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2023年度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时间:2022-12-14 15: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5篇)

  第一篇: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

  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40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第二篇:三中劳动教育案例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小溪塔三中”绿水行动”案例

  案例背景: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推动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2、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视为掌上明珠,家中“宝贝”,甚至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享受好就是爱,导致很多学生在家里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认为孩子参加劳动是浪费时间,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一手包办,结果孩子的身体得不到锻炼,智力也发展的不够好。

  3、通过前期观察,许多学生在校做清洁值日不会扫地,不会擦窗户,课桌内凌乱脏差,许多自己能做的事不会做。于是我校结合“三月文明礼貌月”开展了“争做校园环保卫士,打造绿色校园”的文明环保志愿者活动(简称为“绿水行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增长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采取的措施:

  1、学校通过班会课、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果实,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使学生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通过集体劳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学生其实对大人的劳动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我校在3月11日和4月8日的两次“绿水行动”中,班主任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保洁员怎么打扫楼梯(从上向下扫)、打扫不掉的脏斑怎么办(用拖把拖,用抹布擦)、打扫的顺序(先用扫帚,再用拖把);擦窗户的工具(用稍湿润的抹布)、擦的方法(从中间向四周展开);哪些是杂草,哪些是种植的绿化物应保留?然后班主任将学生分组,把清洁区域和除草范围划片包干,组长示范,其他同学学习模仿,并提出好的建议。最终全校对每次的清洁大扫除和除草活动进行评比,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某班的劳动结果即使不令人满意,也不随便否定,要求班主任善意地帮助学生分析不足的原因,和他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帮助他们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保护好学

  生刚刚燃气的劳动热情。

  每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并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学生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每次全校大扫除控制在半小时内,每天的班级清洁值日以早读前、午休前、放学后10分钟零散时间为佳。两次“绿水行动”安排在大课间时间,前后不超过20分钟,提倡高效,速战速决,学生积极性很高。

  3、和家庭一起培养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学生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学校教育孩子要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家长会或家校联育本,要求家长让孩子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完成任务的检查,养

  成劳动的自觉性。例如每个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仪容仪表整洁,穿戴符合规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果皮纸屑等垃圾自觉入桶(筒)。学生在父母的引导带领下,逐步养成劳动意识。

  取得的效果:

  经过一番劳动教育,我校学生的劳动意识不断增强,一半以上的同学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学校植物园、花坛、教学楼、实验楼及周边空地的保洁完全由同学们担任,每天三遍的日常保洁,落实到位。两次“绿水行动”不仅让学校里的“人字坪”、植物园、花坛的杂草被清除干净,为学校节约了保洁费用,更增长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了他们对义务劳动的热爱。现在学校团委统计环保志愿者时,学生都踊跃报名。许多学生现在在家里除了干好自己的内务外,还能

  帮家长分担一部分家务,比如扫地、刷碗,洗少量衣物等。活动反思:

  今后,我校还要适时地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校外的公益劳动,和附近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更要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和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通过家校共同努力,我校学生的劳动习惯不仅已经养成,学生的情操也在劳动中得到陶冶,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劳动中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升。

  一句话,劳动教育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法

  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法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

  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教师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

  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天的值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冠名教室的美容师,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武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一个大拇指,结果同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结合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不仅开展于校内,并可延伸到家庭,如配合家长制定劳动计划,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竞赛还应适时,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我疼我的(家长)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可以相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第四篇: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生产建

  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

  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

  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4.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2015年7月20日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如何让《纲要》在农村中小学尽快落地生根

  一、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一)劳动课程开设情况。

  我县各中小学基本上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和德育实践活动中安排的社区服务。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建劳动教育基地2所:老县镇中心小学和城关镇中心小学;筹建劳动教育基地1所:西河九年制学校;其他学校大部分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或者不够规范、有待改善。

  (三)各校师资情况。

  我县各种小学目前都没有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课都由班主任及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

  (四)经费投入情况。

  劳动课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是学校办公经费,每校每学年预算2万元左右。

  (五)选用教材情况。

  没有选用劳动教育教材,少数学校使用校本教材,大部分学校依

  靠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劳动教育任务。

  二、劳动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1.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学校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只是应付了事;家庭方面,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他们好好读书,占用学习时间去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方面,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劳动,不重视劳动,劳动技能缺乏。

  2.劳动教育师资水平低下。目前的劳动课教师都是兼职的,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没有经受教学实践检验,不熟悉劳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加之工作重心不在劳动课,基本无法胜任劳动教育工作。

  3.劳动教育内容形势单一。学校目前的劳动教育实际上只落实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打扫校园卫生,二是社区服务活动。打扫校园卫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区服务也只是花哨的课外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管理,谈不上劳动教育。

  4.劳动教育投入欠缺。目前我县各校劳动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靠办公经费,投入还不够。保障劳动教育出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设施投入,还要有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但目前全县中小学校除了有打扫卫生用的保洁工具,基本没有别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几乎为零。

  三、对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建立机制。

  加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的学习贯彻力度,社会、家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推动观念转变,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上级部门应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形成制度。学校也应

  建立一套劳动教育考核、检查制度,真正把小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课程的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因此,师资要求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为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3.加大对劳动教育投入。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设备、设施和场地,劳动教育只能纸上谈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急需加大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建设劳动教育基地。还要在师资培训及劳动教育考核中投入更多资金支持。

  4.规范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应该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课程设置,分层设定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合理引进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课程,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推荐访问: 劳动教育特色经验材料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精选) 劳动教育 中小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