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闻三大特点5篇

新闻三大特点5篇

时间:2022-08-17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新闻三大特点5篇新闻三大特点 94学术探讨中西方新闻报道特点之比较王建华(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新闻报道即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三大特点5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三大特点5篇

篇一:新闻三大特点

学术探讨中西方新闻报道特点之比较王建华(山东建筑大学 宣传部,山东 济南 250000)摘 要:新闻报道即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面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中西方文化价值和意识理念的不同,最终造成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化。本文着重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下新闻报道的特点。关键词:中西方;新闻;价值观;比较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21-0094-01一、中国强调人物的时代精神,西方注重体现个人价值观长久以来,中国新闻的定位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政治正确是压倒一切的需求。因此,中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注重弘扬时代精神和正能量,从人物的思想意识入手,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反映时代精神。新闻稿件描摹典型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发展,从而体现人物的时代风貌。中国新闻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将人物事件放在国家民族的大背景下,强调人的政治思想立场,提倡为国家民族大业或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奉献的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重在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因此,西方的新闻报道带有浓厚的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色彩,突出个人的社会存在感。西方的人物报道通常从人的性格入手,以人物个性为重点展现人物事件的发展状态。所以,西方的报道资料非常重视体现人物个性方面的东西,如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说话的声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彰显人物性格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例如,2015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个性突出,形象和情感都很饱满。西方记者善于通过新闻人物的动作、外表、语言等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的鲜明个性呈现给受众。二、中国新闻报道注重维护国家形象,西方新闻报道注重揭露现实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追求统一,追求和谐,偏重合作,群体意识强。“思想大一统”和“王权观念”至今对新闻媒体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闻报道有着较强的社会政治色彩,重要的新闻媒体通常只关注重大新闻的报道,并且遵循一定的传统规则要求,特大新闻报道通常与社会当前的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例如,对国家重要领导人参加的政治活动、每年举行的两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以及那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改革开放有突出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等,都是对社会发展有特别意义或重大影响的政治报道。这些政治报道是中国新闻媒体每年的工作重点,是各个新闻单位都必须完成的报道任务,是对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力的报道。另外,传媒也开始重视对某些社会现象如腐败等新闻人物的报道。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分裂”,偏“小我”。西方媒体是在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产生的,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西方也特别注重媒体的独立性。为赢得受众关注,西方新闻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大量批评和揭露,认为丑陋行为就是害怕曝光,这比法律、道德、规章制度的约束都更为有效。这种新闻媒体思想现已成为西方主要的新闻观点。普利策新闻奖也设立专门奖项,提倡揭露社会的丑陋现象。大部分西方人认为,揭露社会的丑陋现象不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对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的思想意志、知情权、正义感等有更好的推动作用。从历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西方媒体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基本以个体为核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关注个人的生存环境,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这便是西方新闻的要点。三、中国新闻风格偏“硬”,西方新闻风格偏“软”中国的重大新闻一般风格严肃、思想导向性强,或是涵盖具有行为指导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属于“硬新闻”。例如,2015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更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写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简政放权——持续改革再发力》等新闻,思想导向性明显,都属于“硬新闻”。风格单一是“硬新闻”的一大特点,各种新闻文体有明显的划分,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上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消息、评论、通讯等都有各自的写法要求。按这样的要求写出的新闻,表现风格就有单一之嫌。而西方的新闻则往往以轻松的手法描写个人和事件,这样的新闻很接地气,容易吸引大众的兴趣,属于“软新闻”。西方新闻没有明显的文体分界,只要求新闻事件能够真实生动,打动读者,因此其新闻风格多变,文体创新意识很强。新闻导语这种形式的创新,就曾引发了新闻结构的改变,形成了由导语、主体、背景三大部分组成的新闻结构,而且逐步形成消息、特稿、评论的新闻文体整体结构形式。尽管这样,在实际的新闻稿中,记者通常也会灵活运用多种文体结构,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新闻文体。四、中外记者新闻报道的思维方式不同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化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受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深刻,所以新闻媒体通常从事件的整体着手,从社会价值的整体方面评定单个新闻事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偏重“奉献”精神,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在自然灾害的报道方面,着重在体现人与自然的相处,并将这种现实的灾难升华为精神的动力。例如,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特大地震灾害》,报道的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不怕困难、万众一心的精神斗志。而西方的传统思想则更偏重理性思维,一直以来,西方人就有重视事实与分析的传统,特别重视科学发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与实证分析的结合。所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西方传媒通常采用由点及面的方法,从个案引申到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感性的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人类一定可以征服并改造自然,人类最终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报道自然灾害时,西方媒体特别突出这种灾害环境下个体的形象,冷静和理性地陈述,并从每个个体的不同点总结出普遍的规则。参考文献:[1] 刘晓薇 . 中西方新闻角度比较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2007.[2] 柳小娟 .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对比与分析[D]. 复旦大学,2009.万方数据

篇二:新闻三大特点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三:新闻三大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报道特点与分析朱 镇(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具有传播多样性、个性化等特性,而时政新闻作为我国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焕发新的生机。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报道特点,认为时政新闻报道内容与传播方式将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深入而逐渐自我优化与改革。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特点1 研究背景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近几年,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多元化、个性化、广泛性等自身特性,在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新闻出版行业等相关媒体行业展示其优势。随着中国新媒体时代的逐步推进,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资源高效传播信息和正确引导舆论,成为我国新闻媒体机构的重要拓展方向。在这种新形势下,时政新闻作为媒体竞相报道的代表之一,如何适应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与自身结合,从而构建新的时政新闻报道体系,显现时政新闻报道特点是目前学者都在研究的课题。在研究以上一系列问题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媒体时代”,这个名词将是本文研究对象的重要限制条件。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三大媒体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通过数字、网络等技术渠道,利用 PC、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当今的中国多数媒体都在利用这种数字化媒体来报道时政新闻。2016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件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新闻发布的及时性,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创新节目内容与模式[1] 。这表明中国对提升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影响力、公信力、舆论引导能力做出了重要探索。其中,时政新闻作为中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报道特征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2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特点时政新闻报道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因此,传统媒体在报道上更在乎新闻报道的政治性与信息性,由于传统媒体自身传播介质的局限,其传播时效性与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正在丢失自己的受众群体。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媒体凭借其传播广泛性,传播速度高效等特征,成为全国93.5% 民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2] 。本文主要从时政新闻标题撰写、新闻内容编辑、新闻传播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2.1 时政新闻标题撰写特点2.1.1 单一型标题新闻媒体机构在利用新媒体渠道撰写、传播时政新闻时,往往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所以新闻标题会采取单行标题,直接将新闻的核心要素进行高度概括。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标题结构经常为简洁明了的“主 - 谓 - 宾”形式,力求在最少的字数内,最大程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人民网”“新京报新闻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一个月的跟踪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标题字数基本控制在7~20字之间。例如,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2017 年 6 月 29 日的时政新闻标题为“国防部确认:辽宁舰航母编队将赴香港”共计16个字,将新闻主体、地点、结果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新京报新闻手机客户端 6 月时政新闻“北京市委12 常委分工全部明确”,新浪微博人民网2017 年 6 月 1 日时政新闻“中德总理共同见证双边合作文件签署”。这些新闻标题结构都简化为“主谓宾”形式,且字数控制在 20 字以内,都在以最精简的标题向利用新媒体了解时政新闻的受众传达最准确的新闻信息。2.1.2 大众化标题随着社会的智能化、信息化高度发展,伴随而来的新闻信息也极大丰富,时政新闻作为中国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其政治味道过于浓重,导致受众不愿意了解与获取。新媒体利用时政新闻这一报道特征的劣势,撰写的新闻标题更具趣味化、大众化。例如,新华社微信公众平台 2017 年 6 月 30 日的时政新闻标题为“**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请您检阅”,人民网新浪微博 2017年 6 月 26 日“国际缉毒日,缉毒场上的旺星人”等,语言生动亲切,口语化的题目更贴近普通受众,加大公众的政治参与度,这条新闻当日也收到十万人次以上的阅读,超过 1.9 万次网友评论。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时政新闻内容枯燥,传播信息量过大,政治性较强,一直都是普通民众较少阅读的版块。在新闻行业中,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在改进新闻标题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无论是精简标题还是趣味化标题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未来,时政新闻标题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改变。2.2 时政新闻内容编辑特点全媒体多角度编辑。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下转第 67 页)万方数据

 67号召保护“非遗”,致力于推动“非遗”的进一步发展,但每年还是有很多“非遗”后继无人。当我们为“非遗”与电视屏幕结合的成果感到欣慰时,更应该时刻抱有忧患意识。譬如扬州评话的受众面仍有多方面的限制,以及“非遗”传承人杨明坤面临技艺无人传承的窘境。如果“非遗”传播不能打破其固有的模式限制,完成从市井到屏幕的影像转型,注入新时代的新鲜血液,那么,其传承将会受到很多阻碍。参考文献:[1] 陈力丹 . 论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J]. 当代传播 ,2006(3).[2] 李彬 . 传播学引论 [M]. 北京 : 新华出版社 ,1998.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从市井到屏幕——‘非遗’项目扬州评话的影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JZZ16_0052)成果。等多种手段,为多种信息手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3] 。新媒体时代下,一则时政新闻报道通常会利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在 PC 端与移动终端呈现出来。例如,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2017 年 6 月 20 日的时政新闻“刚刚,军民融合发展被定位国家战略”,在这则新闻中,编辑人员在新闻开头插播一条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视频,在其下也运用了文字、图片共计三种媒体手段。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结合使用,一方面可以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示报道新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升受众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全媒体的内容编辑可以弥补单一媒体手段的不足,促使多种媒体相互融合,为日后“万物皆媒体”的智媒时代[4]到来打下坚实基础。2.3 时政新闻传播双向互动性特点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是单向性,即“新闻发布者—受众”,在这样的单向性传播特征中,新闻发布者是主体,新闻的选择、传播途径都相对固定,受众反馈也得不到及时回应。人民的社情民意反映与社会监督等基本权利与义务未能得到有效实践。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传播为双向互动性“新闻发布者—受众—新闻发布者”,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信息的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互动加强,双方逐渐构建一个新型沟通体系,这将激发我国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形成正确、理智的民间舆论场。时政新闻无论进行哪些改革,实质都是想更有效地传播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的新闻事件。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改革仍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相互配合,同时需要引入更多的媒体手段,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时政新闻传播体系。3 结语新媒体时代凭借其传播形式的双向互动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对中国的时政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国内的时政新闻报道体系被重新构建起来,时政新闻报道也在不断改革。时政新闻报道在其标题撰写与新闻内容编辑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新闻标题更加口语化、大众化,更加迎合受众的心理诉求;新闻内容将全媒体融入报道中,在一则新闻中,更立体、直观地传递信息。时政新闻传播形式也在不断优化,更突出受众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创建新闻发布者与受众沟通新渠道;传播过程中将目标群体细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对应的报道形式与内容。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将担负更重要的责任——努力引导正确的舆论、准确高效传播信息、及时反馈受众意见,这些仍需要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相对于传统媒体报道,在报道渠道、报道形式、报道内容方面都已经做出了巨大改进。在未来,时政新闻仍旧将重新调整信息的发布与受众的接收。2016 年,互联网大会已经提出明确“智媒时代”的到来,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也会放宽报道主体,重新规划受众群体。时政新闻自身信息量大,政治性浓重的特性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做出调整。新时代下,时政新闻的报道体系也将被重新构建起来,新闻改革也将进入新阶段。参考文献:[1] 人民网 . 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 [EB/OL].(2016-7-19)[2017-09-01].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19/c40606-28565704.html.[2]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No.7(2016)[R].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3] 彭兰 .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系列之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 [J]. 中国编辑 ,2007(4):39-42.[4] 彭兰 . 智媒化 : 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2016)[J]. 国际新闻界 ,2016(11):6-24.(上接第 65 页)万方数据

篇四:新闻三大特点

作品评析的特点

 一、聚焦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概念的提出

  新闻价值的构成

 如何分析和评价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

  如何分析和评价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价值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

 重要性

  时效性

  特定的人

  地理空间

 事件

 生活领域

 影响范围

 冲击力

 积极

 消极

 地理上接近

  心理上贴近

  传播快速

  时宜性

 二、追溯新闻采访过程

  分析消息来源

  分析记者的提问

 分析现场感

  新闻作品评析的特点

 三、探讨新闻写作得失

  一准确

  二简洁

 三易读

  四、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一审视新闻价值观

 二揭示与社会趋势的关联

 三开展文化批评

  新闻作品评析方法

  一、新闻作品内容评析

 一新闻作品的价值分析

 二主题分析

  三角度分析

  二、新闻作品形式分析

 一结构分析

 二表达方法分析

 三语言分析

 三、特定层面分析

 一同题比较

 二专业新闻报道

  三个人作品分析

  肯尼迪遇刺丧命

 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

  路透社达拉斯 1963 年 11 月 22 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死。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 1 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肯尼迪的车队

  肯尼迪与杰奎琳乘坐着“林肯”轿车经过达拉斯街头。

 车队经过达拉斯市中心广场

  肯尼迪的车队驶到凶手隐藏的地方。

 遇刺前几秒时肯尼迪和杰奎琳在“林肯”轿车上。

  肯尼迪已经中枪他用手护住颈部康纳利开始向后看

 肯尼迪遇刺后杰奎琳帮助联邦特工希尔爬上肯尼迪座车

  受到致命枪击的肯尼迪总统被紧急送往帕克兰医院。

  一、新闻背景

 二、事件影响

 三、作品分析

 四、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1导语具有简括性:

  概述式导语(summary leads)

 2用事实说话:

  发挥事实效力,准确、真实

  3倒金字塔结构:

  简洁明快

 4新鲜性和时效性:

 吸引最多的受众

 一句话新闻

 “原首相东京站刺 ”

  “白宫今天宣布海湾战争开始”

  “巴格达上空出现高射炮火”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 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役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朱总司令的命令。

 渡江战役第一船(修缮一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一、历史背景

  二、作品分析

 三、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一简要传达事实信息

 二典范的新闻报道体式

 三第二段——用事实说话

 (相关链接)

 短新闻的写作要求

 1.篇幅短小

  2.善于运用新闻跳笔,用短段落、跳跃式结构

 3.语言简洁明快节奏紧凑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 1997 年 7 月 1 日电 记者 周婷 杨兴)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 25 任港督的庭院。

  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 5 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 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 6 时 15 分 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

  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 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

  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

 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

 一分钟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在英国军舰 “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一、历史背景

 二、新闻背景

 三、写作特点

 交接仪式现场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6 月 30 日 16 时 15 分彭定康从卫兵手中接过将永远不再在此升起的英国国旗

 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

 《别了, “不列颠尼亚” 》

  写作特点

 一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度

 二叙事、说理不着痕迹地交融使该文本在叙事框架的边界内左右逢源。

 三 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使整篇报道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

 四实录性新闻特点突出

 1清晰的可视性。

  2具有生动的可听性。

 3清新而又富于动感。

  4具有鲜明的色彩感。

 五追求结构上的完美

  新华体基本特征

  ①结构上以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为主

 ②导语往往贯穿既叙事又说理、在叙事中说理、叙事即说理的新闻叙事理念

 ③主体部分有一个“支持性段落” 形成对导语的支持和导语与主体之间的有效过渡。

 1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

 2《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北京 1984 年 11 月 28 日电 记者 郭玲春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 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 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被誉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闻战线上有卓越成就的优秀分子” 。当同行向他们投以敬羡的目光时前来祝贺的中宣部副部长郁文对他们以及整个新闻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加强知识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成为“名家” 。思路锐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体味着这一番讲话的深意有的记录下讲话要点。一位与会者对记者说 “讲得深刻很有针对性。

 ”

  中国记协**吴冷西委托副**秦川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中 向人们展示了近年来新闻战线的业绩报刊上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新闻界关于工作重点转移方针的宣传和各项成就的报道批判“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宣传鼓动工作。回顾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引人思考的议题

 在每 10 个中国人有 1 份报纸、各层次的广播电视网已初步建成、全国又面临着一场伟大历史变革的今天 新闻工作怎样与这奔腾向前的时代相适应他提出 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是这场伟大变革的忠实记录者和热情传播者并且要善于运用新闻手段把党的政策变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行动。他希望已为全国 30 万名新闻工作者树立榜样的优秀新闻战士再作努力 在改革的浪潮中改革我们的新闻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会的关注使与会者受到鼓舞。彭真向大会送来题词 “向人民忠实的喉舌、优秀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致贺。

 ”徐向前写道“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聂荣臻嘱人代笔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乌兰夫、陆定一也题词对大会表示祝贺。宋任穷打来电话预贺大会的成功。

 记者在今天的大会上还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

 这一新闻工作者的集会与加速中的社会节奏正相吻合。

 首都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冯健、 钱抵千、 徐才、徐惟诚、刘爱芝的讲话和广播电视部副部长谢文清的书面发言都言简意赅。有 7个发言的整个开幕式总共进行了 1 个小时。

 中国记协副**王揖主持了今天的大会。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特点

 一打破常规让会议新闻鲜活起来

 1. 导语精准地把握新闻价值

  2. 主体部分围绕新闻价值取 舍材料

  3. 内容顺序机动灵活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怎么理解

 二选取最佳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最佳新闻角度

  ①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②能体现事物的本质③有生动活泼的内容④有新颖巧妙的形式。

 三用概括事实表述亲历感受

 西方记者选择标准

 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

 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

 读者最关心的角度

 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

 最有人情味的角度。

  一、特点

 二、遗憾

 三、会议新闻写作要求

 四、西方会议新闻写作

 会议新闻写作要求

 1.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

 2.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

 3.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西方会议新闻写作要求

 1.事前准备查找跟会议演讲者或会议议题相关的剪报及其他相关信息源。

 2.注意听哪些问题是演讲者没有提到的。然后提出读者或观众关心的问题并力求得到答案。

 3.问自己最有意思的信息是什么这些信息在演讲者事先准备的讲稿里还是在答观众问的过程中。用这个信息做导语。

 4.尽可能多记一些直接引语。个别人的话要全部记下来。

  “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 南振中 姜岩

  没有发生特殊的天文现象更没有发生地球毁灭这样的大劫难。世界各地的人们像往常那样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天体大十字”这一“末世论”预言宣告破产。

  到 1999 年地球将出现大劫难。

 到了本世纪 70 年代日本人五岛勉对这本书进行了解释 说在 1999 年 8 月 18 日太阳、 月亮和九大行星将组成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并称这种“恐怖大十字”将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法国里昂天文台专家鲁特利对本社记者说他不知道有 8 月 18 日“天体大十字”一说。在与里昂天文台的其他专家共同核对过行星位置排列后他说 8 月 18 日太阳系行星位置排列不但没有组成所谓的“大十字” 而且根本没有出现任何特殊的排列。

  当地新闻界和老百姓根本没有把五岛勉的预言当回事儿。

 日本国立天文台宣传部 新华社北京 1999 年 8 月 18 日电 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证实8 月 18 日 400 多年前法国的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名叫《大预言》的书其中提 五岛勉的家乡日本 18 日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 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

 部长渡边润一副教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 “18 日这一天九大行星的排列并没有构成十字架的形状。即使九大行星排列成十字架形也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地球的引力...

推荐访问: 三大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