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教案设计 >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时间:2022-12-30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1  一、设计意图: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种大环境中孩子们很自然的对电脑这个信息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孩子都会上网。可网络是个复杂的虚拟社会,有许多不利孩子健康发展的东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1

  一、设计意图: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种大环境中孩子们很自然的对电脑这个信息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孩子都会上网。可网络是个复杂的虚拟社会,有许多不利孩子健康发展的东西在其中。但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渐渐变的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和选择”,正确的应用网络。

  《猪之歌》是一首网络流行歌曲,受到许多“网民”的喜爱,常常被翻唱,被制作成各种FLASH。由于其歌词生动形象,曲风诙谐有趣加上演唱者在演唱时模仿“猪”酣酣的声音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加有趣。而歌词内容以描写“猪”的形态和生活习惯为主,较为健康。于是我想利用这首歌曲来引导幼儿学会辨别好坏,从一个侧面慢慢的引导幼儿健康进入认识网络世界。

  二、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生动形象的歌词和诙谐有趣的曲风,并能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2、能判断他人的优缺点,明白要学习他人的优点,

  三、 活动准备:

  下载歌曲《猪之歌》,和FLASH动画。

  四、活动过程:

  1、题:说出各种能听到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2、“有一种歌曲是在网络上听的,这种歌曲叫做网络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网络歌曲——《猪之歌》。”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网络歌曲。

  (幼儿说出多种听歌曲的途径。有广播,MP3,三用机,CD……)

  五、欣赏歌曲:

  第一次欣赏:

  师:1、“你喜欢这首歌么?为什么?”

  2、“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滑稽的曲风。

  (歌曲欢快幽默的曲风,很快就让幼儿体会到了歌曲的滑稽有趣,特别是开头都会先唱“猪”这个字,听起来象是一个人在对一只猪说话,每位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都忍不住开心的笑起来。对歌曲的鲜明形象及其内容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第二次欣赏:

  师:“请你边听边想一想这首歌里唱了猪的那些地方?他是怎么唱的?”利用FLASH动画让幼儿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歌曲。

  (有趣的动画直观再现歌词中对猪的生动描写,如:有一句歌词是“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动画中就出现了夸张特写的猪鼻子和猪流鼻涕的滑稽摸样。有趣的画面在使幼儿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其了解了歌词。)

  第三次欣赏:

  师:“这首歌这么有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找找《猪之歌》中,

  师1、“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在那里可以听到音乐呢?”启发幼儿哪些地方演唱了猪的优点,哪些地方演唱了猪的缺点,并有手势表现出来。”

  师:“歌里的小猪有优点也有缺点,你想学他的那些地方呢?”

  “在每个小朋友身上也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借助动画,幼儿联系对猪的认识经验,所以很快幼儿就寻找到了唱“猪”优、缺点的地方,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判断。如:唱到“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时许多幼儿或用手画出或做出打“叉”的手势,或用打枪的手势,表示坏习惯;而唱到“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时有的幼儿点头,有的则伸出大拇指,表示这是好习惯。在讨论想学猪哪些地方时,一个*时不爱吃饭的女生笑着说:“我要学它不挑食,这样身体才会好。”)

  六、表演歌曲

  “这首歌这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表演吧!看谁表演的动作最像,最有趣。”师幼进行表演。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愿望,每位幼儿都很投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来表现歌曲,并能想出好多有趣的动作。比如:用手把鼻头向上压,拉耳朵,厥嘴,半蹲着扭屁股等等。)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感受说唱的音乐风格。

  2、能按歌曲中不同的节奏,用京韵演唱歌曲。

  3、产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练声《小朋友们好》

  二、出示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短片,赶快看看里面有谁?他在干什么?”

  2、“对呀!短片中的老爷爷在捏面人,面人可是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赶快看看捏面人的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出示图片)

  3、呀!老爷爷的本领可真大,捏出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快看花了?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呀!

  三、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今天,老爷爷还会捏些什么呢?”

  出示图片

  1、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唐僧骑马。

  3、沙和尚挑着箩。

  4、孙悟空变戏法。

  四、感受音乐不同的艺术风格,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呀!老爷爷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听一听录像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夸奖他的?听完以后要告诉我,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唱过、听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再次欣赏

  “歌曲里除了我们刚才说的,你还听到了什么?”

  学说:“你说是啥就是啥”

  3、跟着音乐念歌词。

  “你们说的可真棒,我们也来夸一夸老爷爷的本领吧!”

  4、学唱歌曲。

  (1)“刚才我听到有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唱了,我们赶快准备好,来唱一唱吧!”

  5、重点唱准歌曲中的难点。

  6、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7、请幼儿与客人老师分角色演唱

  五、教师小结

  “今天老爷爷捏了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在我们民间还有许多许多有趣的艺术绝活呢?如果你是捏面人的老爷爷你想捏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下次再来编一编。”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知道休止符的意义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歌曲

  【活动内容】

  冬天锻炼身体好

  【活动准备】

  磁带、冬天的环境创设、节奏谱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

  2.今天学习的歌曲和现在的季节有关系,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冬天你在外面有什感觉呢?这么冷的天你们衣服穿少了很容易怎样?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让身体变的暖和起来,又能让身体变得健康呢?

  3.锻炼身体可以做什么运动呢?(跑步)那咱们一起来跑一跑吧!边喊口令边跑。

  4.我们跑起来不仅使身体暖和了,而且还非常的有节奏,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关于跑步的歌,想不想听一下?5.提问歌中唱了些什么?

  6.说说为什么冬天来了要加油跑?为什么必须坚持锻炼身体?

  7.看节奏谱拍节奏说歌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可是节奏谱里有一个小秘密还没发现,这首歌每一句节奏谱最后有些特殊?为什么特殊呢?认识休止符,知道休止符的意义,让幼儿知道唱歌的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要唱的很干脆。

  8.跟音乐一起唱歌,注意唱准休止符。

  9.边演唱边做锻炼身体的动作。唱到休止符时,动作静止。

  10.讨论除了跑步,还有什么锻炼身体的方法吗?那咱们也把它们编到歌里,好不好?

  11.说说新歌词,如:跳呀跳呀……

  12.边演唱边做动作。

  13.启发创编第三段歌词,并演唱表演。

  14.你们编的真不错,现在咱们听音乐(奥夫音乐)做个游戏,跟音乐可以做各种的锻炼身体的动作,听到音乐变化时,要摆一个造型,再接着做动作……

  15.今天小朋友真棒,还有其他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也可以编出新歌,到表演区表演给小朋友。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4

  设计思路:

  我们现阶段的主题是《春天的歌》,这一段时间,我们已经给幼儿丰富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知识和歌曲等,幼儿也不同程度地对春天有了许多的了解,也充满了兴趣。一直以来,我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比较重视,因为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纲要指出: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其次,我们幼儿园是陈鹤琴教育基地,今年陈研会的重点是研究幼儿艺术教育,所以,我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这次我选择的《顽皮的小杜鹃》,不仅结合主题,而且歌曲活泼、欢快,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再次尝试采用图谱记忆的方式让幼儿记忆和了解歌词,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满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我以情感渗透为主线,充分尊重幼儿,注重让幼儿感受与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丰富关于杜鹃鸟的一些知识

  2、图谱(图文并茂)

  3、幼儿已认识“远方”“不理”“咕咕”“顽皮”四个词语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语言导入师:春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学过很多赞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们想唱哪首歌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欢?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得更好听?(要求:用好听的声音、抒情优美地演唱)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欣赏并学唱《顽皮的杜鹃》

  师: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1、出示杜鹃鸟的图片:

  (1)师:原来是快乐的杜鹃鸟,它的叫声可真好听啊!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2)简单了解杜鹃鸟叫声的特点。

  师:杜鹃鸟“咕咕”的叫声和别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不一样,它的“咕咕”的叫声第一声比第二声怎么样?(第一声比第二声声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样。)2、欣赏歌曲《顽皮的杜鹃》。

  (1)师: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很有趣的,关于杜鹃鸟的歌曲,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遍,欣赏歌曲录音,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清唱,边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歌曲里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出示图谱:

  (1)提问:

  师:这首歌曲有点难,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尽快学会呢?

  (2)简单讲解图谱上的图文:(共有两张,一张代表一段歌曲,共有两段;要求幼儿讲话完整)

  (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4)幼儿尝试有节奏地根据图谱念歌词(适当加入动作提醒幼儿)。

  4、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先跟着FLASH,试着用慢的速度唱这首歌。(幼儿轻声跟唱)

  (2)解决问题:

  师:歌曲中还有哪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难句练唱)

  (3)幼儿跟着图谱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跟着钢琴的节奏、听清前奏,唱准第一句)

  (4)幼儿再次演唱歌曲师:你们喜欢杜鹃鸟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

  (要求:唱出喜爱杜鹃的感情;轻快、跳跃、有感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5、教师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非常有名的童谣,名字叫《顽皮的小杜鹃》,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其它好听、有趣的外国童谣,好吗?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 使用图谱理解、记忆歌词,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准备:

  1.结合歌词设计的图谱若干。

  2.配班老师琴声伴奏。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交流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有哪些?”

  “考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分别出示歌词部分图谱,请幼儿回答会怎样做?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对图谱进行填充匹配。如:手拉手一起走、好书本一起看等。)

  二、 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1) 教师范唱。

  师:“你们的故事感动了我,有一首歌叫《我们都是好朋友》,说的就是好朋友之间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范唱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你还听到我唱了些什么?”

  (2) 学习使用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①师:“这首歌曲歌词比较多,有了图片的帮助我们唱起来就方便了许多。

  除了图片还有几张字宝宝也来帮助我们了,你可以想一想、猜一猜,它们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出示字符卡片:好朋友、一起玩、笑哈哈、强!)

  ②教师指着图谱范唱,在要求幼儿仔细听辨思考的句子处用“?”表示。

  ③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讨论,每个“?”处该使用哪张字符图片。

  (唱第一乐句后配图——唱第一、二乐句后配图——唱第一、二、三、四乐句后配图——唱第一、二、三、四、五乐句后配图)

  (3) 看图谱完整地练习演唱。

  (4) 总结:有朋友真好,朋友多快乐就多。希望大家团结友爱交到更多的朋友。

  三、 挑战游戏。

  接受挑战,撤去部分图片,演唱歌曲,体验挑战自我的乐趣!

  【说明】:为了方便图谱的设计,将第四乐句的歌词“你喜欢来,我喜欢,你的我的都一样”改成“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大家笑哈哈。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阅读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1)

——大班音乐《快乐的音乐》教案设计3篇

大班音乐《快乐的音乐》教案设计1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大班音乐《快乐的音乐》教案设计2

  教学课题:快乐的舞蹈

  教学内容:《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用具:道具、多媒体电脑、钢琴、课件、奖牌

  奖项设计:个人、集体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努力奖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用幸福的表情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和表演的自信心及表现力。

  2、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用动作体现音的高低。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荣誉精神。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5| 1 5 5| 5 4 3 2 | 1 -|

  同学 们 好 ! 您好 您好 闫老 师您 好!

  师:看这是什么?今天表现出色的同学就能够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和最嘉创意奖,最佳努力奖,今天要看看谁最出色就把这些奖颁发给他。

  二、 进入教学

  A、《加沃特舞曲》(为《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情绪铺垫)

  师:听一听这段音乐你熟悉吗?曾经在哪里听过呢?(播放音乐)

  (1)聆听音乐(节选)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2)简单的律动(2次)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设计目的:此律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式A+B+A的结构)

  B、《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图片展示问:看老师手上拿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用动作做出来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来试一试看能不能有节奏的跟着音乐来做卡片上的动作,看看你的反应够不够快。

  1、玩一玩

  (1) 用卡片训练学生有节奏的对卡片的图示做出反应。

  师:现在你来听!(不带伴奏慢速范唱)

  (2) 教师范唱并在音乐休止时做出夸张的提示,帮助学生记歌词。

  师:这次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好吗!(跟音乐原速范唱)

  (3) 学生跟音乐节奏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出动作反应。

  (4) 学生逐渐脱离老师的提示能够自己看图片做出反应。(教师把卡片放在胸前换而不必夸张提示)

  师:游戏玩得高兴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唱一次好吗?

  2、唱一唱

  (1)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钢琴伴奏(慢唱)边唱边做动作反应。

  (2)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音乐(原速)跟唱

  3、跳一跳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3、编一编

  (1)启发

  师:如果你高兴的时候你还会怎么样?(启示:唱唱歌、拍拍屁股)

  (2)把统一新编的歌词配合卡拉OK伴奏再唱一次。(叉腰、唱、跳、拍屁股)

  师:现在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歌曲唱一唱跳一跳呢?

  三、复听《加沃特舞曲》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加沃特舞曲》,舞曲是给人们跳舞用的音乐那我们也来一起手拉着手跳一跳吧?

  (1) 围着桌子绕圆圈进行律动

  师:音乐后三拍在原地做,其他跟着节拍走动,一句左右的换一个方向最后音乐结束后可以摆个造型,你可以自己来做造型,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起摆一个造型。

  ① 先围圆圈左右走动

  师:刚才我们是边听音乐边走路,我们既然可以用脚合着音乐走路那一定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其他的动作。

  ② 启发怎样用各种动作表现。

  师:想想你怎样把你高兴的时候做的动作加到前三拍动作里去呢?(请学生合作示范)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次吧!

  四、颁发奖项(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刚才全体同学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现在颁奖仪式现在开始!

  五、结束

  带上课本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突出每一句的后三拍离开教室

  师:我们向这些表现出色的同学表示祝贺!好啦!现在请同学们带上课本用你喜欢的动作跟着《加沃特舞曲》的节奏走出教室吧!

大班音乐《快乐的音乐》教案设计3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 快乐的节日

  二、综合训练

  1、二声部发声练习

  2、听记和节拍练习

  三、欣赏 渴望春天

  莫扎特简介

  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以热情、欢快的歌声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二、 进行二声部发声练习,要求掌握音准和声部间音量的*衡。

  三、感受歌曲《渴望春天》中明朗、愉快的情绪和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简单生*。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歌曲及欣赏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是难点。

  教学准备

  音带、录音机、莫扎特肖像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组织教学。

  曲入室,师生问好。

  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二、欣赏曲听辨抢答赛。

  内容为上期欣赏过的曲目,分组进行抢答,答对者请对方组的孩子演唱歌曲。

  三、才艺展示

  把你在寒假里听到的或学习的歌曲、乐曲给大家展示展示。

  鼓励、评价。

  四、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

  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音乐信息站开播。

  二、呼吸练习。

  闻花香,春蚕吐丝。

  三、教学新歌《快乐的节日》。

  1、导入。

  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回忆过节的心情,同大家说一说。

  2、聆听范唱,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活泼、快乐、幸福)

  再聆听,可根据自己的喜欢随乐击节奏或律动。

  3、朗读歌词,体会词义。(刻画了儿童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孩子们在节日里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4、表演歌词。

  这么美的词,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

  生随乐自由组合编排。

  随乐展示,评价。

  四、结束。

  听取出室。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音乐信息站。

  二、呼吸练习。

  同课时一。

  三、继续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

  1、听曲律动。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创作与五十年代,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

  3、学习歌词。

  跟琴唱词至熟练。

  4、学习曲谱。

  小组合作划拍视唱——检查小组学习效果——齐唱曲谱。

  四、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尤其是在断音标记的地方,更要唱得明显;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五、结束。

  听曲出室。

  六、作业。

  搜索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春天来了,听布谷鸟叫得多欢呀!

  出示第六页发声练习曲。

  师指挥两声部练习,注意两声不协调统一的同时,要注意力度的变化,以造成回声的效果。

  三、欣赏歌曲(《渴望春天》

  展开

  1、在布谷鸟的带领下,我们伴着音乐去找春天吧!

  2、生随乐律动“找春天”。

  3、你仿佛找到了怎样的春天,同大家说一说。

  4、再次聆听。生自信地用手势选择自己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1)知道歌曲内容;

  (2)除了歌曲内容,还知道作者;

  (3)除了以上还能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5、讨论,交流感受,朗诵歌词。

  深入

  1、学生针对旋律中任何本认为有特点的地方再次选择(课件:拍号、第一小节、乐句数)。

  (1) 认真听了,但都没注意;

  (2)知道屏幕提示中一种以上;

  (3)三种都知道;

  (4)除了以上的,还注意到其他的方面。

  2、律动,分步感受分析音乐特点,感受“起承转合”。跟唱歌曲第一段。

  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对比第三句以“转”为目的创作。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关于莫扎特和奥地利等。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在奥地利风情录像中跟唱歌曲。

  5、思考和联系:春天还代表着什么?

  四、作业。

  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春天的音乐。

  五、结束。

  听曲出室。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2)

——大班音乐《火车开了》教案设计3篇

大班音乐《火车开了》教案设计1

  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能邀请同伴接开火车进行游戏。

  2.尝试边演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地开火车。

  3.乐于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歌曲《火车开了》的光盘或磁带,录音机。

  2.不同颜色的手腕花。

  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开火车的情景

  1.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会开火车吗?你是怎样开火车的?

  (幼儿自由模拟开火车的动作,有的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有的屈肘在胸前绕动,有的将手放在肩上绕肘等。)

  2.学习游戏中开火车的动作。

  师:你们是怎样开火车的?(请用手臂在身体两侧前后绕动的幼儿示范。)

  师:用手臂转动表示火车轮子在转,这个动作真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学习听音乐开火车。

  师:我们试着听音乐开火车,注意车轮要一下一下地转。

  (幼儿找空地方听着音乐开火车,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手和脚都要跟着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师:(学习刹车声音“呜哧”,并做刹车动作)这是什么声音?

  幼:火车到站刹车的声音。

  师:刹车时火车应该停下不动。

  4.学习小组合作开火车。

  师:刚才,你们每个入都是小火车头,现在我们要变成一列小火车,怎么办?

  幼:几个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学习合作协调地开火车。用戴手腕花的手转动做车轮,另一只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肩上。)

  师:小火车怎样才能不断开?

  幼:把手搭紧一点。

  (幼儿按手腕花的颜色分组,跟着音乐合作开火车。)

  二、学习演唱歌曲《火车开了》

  1.欣赏教师范唱并熟悉歌词。

  师:刚才你们在开火车的时候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一说听到的歌词,教师无伴奏演唱和伴奏演唱各一遍。)

  2.跟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小火车司机在开火车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幼:应该用高兴的、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做一个快乐的小司机。

  4.学习边开小火车边演唱。

  师:我们学做小司机,边开火车边唱歌。

  (幼儿在座位上一边做动作一边学唱歌曲。)

  5.和同伴接成一列小火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师:我们现在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

  (幼儿向左侧身坐,将一只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另一只手做车轮,全班幼儿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边开火车边唱歌。)

  三、玩游戏“火车开啦”,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通过观看教师示范和集体讨论,了解邀请同伴接开火车的方法。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来做火车头邀请小车厢。你们帮我一起唱。(在演唱到最后一句歌词时,教师站在一位幼儿的面前。)

  师:我邀请的是谁?

  幼:XXX小朋友。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你站在他的面前。

  幼:因为你的眼睛看着他。

  师:我是什么时候站在他面前的?

  幼:在歌曲快要唱完的时候。

  幼:在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

  师:我站在**x小朋友面前时,他应该怎么做?

  幼:他应该站起来。

  师:我会对他怎么说呢?你们听听我是怎么说的。(教师伸出右手邀请:“小朋友,请上车。”幼儿集体学说邀请语。)

  师:他要变成我的车厢,应该怎么做?

  幼:跑到老师的身后。

  师:这是一个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师示范,边说“嘿、嘿、嘿”,边向后转身跳。)

  师:我是怎么做的?

  幼:你是转身向后跳过来的。

  师:我跳过来的时候说了什么?

  幼:你说了“嘿、嘿、嘿”。

  (教师继续示范邀请2~3名幼儿进行游戏。)

  2.请个别幼儿尝试邀请同伴进行游戏。

  师:我们现在要请三个小火车头来邀请朋友玩游戏,如果你想邀请谁,在唱到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他的面前。小火车一定要接好,不能断开。

  3.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再次游戏。

  师:你们觉得刚才游戏玩得怎么样?哪里好?有什么问题?

  幼:有的小朋友唱完歌曲还没有找到朋友。

  幼:火车头要开得慢一点,不然小火车就会断开。

  师:做火车头的小朋友要开得慢一些,在唱到“火车司机”这一句时要找到准备邀请的小朋友。

  4.再次请三个幼儿进行游戏。

  5.在游戏情境中集体开火车。

  师:现在我们把三列小火车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来做火车头。

  师:你们想开到哪里去?

  师: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隧道。这时,火车要怎么做?

  幼:身体要低下来。

  师:火车还会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要注意开得慢一点,不能断开。

  (教师将四张椅子背对背作“隧道”,将三张小椅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高山”。火车经过“隧道”时要弯腰通过,经过“高山”时要绕小椅子曲线行驶,并注意不能断开。)

  活动分析:

  这个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而设计,以学习接开火车的游戏为重点,以小组合作与动作协调为难点。

  在学习游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从自己学做小火车,到与同伴合作变成一列小火车,再到学习接开火车的方法,最后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的情绪达到高潮,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将难点前置,既解决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音乐旋律,为幼儿学唱歌曲打下基础。同时,生动的演唱形式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的探索学习,引导幼儿通过自我观察、集体讨论和游戏体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附:游戏“开火车了”

  玩法:

  1.一名幼儿做火车头,边演唱歌曲边开火车邀请同伴。当演唱到最后一句时,邀请者站在被邀请者面前,同时被邀请者起立等待邀请。

  2.邀请者向被邀请者伸出手,同时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白:“小朋友请上车,嘿嘿嘿!”

  3.当念到最后一个“嘿”时,邀请者向后跳转身体,被邀请者将不戴手腕花的手搭在邀请者的肩上,将戴手腕花的手在体侧从前向后绕动做车轮滚动状,一起开火车继续进行邀请游戏。

  规则:

  1.邀请者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必须站在被邀请者面前。

  2.所有邀请者要一起说念白部分,并在说最后一个“嘿”时转身向后跳。

  3.火车不能断开。

大班音乐《火车开了》教案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火车开啦》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全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词简练通俗,采用模声手法,生动形象的模仿了火车开始的声音效果。通过学唱歌和学做“开火车”的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加强对2/4拍强弱规律的感受,用走和跑的节奏练习增强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的感受认识。

  2、情感目标:感受火车的音乐形象,能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团结所创造的快乐。

  3、技能目标:能够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按歌曲节奏边唱边进行律动和演唱。

  三、教学重难点

  a重点:学唱歌曲《火车开啦》,音乐游戏开火车。

  b难点:2/4强弱规律、音乐律动的掌握。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选用开火车游戏层层深入,通过模拟:到火车站侯车-上车-火车启动-火车开啦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逐一解决,最终掌握。

  四、教学用具:节奏卡片红旗多媒体纸片

  五、教法

  ①按授学法自悟探究——学法

  根据一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注意力分散好动自律性差积极性高性格活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为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听辨模唱自创游戏等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②精选教法激趣引乐——教法

  根据我的计划,我在课堂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请境启发诱导式自发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创的游戏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

  ⑴创设情境,兴趣引路

  1.课前把教室布置成活动空间较大,椅子成六组的摆放,把不同四个地名的站牌放在隐蔽的四角。

  2.整个课堂我会用两个身份(导游播音员),这时采用情景引路“同学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旅行,可是我们做什么车去呢?”引导学生火车最适合。接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生份“导游”并播放进行曲带领学生做律动表示向火车站行进(气氛调动起来)

  ⑵自主学习,模仿探索为主

  ⑶情景教学

  以播音员的身份出现,为乘客致词,送上歌曲《火车开啦》,再以导游的身份让大家模唱歌曲,学习歌曲纠正错误。让学生很自然的就学会此歌,避免了枯燥的教授,避免了学习的单一。也为后面的律动游戏做铺垫,我会说“让我们一边唱,一边学习小火车开动的样子”这样,整个学唱歌曲的过程都贯穿律动。

  ⑷你言我语尽情唱游

  ①再次以播音员的身份出现,聘请同学们当临时火车司机,送乘客到(北京湖南云南*)同时出示隐藏好的站牌,导游介绍游戏方法及规则,与小朋友们一起出发。

  ②开火车的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我不想手把手的教,而是想让孩子们自己摸索出开火车的好办法,于是我会说:“铁路局给了我们光荣的使命,那我们要尽全力完成。可是开火车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呀!以为火车有好多车厢,我们怎么把他们连在一起?又怎么开呢?”与学生讨论商量办法,小火车就能上路了。

  ③在唱游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是相互碰撞,这时停下音乐,以播音员的身份让他们回到座位,进行安全行驶教育,让学生学会互相谦让不,同时也体现了德育教育教育中的团结有爱。

  ⑸开动火车乐趣回味

  唱游结束后,播音员再次出现,播报语言提示“绵阳站快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然后以导游身份带领同学们唱着歌开着火车进站(教师出口)整堂课也就愉快的结束了

  七、预设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我预计学生不仅能在‘开火车’的音乐游戏中较好的完成歌曲《火车开啦》的学习,同时在游戏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快乐,不仅培养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个种声音的关注。

大班音乐《火车开了》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火车开啦》

  教材分析:

  《火车开啦》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全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词简练通俗,采用模声手法,生动的模仿了火车开始的声音效果.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火车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描述火车的音乐形象,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情绪。

  2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参与演唱、体验歌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唱歌曲的兴趣。

  3.用游戏和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掌握“x—,x,”这三种节奏。

  教学重点:

  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教学难点:

  在游戏和情境等音乐活动中掌握“x—,x,**”三种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乘坐过哪种交通工具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火车开了》的伴奏音乐中律动。

  然后师邀请学生同去旅游,引出节奏车票,带领学生走进情境教学。

  二、节奏练习,进入情境:

  1、出示节奏,编创声音

  师:我刚才买票的时候,售票员给了我几张奇怪的车票,你能看懂吗?

  通过卡片,让学生念念、拍拍,并请三名学生上台把三张节奏车票组成不同的节奏小火车,使学生在趣味中完成节奏练习。最后,师组成难点节奏:2/4||x -|

  指导学生读、拍出四二拍的节奏特点,突破难点。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分别编创出“呜—、轰隆、咔嚓”的声势来模仿火车从“即将开动——飞速行驶”的情境。

  2、突破难点,模仿情境

  师:我们要出发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生边做开火车的动作,边按四二拍的节奏特点朗读难点语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咔嚓咔嚓火车跑的多么好— 。在开火车的情境中,掌握并巩固难点,并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三、师生配合,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

  师:我们走了这么久,火车开到了哪儿呢?噢,原来是美丽的欧洲国家——匈牙利

  为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列车广播站特地送上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快来听一听!(放范唱录音)

  2、简介歌曲,揭示课题。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谁来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回答,师揭示课题并小结:这是一首匈牙利儿歌,四二拍的节奏,表达了活泼、欢快的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3、再听范唱,师生边听边拍手感受四二拍节奏特点。

  4、按节奏读歌词。

  5、师范唱:老师是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呢?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活泼而又弹性的声音和情绪表达。

  6、师生接唱,练习歌曲。

  四、巩固歌曲,游戏拓展:

  1、布置游戏。

  师:歌曲学会学会了,接下来,我们该开着火车去欣赏匈牙利美丽的风景了,为了安全,这列火车由老师来开,有星星车票的同学(在课堂中为激励学生发放的红星)优先乘坐,谁想上来赶紧出示你的车票吧!(组成一列小火车)

  这一路我们要经过高高的山洞、长长的的大桥(师带领“小火车”尝试穿越,边走边提示其他学生扮演山洞和大桥)。

  2、师生开火车游戏,大家共同唱歌曲进行游戏。

  3、拓展渗透德育。

  (一轮游戏之后),师:接下来你想开着火车去哪儿呢?

  学生发言:去北京*、去给老师送礼物、去敬老院?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歌曲,并抒*感。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设计_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ppt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设计_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ppt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理解歌词。

  2、学习切分音及休止符的唱法,并能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三拍子的歌曲。

  3、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小朋友要团结友爱。

  【活动准备】

  1、了解活动中四个小朋友的民族(蒙古族、藏族、*尔族、彝族)以及民族服饰。

  2、《同唱一首歌》音乐盒带。

  3、教师教学资源。

  4、三拍子的节奏卡。

  5、歌曲的节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们学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同唱一首歌》,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唱歌,小朋友们欢迎他们吗?(欢迎)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介绍新朋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猜想这些小朋友是哪个少数民族,从课件中找出他们的民族特点。

  小冬木是蒙古族小朋友,小卓玛是藏族小朋友,小古力是*尔族小朋友,小莲花是彝族小朋友。请幼儿说出新朋友的民族。

  2、发声练习,练习用三拍子的节奏唱出四位新朋友的名字。

  教师出示节奏卡——视觉(大—小—小)的关系,形象的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关系。用声音高低来表现。

  三、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欢快优美的情绪。

  2、提问:歌曲里面唱了什么?有什么人?在做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四、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出示歌曲的节奏图谱,学习三拍子歌曲切分音和顿音的"唱法。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一遍,请幼儿说出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2、引导幼儿看图谱,幼儿跟随老师进行跟唱,学习歌曲旋律。指导顿音和切分音的唱法,并拍打出歌曲的三拍子节奏。

  五、教师指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男女对唱,分组对唱,等形式来愉快的唱歌。

  2、欣赏同伴演唱:请个别的幼儿到台前来演唱。

  六、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小朋友,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汉族小朋友要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和睦相处,做好朋友。

  今天,四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唱歌,觉得很开心,我们小朋友高兴吗?下次我班再学新歌曲时,再请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来一起唱歌,好吗?现在,四位少数民族新朋友要回家了,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送新朋友回家吧!(播放轻音乐,教师带领孩子有秩序地走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4)

——《童趣》教案设计5篇

《童趣》教案设计1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授课人:中华中学黄烨

  课堂整体设计思路:

  本文系该届初一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过早过深的讲授文言知识将影响学生对古文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宜在字句上过分苛求标准答案;《童趣》一文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畏难情绪的好教材,可充分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乃至学习之趣、语文之趣、古文之趣。

  基于以上三点,第一课时将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共鸣点,来感性认知古文。字字落实及当堂成诵的教学环节将作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简要概括

  想像联想

  教学难点:控制好概括复述的分寸

  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掌握文章大意并能概括。

  2、通过阅读讨论,学习本文运用联想、想像突出“物外之趣”的方法。

  3、体验自然之趣,联想之趣。

  教学过程:

  1、导入(计时3分钟讨论童年趣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还记得你们的游戏和快乐吗?(记录32个)

  2、说趣(挑选一至两个游戏,请学生讲述)

  [投影]“趣”

  [投影]“童趣”

  3、[投影]“文学常识”

  [投影]“文章”诵读文章、疏通文字

  [投影]“文字注音”

  3、[投影]“难句举例”

  难句释疑(学生自己讨论,教师点评)学生首先互相提问和回答结合课后练习的译文方法:A加字B换字C用自己的话概括,进行举例说明投影难句,学生运用方法解决

  4、概述文意(讲述的是故事,不是翻译)

  5、学生探究学习、研究课文(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教师协助)

  6、[投影]“作者在本文要表现的主题”

  “主要内容”

  “方法”推出→想像与联想(简释)

  7、[投影]“同心圆”

  想像力训练游戏,体验“趣味”

《童趣》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旨:物外之趣

  3、背诵课文

  【教学悟点】

  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2、是怎么表现的

  3、怎样解释文言词

  【教材分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本文主旨显而易见,但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虽花的时间也可能要多一些,重点可定在教学目标2和教学悟点3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

  1、可以用课文前的谈话来导入

  2、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来导入:

  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发生过什么故事

  (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文言文语体简约,含义隽永,学习它,我们可以继承祖国的灿烂文化,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方法:

  A、预习:读三、四遍课文,做好预习笔记(注音、释义)

  B、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法。

  C、释义:◎加字法。例: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换字法。例:昂(抬)首(头)观之◎找通假字。例:项为之强,(注释:强通“僵”)

  D、找出文章成语并解释: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E、整体把握大意,重点语句翻译

  F、熟读背诵

  二、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1、由学生介绍作者和《浮生六记》

  2、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正音

  3、以小小学习组为单位,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在笔记本上为不会解释的词释义

  4、全班交流,疏通全文(老师提出重点词语解释和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课文P221、2

  重点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果如鹤唳去端,为之怡然称快。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齐声朗读全文,再次把握文章内容

  6、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先同座练习,再选学生向全班交流(全班可有四个同学分工复述,然后适当组织评价)

  三、自主讨论,研究问题

  1、小小学习组讨论:

  A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B文章写了充满“物外之趣”的哪几件事?

  ◎“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余”“怡然称快”的一件事是:

  ◎“余”既惊又愤的一件事是:

  C文章哪些语句能表现作者的专注神态?

  D这些“物外之趣”作者是怎样感觉到的?

  四、练习巩固,熟读成诵

  1、分层反复朗读

  2、自背、互背、当堂背诵、默写

  五、总结复习,迁移拓展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所及,有若*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魏武帝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比较)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1、解释加点的词

  2、翻译阴影句

  3、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曹冲的什么特点?“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童趣》教案设计3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联想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

  (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一位同学试着读。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

  (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成语有哪些?

  三、品读赏析

  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童趣》教案设计4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

  目标1、2、3。

  【学习难点】

  目标2、4。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预习·导学,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然后参照文言词语解释示例,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⑴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⑵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⑶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示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⑴ 项( )为之强

  ⑵ 作( )青云白鹤观( )

  ⑶ 果( )如鹤唳云端

  ⑷ 以丛草为( )林( )

  ⑸ 为( )之怡然称快

  ⑹ 兴( )正浓

  ⑺ 方( )出神

  ⑻ 驱( )别院

  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6、*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简介作者、作品。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

  ⑴ 项为( )之强

  ⑵ 鹤唳( )云端

  ⑶ 怡( )然称快

  ⑷ 凹者为( )壑( )

  ⑸ 土砾( )凸者

  ⑹ 二虫尽为( )所吞

  4、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5、问题研讨:

  ⑴ 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

  ⑵ 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两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

  ⑶ 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三、巩固·延伸

  1、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⑴ 故( )时有物外之趣

  ⑵ 私拟作群鹤舞于( )空中

  ⑶ 徐喷以( )烟

  ⑷ 以( )丛草为林

  ⑸ 物外之( )趣、心之( )所向、驱之( )别院

  3、记住文后列出的本课出现的成语,并在书上解释出它们的意思。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习题。

  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瓮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注:云林,元画家倪云林)石法,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

  (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⑴ 给本文拟一标题:______________

  ⑵ 这个境界,既有实写,也有想象,请各选一处,写在下面:

  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译出下列句子:

  ① 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和《童趣》相联系,说说作者沈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趣》教案设计5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几种*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2、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理解、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

  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此预计课堂应该生动活泼。

  3、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课文内容充满趣味,理解文意不难。新课标要求尽量避免讲到用法,着重放在积累词语、人文体验上,所以避免搞通译。一定要当堂成诵,分段进行较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背得最好的一段来试背,有助于提高背诵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课文学习 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一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二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三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雷——群鹤 ——怡然称快

  丛草——林 虫蚊——兽 土砾——丘、壑——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四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五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训练要求是不难的。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讨论:

  1、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与反思)

  4、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多角度思考:

  1、“我”为小虫打抱不*,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珍惜生命,处置有度,本性善良。

  2、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什么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作业]

  1、背诵全文。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5)

——《观潮》教案设计5篇

《观潮》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八.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教具准备:

  钱塘江大潮课件、观潮范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人们眼中的大潮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观潮》,多媒体出示图片1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打开课本和作者一起去观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水的?

  2、多媒体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书中的词填空)

  3、理解“天下奇观”这是总写钱塘江大潮(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不一样,一个是景象,一个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是天下最奇妙、最罕见的景象)

  4、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观潮的过程?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逐段分析课文

  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看影片剪辑潮来前)

  2、潮来之前我们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书中找答案。)结合影片剪辑,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抓住江面很*静、白蒙蒙的一层薄雾(板书,潮来前 江面*静)

  3、从哪里可以看出观潮的人多?

  (人山人海)

  4、文中如何写观潮人的心情?

  (等着、盼着)

  指名读出观潮人心情的句子。

  5、我们是否也在等着盼着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潮来时的影剪)

  6、对照课文看作者如何描写潮来时的景象?(齐读课文)

  7、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

  (声音、样子)

  8、在文中找找作者描写声音的语句读读。出示图片3(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9、潮水声音随着大潮的从远到近发生着变化,听到声音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潮水的样子)

  10、找出作者描写潮水形状的句子读读。出示图片4(分读、齐读、自由读)要求读出浪潮来时的气势,分析句子修辞方法。

  (板书: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

  11、作者是怎样把声音、样子这两方面再现给读者眼前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潮来时的段落,边朗读边体会。

  12、大潮如此雄伟壮观,大潮过后的江面又是怎样呢?看潮来后影剪(板书:潮来后)

  13、大潮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女生读最后一段,看课文从那些词语体现了潮水之大?

  (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这些都说明潮大。

  14、大潮西去江面终于又恢复了*静。

  四、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海塘大堤上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谁能用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

《观潮》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奇观: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静。(板书:江面*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出现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观潮》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 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 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 )人们( )。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观潮》教案设计5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問題點

  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5篇(扩展6)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3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深人人物内心世界

  3、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人物外貌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查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准备《命运交响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命运交响曲》。同学们,谁来告诉我这首钢琴曲的作者是谁?你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你能简略介绍介绍他的经历吗?

  教师小结:贝多芬曾说过“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会被命运所征服。啊,能够长时间地活着 ,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尽管他命运多劫,但他始终不向命运屈服。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音乐巨匠贝多芬。

  二、出示贝多芬的相关背景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毕生追求“自由、*等、博爱”理想,其主要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出人类的英雄气概。其创作成就极大的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的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是在这时期产生的。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其中主要事件是哪些?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①女佣开门②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③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④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⑤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⑥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教师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

  2、谈一谈初步感知中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给你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贝多芬: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四、研读赏析

  1、分析贝多芬的外貌。请同学们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小组讨论交流:

  ①“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②“这一天她身上的衣服使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

  ③“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

  ④“人们可以看到那张有力的大手。”

  ⑤“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禁闭的嘴,趁着略带放行的下颌”。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教师小结:

  两肩——极宽——能跳起整个生命的重菏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浪漫不拘小节,典型艺术家性格

  助听器——失效——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

  不朽作品

  手——大而有力 脸——愁苦和力量

  头发——火一样蓬勃

  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

  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

  比的生的意志

  眼睛——深邃凝重不可逼视

  鼻子——长而笨重嘴——紧闭

  下颌——方形

  形神兼备

  2、如何使人物的外貌描写秩序井然,并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文中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教师小结:要是描写秩序井然需要一定的顺序,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形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选出你认为能体现贝多芬与不幸命运作顽强斗争的选项

  3、深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领悟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找出课文中描写贝多芬内心世界的语句。

  ①“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

  ②“一个人到田野里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比一个人好”

  ③“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④“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⑤“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向命运挑战,尽管我晓得只要我活着,就会是神所创造的最不快乐的一个人。”

  ⑥“唯一能拉回我的是我的艺术,因为在还每将所有不吐不快的作品完成之前,我无法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苟延残喘。”

  ⑦“我希望能坚持决心到最后,直到无情的命运满意了,割断我的喉管为止。”

  ⑧“让一些不幸的人感到慰籍,知道还有一个同样不幸的人,尽管有来自自然的诸多障碍,仍应尽其所能地提升自己为高贵的艺术家和人。”用几句话概括贝多芬形象。

  小组讨论交流: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五、拓展延伸

  1、我们的人生乐章是一支由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诸多强音合成的英雄交响曲。请你说说这方面的名言或古诗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像贝多芬这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出某个类似的人物吗?

  学生自由举例:如张海迪、桑兰等

  3、送给同学们一首诗,以此共勉。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献给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同学们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

  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

  去追逐奔腾的江河。

  童年的迷惑,天真,

  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话,

  而是充满现实的酸甜苦辣。

  你会昂然地迎接这一切,

  正如你身上的全部光彩,

  来自青春的勇气和力。

  啊,没有人去怀疑春天的美丽,

  只会为春天的虚度而惋惜。

  这首诗诗已优美语言向我们作了形象化的阐释,从而引导我们青少年朋友以昂扬的斗志迈向新生活。梳理你的人生之路,请叙述一两件展示你斗志的事情。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深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从中了解了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从中学到了要顽强乐观面对人生。

  七、布置作业

  任选班里的一位同学,进行外貌描写,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不透露所描写人物的姓名,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响起的时候,它强烈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使学生立刻想起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尽管遭遇了命运的沉重打击却没有气馁,不屈不挠地向命运作斗争。钢琴曲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情感氛围,对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齐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教学中,我关注全员参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音乐巨匠,这堂课我确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联系自身,真正体会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时应坚强乐观的面对。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贝多芬生*。

  2.欣赏文中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 3.体会音乐巨人贝多芬刚强勇毅、坚韧不屈的个性;联系自身实际谈体会。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欣赏贝多芬的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刚强勇毅的个性特征。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趣味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交流指导,点拨指导。

  一、趣味导入:

  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提问:从音乐中你听出了什么?这首交响曲的作者是谁?——贝多芬。谁来说一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你还听过他的其他作品么?

  答: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还听过他的《致爱丽丝》,《月光曲》。

  你认为这样的作曲家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然而他伟大的成就背后却伴随着悲惨的命运和一个不屈的灵魂。他8岁登台表演,20岁成为钢琴家,28岁患上耳疾,忍受了29年的病痛折磨,50岁是完全失聪。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包括我们刚听的那首《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个音乐家,他敢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于命运抗争融入音乐之中。他在28岁的时候开始听不清楚声音,一直到57岁逝世,其间有二十多年的时光全是处于半失聪的状态,然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在这时期完成的。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我们要真正的认识贝多芬不仅仅要熟悉他的音乐,更应该了解他和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在*常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看看这样的贝多芬是不是和你想像的一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重荷:hè沉重的负担,荷,负担。

  深邃:suì深奥。踌躇:chóu chú犹豫。

  沉郁:低沉郁闷。锁闭:封锁、闭塞。

  2.“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是什么?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写了三件事:“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自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你心弦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句子:

  (1)“你们竟敢到兽窝里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第2段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第22段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教师点拨:

  (1)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自喻老狮子,别人感觉他很可怕,难以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令贝多芬吃惊。

  (2)一棵树能和大自然交流,能谛听大自然的声音,而他呢?

  (3)这一题较有难度,火山——比喻贝多芬,熔岩——创作激情,他虽然耳聋,他仍撑着创作的激情,写出对事业的热爱,与命运斗争的决心。

  (4)音乐正是贝多芬生命的象征,正是贝多芬的全部,已在贝多芬心中成为永恒!

  三、学习外貌描写:

  在学习文章描写手法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描写手法”。

  1.什么是描写?描写分为哪几类?

  描写,描,描绘;写,摹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人物、景物的具体状态。描写是记叙文等文体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快速浏览,找出文中关于贝多芬的描写手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品读外貌:

  (1)速读勾划: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外貌描写。请你找出文中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段落和句子,这些句子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是有顺序的:先写身高、两肩,再写衣服、手、头和面部(由整体到局部);写面部先写脸,然后写头发、眼睛、嘴、下颏,(由上到下)。

  (2)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对照文字看描写是否形象。

  (3)提问:如此传神的外貌描写,体现了贝多芬的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出贝多芬刚强勇毅、坚韧无比、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吗?

  (1)善于观察;

  (2)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

  (3)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如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等;

  (4)一定要用描写而不是描述。

  注意:成的外貌描写是神形皆备,以形传神的,切忌脸谱化、千人一面。(肖像描写:身材,衣着,细节,外貌)

  三、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可以通过外貌细节等方面来体现,文章在描写贝多芬先生的外貌的时候也有相关的性格描写,你能不能找出来?

  四、小试牛刀:

  仔细观察下列三幅人物图画,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对图中人物进行外貌描写,50字左右。(学生现场写作练习,教师点评)

  五、提问环节:

  1.你对这篇文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2.最后,老师提一个问题,看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掌握情况。

  提问:文章标题为什么要叫“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是巨人吗?他身高只有158cm呀。

  ——因为他音乐成就高,而且他面对命运的摧残顽强不屈,坚韧无比,这是精神的巨人。此标题表现了作者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

  六、课外拓展:

  阅读两则材料,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某中学15岁女生一向成绩优秀,后因考试成绩下降,被老师指责几句,就喝下农药自杀。

  材料二:

  江西赣州人张立勇,现任*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组委会*。为减轻家境负担,高二辍学,曾做过建筑工人、搬运工。1996年6月——2004年10月在清华大学第15食堂从事厨师工作。在清华做厨师期间,坚持自学英语、法律、计算机等课程,先后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考出了630分的高分。他曾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建筑工地、劳教所等开展200多场公益演讲活动,多次受到党和*的亲切接待,被称为“英雄神厨”。

  教师寄语:命运往往垂青那些勇于拼搏,勇于抗争的人。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但我们也要像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使命!作业设计

  (1)以《由贝多芬想到的》为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随感。(500字左右)

  (2)假如你是小记者,请你对文中任意一个人物进行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他(她)将如何回答?写一篇采访词(500字左右)。(二选一)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手——大而有力——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脸——愁苦和力量的音乐

  头发——火一样蓬勃

  透出眼睛——深邃凝重不可逼视鼻子——长而笨重嘴——紧闭下颏——方形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者要刻画的贝多芬先生,是一个“能挑得起生命的重担,能弹奏美妙的音乐,有着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人仅仅采用外貌描写是不够的,因此文章的作者还采用大量的语言对话描写,以求呈现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贝多芬形象。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在贝多芬说的这些精彩的话中最能触动你的是哪一句?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千手观音”视频,激情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文章

  学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把握字词。

  踌躇( )磐石( )头颅( )下颏( )深邃( )含蓄( )

  2.引导学生以“客人“的身份,给大家叙述一下自己拜访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过程。

  (友情提示:注意表达的角度,要把主要事件表达清楚。)

  参考示例:女佣给“我”开门——女佣给“我”介绍贝多芬的情况——“我”见到贝多芬——贝多芬与“我”谈话——贝多芬与“我”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贝多芬给“我”讲了一些过去的事情)。

  四、探究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1.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品味对贝多芬进行描写的语句,明确描写的角度。

  示例1: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示例2: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示例3: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

  示例4: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

  示例5:课文第9段。

  2.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9段,明确描写人物的技法。

  明确:6-7段属于轮廓式的描绘,从身材、服饰等方面展开描写。

  9特写:对人物脸部特征进行描写。

  这样不同层次的描写使人获得对人物的整体印象。

  3.齐读。再次感悟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透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速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句填空。

  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答案示例: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5.仿写,深入认识人物性格。

  例句: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任长霞)

  合作仿写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五、比较阅读

  《音乐巨人贝多芬>>与《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进行比较阅读,思考一下两篇文章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异同?讨论交流。明确:共同点:都有人物语言描写,都表现了人物为了科学或者艺术事业献身的精神。不同点:《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主要运用了典型的劳动场景描写来衬托居里夫人的顽强毅力和为科学献身的的精神。而《音乐巨人贝多芬》有对人物的典型的外貌描写和典型的语言描写。

  六、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和人生感悟。

  七、推荐阅读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贝多芬传》

推荐访问: 大班 教案设计 音乐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1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