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6篇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6篇

时间:2022-08-10 20:48: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6篇

篇一: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dquo;润物细无声”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黄春莲

 音乐课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但是,很多家长与老师,一味的追求孩子钢琴要到多少级,舞蹈跳了几级等,他们往往只注重技术的传授,看不到孩子进行能动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潜在本能,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代替孩子的思想行为,而忽略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而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培养,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长期的紧迫任务。

 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使他们喜欢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入”,并使“性格的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的《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大纲》中也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它所特有的美育功能。一般来说,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单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形式,不但可培养并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素养及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净化了心灵,在对音乐的审美过程中使他们懂得辨别善、恶、美、丑,进而发展了其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开发智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同一性。

 其次,音乐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又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一般普通教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伦理道德的规范、体育技能的训练等,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在最终目的上与此是一致的,它通过技能训练、审美教育、基本音乐理论与知识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配合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为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铺路。从这一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再次,音乐教育在教育手段和局部目的上又具有特殊性。它以听觉系统作为媒介,以抽象思维为源泉,直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进而过渡普通教育的最终目标,既全面素质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说,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媒介,因此,它又成为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音乐教育媒介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它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

 第一,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声音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同时又集知识性、艺术性及技艺性于一体。它深刻、细腻地表达着人的情感,启迪着智慧、陶冶着情操、净化着心灵。由于音乐的这种特殊性,使我们在感觉着、欣赏音乐的同时,还透过音乐美的面纱,更深层次的揭开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以及世界等多姿多彩的奥秘。在美的感觉中,音乐让我们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并激励着我们去追求、开创美好世界。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知识性、艺术性与技艺性,使音乐教育尤其在德育、美育及智育中发挥着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二,音乐教育是集审美性及非审美性于一体的教育。审美性既审美功能,主要是指一切音乐作品都是对象化了的审美经验,作曲家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反构思而成的意象世界,凭借一定的音乐语言载体物态化为音乐作品,成为现实的艺术审美存在。通过对它的审美欣赏照,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最终得到提高和完善。非审美性也既非审美功能,它是指音乐是生活的反映,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真和善的生活内容。它必然会对受教者的思想观点、伦理道德、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产生种种影响,从而使受教者在非审美层面上获得教益。因而在音乐教育中受教者的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审美素养、实践能力等审美、非审美的多方面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

 第三,由于音乐教育的非审美性能溶解于审美性之中,而带有情感性和形象性,所以其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更强。此外,音乐教育的感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德育、智育的理性明确性、确定性相辅相成,故而使得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

 因此,就教育目标来说,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就教育形式来说,音乐教育又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由此可见,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各种需求,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音乐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审美素质,注重审美情感——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学生审美情感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实施美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曾在学科价值方面作出了“提高审美能力”的表述,同时也在教学目的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规范了音乐教学对于美育的实施,也充分显示了素质教育中音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密切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美的感觉和表现。听音乐,如果没有任何感受、感觉,那么音乐教育就是失败的,素质教育对于美育的要求就无法得以实现,从而就会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受到阻碍。正像奥乐夫所说:“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教师的无能和教育中的失败,使其不能认识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质,这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害。”

 音乐教育在其艺术表现上说侧重于音乐情感的流露。在其内容和形式上自然、直接为主要特点、究其最终出发点是使学生能感受、理解和创造音乐。故而,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其教学目的的确立必然含有情感目标,使人的情感丰富起来,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上课期间,在我所执教的欣赏课《春之歌》中,我通过语言与多媒体相结合创设这一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其情感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景。然后,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调朗诵到:“在漂渺的春天大峡谷里。有这么一幅美丽的图景:春的旋律漾起了春的梦幻,那红的花,绿的草,在红与绿的律动中,超凡脱俗的境界里那缥缈的大峡谷,那里有着人间难寻的奇景,还有着怡人心性的天籁之音:流水潺潺,树叶轻语、芦苇呼啸,山谷回声„„。”接着,我就播放音响让学生仔细的倾听,并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感受中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无穷的美妙想象,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幅春的美丽图景,之后,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他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如此这般在情景的创设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情感激发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另外也可通过音乐表演、巧问激情和情绪体验、再现情感等式来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就是情感素质教育的使者,它浸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歌一曲中,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的情感揭示出来,用生动饶有情趣的教学方法来激进学生,才能引发学生表现音乐的真情实感。

 可见,审判情感素质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并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原则。

 2、完美人格、德育渗透——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来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手笔。”音乐有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笔者认为,如果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那么音乐会产生理想的协同效果。这是因为:

 首先,中国有名古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与理相互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将德育融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二者相互配合,以情为线,以理为针,才能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理服人,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整体作用。

 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但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音乐教育在形式上就表现出了轻松愉快,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正是由于这些特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多种运用便调动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了情感,受到感染和启发,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陶治了情操,达到了“寓教于乐”、“以乐辅德”的效果,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德育要求。

 3、提倡学科综合,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修养——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修养,是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国际竞争与科技进步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所谓综合文化素质,它包括智力、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习惯、技能等方面。

 在普遍学校教育中,综合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物理、化学等学科表现出来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之间,音乐与教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校极其相似,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可以说,音乐在逻辑思维上与数学、物理、化学等有着某种程度的的联系。学好了音乐就有助于逻辑思维和记忆力的提高,从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下基石。

 其次,就音乐的表现手段、表现内容而言,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通过音响旋律的律动,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着现实社会生活。以其鲜明、抽象的音乐元素的组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渲染着音乐氛围,创设着音乐场景,塑造着人物形象,表现着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而要把握、理解这些,都必须以文化基础素质来支撑。反之,对音乐理解的提高又将会促进文化基础素质及其理解能力的提高。

 再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区域都有着不同风格、形式和内容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本身又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风俗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音乐本身又与文学、美术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美术与音乐合称为“姐妹艺术”。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形式上深入地表现着音乐,同时又被音乐所反映。例如: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着著名的同名诗篇谱写而成。此外,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诗三百》等文学艺术,都与音乐血脉相连。它们反映着音乐,却又在音乐的反映中得到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表现。又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风格就是吸纳了以毕加索、梵高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风格而成。其代表作《大海》、《伊贝利亚》等就深刻的反映了这种抽象、立体的绘画风格。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美术、文学与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和内涵在理解、感悟上也会变得更透彻。

 可见,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与音乐教育不仅密切相关,而且还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把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等。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可结合歌词向学生讲述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与封建五爷、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丰富了他们对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学科各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音乐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它与各个学科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不仅可行,而且相当必要,这是适应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书目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孟抗美著《文学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版 《音乐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一版 《音乐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 2003 年 8 月

篇二: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教育论文音乐教育意义论文音乐教育意义的浅议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当今音乐教育已在现代教育中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

 在教育中 要体现音乐教育的作用那么首先要明确音乐有什么样的意义我想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情感的审美意义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或倾听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例如在倾听作品《二泉映月》时我们便可体会到作曲家的那种凄惨悲凉的心境在倾听作品《赛马》时我们又可体会到作曲家的另番欢快喜悦之情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 “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无论是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还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这许许多多高尚的音乐加上适当的音乐教育方式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有了优秀的音乐作品加之适当的音乐教育方式那么我们人的心灵就会得到美化反之人的心灵就会丑化。

 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象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借助于音乐的想象力从而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二、美育与德育相渗透的意义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通过一个儿童的口叙述了他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一曲《黄河大合唱》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一支《国际歌》唤起了多少革命者“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的共产主义精神。正是由于音乐的德育作用才使我们的革命导师列宁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革命导师。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

 的大好河山。听过古琴曲《流水》的人无不被它澹泊致远而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质所感染听过《满江红》的人也无不被其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所振撼。

 三、启迪智慧的智育意义 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 不惜重金请来家庭教师 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儿童对音乐具有敏锐感觉对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起积极作用。例如让初生婴儿在哺乳活动或睡眠时听一些优美、愉快的音乐可以使婴儿的朦胧期缩短学语期提前。让几岁的儿童学习钢琴能使儿童的协调性反应力得到提高再如近期兴起的胎教也是与音乐教育具有启迪智慧的使用分不开的。

 四、以美促健的意义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正因为如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我国古代一位名医说过“乐者亦为药也” 。马克思也说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那么音乐与人的身心健康究竟有什么

 样的密切关系呢 事实上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音乐音响表达人类的情感而情感可以说是人的生命体运动的一种状态大多数关于音乐进化的描述都把音乐与原始舞蹈密切联系起来。许多作曲家都强调音乐与身体或手势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了的手势一种由身体所执行的运动或方向。

 音乐与运动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优美的音乐可以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显而易见了。为什么一些人事有关音乐工作的人比同龄人要显得年轻一些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每天身在音乐艺术之中音乐对他们有一种炽情健身的作用。

篇三: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61Broadcast Music Choice

 音乐的概念与含义 提起音乐, 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究竟什么是音乐呢? 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乃至专业音乐教材中, 都没有对音乐给予一个准确的解释,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 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音乐的解释倒挺贴切, 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解释说: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现代汉语词典 < 修订本 > 第 1 501 页)

 。

 这一解释简单明了, 清楚明白, 概括性强, 易于为人们接受。

 它包含三层含义:

 一、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艺术的形式有很多, 如文学、 绘画、 雕塑、 建筑、 音乐、 舞蹈、 戏剧、 电影、 曲艺等,音乐是其中之一。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现情感、 反映现实所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它的物质材料。

 音乐艺术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 而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又必须是非自 然性的, 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声音, 即有组织的乐音, 是一种创造性的音响。

 故而,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情感、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二、 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音乐的要素有很多, 如节奏、 旋律、 和声、 调式、 调性、 曲式等, 但其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 就是节奏, 它是声音在时间中的有序组织形式, 是声音在时间中先后出现的间隔而构成的秩序。

 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 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 战场上的催人奋勇的战鼓与节日 欢庆的锣鼓都向我们表明了不同节奏所具有的审美与社会功能。

 不同的音高在时间中的连续构成了旋律, 音乐是一种表情艺术, 而旋律则是音乐最重要的表情形式, 我国传统的民族、 民间音乐一向是以优美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的; 在欧洲古典、 浪漫派的音乐作品中, 旋律都是最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 就是指旋律和节奏对音乐的支撑, 也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三、 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声乐是与器乐相对而言的, 声乐是以人声演唱为表现手段的音乐, 器乐则是以乐器演奏为表现手段的音乐。

 声乐作品是指以人声演唱的音乐作品——歌曲, 是以人类语言同音乐表现手段相结合的一种音乐艺术, 器乐作品主要指以乐器演奏的乐曲。

 唱词(语言)

 是区别声乐和器乐作品的主要条件。

 总之, 这一概念从音乐的物质材料、 音乐的要素和音乐的分类三个方面对音乐进行了概括的解释, 清楚明了, 对于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认识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吕清

 永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吕清, 女, 本科学历, 中共党员。

 永城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青年教师。校级优秀教师, 曾多次担任市级歌手大奖赛、 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撰写的论文《刍议音乐教育的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等获省市一、 二等奖。

 辅导的学生多人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艺术院校。通讯地址:

 河南省永城市东城区学府路 2 号电子信箱:

 changlingde@1 63.com

篇四: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军 浅谈

 瓣 黧构意 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 ,我们 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 、 审美情趣、

 言语、 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 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 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 情感、 表现情感、 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 论是唱、 奏 、 听, 都内涵着人们千丝万 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 们的情感呢? 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 重叠 , 产生了高低 、 疏密、 强弱、 浓淡、

 明暗、 起伏 、 断链等, 它与人体脉搏律 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 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 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

 最 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 当然 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 也可以听 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 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 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

 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 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 会责任感, 达到净化心灵、 完善自我、

 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 能力, 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 的飞跃,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更应该对 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 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 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 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 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 全过程 , 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 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 ,它是音乐 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 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 , 随 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 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 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 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 值吧:

 1、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 术 , 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

 而且是没 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 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会根据各 自

 的经历和经验 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

 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

 可以 不断培 养学生思维的发散 性和灵活 性, 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促进其 想象力的扩展 ,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 创造 性思维 的基础 。

 2、 有利 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 生 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当代学 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任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 良 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

 主义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有多 种渠道 ,音乐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 渠道之一。

 这恐怕不是虚妄之谈。

 如通过 欣赏 《 国际歌》 、 《 国歌》 、 《 黄河大合唱》 、

 《 英雄交响曲》 等充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 义激情的乐曲时就不仅能使青年学生受 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而且可 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爱国 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发展文化的先进性 和与时俱进的爱国热情时,逐渐把自己 锻造成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在欣赏 《 流 水》 、 《 命运交响曲》 等乐曲的同时, 可以 引导学生 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 折, 锻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不断自我 激励, 形成爱祖国、 爱人民、 奋发图强、 积 极进取、 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 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 陶 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 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大学生教育中充分 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引导和教育大学 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3、有利 于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 绪、 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 健康成长,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关系 十分密切。学生的心理品质如何 , 不仅对 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且也 关系到将来的发展乃至关系到家庭、 民 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这也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健康心理的养 成 。

 良好个性的培育, 音乐教育同样有着 A R T O F

 HUA N G ME l 0 P E R A 6 5

 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情绪可 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健康向上的 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 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 的情感体验, 放飞人的心情, 安定人的 情绪。在音乐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 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 情绪 ,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 动、 消除自满和偏激 , 对同伴和集体充 满信任和热爱, 富有合作精神 , 是一个 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因此说 , 心理 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 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 ,由于教学模式 的改变, 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减少 ,

 大都各学各的,很容易形成自闭的个 性。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 变得开朗、 乐观, 喜欢主动与人交流 ,

 增进个人的亲和力。而像“ 大合唱”这 类音乐教育活动就要求大学生们有较 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彼此配 合的默契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 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 团队中去 ,学会根据 自己的特点给 自

 己定位的同时,学会发现和合理发挥 团队中各队员的优点和特质 ,锻炼管 理和领导能力,为将来走向成功奠定 基础。

 那么如何进行音 乐教 育的培训 呢 ? 音乐教育在现阶段还是大众普及 的教育, 其基本的教育是课堂教学, 这 是实施素质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的主 渠道 。我认 为可 以从 以下 四个 方面去 理解和把握 :

 1、 树立正 确 的教 学 目的 , 培 养 创新的态度。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首先 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传 统的音乐教学对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情 有独钟 , 而对“情感” 方面却普遍没有 给予关注。教师特别注重了对乐理知 识及识谱技能的学习,注重音乐中的 节奏、 音准的等技术性的问题 , 忽略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量的、 枯燥的学 黄梅戏艺术【 2 】

 201

 1

 6 6

 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 的学习兴趣。在一些教师的意识中, 衡 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 这堂课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 唱 会了多少歌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种种 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 顽皮 、 任性、

 争吵等联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 定十分准确 , 但敢于想象和联想 , 敢于 发表 自己的意见 是好的 ,也 是不 断走 向成熟的过程。我们要注意启发学生 勇于表现的勇气, 做的好坏是一回事,

 敢于做又是一回事,教师要从学生喜 欢的浩如烟海寻找突破 口,不因循守 f1 9 。

 挖掘教材 内涵 , 引发学生的创造积 极性, 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2、 选 择适 当的教 学模式 、 找准 创新的途径。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渐趋活跃 , 出

 现了游戏教学 , 增加了器乐教学, 但从 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仍 停留在技巧、 技能训练上 , 还是一种封 闭的教学模式 ,显然这些教学模式已 远远跟不上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 , 也 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 学中,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即兴 创编能力。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就给教 师和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 如 让学生用各种声音材料去模拟和表现 自然界中的各种音响及对事物的切身 感受,用声音编创较为完整的带有情 节的声音故事,进而尝试为所学的有 关诗歌或故事, 进行简易的配乐表演,

 让学生口头创编旋律或简单的旋律接 龙、 即兴创编节奏等根据歌曲的内容、

 形式和情绪边唱边表演 ,创编出有表 现力表演动作或新的表演形式 ,还可 以常识创编歌词或为不同情绪的歌词 谱写简单旋律, 也可为诗歌 、 故事 、 美 术等编配音乐等等。

 3、 培养 学生 的创新能 力 , 要拓 展教学的内容。

 目前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仅局 限于 教科 书里的 内容 ,一堂课教一 首歌 是很普通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仅限于 音乐知识范畴,对音乐相关的知识介绍 很少 , 教学信息量小, 知识面窄。其实学 生的求知欲强, 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 如 通过电视、 网络等。

 4、 树立新型师生观 , 营造和谐、 民 主、 平等的教学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 平等、 和谐、 宽松的 教育环境, 富有激情、 充满活动的课堂气 氛是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前提,其核心是 教育的民主化 。学 生由知识 的“接 受者” 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 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包括学生 的个人选择、 个人独特的观点、 个人的兴 趣爱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 “各尽所 能, 按需分配” 的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 中, 教师不应墨守成规, 要敢于打破“ 以 课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育 思想和教学模式 , 可以打破单一的、 秧田 式的座位形式 , 以有利于小组讨论 、 探究 性学习,这种形式也为下一步进行音乐 创作、 创编提供一种环境上的可能。要关 注每个孩子, 做到面向全体, 让学生心情 放松 , 感情融洽, 无拘无束 , 能尽情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充分表达自己的创造 才能 。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育中, 音乐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 述和情感刻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简 单的话说: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音乐教育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 最 易于向德、 智、 体渗透 , 他对学生的素质 教育起了辅助、 促进、 协调的独特作用。

 高尔基说过:

 “ 按天性来说 ,人都是艺术 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 总是希望把美带 到他的生活中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 推进, 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音乐 教育的特殊功能,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 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培养和提 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 , 为培养和造就 21

 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篇五:音乐教育学概念、意义

叔同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开创者之一,他通过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其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曾对“五四”运动前的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后通过他的弟子吴梦非、 刘质平、 丰子恺以及他的再传弟子缪天瑞、钱君匋、邱望湘、王云阶、江定仙、俞绂棠、陈啸空、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何笑明 (铭)、徐希—、孙继南等人的音乐教育实践,使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在面向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新局面的今天,我认为,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 “爱国奉献” 、 “乐歌创作”以《音乐小杂志》中的音乐教育思想,都蕴涵着很多合理与优秀的闪素,需要我们努力挖掘、汲取和发展。

  一

  李叔同“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人格教育思想在近代的新阐释;是将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同近代我国启蒙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是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反映。

 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先器识而后文艺” 、 “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即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

 ”并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 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所谓的“好人”,按照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①而当下我们的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重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音乐理论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当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对其它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认为 “一俊遮百丑” ,导致有些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或声乐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知识,使一些学生打上了极端个人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烙印。按照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来看,这样的学生即便成为育思想,是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也是符合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再者,李叔同的人格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他在教学中,“从不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威敬;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他对待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可亲” ;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

 ” “他的受人崇敬,不仅是为了上述的郑重态度的原故;他的受人崇敬使人真心的折服,是另有背景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他的人格。

 ” “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 „„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人教育家。

 我敢说,自有学校以来,自有教师以来,未有盛于李先生者也。

 ”以上既是李叔同音乐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的片段。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说,教学问、教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为示范与榜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古人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内在含义,就是突出了教师自身的楷模作用和学习过程中受教者对教师的仿效。从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后来的我国音乐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来看,应当说都有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子。

 正如科尔伯特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

 ”①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一条主要的渠道,而教师的品格却是直接的影响者。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问答是这样的: 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

 的理想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的专门家。

 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必须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诸方面,具有优秀音乐教师的独特素质。从这个要求来看,李叔同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品格,对于今天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李叔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他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歌唱,着重于音程练习„„教弹琴着重于指法练习,指法有一点点错误,拍子有一点点不准确,先生就轻缓而和悦地说:‘蛮好、蛮好’中的贯穿。在当代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音乐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先导,音乐课程的改革是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主张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即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应有的自主音乐学习的权利,而这种自主学习的音乐教育想观,就是主张通过音乐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真实的自我,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及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与能力,努力为自己学习,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正如 S·拉塞克利G·维迪努所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被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②从李叔同弟子丰子恺的艺术成长道路和刘质平的音乐成长道路不难看出,他们后来之所以成长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画家,是与老师李叔同爱心、 鼓励、 启发、 诱导和发现、 重视、引导有很大关系。作为适应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作为个体人的独特性,承认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音乐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承认只有根据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事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和的氛围和心态下正常的学习,在一种充满爱、 充满创造的意识环境中陶冶成长。

 李叔同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他的“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至今仍然能显示出激励、启示、导向的现实意义。

  三

  “爱国奉献”的音乐教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 。这里表达了李叔同向往民主自由,向往共和民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正是李叔同的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格教育精神以及“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作基础,所以“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从此意义上说,李叔同的爱国主义音乐教育思想,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李叔同从事音乐教育的严肃、认真和奉献的精神,同样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教思想。

 “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 音乐科被重视,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

 ” 李叔同的教育精神 “是认真的、 严肃的,献身的。

 ” “上课铃没响,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坛上, ‘ 恭

 候’学生”,他上课“精密的依照他所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分一秒钟也不浪费” 。

 “李先生拿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来当教师,李先生的教育精神真正是献身的” 。

 有人曾说;未来社会的希望在教育,未来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里道出了作为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高尚的道德素质、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度的爱国、 敬业与奉献的精神。

 今天意义上的音乐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通过音乐教育的途径,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具有广博文化和完美人格竞争与生存能力的一代新人。

 李叔同的严肃、 认真和献身的音乐教育精神,也是符合与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说李叔同的 “爱国奉献” 的音乐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四

  学堂乐歌创作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李叔同的乐歌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歌词优雅深刻、词曲结合贴切、结构严密清晰、和声丰富谐和、易于学习传唱,达到艺术歌曲的水准。因此,他的乐歌作品不仅在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有着广泛影响,而且对后世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于我们研究我国近代以来歌曲创作的发展与流变,对于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在《中文名歌五十首·序》中说:“我们选歌曲的标准,对于曲要求其旋律的正大与美丽;对于歌要求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奸的旋律„„现在中国还没有为少年少女们备一册较好的歌唱书。这册子虽然很小,但我们相信它多少总能润几个青年的心灵,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曾被润泽过,至今还时时因了讽咏,受到深远的憧憬的启示。

 ” ②l958 年丰子恺在编辑出版的 《李叔同歌曲集·序》中又说:李叔同“„„专心于谱制作为教材的歌曲。这集子里所收的,便是他教我唱的歌曲。

 ”③从上列丰子恺所编辑出版的两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我们得知李叔同的乐歌创作主要是为了学校音乐教学所用的歌曲教材。李叔同不仅把西方先进的作曲方法引进中国,而且首开我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先河。

 他所创作的二部合唱 《留别》 、 三部合唱 《春游》 、 《人与自然界》 、混声四部合唱《大中华》 、 《燕归》 、男声四部合唱《朝阳》等,有的还配有钢琴伴奏。李叔同的合唱音乐创作及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合唱音乐这一体裁的宝库,为我们研究我国近代以来合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创作、配曲、填词的歌曲《送别》 《春游》等作品,仍然被选为今天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乃至高等音乐教育的教材中,其作品仍然在流传、演唱。如钱仁康先生所说: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这是中国作曲家的第一首合唱歌曲。

 李叔同在这首歌曲中用淳朴自然的音乐配合清丽淡雅的歌词,旋律、 和声与曲体都写的十分工整,简直无懈可击;因此长期以来成为学校合唱歌曲的典范,一直广泛传唱,历久不衰。1992 年 11 月 16 日,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艺术委员会通过入选《春游》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第一首合唱曲。

 ”④

  此外,李叔同还首创和实践了我国近代佛教歌曲的创作。他所创作的《三宝歌》是一首流行最广泛的现代佛教歌曲。

 1929 年他应学生刘质平和老友夏丐尊的邀请创作了五首歌词: 《清凉歌》 、 《山色》 、 《花香》 、 《世梦》 、 《观心》等收入《清凉歌集》内。后有刘质平作曲的《观心》 、俞绂棠作曲的《清凉》 、唐学咏作曲的《世梦》 、徐希一作曲的《花香》 、潘伯英作曲的《山色》 。虽然这五首歌曲充满了佛教思想,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只属于表现佛教哲理的艺术歌曲而并非沿着佛教传统所创作的佛教梵呗音乐。

 “李叔同的音乐背景为西洋音乐,所以他那充满佛教意味的作品可说是现代的佛教音乐。

 他的贡献在于采用西洋歌曲来宣扬佛理,为化俗启道开拓了新的途径,他实为宣扬佛教精神的音乐作者。

 他的佛教歌曲可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此后有韦瀚章、黄自、王山诸家现代佛曲的创作。李叔同在音乐及佛教音乐方面的贡献实在于其作为一个勇于尝试及创新的音乐先驱者。

 ” ⑤因此说,李叔同的佛教歌曲创作,对于我

 们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歌曲创作、发展与流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再者,李叔同所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表现出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小杂志》作为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它不仅具有中国近代刊物发展史的研究意义,而且对于我国音乐刊物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也随着《音乐小杂志》的流传与研究,而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①参见钟启泉等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读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页。

 ②参见裘梦痕、丰子恺编《中文名歌五十首序》,《弘一大师全集》(十·附录卷),《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01 页。

 ③参见丰子恺编著《李叔同歌曲集》,北京音乐出版社, 1958 年版。

 ④参见钱仁康著《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⑤参见[美]叶明媚著 《弘一大师的音乐》 ,曹布拉主编 《弘一大师艺术论》 ,西泠印社, 2000年版,第 84 页。

 ①参见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45 页。

 ②参见 S·拉塞克、G·维迪努著《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转引自《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①参见钟启泉等编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读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 页。

推荐访问: 教育学 意义 概念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