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篇

时间:2023-01-07 17:2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1  一、泄泻的概念及源流  1.泄泻的概念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1

  一、泄泻的概念及源流

  1.泄泻的概念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2.泄泻的源流

  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

  《金匮要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

  《景岳全书》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患泄泻,“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以甘养胃,以酸制肝,创泄木安土之法。

  二、《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2

  一、泄泻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及禀赋不足。外因: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

  二、泄泻与脾虚、湿胜的关系

  本病病机关键是湿盛与脾虚,因湿盛而致脾虚者,多为急性泄泻(暴泻);因脾虚而后湿邪阻滞者多为慢性泄泻(久泻)。

  三、泄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

  泄泻的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

  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

  一、泄泻的诊断要点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二、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

  三、泄泻与霍乱的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 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推荐访问: 中医 泄泻 内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3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泄泻1 中医内科学泄泻试题 中医内科学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 以下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