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完整)

2023年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完整)

时间:2023-08-09 17: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

优秀的教案是能够促进教师成长的,只有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才能对学生有好处,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76-(12+25)(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运动的共同点。

学情分析

对于旋转,学生在生活中看过,学生并不能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能够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理解旋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旋转的特点,拓展空间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实际中的旋转的现象,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旋转的特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与教学达成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出可以旋转的陀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学移现象,那谁能说说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学生回答:1、平移的特点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

2、大小、方向都是不变的。

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引入。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

出示情境图。(摩天轮、旋转小飞机等游乐项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运动的物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要用你的手势把这些项目运动的样子模仿出来。

2.揭示旋转运动

出示主题图

问: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

师:为什么?

师: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怎么转的呢?

师:对,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师:这是什么现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旋转现象。

小结: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大小、形状不变。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

3.联系生活

(1)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运动。

(2)用你的肢体语言做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用手势把这些项目运动的样子模仿出来。

生答:不是平移

生:平移是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上不发生改变。

生:都是转动的。

生:围着一个地方转。

生讨论交流

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扇叶的转动。

旋转门的转动。

钟面上的针在转动

生伸手一起模仿,体会旋转现象

指名做

选取典型实例,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旋转的初步感知逐渐清晰化,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熟悉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出示图片

2.完成教材p31页做一做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学生拿出课前剪下教材p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协作(生开始做有困难,师和生合作制作、示范),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提问: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3.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利用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

指名回答

生动手设计制作,展示。

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进行判断,既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又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解读、描述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堂你感兴趣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小组内谈谈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当堂检测

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旋转的是( )

2.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

学生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板书设计

旋转: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旋转现象:鈡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摩天轮……

整改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 “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2、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谁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努

力下,一下子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二)画角

1、教师示范画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

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2、学生试着画角。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比角

1、搭一搭

如果老师给你两根小棒,你能搭出一个角吗?试一试,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展示学生的"作品.(两名)

比较两位同学的作品,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比一比

(1)、刚才我们在钟面上找到了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转动,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2)、(出示三个钟面)

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做一做

(1)、今天老师用图钉作角的顶点,硬纸条作角的边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和老师比一比.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

通过做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在做手工时,合拢剪刀,角就(变小),夏天,打开扇子,角就(变大)。课件演示 (3)、这里有两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为什么?怎样证明?(课件演示重叠法)

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七)、剪角

1、课件:剪一刀,是不是剩两个角?

2、课件:剪一刀,剩几个角?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

二、揭示课题

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

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

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提问:多少个一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

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

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

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

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

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

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

(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

“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

(5)理解“十进关系”。

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板书: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

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

2.教学例2。

(1)初步了解计数器。

仔细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几位?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题。

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再拨一个珠子该怎么数?

教师边拨珠边说明,再加一个珠子时,个位上就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这时要拨去九,进上一。

当拨到一百一十九时,教师提问:接下去该怎么拨?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再练习一遍,要求边拨珠边数数。

(3)出示例2第(2)题。

重点讲清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各个数位出现的变化。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边练边讲的形式进行,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练习六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练习

有30个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

推荐访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6篇 下册 二年级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