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优秀范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16 19:06:01 来源:网友投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优秀范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⑽。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古诗简介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又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这首词有其独到的特色,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以及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

  翻译/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

  ⑴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⑶*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山栏槛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⑽刚道:“硬说”的意思。

  ⑾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赏析/鉴赏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

  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所写景物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那隐没于烟雨之中的杳杳孤鸿,那忽然而起的惊涛骇浪,那随浪掀舞的白头渔翁,寄托着多少作者政治生涯中的感慨!正是因为这诸多感慨,使"快哉"的.呼唤更为迫切。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上,"一蓑风雨任*生",怎能不感到无限快意呢!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阅读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⑽。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古诗简介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又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这首词有其独到的特色,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以及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

  翻译/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

  ⑴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⑶*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山栏槛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⑽刚道:“硬说”的意思。

  ⑾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赏析/鉴赏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

  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所写景物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那隐没于烟雨之中的杳杳孤鸿,那忽然而起的惊涛骇浪,那随浪掀舞的白头渔翁,寄托着多少作者政治生涯中的感慨!正是因为这诸多感慨,使"快哉"的呼唤更为迫切。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这是作者寻找的`内在超越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上,"一蓑风雨任*生",怎能不感到无限快意呢!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2)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及翻译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及翻译1

  原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代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赏析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3)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 ,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 ,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 ,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 。在作者看来 ,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 ,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4)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1

  赠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简析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2

  赠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简析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赠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5)

——《赠阙下裴舍人》原文赏析3篇

《赠阙下裴舍人》原文赏析1

  原文: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赠阙下裴舍人》原文赏析2

  原文: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作品赏析【注释】:

  阙下:指帝王住处。上林:即上林苑。汉武帝时的御苑。

  【简析】:

  献诗给在朝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舍人给予存引。

  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姓裴的舍人。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向裴舍人请求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象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须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原来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掌管朝见官员的接纳引见;有起居舍人,记皇帝的言行;还有中书舍人,凡臣下章奏的接纳,皇帝的诏旨的起草,都要通过他的手,*大事他都有权参加讨论,诏书颁布时,还得由他签字。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分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有不同于一般官员所见的景色进入他的视听之中。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隐隐约约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尽管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实则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手法巧妙。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自然是清楚的,但仍然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分。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扩展6)

——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翻译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瑶草:仙草。汉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⑸“我欲”三句:元李治《敬斋古今红》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蜕。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坡语也。”

  ⑹“红露”句:化用唐代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

  ⑺倚:依。一作“欹”。

  ⑻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⑼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⑾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推荐访问: 水调歌头 赏析 原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3篇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