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清朝历史,菁选3篇(2023年)

2023年度清朝历史,菁选3篇(2023年)

时间:2023-04-14 13:06:02 来源:网友投稿

清朝历史1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清朝历史,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清朝历史,菁选3篇(2023年)

清朝历史1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们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宫东、西暖阁所用的毡毯。大臣们看后奏称:“(康熙帝)御极六十余年,时时以惜物力,崇尚俭素……御前陈设之毡,历三十余年,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对于宫中的陈设用品,康熙帝是以经济节俭为标准,崇尚简朴,不务虚华。

  康熙年间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如下记载:就其(康熙帝)个人有关的方面看,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他满足于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过丝毫的过度,他的淡泊超过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宫内部以及一些殿宇,即使是皇帝所居住的,也只有几幅字画、几件描金饰物和一些相当简朴的绸缎,而绸缎在中国是十分普通的,不在奢侈品之列,简单朴素就几乎是那里的全部装饰了。他的衣着,除了几件宫廷极为常见的过冬的黑貂、银鼠皮袄外,还有一些在中国算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丝绸服装。夏天,我们看到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他在宫内、宫外不骑马时用的那顶轿子,只是一件类似担架的东西而已,木质*常、涂漆,有几处包有铜片或者点缀一些镀金的木雕。马具中较豪华的只不过是一副相当朴素的镀金铁质马镫,以及一条由黄丝绒编制的马缰绳而已。

  这些描述显然有溢美之词,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康熙帝生活中的某些侧面。

清朝历史2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们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宫东、西暖阁所用的毡毯。大臣们看后奏称:“(康熙帝)御极六十余年,时时以惜物力,崇尚俭素……御前陈设之毡,历三十余年,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对于宫中的陈设用品,康熙帝是以经济节俭为标准,崇尚简朴,不务虚华。

  康熙年间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如下记载:就其(康熙帝)个人有关的方面看,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他满足于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过丝毫的过度,他的淡泊超过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宫内部以及一些殿宇,即使是皇帝所居住的,也只有几幅字画、几件描金饰物和一些相当简朴的绸缎,而绸缎在*是十分普通的,不在奢侈品之列,简单朴素就几乎是那里的全部装饰了。他的衣着,除了几件宫廷极为常见的过冬的黑貂、银鼠皮袄外,还有一些在*算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丝绸服装。夏天,我们看到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他在宫内、宫外不骑马时用的那顶轿子,只是一件类似担架的东西而已,木质*常、涂漆,有几处包有铜片或者点缀一些镀金的木雕。马具中较豪华的只不过是一副相当朴素的镀金铁质马镫,以及一条由黄丝绒编制的马缰绳而已。

  这些描述显然有溢美之词,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康熙帝生活中的某些侧面。

清朝历史3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

  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花隔扇将其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摆设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其御笔手书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书法),从内容可见乾隆之胸襟与志趣。“三希堂”的陈设幽雅朴素,既弥补了空间的不足,又带有极强的人文气息。古朴而不失优雅,清新而富有内蕴。

  书斋之所以改名为“三希堂”,是因为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尤其受到乾隆帝的珍爱,并特意贮存于此,不时把玩。实际上,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还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这些*书法史上的精品力作,凡经乾隆亲自鉴赏过的珍品,往往钤有“乾隆御览”和“天子古稀”二玺。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在艺术上拥有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直觉。他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同时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身为帝王而有如此才华,加上天下太*能游历神州,真是不虚此生,这在帝王群里也堪称“个中翘楚”。他又是帝王中少有的高寿者(可能与其广泛的情趣爱好相关),因年事已高祭天时在天坛留下的“古稀门”,也成为一段佳话。

  乾隆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同时他还是一名语言学家,其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他为最。乾隆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书籍,完成《明史》《清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这些成就与他的博学不无关系。由于乾隆皇帝对文化事业的热心,汉学从乾隆朝愈益兴盛,至嘉庆朝,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学派”。

  在建筑艺术方面,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驻足“三希堂”外,感觉其空间虽小,但管中窥豹、小中见大。“三希堂”引领着天下读书人的人文风尚,同时更见证了一代盛世的人文辉煌。

推荐访问: 清朝 历史 菁选 清朝历史 菁选3篇 清朝历史1 清朝历史100分钟视频 清朝历史10分钟视频 清朝历史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