到“把握时间,心中有数”;
第三,考生解题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要有考试的全局观念,做到既不“轻易放弃”,又不因“钻牛角尖,”将时间耗费在某一试题上,这样考试才能有条不紊、准确高效。

3、仔细审题,科学表述,规范作答

针对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考生如何能在考试中,充分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形成的学科能力,分析与解决试题中的化学问题,考出水平与成绩呢?

第一,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不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试题中都提供了诸如文字、反应方程式、图形、图表和生产工艺流程等信息,需要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获取。有些信息较为直接、显形,学生易于接收,如文字、反应方程式等;
有些信息不明显,呈隐性或无序状,需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整合,如实验装置图、电解质溶液中浓度或ph变化曲线图、化学平衡体系中速率、浓度变化曲线图等。因此,审题阅读时既要保持适当的速率,又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不遗漏任何信息,从而准确快速地捕捉解题的有效信息,切忌只有速率,而无实效的阅读和审题。

第二,把握试题要求,科学准确表述。在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要始终关注试题的解题要求,是要求填写名称、化学式、结构简式,还是填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或用文字表述,切忌“张冠李戴”“稀里糊涂”地写错内容而失分。对于要求用文字进行描述的试题,化学用语或术语使用要准确规范,做到答题要点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全面。第三,答题书写规范,卷面清晰整洁。考生在考试中不论是书写化学式或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还是用文字进行答题,都必须书写规范、清晰、整洁。考生若有写错的内容,可先将写错内容画两个“横线”,再继续答题。对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元素符号的书写,英文字母的大小一定要分明;
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要特别注意两原子之间化学键连接的位置,要科学、准确;
文字书写时切忌字迹潦草、评卷老师难以辨认。每年因上述原因在高考评卷中而失分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答题书写规范,卷面清晰整洁”是考出好成绩的关键一环。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篇五

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孙凤君 457500

高考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的测量,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化学越来越突出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化学既有理科的特点,就是概念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知识有规律可循;又有文科特征,就是记忆的成分较多,知识较零碎,易学易忘,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备考方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广大高三学生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在熟练、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做好:记、听、练。

记:高考化学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真正形成能力,仅有相应的智力是不够的,因为能力的体现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所以准确、牢固、持久、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能力的基石,必须加强记忆。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基本概念和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电解质概念,首先要明确电解质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也不是单质,特征是导电,本质是自身能电离产生阴、阳离子,条件是熔融或水溶液。这样就全面的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记忆就会深刻、持久,对电解质的判断就会准确、快捷。对易混概念要注意对比记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四个概念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分异构体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
而同系物研究的是分子式不同 1的有机物,这样就不会混淆,区别才彻底。

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一族最好采用框

图方法,把不同物质根据转化关系联系在一起,最后归纳到元素周期

表中,不同族元素间再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联系起来。这样就把知识穿

成串,织成网,达到看一个知识点,一种物质,就想到一片,记忆就

牢固。这种方法对解答有关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极有帮助。

对化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装置采取形象记忆法。比如,制氯气

装置应整体记忆,脑子中要有整个装置图,再经常思考每一个仪器的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同时比较与制氧气和制氢气装制的不同.这样就能牢固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药品的存放、取用及一些基

本操作要注意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听:听是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听课时要做到全

神贯注,紧跟老师讲解思路,要仔细领会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怎样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老师在讲解难点时是怎样入手,如何引导启

发步步展开的,这就是学生要认真思考把握的。比如讲解一个概念,要弄清这个新概念老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怎样分析,包括哪

些要点,新概念与已经学过的哪些概念有关系,有何异同,使用新概

念时要注意什么条件。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概念,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老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审题和挖掘题给信息的,又是怎样把题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以及老师怎样一步步

分析推理得出答案的。这就是学生听课时要注意和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方法和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练:在知识记忆牢固,方法听懂、弄清、学会的基础上,能力的提高就在练上。练,就是做一定量的习题,可以说:知识是记的,方

法是学的,能力是练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能力才能自然形成。

买油翁的一句话:“无它,惟手熟尔。”道出了能力培养的天机。所以,作为学生不能怕做题,而是要强化训练。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就

是这个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要搞题海战,而是指一定量的练习.做

题时,要注意归纳、分析、比较、研究,既要有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又要有多题一解的归纳能力。也就是要研究题,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

题,是为了提高能力去解题。

例如:一定温度下,m 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

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na2o2增加了n 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1)h2(2)co(3)co.h2(4)hcooch3(5)ch3cho(6)hcooh

a.(5)b.(1)(2)(3)(4)c.(1)(2)(3)(4)(5)d.(6)本题答案为a.若把

n>m改为n=m则答案为b 若把n>m改为n

正确的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解题出错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审题不准。没有真正理解题给的信息或者漏掉一些条件,或

者计算错误,就是常说的“马虎”。不少学生对此不重视,认为以后

注意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学生一再重复这样的“马虎”,“马虎”的真正原因是生疏。熟练以后,这种马虎出现的就少了,所以,需要多练。练得多了,题感就产生了,一旦出问题,潜意识就会感到别扭,自然引起警觉,进而通过检查加以避免。

二、知识积累不够,存在缺陷。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知识点不熟悉,不能把题目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造成无法解题。这就要抓紧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强化和梳理,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在脑海里不断浮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三、解题方法未掌握,无从下手。主要表现为题意已看明白,所用知识也清楚,就是找不到所学知识与题目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或者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话道不出”,这是解题方法和技巧没有掌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向老师、同学请教或看例题,学习他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学会后一定要加以巩固,定时检测。

最后,思想上要积极,要认识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在能源、环保、新材料开发、医学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习化学的欲望,端正学习态度。

一、积极主动学习。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一个被动学习的学生,他的学习就是应付,就会消极对待,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自觉主动才能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愉快地进行学习,甚至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积极探求知识的奥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要有顽强的意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用远大的理想

和抱负支撑自己。俗话说“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就是这个道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一时的冲动是不行的。所以,要牢记“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在学习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勇攀高峰。

三、要有良好的心态。高三学生,面临的考试次数增多,没有哪一位学生每次考试都很理想,分数时高时低,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不要过分关注分数,要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记知识,学方法,提能力上去。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去追求知识的完整,解题的完美,能力的完善.决不能因为分数的高低而造成大喜大悲,甚至影响日常学习,耽误时光。也就是说,既要承受住失败的打击,又要经得起成功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真正在高考中取胜。

推荐访问: 备考 策略 高考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备考策略(合集) 高考化学备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