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完整版】

2023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完整版】

时间:2023-02-01 18: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省社会保障事业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省社会保障事业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站在历史新的起点,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回顾30年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准确判断和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助推中原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改革开放30年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历程

  30年来,河南省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同步,经历了从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保障制度的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1978~1992年):社会保障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

  1978年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企业保险”制度:企业职工从养老到医疗,从坟墓到摇篮,均由企业包揽下来;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采取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国有经济成分(国营与集体),职工所有福利由国家包揽下来,基本没有失业,所以就不存在失业保险。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这种改革背景下,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定位于服务企业改革的需要,国家把社会保障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来进行,进行了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探索:1984年,国家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始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试点;1986年为了配合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的改革,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先由市、县级统筹再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二)形成时期(1993~2005年):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随后,河南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

  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来进行,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作为重点,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1997年以来,社会保障改革步伐加快,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中央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河南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改革。2000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河南全面启动,2001年全省全部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明确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1999年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2002年《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覆盖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05年,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三)发展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2006年,国务院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扩大到河南省,从此河南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同年,在郑州、济源两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2007年又扩大到洛阳、南阳、平顶山等市。2007年随着《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颁布,河南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保障工伤职工权益,服务工伤职工为导向的政策、制度和组织三大体系。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

  改革开放30年河南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了由单位保障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转变,由企业负担向社会互助转变,由费用全部包揽向基本保障的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法规的定型化、规范化转变,形成了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30年,全省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已初具规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至2007年底,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五项社保基金收入、支出和基金积累规模首次超过1000亿元,五项社会保险累计结余363.8亿元,增长26.2%,是2003年145.2亿元

  的2.5倍。

  (1)养老保险。实现了“企业保险”向社会统筹的过渡,确立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的新机制,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实现了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统筹的跨越。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从国有、集体企业向多种所有制从业人员扩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2007年底全省参保人员达到913.1万人。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稳步增加,从1997年底的379.3万人增至2007年底的804.7万人;同时基金征缴逐年上升,1997年全省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2.3亿元,2007年达到189.97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月人均448.14元提高到2007年底的月人均1005元。

  全省养老保险企业参保人数和征缴基本情况图

  (2)失业保险。一方面,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由1998年末的428.7万人增至2007年末的683万人,净增254.3万人;领取失业金人数由1998年末的2.2万人增至2007年末的21.6万人,净增19.4万人。另一方面,基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1998年全省基金征缴收入3.0亿元,2001年增至7.7亿元,2007年达到15.2亿元。1998年全省基金积累6.8亿元,2000年达到11.7亿元,2007年达到28.2亿元。1998年以来累计使用“两项补贴”4.2亿元,帮助65.8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3)医疗保险。从2000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河南全面启动至2007年底,全省参保人数达到780.9万人。2007年全省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规模分别达到63.88亿元和44.79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7.9亿元。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拓展到城镇全体从业人员,并开始向城镇学生、儿童、老人等城镇非从业人员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也在全省全面推开,全省“全民医保”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有效保障了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医疗需要。

  (4)工伤、生育保险。2007年全省工伤保险参保职工466.3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7亿元,支出3.3亿元,累计结余8.7亿元;全省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79万人,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亿元,支出0.7亿元,累计结余2.7亿元。

  (二)助推国有企业改革

  1998年,国有企业大规模战略性改组和减员增效,大量企业职工面临下岗失业,生活没有着落。党和政府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目标要求。全省积极筹集资金,解决基金缺口问题,确保了全省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稳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使国企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和“减压阀”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

  河南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河南正处于急速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加速不仅使得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更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风险也随之增加。在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给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巨大冲击

  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老龄化给河南社会保障带来的冲击会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87%。预计到2030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1万人,约占全部人口的1/4。规模大、速度快的“银发浪潮”给河南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一系列问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直接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而未来的二十年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恰当地解决老年人问题,不能为众多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之所需,安全之保障,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更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实现。如何更好地建立健

  全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救助制度,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今后面对的首要难题。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挑战

  河南省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要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未来十几年内,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河南更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带来的首先是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而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进程中数以亿计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另外,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更加突出。

  (三)扩大内需带来的挑战

  河南要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必须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就显得更为迫切。纵观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内需不振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其中,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物品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成为一个瓶颈:医疗、养老、教育、住房这“四座大山”均属于社保大概念领域,由于公共物品的缺失,本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转嫁到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使人们的消费能力始终不能释放。完善社保制度,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城乡居民放心消费、敢于消费、善于消费。社保体系覆盖面越大,制度越完备,功能越完善,居民未来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就越低,就越能起到降低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和促进即期消费的作用。社保体系改革进程中要提高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适应性,服务于经济增长。

  四

  推动河南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着力点

  (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实现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由城镇职工为主向覆盖城乡居民的转变。按照“覆盖城乡”的要求,新时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主要任务,应是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快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从而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全体居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社会保障的资金缺口,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基金不足的主要办法就是增收节支,当然根本的出路在于增收。在节支方面,通过加强基金管理,杜绝挪用、浪费,并逐步降低高福利的保障水平以减少支出。在增收方面,一是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具有自我收支平衡的能力;二是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探索建立基金收支平衡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合理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四是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谨慎开展多元化投资运营,不断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三)建立农村保障制度

  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河南省农村贫困面大,要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不可采取统一的模式。一是要不失时机地建立农村保障制度,本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探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途径,建立一个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类似的低保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选择条件好的乡镇进行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为推动力,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吸取成功经验,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和对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具体办法,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因地制宜地确定医疗保障方式,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逐步推进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

  (四)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社保机构能力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编制、增加预算和技术改造,必须与国家社会保障目标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原则保持一致,进行体制、机制和组织的综合创新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建设,制定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服务标准,优化业务流程,改善管理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经办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

  -全文完-

推荐访问: 社保三十年主题征文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社会保障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河南 前瞻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