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55范文网 >教案设计 > 《小儿垂钓》教案【10篇】【精选推荐】

《小儿垂钓》教案【10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17 13:24:01 来源:网友投稿

《小儿垂钓》教案1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教案【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儿垂钓》教案【10篇】【精选推荐】

《小儿垂钓》教案1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2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3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 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 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 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 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 "莓 、苔"

  五、拓展赏趣

  1.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写的诗吗?)

  《所 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 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案4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小儿垂钓》教案5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小儿垂钓》教案6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让读者感到逼真,亲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切实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吟一吟”的

  方式贯穿全诗的学习,理解相关字词,想象画面,吟诵感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看图、结合偏旁、做做动作、想象画面等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

  二、成功之处

  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习惯。有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

  重要”。在检查预习过程中,我这样问:“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吗?”在学习完后我又问:“现在再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用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本诗时,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说,在说说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时,没有能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也忽视了插图的功效。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次教学本文,我将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文中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彰显学生的个性。

《小儿垂钓》教案8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儿垂钓》教案9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10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阅读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1)

——《小儿垂钓》教案10篇

《小儿垂钓》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试背本诗;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学古诗的能力;

  3.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试背本诗;

  教学难点:

  1.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齐背古诗。)(组织教学)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1.不久前我们才学了一首古诗《渔歌子》。(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渔歌子》)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诗句描写了一位老翁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的钓鱼的情景。你见过别人钓鱼吗?你觉得钓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钓鱼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它不仅吸引着白发的老人,更吸引着和你们一样大的顽皮可爱的孩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就是——《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垂”是个翘舌音,谁来读准他?读得真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连起来读,“小儿垂钓”。

  “垂”,比较难写,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提示需注意的地方。)(注:指导书写时,兼顾全体。)

  二、知诗人,解题意。

  1.“垂钓”的意思是——钓鱼,对,它是钓鱼的书面语;那么“小儿垂钓”就是——小孩儿钓鱼。

  2.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胡令能是唐朝中期一个并不出名的诗人,年轻时当过手工匠,他一生中仅留了四首诗作,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首《小儿垂钓》。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他会在诗文中写些什么?学完了古诗以后就知道了。(注:如有猜对的,学文中要对这样的同学有所回应,给予表扬)先听老师读。注意,听准字音。

  师范读。

  2.小朋友想读吗?请大家按*时的读书方法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提示:自己多读几遍)

  3.检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当好小评委。”(两人)

  正音。重点指导的读音:“蓬”、“稚”、“侧”、“映”、“纶”。(如:除了“”是后鼻音的字,在这两行诗句中还有哪个后鼻音的`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当提到“映”时,“应”也提出正音。“‘应’是个多音字,既读‘yīng’,又读‘yìng’,在诗句里我们将它读成‘yìng’”)(注:可通过表扬优生的方式再加深印象,由练读字、词到连句读。)

  (2)难读的字都会读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吧。(齐读诗句)

  四.自学诗句。

  1.好极了!诗句究竟写了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诗句,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理解诗意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归纳:借助字典或注释;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自学诗句。

  学生自学诗句。(提示:自学完以后,可以和同位互相交流交流;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老师很乐意帮你的忙。)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行的?先来读一读(一、二两行)”

  五.学习前两行诗句。

  1.汇报第一、二两行:

  从哪个词看出这个孩子头发很乱?(蓬头)注释中告诉我们了,“蓬头”的意思就是头发很乱,你真会学习,通过蓬头能看出什么?(钓鱼心切,顾不上梳头,很喜欢钓鱼。)又是从哪儿知道他是在学钓鱼?对,“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学垂纶就是——学钓鱼)(板书:学)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在学钓鱼,“映”在这里指遮住,“草映身”就是用草草遮住自己的身体。

  2.为什么他要躲在草丛里钓鱼,还用草遮掩住自己的身体呢?(指导体会他的心机,怕鱼儿看见自己吓跑了,好象在和鱼儿捉迷藏。)

  是的,从“草映身”让我们体会到这孩子为了钓鱼所花费的一番心思。其实,这两行中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他这种心理?(“侧坐”)(板书:侧坐)“侧坐”是什么样的?我们侧坐着试一试。为什么要侧坐?(因为担心自己被鱼发现,他没有像一般的钓鱼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坐着,而是侧身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草堆里,好像在和鱼儿捉迷藏。)

  3.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一起看。(出示课件,师朗读前两行诗句旁白,并指示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蓬头、稚子、草映身)

  [!--]

  4.有趣吗?能不能看着图展开想象描绘这两行诗句?比如:这是在时间?这孩子来到河边干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5.由于钓鱼心切,这个头发都顾不上梳的小孩,此时正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多可爱呀?谁能读好?

  6.指导朗读:

  个别读;(通过表扬优生或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重音、停顿。

  (2)提示:“蓬头”、“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这几个能表现出孩子可爱样子的词可以读重一些。(师范读)

  (3)男、女生分读。

  六.学习后两句诗句。

  1.正在这孩子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接着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看?

  2.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那么诗中是怎样写的呢?接着读。(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1)“路人借问”,“借问” 这个词我们曾在《清明》一诗中见过,“借问酒家,……”(齐背《清明》)知道“借问”就是——(向别人打听事情)

  (2)这个给人指路的小牧童多热情多有礼貌呀!而图上的这个孩子(指图)却——远远地招手,书上用的词是——(板书:遥招手)讲解:这个“遥”是“遥远”的“遥”,表示的是远远的意思。他为什么远远地招手呢?所以最后两行诗句是“路人……不应人”(板书:不应人)

  (3)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板书:应}(回答、答应)“不应”就是——不回答。(板书:不应)所以“不应人”也就是不回答谁呀?(不回答问路的人)(板书:不应人)

  (4)连起来说说这两行的意思。

  (5)创设情景: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小孩,你会对路人做什么手势?(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多机灵的孩子呀!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指导学生朗读:“着急时语速怎样?最后一句写他都不敢答应了,读时声音应该怎样?”)

  (6)两名学生比赛读,评一次;

  加上动作齐读。

  (7)能展开想象生动有趣地描绘一下整首诗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

  七、小结。

  1.通过学习(指示板书),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板书:专心致志、机灵可爱)

  2.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注:激励话语)

  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读?

  加动作齐读。

  3.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谁来试试看?

  指名背;

  配乐试背。(“会背的同学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不会背的同学可以一边看画面、看板书一边跟着小声背。”)

  七、课内拓展:

  1.把钓鱼当成一件娱乐活动的时候自然是充满了情趣,可如果是为了维持生活就没那么轻松了,课堂上,刘老师再推荐给大家一首跟捕鱼有关的古诗,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一起读一读。

  2.通过刚才的学习,刘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吗?请你用我们今天所用的学习方法,自学这首诗,理解它的意思,比比谁学得又快又好!(自学完毕快速举手。)

  3.交流汇报:重点提示的词语:“渔者”、“但”、“君”、“出没”

  4.师总结: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捕鱼人捕鱼时的艰险,从而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八、布置作业:

  这节课,小朋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一节课,课后,刘老师请大家走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课后作业。(……)希望你有更大收获。

《小儿垂钓》教案2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2 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能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小儿垂钓》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试背本诗;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学古诗的能力;

  3.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试背本诗;

  教学难点:

  1.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齐背古诗。)(组织教学)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1.不久前我们才学了一首古诗《渔歌子》。(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渔歌子》)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诗句描写了一位老翁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的钓鱼的情景。你见过别人钓鱼吗?你觉得钓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钓鱼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它不仅吸引着白发的老人,更吸引着和你们一样大的顽皮可爱的孩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就是——《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垂”是个翘舌音,谁来读准他?读得真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连起来读,“小儿垂钓”。

  “垂”,比较难写,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提示需注意的地方。)(注:指导书写时,兼顾全体。)

  二、知诗人,解题意。

  1.“垂钓”的意思是——钓鱼,对,它是钓鱼的书面语;那么“小儿垂钓”就是——小孩儿钓鱼。

  2.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胡令能是唐朝中期一个并不出名的诗人,年轻时当过手工匠,他一生中仅留了四首诗作,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首《小儿垂钓》。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他会在诗文中写些什么?学完了古诗以后就知道了。(注:如有猜对的,学文中要对这样的同学有所回应,给予表扬)先听老师读。注意,听准字音。

  师范读。

  2.小朋友想读吗?请大家按*时的读书方法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提示:自己多读几遍)

  3.检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当好小评委。”(两人)

  正音。重点指导的读音:“蓬”、“稚”、“侧”、“映”、“纶”。(如:除了“”是后鼻音的字,在这两行诗句中还有哪个后鼻音的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当提到“映”时,“应”也提出正音。“‘应’是个多音字,既读‘yīng’,又读‘yìng’,在诗句里我们将它读成‘yìng’”)(注:可通过表扬优生的方式再加深印象,由练读字、词到连句读。)

  (2)难读的字都会读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吧。(齐读诗句)

  四.自学诗句。

  1.好极了!诗句究竟写了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诗句,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理解诗意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归纳:借助字典或注释;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自学诗句。

  学生自学诗句。(提示:自学完以后,可以和同位互相交流交流;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老师很乐意帮你的忙。)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行的?先来读一读(一、二两行)”

  五.学习前两行诗句。

  1.汇报第一、二两行:

  从哪个词看出这个孩子头发很乱?(蓬头)注释中告诉我们了,“蓬头”的意思就是头发很乱,你真会学习,通过蓬头能看出什么?(钓鱼心切,顾不上梳头,很喜欢钓鱼。)又是从哪儿知道他是在学钓鱼?对,“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学垂纶就是——学钓鱼)(板书:学)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在学钓鱼,“映”在这里指遮住,“草映身”就是用草草遮住自己的身体。

  2.为什么他要躲在草丛里钓鱼,还用草遮掩住自己的身体呢?(指导体会他的心机,怕鱼儿看见自己吓跑了,好象在和鱼儿捉迷藏。)

  是的,从“草映身”让我们体会到这孩子为了钓鱼所花费的一番心思。其实,这两行中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他这种心理?(“侧坐”)(板书:侧坐)“侧坐”是什么样的?我们侧坐着试一试。为什么要侧坐?(因为担心自己被鱼发现,他没有像一般的钓鱼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坐着,而是侧身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草堆里,好像在和鱼儿捉迷藏。)

  3.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一起看。(出示课件,师朗读前两行诗句旁白,并指示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蓬头、稚子、草映身)

  [!--]

  4.有趣吗?能不能看着图展开想象描绘这两行诗句?比如:这是在时间?这孩子来到河边干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5.由于钓鱼心切,这个头发都顾不上梳的小孩,此时正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多可爱呀?谁能读好?

  6.指导朗读:

  个别读;(通过表扬优生或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重音、停顿。

  (2)提示:“蓬头”、“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这几个能表现出孩子可爱样子的词可以读重一些。(师范读)

  (3)男、女生分读。

  六.学习后两句诗句。

  1.正在这孩子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接着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看?

  2.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那么诗中是怎样写的呢?接着读。(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1)“路人借问”,“借问” 这个词我们曾在《清明》一诗中见过,“借问酒家,……”(齐背《清明》)知道“借问”就是——(向别人打听事情)

  (2)这个给人指路的小牧童多热情多有礼貌呀!而图上的这个孩子(指图)却——远远地招手,书上用的词是——(板书:遥招手)讲解:这个“遥”是“遥远”的“遥”,表示的是远远的意思。他为什么远远地招手呢?所以最后两行诗句是“路人……不应人”(板书:不应人)

  (3)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板书:应}(回答、答应)“不应”就是——不回答。(板书:不应)所以“不应人”也就是不回答谁呀?(不回答问路的人)(板书:不应人)

  (4)连起来说说这两行的意思。

  (5)创设情景: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小孩,你会对路人做什么手势?(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多机灵的孩子呀!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指导学生朗读:“着急时语速怎样?最后一句写他都不敢答应了,读时声音应该怎样?”)

  (6)两名学生比赛读,评一次;

  加上动作齐读。

  (7)能展开想象生动有趣地描绘一下整首诗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

  七、小结。

  1.通过学习(指示板书),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板书:专心致志、机灵可爱)

  2.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注:激励话语)

  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读?

  加动作齐读。

  3.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谁来试试看?

  指名背;

  配乐试背。(“会背的同学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不会背的同学可以一边看画面、看板书一边跟着小声背。”)

  七、课内拓展:

  1.把钓鱼当成一件娱乐活动的时候自然是充满了情趣,可如果是为了维持生活就没那么轻松了,课堂上,刘老师再推荐给大家一首跟捕鱼有关的古诗,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一起读一读。

  2.通过刚才的学习,刘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吗?请你用我们今天所用的学习方法,自学这首诗,理解它的意思,比比谁学得又快又好!(自学完毕快速举手。)

  3.交流汇报:重点提示的词语:“渔者”、“但”、“君”、“出没”

  4.师总结: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捕鱼人捕鱼时的艰险,从而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八、布置作业:

  这节课,小朋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一节课,课后,刘老师请大家走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课后作业。(……)希望你有更大收获。

《小儿垂钓》教案4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5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6

  教材简析

  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重点难点

  辨析精妙词语,感悟小孩形象和作者匠心。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我们写的,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听老师朗诵一下,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习的收获就越大。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

  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呈示课件)

  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映:掩映、遮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

  4、试着联结成完整的诗意。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岸边,借着绿草遮掩自己的身子。有人向小男孩问路,他远远地招手,因为他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答别人的问话。)

  三、引导想象,丰富意境。

  1、继续提问,挖掘空白。

  师:现在,我们已经按照古诗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循规蹈矩的方法将古诗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部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我想,喜欢刨根问题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而且,我认为,好的古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一半是我们读出来的。因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必然留有许多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补。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还有什么没有写出来,让你产生了疑问,请提出你的疑问。

  【预设问题,有效引导:小男孩为什么钓鱼?小男孩除了头发蓬乱,还会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处的环境除了“草映身”还有些什么?他是怎样学钓鱼的?路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何贵干,为何借问,外貌怎样,怎样借问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应?(或小男孩与路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小男孩钓到鱼了吗?】(呈示课件)

  师: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古诗变得丰富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将作者没有写到的东西补充进去,让人听了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给予提示,变序练说。(呈示课件)

  ①学生练说。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词语,感悟形象。

  1、教师质疑,品析词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头发蓬乱”,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两个字认为小男孩显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吗?作者为什么写“侧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为什么远远的“招手”而不是摇手?小男孩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呈示课件)

  2、思考应答,感悟形象

  师:由此,你发现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小儿郎?说说你的理由。(板书:的小男孩。)

  师:是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把一个……的小男孩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仿佛他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我们的面颊。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真是童趣盎然的画面呀!(呈示课件)

  3、积累诵读,传达情感。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4、尝试背诵,体味童趣。

  五、课内拓展,解读“钓”味。

  师:其实,古时候的诗人写了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诗,这些诗因为出自不同诗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钓鱼诗”。(呈示课件)

《小儿垂钓》教案7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8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9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10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2)

——《小儿垂钓》教案10篇

《小儿垂钓》教案1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2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 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 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 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 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 "莓 、苔"

  五、拓展赏趣

  1.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写的诗吗?)

  《所 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 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案3

  教材简析

  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重点难点

  辨析精妙词语,感悟小孩形象和作者匠心。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我们写的,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听老师朗诵一下,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习的收获就越大。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

  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呈示课件)

  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映:掩映、遮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

  4、试着联结成完整的诗意。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岸边,借着绿草遮掩自己的身子。有人向小男孩问路,他远远地招手,因为他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答别人的问话。)

  三、引导想象,丰富意境。

  1、继续提问,挖掘空白。

  师:现在,我们已经按照古诗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循规蹈矩的方法将古诗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部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我想,喜欢刨根问题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而且,我认为,好的古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一半是我们读出来的。因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必然留有许多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补。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还有什么没有写出来,让你产生了疑问,请提出你的疑问。

  【预设问题,有效引导:小男孩为什么钓鱼?小男孩除了头发蓬乱,还会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处的环境除了“草映身”还有些什么?他是怎样学钓鱼的?路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何贵干,为何借问,外貌怎样,怎样借问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应?(或小男孩与路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小男孩钓到鱼了吗?】(呈示课件)

  师: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古诗变得丰富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将作者没有写到的东西补充进去,让人听了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给予提示,变序练说。(呈示课件)

  ①学生练说。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词语,感悟形象。

  1、教师质疑,品析词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头发蓬乱”,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两个字认为小男孩显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吗?作者为什么写“侧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为什么远远的“招手”而不是摇手?小男孩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呈示课件)

  2、思考应答,感悟形象

  师:由此,你发现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小儿郎?说说你的理由。(板书:的小男孩。)

  师:是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把一个……的小男孩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仿佛他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我们的面颊。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真是童趣盎然的画面呀!(呈示课件)

  3、积累诵读,传达情感。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4、尝试背诵,体味童趣。

  五、课内拓展,解读“钓”味。

  师:其实,古时候的诗人写了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诗,这些诗因为出自不同诗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钓鱼诗”。(呈示课件)

《小儿垂钓》教案4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5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小儿垂钓》教案6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7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8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让读者感到逼真,亲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切实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吟一吟”的

  方式贯穿全诗的学习,理解相关字词,想象画面,吟诵感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看图、结合偏旁、做做动作、想象画面等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

  二、成功之处

  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习惯。有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

  重要”。在检查预习过程中,我这样问:“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吗?”在学习完后我又问:“现在再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用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本诗时,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说,在说说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时,没有能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也忽视了插图的功效。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次教学本文,我将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文中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彰显学生的个性。

《小儿垂钓》教案10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3)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垂钓》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和轮读的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气息。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吟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古诗。(出示《小儿垂钓》)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的节奏?

  3、尝试用轻巧活泼的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节奏的变化。

  (3)认识休止符。师: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5、完整的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

  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的声势的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的演唱。

  三、表现

  1、露一手。

  2、《小儿垂钓》的合唱版,说一说其中的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小儿垂钓》教案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小儿垂钓》教案3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儿垂钓》教案4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5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6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7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识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说说你的垂钓经历。不光同学们喜欢垂钓,连古代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垂钓,今天我们来进修唐代骚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2、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⑵说说意思:"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垂钓"的意思。

  ⑶设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大人垂钓,要写小孩儿垂钓呢?这个小孩儿垂钓事实有什么地方把人吸引住了呢?让我们一路来学习古诗。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起首要读好古诗,本身操练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分句指导。"稚子、侧坐"。稚子:小孩儿。标题问题中有一个同义词就是"小儿"。侧坐:身板歪斜着坐。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5.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男女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垂、钓、映、招、应 ”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5个生字: “垂、钓、映、招、应”,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之处可以查字典,看图,或接洽上下文举行诠释。

  ⑵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上举行总结。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适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⑵初步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用一个同义词的书写形式容。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

  映身:讳饰着身板。

  B、连起来讲说诗句的意思。(注意要改正病句)

  ⑶初步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A、借问:向人探询看望, "借问路人遥招手"借问是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B、连起来讲说诗的意思。(注意要改正病句)

  四、深入理解古诗,赏识诗歌。

  1.一个小孩儿垂钓是再泛泛不过了,作者为什么要去写他呢?再读读诗歌,说说你感受和领会最深的是什么?同桌彼此交流一下。

  2.教师引导,深入领会

  (机警可爱、收视反听)

  (1)、咀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A、"蓬头"申明了连头发也没有梳理,就来垂钓,申明很是孔殷很是踊跃地想学会垂钓。(黑板字)

  B、"侧坐莓苔草映身"申明小孩儿机警伶俐。

  莓苔:此地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人不会被爆晒。人去的比较少,干扰少,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

  草映身:担忧被鱼看见,用草遮拦着身板。又申明了他收视反听地垂钓,不惮草划破小脸。

  这一切申明了小孩儿有了一定的垂钓知识,学得有样。

  教师语言小结:

  这个小孩已看了很长时间,学了很长时间,准备了比较长的时间(钓竿、钓钩、渔篓),今天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了,你说此时,他心中会想什么?(钓大鱼,大人瞧得起)

  C、训练朗读:熬头句开心,第二句要念书儿童的机警可爱。(指名读、齐读)

  ⑵、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

  A、让学生先回答;

  B、师:是啊,当你正在收视反听垂钓时,而且好象鱼就要上当了,却有高声向你问路,你心中会想什么?(做了用手做姿势叫行人不作声)

  你会如何去做?(摆手让他走、摆手叫他别作声、挥手叫他过来,轻轻告诉他)

  你以为书上说的是怎样用手做姿势?

  教师语言小结。(真是伶俐的小孩)

  C、训练朗读。这两句轻声。

  ⑶、看图理解:看书上的图,行人笑呵呵地,没有告诉他路,为什么还是笑呵呵的呢?行人会说什么?(黑板字:可爱)

  ⑷、齐读古诗,读出小孩的可爱机警。

  五、背诵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28个字就将一个可爱的垂钓小孩活泼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六、拓展赏识:

  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大好,我们来读读:

  (1)放牧的孩子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这是写了放牧的孩子的形象)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油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违,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5、作业设计:将《小儿垂钓》改写成200字摆布的短文。

  课后作业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

  答案: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第一问:垂钓儿童 或:小儿 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该人。(认真专心)

  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是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亲切。

  根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趣。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体会情感,培养想象能力。

  为切实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讨论、观察、诵读体会的教法,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需要用的教具,主要有,配乐录音带,插图投影片,投影机。我在教学中涉及以下方案。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所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借助拼音把两首诗多读几遍,说说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以利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字词,如:通过查字典,看插图理解,用揣摩诗句的方法理解,或联系已知解决疑难。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重点指导字词,理解诗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还要充分利用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在初步理解诗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要求读出节奏、韵脚和感情,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最后利用学生画出对诗句的理解,把学生的感知呈现出来。

《小儿垂钓》教案9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小儿垂钓》教案10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2 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能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小儿垂钓》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课件出示河边情景)

  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读古诗。

  (三)指导写字。

  想想哪个字最难写,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指名背诵。

  二、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大家齐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课件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12

  一、看图导入

  1 .师出示插图说:请小朋友看图说说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课题:小儿垂钓.

  2.学生齐读课题,

  3 .j借助插图学习生字“垂”, “钓”

  4.简介作者:胡令能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啊,诗人胡令能也把这副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优美好听的诗呢,小朋友快来读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1)指名读生字,随机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

  3.听老师范读:生划节奏,标重音

  4.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诗歌。

  三、熟读诗歌,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读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

  (3)看插图理解。

  (4)一边表演一边读理解。

  3自由读,同桌互相背诵。

  四、读,听,画结合,体会诗的意境

  (1)轻声美读诗歌。

  (2)闭眼听录音,想画面理解

  (3)给诗歌配上美丽的图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找出难写的字。

  2 .指导学生写难字,扩词。

  3.学生自己写简单字。

  六、作业:

  1.写生字

  2.背诗歌

《小儿垂钓》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试背本诗;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学古诗的能力;

  3.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试背本诗;

  教学难点:

  1.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齐背古诗。)(组织教学)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1.不久前我们才学了一首古诗《渔歌子》。(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渔歌子》)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诗句描写了一位老翁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的钓鱼的情景。你见过别人钓鱼吗?你觉得钓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钓鱼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它不仅吸引着白发的老人,更吸引着和你们一样大的顽皮可爱的孩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就是——《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垂”是个翘舌音,谁来读准他?读得真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连起来读,“小儿垂钓”。

  “垂”,比较难写,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提示需注意的地方。)(注:指导书写时,兼顾全体。)

  二、知诗人,解题意。

  1.“垂钓”的意思是——钓鱼,对,它是钓鱼的书面语;那么“小儿垂钓”就是——小孩儿钓鱼。

  2.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胡令能是唐朝中期一个并不出名的诗人,年轻时当过手工匠,他一生中仅留了四首诗作,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首《小儿垂钓》。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他会在诗文中写些什么?学完了古诗以后就知道了。(注:如有猜对的,学文中要对这样的同学有所回应,给予表扬)先听老师读。注意,听准字音。

  师范读。

  2.小朋友想读吗?请大家按*时的读书方法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提示:自己多读几遍)

  3.检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当好小评委。”(两人)

  正音。重点指导的读音:“蓬”、“稚”、“侧”、“映”、“纶”。(如:除了“”是后鼻音的字,在这两行诗句中还有哪个后鼻音的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当提到“映”时,“应”也提出正音。“‘应’是个多音字,既读‘yīng’,又读‘yìng’,在诗句里我们将它读成‘yìng’”)(注:可通过表扬优生的方式再加深印象,由练读字、词到连句读。)

  (2)难读的字都会读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吧。(齐读诗句)

  四.自学诗句。

  1.好极了!诗句究竟写了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诗句,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理解诗意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归纳:借助字典或注释;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自学诗句。

  学生自学诗句。(提示:自学完以后,可以和同位互相交流交流;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老师很乐意帮你的忙。)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行的?先来读一读(一、二两行)”

  五.学习前两行诗句。

  1.汇报第一、二两行:

  从哪个词看出这个孩子头发很乱?(蓬头)注释中告诉我们了,“蓬头”的意思就是头发很乱,你真会学习,通过蓬头能看出什么?(钓鱼心切,顾不上梳头,很喜欢钓鱼。)又是从哪儿知道他是在学钓鱼?对,“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学垂纶就是——学钓鱼)(板书:学)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在学钓鱼,“映”在这里指遮住,“草映身”就是用草草遮住自己的身体。

  2.为什么他要躲在草丛里钓鱼,还用草遮掩住自己的身体呢?(指导体会他的心机,怕鱼儿看见自己吓跑了,好象在和鱼儿捉迷藏。)

  是的,从“草映身”让我们体会到这孩子为了钓鱼所花费的一番心思。其实,这两行中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他这种心理?(“侧坐”)(板书:侧坐)“侧坐”是什么样的?我们侧坐着试一试。为什么要侧坐?(因为担心自己被鱼发现,他没有像一般的钓鱼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坐着,而是侧身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草堆里,好像在和鱼儿捉迷藏。)

  3.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一起看。(出示课件,师朗读前两行诗句旁白,并指示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蓬头、稚子、草映身)

  [!--]

  4.有趣吗?能不能看着图展开想象描绘这两行诗句?比如:这是在时间?这孩子来到河边干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5.由于钓鱼心切,这个头发都顾不上梳的小孩,此时正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多可爱呀?谁能读好?

  6.指导朗读:

  个别读;(通过表扬优生或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重音、停顿。

  (2)提示:“蓬头”、“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这几个能表现出孩子可爱样子的词可以读重一些。(师范读)

  (3)男、女生分读。

  六.学习后两句诗句。

  1.正在这孩子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接着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看?

  2.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那么诗中是怎样写的呢?接着读。(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1)“路人借问”,“借问” 这个词我们曾在《清明》一诗中见过,“借问酒家,……”(齐背《清明》)知道“借问”就是——(向别人打听事情)

  (2)这个给人指路的小牧童多热情多有礼貌呀!而图上的这个孩子(指图)却——远远地招手,书上用的词是——(板书:遥招手)讲解:这个“遥”是“遥远”的“遥”,表示的是远远的意思。他为什么远远地招手呢?所以最后两行诗句是“路人……不应人”(板书:不应人)

  (3)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板书:应}(回答、答应)“不应”就是——不回答。(板书:不应)所以“不应人”也就是不回答谁呀?(不回答问路的人)(板书:不应人)

  (4)连起来说说这两行的意思。

  (5)创设情景: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小孩,你会对路人做什么手势?(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多机灵的孩子呀!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指导学生朗读:“着急时语速怎样?最后一句写他都不敢答应了,读时声音应该怎样?”)

  (6)两名学生比赛读,评一次;

  加上动作齐读。

  (7)能展开想象生动有趣地描绘一下整首诗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

  七、小结。

  1.通过学习(指示板书),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板书:专心致志、机灵可爱)

  2.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注:激励话语)

  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读?

  加动作齐读。

  3.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谁来试试看?

  指名背;

  配乐试背。(“会背的同学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不会背的同学可以一边看画面、看板书一边跟着小声背。”)

  七、课内拓展:

  1.把钓鱼当成一件娱乐活动的时候自然是充满了情趣,可如果是为了维持生活就没那么轻松了,课堂上,刘老师再推荐给大家一首跟捕鱼有关的古诗,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一起读一读。

  2.通过刚才的学习,刘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吗?请你用我们今天所用的学习方法,自学这首诗,理解它的意思,比比谁学得又快又好!(自学完毕快速举手。)

  3.交流汇报:重点提示的词语:“渔者”、“但”、“君”、“出没”

  4.师总结: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捕鱼人捕鱼时的艰险,从而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八、布置作业:

  这节课,小朋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一节课,课后,刘老师请大家走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课后作业。(……)希望你有更大收获。

《小儿垂钓》教案15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4)

——《小儿垂钓 》 扩写5篇

《小儿垂钓 》 扩写1

  今天,天气晴朗,我扛起鱼竿,提起鱼桶,兴致勃勃地来到附近的溪边钓鱼。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河边坑坑洼洼的。我找了块长满莓苔的大石头坐了下来,附近的高草遮住了我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坐在莓苔上,总比坐在泥泞不堪的地上好。我把鱼饵换上,将鱼竿一甩,静静地等待着小鱼上钩。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褂子,头戴斗笠的路人跟见到救星似的,对着我问道:“哎,小孩通,去XX村的路怎么走啊?”我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向她使劲地摆手,意思是叫他别靠近也别作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他走不久,我便钓到了一条大鱼。我高兴得叫了出来。可以向:不对啊,刚才的那位叔叔说不定还在不停的"问路呢。于是,我拎起水桶和鱼竿,向叔叔的身影跑去……

《小儿垂钓 》 扩写2

  有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草轻轻摇,柳抽出枝,长出绿叶。

  这么好的天气,人怎么能不在外面玩呢?有的人逛街,有的人散步,有的人买衣服,有的人随便逛逛,一派热闹的景象。

  因为遗传!渔民家庭的十岁小孩吵着要去钓鱼。于是,他拎着鱼竿走出家门,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里有那么多鹅卵石,红的,紫的,纯白的,浅绿的,杏黄的,深绿色的,五颜六色的。看起来这条河装扮成一座五彩缤纷的城堡,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很开心。

  孩子拿起鱼竿,坐在青苔上,把蚯蚓串在鱼钩上,轻轻地放在河里。他一边静静等待,一边想:我一定要冷静,手一定不能抖,认真才是最好的老师。让我的心*静下来!他致力于钓鱼,但很长时间后,他没有钓到任何鱼。他有点不耐烦,但还是默默提醒自己:放心,鱼过一会儿就上钩了。于是他又静静地等着。啊!有一条小鱼在游泳,他比较认真。正在这时,一个路人过来问路。孩子很生气,怕鱼被吓跑,只摇了摇手。碰巧,胡令能诗人路过这里,微笑着开始一口气写下:

  儿童钓鱼

  蓬头小子向别人学习,坐在一旁,树莓和苔草倒影。

  路人问路招手,你太害怕了,不会感到惊讶。

  啊!多可爱的孩子啊!多浪漫的诗人啊!

《小儿垂钓 》 扩写3

  清晨,暖暖的阳光笼罩着大地,云朵悠闲地在蓝蓝的天上飘来飘去。一家静谧的农户里,小男孩推开了门,笑眯眯地跑了出来,站在菜地中大喊:“耶!出去钓鱼喽!”他跑回家,兴致勃勃地拿上渔具,飞奔到小溪边。

  这条小溪是他上次在草丛中玩耍无意发现的,被茂盛的杂草掩盖着。水清澈见底,就像一条纯洁的玉带。水中的小鱼小虾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他立刻跑到溪边,一下子坐在了草地上,专心地垂钓起来。恰巧,大诗人胡令能从这里经过,看见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坐在杂草丛中,一动不动地在钓鱼。周边的草遮住了他大半个身子。一看他就是第一次钓鱼,鱼线都没有甩开,哪能钓到鱼啊?想到这,胡令能呵呵笑了起来。小男孩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猛地拍拍头,又把线重新甩了一遍。胡令能觉得有趣,仔细观察起来。

  突然,一个老翁在远处招手,并且大喊:“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当铺在哪?”小男孩不说话。胡令能疑惑万分,怎么回事?小男孩怎么不回答呢?老翁也着急了:“小朋……”小男孩立即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胡令能立即笑了起来。原来,小男孩是怕声音太大,把鱼给吓跑了啊!

  胡令能张口,题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指导教师:牛瑞芳

《小儿垂钓 》 扩写4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特别喜欢吃鱼,所以他叫爷爷给了他钓鱼竿和水桶,又捉了一些蚯蚓。拿着就兴高采烈地去钓鱼了。

  这个孩子有六七岁了,他的头发乱糟糟的,皮肤黑黑的,笑容憨厚,有一口雪白的牙齿,身体可结实了。

  他到了池塘边之后,又想我要找一个什么地方钓鱼呢?一定要找一个让鱼儿看不见我,我看得见鱼儿的地方。于是他开始东张西望,终于看见了一个前面有草后面也有草的地方,中间还有一块石头。他马上跳到了石头上,一看,这真是个风水宝地啊!

  他刚坐下来不久,正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池塘对面就有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路人远远地走过来,向他问道:请问附近哪里有客栈啊,小朋友?孩子看了看那个路人,没有答话。只是用手指了指池塘水面,又摆了摆手。路人看得很迷惑不解,不知他什么意思。于是路人又朝池塘靠近了几步,看清了那个孩子手里的钓鱼竿,明白过来小孩的意思。于是他朝小孩点点头,挥挥手,又继续前进了。孩子也露出憨厚的笑容,朝路人挥手再见。

  路人走开后,小孩又继续专专心心地钓鱼。时间将近中午,阳光越来越刺眼,孩子的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但是他还是一动不动,等待鱼儿上钩。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鱼竿一沉,鱼儿上钩了!扯上来一看,他大吃一惊,自己竟然钓上来一条5、6斤重的大草鱼。他暗暗欢喜,今晚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

  把大鱼放进水桶里,他抑制住兴奋,又充满信心地坐下来钓鱼。时间慢慢过去,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孩子的水桶里已经装了7、8条鱼了。阳光洒在池塘里,一半的池塘倒映着池边的绿树,一半的池塘染上了夕阳的淡淡红光。他站起来伸伸懒腰,一边欣赏着在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边收好鱼竿,提上沉甸甸的水桶,心满意足地哼着歌向家里飞奔而去。

《小儿垂钓 》 扩写5

  在一个凉爽的早晨,一个小孩子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从床上“噌”地一下坐了起来。一边轻轻跳下床,一边自言自语道:“这可是我第一次钓鱼,别迟到了……”他抓起毛巾在脸上胡抹了几下,抓了几下头发,哈哈,他的头发看起来像个鸟巢。然后他抓起鱼竿,登上鞋子,急忙出门了。

  他侧着身子坐在苔藓上,举目望去墨绿色的湖水*静得犹豫一面明镜,湖旁的大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大石头后面一片绿油油的小草随着微风的旋律摇摆。他拿出鱼竿,小心翼翼地把鱼饵挂在鱼钩上,慢慢地把鱼线放到水里。他双手握紧鱼竿,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小孩子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惊动了鱼群。

  就在这时,远处走来一个人,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大石头上的小孩子。路人喊道:“小孩子,这儿是哪儿啊?”小孩头也不回地挥舞着一只手,心想:请不要打扰我钓鱼!突然,鱼线动了,小孩子猛地一拉,一条大鱼上钩了。

  他把大鱼放进箩筐里,才慢悠悠的"对路人说:“您好,这里是西城。”说完,他高高兴兴地背着大鱼回家了。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5)

——小儿垂钓作文300字3篇

小儿垂钓作文300字1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牛牛来到小河边钓鱼,因为预留六想吃妈妈做的红烧鱼了。

  牛牛哼着:“小么小二郎,背着书包去上学……”来到小河边。牛牛看见了眼前的美景自言自语道:“不愧是我们村的镇村之宝啊!”柳树姐姐在梳洗着诱人的长发头发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歌唱,还有蝴蝶姐姐在花丛中跳舞,勤劳的蜜蜂在采摘花蜜,妞妞还看见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他们好像在比谁更美?草丛里斗草,都长到两尺多高了。

  牛牛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在小河边,认真的把鱼饵穿到鱼钩上,用力一抛,把鱼线抛了好远,目不转睛的盯着鱼漂。过了一会儿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问;‘敢问小童莲花村怎么走啊?“牛牛看见了急忙摇摇手。那位老爷爷认为牛牛疯了,是无药可救了,摇着头走开了。忽然鱼漂一阵剧烈的抖动,牛牛猛的收回了鱼县,把一条大鲤鱼给钓上来了,接着牛牛又钓了十几条,牛牛高兴地跳得八丈高。

  牛牛收拾好鱼竿和鱼篓,想起了问路的老爷爷,赶紧去追那位老爷爷,告诉老爷爷:莲花村在这里……

小儿垂钓作文300字2

  有一天,我到池塘边钓鱼。我拿着鱼竿,在鱼竿上放了一只蚯蚓,便把鱼竿放下水了。

  我等呀,等呀,终于,随着水面波纹的越来越大,一条又肥又大的鲈鱼终于上钩了,我赶忙把它放进我的水桶里,心想:今天我有好饭好菜吃了,一条鲈鱼好像不够,我再钓一条吧!于是,我又拿起鱼竿,一甩,鱼竿笔直的落入了水中。我等啊、等啊,等了半晌也没等到鱼,却发现来了一个人,那人眉清目秀,像个书生,我觉得他好像迷路了,果然,他在我们的村子里转了几圈,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突然,他发现了我,边跑到我这里来,在远处喊:“去渔阳县太守府咋走?”我刚刚想回答他,可发现我在钓鱼,万一惊动了鱼儿可咋办?我本想跑去说,但是,我想:万一鱼儿上钩了,怎么办?所以,我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让我跟他讲,他过来了,我和他讲:“你坐马车向前走到一个池塘,左转就到了”

小儿垂钓作文300字3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袁武感受到温暖后,一边伸了个懒腰,一边爽朗的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妈妈听到了袁武的话,便说:“袁武啊,既然今天天气好,你不如去学学钓鱼,正好我们今天也想吃鱼了。”袁武大声地说:“好嘞!”

  到了江边,袁武把鱼篓脱下,把鱼篓里的一个竹竿拿了出来,坐在石台上,开始钓鱼,先开始,因为袁武不会,所以手一直在动,旁边的大树跟他说:“傻小子,钓鱼手干啥动呀?”经过大叔的.教导,袁武终于钓到鱼了,他有熟能生巧的钓第二条、第三条……就在这时,胡令能迷路了,他的走呀走,看到了:一个头发乱乱的小孩在钓鱼,一些杂草把小孩掩映着。胡令能想问一下这路该怎么走,小娃怕把鱼,小娃摇摇手。寓意着:请您稍等,我要钓鱼,我拍把鱼吓着!胡令能似乎也知道了小娃的意思,不由自主的笑了。

  小娃可真天真啊!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6)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1

  小儿垂钓 唐朝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小儿垂钓》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品注释

  1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蓬:蓬乱。

  2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小孩子」

  3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 莓:一种小草;

  6 映:遮映

  5 借问:向人打听;

  6 遥:远远地;

  7 怕:害怕;生怕。

  8 鱼惊: 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

  9 应:应答

  作品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7)

——《小儿垂钓 》 扩写 (菁选8篇)

《小儿垂钓 》 扩写1

  今天,天气晴朗,我扛起鱼竿,提起鱼桶,兴致勃勃地来到附近的溪边钓鱼。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河边坑坑洼洼的。我找了块长满莓苔的大石头坐了下来,附近的高草遮住了我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坐在莓苔上,总比坐在泥泞不堪的地上好。我把鱼饵换上,将鱼竿一甩,静静地等待着小鱼上钩。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褂子,头戴斗笠的路人跟见到救星似的,对着我问道:“哎,小孩通,去XX村的路怎么走啊?”我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向她使劲地摆手,意思是叫他别靠近也别作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他走不久,我便钓到了一条大鱼。我高兴得叫了出来。可以向:不对啊,刚才的那位叔叔说不定还在不停的"问路呢。于是,我拎起水桶和鱼竿,向叔叔的身影跑去……

《小儿垂钓 》 扩写2

  有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草轻轻摇,柳抽出枝,长出绿叶。

  这么好的天气,人怎么能不在外面玩呢?有的人逛街,有的人散步,有的人买衣服,有的人随便逛逛,一派热闹的景象。

  因为遗传!渔民家庭的十岁小孩吵着要去钓鱼。于是,他拎着鱼竿走出家门,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里有那么多鹅卵石,红的,紫的,纯白的,浅绿的,杏黄的,深绿色的,五颜六色的。看起来这条河装扮成一座五彩缤纷的城堡,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很开心。

  孩子拿起鱼竿,坐在青苔上,把蚯蚓串在鱼钩上,轻轻地放在河里。他一边静静等待,一边想:我一定要冷静,手一定不能抖,认真才是最好的老师。让我的心*静下来!他致力于钓鱼,但很长时间后,他没有钓到任何鱼。他有点不耐烦,但还是默默提醒自己:放心,鱼过一会儿就上钩了。于是他又静静地等着。啊!有一条小鱼在游泳,他比较认真。正在这时,一个路人过来问路。孩子很生气,怕鱼被吓跑,只摇了摇手。碰巧,胡令能诗人路过这里,微笑着开始一口气写下:

  儿童钓鱼

  蓬头小子向别人学习,坐在一旁,树莓和苔草倒影。

  路人问路招手,你太害怕了,不会感到惊讶。

  啊!多可爱的孩子啊!多浪漫的诗人啊!

《小儿垂钓 》 扩写3

  阳春三月,二牛要去河边钓鱼,因为他经常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提着又肥又大的鱼。决定向那些孩子们露一手。于是便拿起鱼竿,提起竹篓向小河边走去。

  二牛来到了小河边,被周围的景物迷住了,绿油油的草地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花香扑鼻,河边长满了一棵棵高大的树,还有几只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二牛还是记着钓鱼,便东看看,西瞧瞧,找到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坐了下来,他把工具放下,顺便挖了几只蚯蚓。开始钓鱼了,二牛小心翼翼地取出鱼竿,把竹篓放到他旁边,把蚯蚓栓在鱼钩上。用力一抛,把鱼钩抛进河里,认认真真地钓起鱼来。

  正当二牛钓得起劲时,听见了一阵脚步声,二牛回头一看,原来是穿着铠甲,手拿金箍棒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悟空问:“小屁孩,告诉俺老孙,去土耳其怎么走啊?”二牛听见了,把右手抬起来摆了摆,孙悟空又问了一遍,二牛不耐烦了,把头抬起来,白了孙悟空一眼,又继续钓鱼。孙悟空生气了“敢这么对俺老孙,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他拿着金箍棒向二牛走去,可是突然想到师傅的紧箍咒,便转身走了。突然,鱼竿动了一下,二牛猛一拉鱼竿,跃出了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二牛高兴极了:“哇,太好了,我终于钓到大鱼啦!啊哈哈哈!”

  二牛把鲤鱼放进了竹篓里,收起鱼竿,把竹篓提起来,挎着鱼竿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小儿垂钓 》 扩写4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特别喜欢吃鱼,所以他叫爷爷给了他钓鱼竿和水桶,又捉了一些蚯蚓。拿着就兴高采烈地去钓鱼了。

  这个孩子有六七岁了,他的头发乱糟糟的,皮肤黑黑的,笑容憨厚,有一口雪白的牙齿,身体可结实了。

  他到了池塘边之后,又想我要找一个什么地方钓鱼呢?一定要找一个让鱼儿看不见我,我看得见鱼儿的地方。于是他开始东张西望,终于看见了一个前面有草后面也有草的地方,中间还有一块石头。他马上跳到了石头上,一看,这真是个风水宝地啊!

  他刚坐下来不久,正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池塘对面就有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路人远远地走过来,向他问道:请问附近哪里有客栈啊,小朋友?孩子看了看那个路人,没有答话。只是用手指了指池塘水面,又摆了摆手。路人看得很迷惑不解,不知他什么意思。于是路人又朝池塘靠近了几步,看清了那个孩子手里的钓鱼竿,明白过来小孩的意思。于是他朝小孩点点头,挥挥手,又继续前进了。孩子也露出憨厚的笑容,朝路人挥手再见。

  路人走开后,小孩又继续专专心心地钓鱼。时间将近中午,阳光越来越刺眼,孩子的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但是他还是一动不动,等待鱼儿上钩。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鱼竿一沉,鱼儿上钩了!扯上来一看,他大吃一惊,自己竟然钓上来一条5、6斤重的大草鱼。他暗暗欢喜,今晚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

  把大鱼放进水桶里,他抑制住兴奋,又充满信心地坐下来钓鱼。时间慢慢过去,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孩子的水桶里已经装了7、8条鱼了。阳光洒在池塘里,一半的池塘倒映着池边的绿树,一半的池塘染上了夕阳的淡淡红光。他站起来伸伸懒腰,一边欣赏着在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一边收好鱼竿,提上沉甸甸的水桶,心满意足地哼着歌向家里飞奔而去。

《小儿垂钓 》 扩写5

  今天,天气晴朗,我扛起鱼竿,提起鱼桶,兴致勃勃地来到附近的溪边钓鱼。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河边坑坑洼洼的。我找了块长满莓苔的大石头坐了下来,附近的高草遮住了我的身体。因为我知道,坐在莓苔上,总比坐在泥泞不堪的地上好。我把鱼饵换上,将鱼竿一甩,静静地等待着小鱼上钩。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褂子,头戴斗笠的路人跟见到救星似的",对着我问道:“哎,小孩通,去XX村的路怎么走啊?”我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向她使劲地摆手,意思是叫他别靠近也别作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他走不久,我便钓到了一条大鱼。我高兴得叫了出来。可以向:不对啊,刚才的那位叔叔说不定还在不停的问路呢。于是,我拎起水桶和鱼竿,向叔叔的身影跑去……

《小儿垂钓 》 扩写6

  在一个凉爽的早晨,一个小孩子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从床上“噌”地一下坐了起来。一边轻轻跳下床,一边自言自语道:“这可是我第一次钓鱼,别迟到了……”他抓起毛巾在脸上胡抹了几下,抓了几下头发,哈哈,他的头发看起来像个鸟巢。然后他抓起鱼竿,登上鞋子,急忙出门了。

  他侧着身子坐在苔藓上,举目望去墨绿色的湖水*静得犹豫一面明镜,湖旁的大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大石头后面一片绿油油的小草随着微风的旋律摇摆。他拿出鱼竿,小心翼翼地把鱼饵挂在鱼钩上,慢慢地把鱼线放到水里。他双手握紧鱼竿,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小孩子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惊动了鱼群。

  就在这时,远处走来一个人,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大石头上的小孩子。路人喊道:“小孩子,这儿是哪儿啊?”小孩头也不回地挥舞着一只手,心想:请不要打扰我钓鱼!突然,鱼线动了,小孩子猛地一拉,一条大鱼上钩了。

  他把大鱼放进箩筐里,才慢悠悠的"对路人说:“您好,这里是西城。”说完,他高高兴兴地背着大鱼回家了。

《小儿垂钓 》 扩写7

  清晨,暖暖的阳光笼罩着大地,云朵悠闲地在蓝蓝的天上飘来飘去。一家静谧的农户里,小男孩推开了门,笑眯眯地跑了出来,站在菜地中大喊:“耶!出去钓鱼喽!”他跑回家,兴致勃勃地拿上渔具,飞奔到小溪边。

  这条小溪是他上次在草丛中玩耍无意发现的,被茂盛的杂草掩盖着。水清澈见底,就像一条纯洁的玉带。水中的小鱼小虾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他立刻跑到溪边,一下子坐在了草地上,专心地垂钓起来。恰巧,大诗人胡令能从这里经过,看见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坐在杂草丛中,一动不动地在钓鱼。周边的草遮住了他大半个身子。一看他就是第一次钓鱼,鱼线都没有甩开,哪能钓到鱼啊?想到这,胡令能呵呵笑了起来。小男孩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猛地拍拍头,又把线重新甩了一遍。胡令能觉得有趣,仔细观察起来。

  突然,一个老翁在远处招手,并且大喊:“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当铺在哪?”小男孩不说话。胡令能疑惑万分,怎么回事?小男孩怎么不回答呢?老翁也着急了:“小朋……”小男孩立即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胡令能立即笑了起来。原来,小男孩是怕声音太大,把鱼给吓跑了啊!

  胡令能张口,题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指导教师:牛瑞芳

《小儿垂钓 》 扩写8

  三年级时,我们学了唐代诗人胡应能的一首七绝《小儿垂钓》。我很喜欢这首诗。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一个小男孩跑去河边玩耍。他真贪玩!早上都忘了梳头发了。

  他到了河边,看见河边有许多人都拿着鱼竿静静地垂钓,他想:我也来钓上一条大鱼,让妈妈给我做上一顿美餐,那该多好啊!他连忙跑回家里,拿来了鱼竿、鱼篓等钓鱼工具,就坐在河边的莓苔上钓起鱼来,他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啊等啊,心里还不停地想着:小鱼,小鱼,快快上钩!他生怕惊了鱼儿,身影掩映在密密的野草丛中。

  有一位过路人经过这,想问他一下路该怎么走,远远喊道:“小朋友,你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吗?”他急忙远远地招了招手,生怕回答了,河里的鱼儿被吓跑呢。这样的一幕被一位叫胡令能的大诗人看到了,大诗人回家后便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8)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⑶借问:向人打听。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教案10篇(扩展9)

——语文教案:《小儿垂钓》

语文教案:《小儿垂钓》1

  教学目的: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推荐访问: 垂钓 小儿 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10篇】 《小儿垂钓》教案1 《小儿垂钓》教案1年级